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将岳钟琪,在《雍正王朝》中的出场次数和桥段演绎并不多,对于其能够在年羹尧之后接替大将军一职,也没有给予明确原因说明。但,作为雍正皇帝用以制衡年羹尧,确保其无法制造有效武装政变的关键人物,岳钟琪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站位选择,绝对不容小觑。
除了在接替年羹尧时,跟随年羹尧数十年却在其获罪之际,坚定站位雍正皇帝的“匪夷所思”;在跟随年羹尧血洗江夏镇时,岳钟琪的反常表现也确实令人费解。
“释放”驻防江夏镇的淮安营千总阮必大以后,岳钟琪引刀将自己脸颊划破,到底目的何在?
历史上的岳钟琪,乃系被乾隆皇帝誉为“三朝武臣巨擘”、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屡立战功、功勋显赫的名将,绝对不属于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地所在。康熙六十年,岳钟琪接替年羹尧,成为四川总督;雍正三年,年羹尧因九十二款大罪赐死天牢。七月,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此时的岳钟琪达到了仕途的顶点,封三等公爵,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
康熙五十年,岳钟琪“从军,请改武职,上命以游击发四川”作为自己武职生涯的起点,在雍正三年,仅仅十几年的时间,连升数级,达到仕途顶点。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岳钟琪不但战功赫赫,而且是政治智慧也绝非常人能比。
那么,《雍正王朝》对于岳钟琪政治智慧的演绎,是否到位?
关于政治智慧,仅凭跟随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中,岳钟琪将自己的脸颊划破,就足以说明一切。
和年羹尧不同,岳钟琪并没有坚实的后台,也没有直接参与到“九子夺嫡”事件中去,对于诸皇子之间权谋手段的你来我往,岳钟琪不想参与也不能参与。所以,对于年羹尧的命令,岳钟琪给予了以下意见:
“我们是四川的防兵,叫我们去安徽抓人,这与体制不合!”
可是,早已经在心中确定了具体目标的年羹尧,对此并不以为然,只是回答道:
“理由是现成的,四爷已经关照吏部,通知我明天进京述职,顺便让我去江夏镇抓拿钦犯。”
对于这项任务“于体制不合”的顾虑,年羹尧为何敢于不放在心上?
1、年羹尧手中有刑部该管阿哥——皇十三子胤祥签发的刑部公文;
2、前往江西镇具体目的何在,年羹尧心中有数,这是自己的主子——皇四子胤禛交代的任务,有着“不得不”为之的无奈;
3、对于如何在守备森严的江夏镇完美的完成任务,年羹尧心中早已经明确了“官兵扮盗行劫”的计划。
但,岳钟琪对此并不明确,即使心中有数,也必须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将来一旦“越境调兵”罪行事发,岳钟琪用以洗脱自身罪行的呈堂证供,并不多余。
那么,既然岳钟琪已经为自己将来脱罪留下了伏笔,为何在对江夏镇血洗之前,将自己的脸颊划破,然后再大喊“造反了”,在施行冷血手段呢?
笔者认为,岳钟琪此举的目的有三:
01《雍正王朝》剧情设定的必须
雍正皇帝登基以后,年羹尧接替皇十四子胤禵,成为节制西北四省的大将军,跟随年羹尧几十年的岳钟琪也随之来到了西北前线。但是,对于岳钟琪的出现,我们需要着重说明一下:
年羹尧初到西北前线,遇到富宁安将军的掣肘时,岳钟琪出现了;
乱箭射死富宁安以后,岳钟琪以“雍正皇帝朱批指示”为由,公然违抗年羹尧军令之时,岳钟琪被提及了;
年羹尧获罪被贬为杭州将军时,岳钟琪不顾“旧时情分”,接替了年羹尧的大将军之职;
注意,岳钟琪每次出现,他当初在血洗江夏镇时划破脸颊,留下的疤痕,始终都在!
而在年羹尧取得西北大胜,回京述职,受到雍正皇帝至高待遇加官进爵的时候,同样立下赫赫战功的岳钟琪却没有出现。
这说明什么?
