读史明智,可知兴替。相同的历史,读史君与你分享不一样的趣味。
明末中原,割据纷争。多股势力,相互角逐。有明朝残余势力,有汉人义军,还有企图混衣中原的后金八旗贵族。数十年间,中原大地硝烟四起,各路英雄草莽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想从乱世中博取“锦衣玉食”的人生。张献忠便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势力,他在川蜀一带,南抗晚明,被拒后金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张献忠的传奇经历
张献忠,又称张秉忠,江湖人称张黄虎。祖籍是陕西延安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今陕西定边县。他是晚明时期,一支农民义军的头领,大西政权的建立者,与闯王李自成合称明末双雄。
明史记载说,张献忠生而贫寒,家里经常吃上顿没下顿。随着年龄的增长,张献忠与其出身不匹配的智商逐渐显现出来,个性聪慧坚强,胆识过人,老早便跟着张父从事贩卖红枣的小本买卖。
因为人忠义,善于笼络人心。张献忠很快得到当地县衙的赏识,找他来做本地的捕快,不久又投身戎武,成为延绥镇的一名戍边士兵。来到戎武的张献忠依然不改此前的江湖习性,经常为那些老实巴交的战友打抱不平,明末腐朽的戎武自然难以容忍张献忠这样的“刺头”,因此多次有人给他下套,想治张献忠于死地。多亏他性格粗中有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躲过劫难。
天启晚年至崇祯初年,明朝的根基已经彻底烂掉,已有近300年基业的大明王朝摇摇欲坠。加上陕北一带遭遇旱灾,各地义军如喷井式爆发。张献忠早已受够明朝腐朽的官军,就盼望有这么一天,贫苦百姓可以出口恶气。因此,张献忠想都没多想,立刻在老家十八寨招募出一支农民义军,加入到反抗明朝的队伍。
十五年间,张献忠辗转大明王朝的南方和西南方,差不多所到之处“攻必取、战必胜”。先后经历桐城之战,归顺明朝,重回义军,两度入川,兵下湖广,襄阳大捷等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役。
最终选在1644年于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仅过2年的皇帝生涯,张献忠引起后金的注意。后金大清派出爱新觉罗·豪格率领1万八旗兵,居然瞬间瓦解拥兵60万之重的张献忠,且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4个八旗骑兵。
一代枭雄,死于4个八旗骑兵之手
吴三桂放开山海关,让清军长驱直入中原后,清军依靠方兴未艾的战斗力很快完成北方的统一。下一步便是张献忠所占的南方诸省。自古有句俗语:得川蜀者得天下。恰巧张献忠的老营就设在四川成都。
清朝任命豪格令1万八旗精兵前往川蜀作战,一路之上进军顺利。初期,张献忠没有意识到清朝的进军速度如此神速,随后赶紧组织重兵抵挡清军。张献忠察觉到义军与清朝正规军的差距,必须采取“巨石拍卵”的策略,一举将清军围歼。
顺治三年,豪格本部的1万八旗精兵已经抵达川蜀边境,张献忠赶紧点集大西现有的60万精兵来到川北一带设防,打算将豪格的1万精骑兵消灭在川蜀以外。
张献忠的大西一方布局是:任用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刘进忠、艾能奇为大将分别领数万人马于川北前线按照一字型排开,他自己亲率带领大西主力作为中军指挥。一面是人马精良的清军,一面是数量惊人的义军,双方谁都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僵持将近9个月。
此时已经到隆冬时节的腊月,川北一带突然出现密不透气的浓雾。豪格一看时机到来,赶紧派出千把精骑兵对张献忠所在的中军大营进行突袭。因为清军以骑兵为主,行军速度极快,这边的大西军还没来得及迎战,清军已经烧杀掳掠一番后,逃得无影无踪。
张献忠十分苦恼,明知道清军还会再来搞突袭,又没有很好的应敌之策。便想出一条大胆的策略,亲自带领数十随从准备过河,到清军的大营进行侦察(要不说张献忠胆识过人)。
张献忠一行人乔装打扮后立即出发,刚来到河边,结果遭遇同样前来侦察的八旗骑兵。当时给清军侦察兵带路的是大西军降将刘进忠。
刘进忠看到张献忠后,惊呼“不好,此人便是张献忠”。
清朝的侦察骑兵听后,有个叫雅布兰的队长想都没想,拉弓射箭,张献忠应声倒地。雅布兰向来以射箭手出名,这一箭正好射中张献忠的胸口,张献忠当场丧命。
明末清初吴伟业史学家所撰写的《鹿樵纪闻》说:
直前射之,洞胸坠马,王师大呼曰:献贼死矣。
爱新觉罗·雅布兰是谁?他是皇太极的嫡长子,正是因为此次战功,受到八旗贵族的极大赏识,从此也算是一鸣惊人。他本人也从掌管150人的护军章京,凭借改写历史的“一箭”官至清朝2品大员。
因为张献忠中箭身亡,他的60万多万大军原本也是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人,随即顷刻坐地解散。各路主将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仓荒中收拾部分残兵败将,逃离川北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