笔者认为,这是导演在照顾剧情发展需要,强调年羹尧的“自作自受”之举的必然情节设定。
想当初,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何等的果决、威风,为皇四子胤禛报了“胯下之辱”、落得一大笔财富的同时,还获得了扬名立万的机会。
可就在血洗江夏镇以后,年羹尧的“奴性”开始出现,骄横跋扈的性格开始表面化;在雍正朝取得西北大胜以后,年羹尧的嚣张跋扈、逾制僭越行为更是层出不穷,誓将“作死之路”进行到底。
岳钟琪脸上的疤痕,就是年羹尧从任劳任怨、忠诚恭敬到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风水岭。
每一次年羹尧落于下风的时候,岳钟琪脸上的疤痕必然出现;而在年羹尧不可一世的时候,那道疤痕就会适时消失;而在年羹尧获罪被贬成杭州将军以后,也成了岳钟琪最后一次出现的机会,年羹尧被处死,已经注定。
所以,笔者认为岳钟琪划破自己的脸,正是导演在刻画年羹尧这个“自作孽不可活”的人物时,所采用的必要艺术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恶心年羹尧,凸显年羹尧的“找死”!
02应对康熙皇帝未来可能会有的追责
对于岳钟琪而言,血洗江夏镇之时,他只是四川提督年羹尧手下的总兵,身后既没有当朝皇子——皇四子胤禛这类人的坚定站台,也没有其余皇子值得拉拢的绝对权力,更没有康熙皇帝需要忌讳其对“九子夺嫡”结果的影响,而对其罪行不予追究的考虑。
说到底,当时的岳钟琪还只是一个无足轻重,毫无影响力的“小人物”,面对“越境调兵”、“滥杀无辜”等足可以将其处死的罪行,岳钟琪必须采取自保手段。
将自己的脸颊划破,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在于制造淮安营江夏镇驻防官兵的造反假象。
1、岳钟琪一个正二品的总兵,被正六品的千总或者其手下划破脸颊,已经构成了造反之实;
2、年羹尧当众拿出的刑部公文,代表着朝廷,代表着皇权;淮安营官兵面对刑部公文,依然作出了“刀伤”正二品武官的行为,就是对皇权的挑战,妥妥的造反之举。
3、岳钟琪作为年羹尧的手下,越境调兵也只是奉命之举,有了脸上的刀伤,对于江夏镇的血洗,更是对于造反行为的必要行为。
有了这三方面的考虑,再加上脸上的一道刀伤,即使康熙皇帝将来会追究此事,岳钟琪也能巧妙脱身,没有后顾之忧。
03应对年羹尧的必要手段
早在江夏镇任务之前,就在年羹尧手下的岳钟琪肯定就对年羹尧的脾气秉性倍加熟悉。
年羹尧曾经在一年之内,肃清了四川境内的土匪;张廷玉也曾经劝诫年羹尧,多点恕心,少点戾气;在交代江夏镇任务之时,年羹尧更是直接说道:
“什么体制不体制的,叫你来,是给你商量一下怎么去干!”
专横、独裁,没有回环和商讨的余地,叫岳钟琪前来是安排任务,而不是给出意见的!
这就足以说明年羹尧对于四川一省绿营的绝对掌握,对于军事行动的绝对领导地位。
作为年羹尧的下属,岳钟琪在必须听其命令的同时,还必须让其消除对自己会泄密或者背叛的怀疑。
将自己的脸颊划破,就是岳钟琪将自己置身血洗江夏镇行为之中,甚至将血洗罪行独揽在身的实际表现。
毕竟,正是因为有了“刀伤”,才有了血洗江夏镇的事实。岳钟琪此举再打消了年羹尧怀疑的同时,还定会让年羹压对其更加的信任和倚重。
《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了乾隆皇帝对岳钟琪的至高评价:
三朝师武臣,钟琪为巨擘。勇而且有谋,群番詟辟易。所见绿营多,鲜或踵其迹。卓有古将风,书勋太常册。
单就《雍正王朝》对岳钟琪的演绎而言,乾隆皇帝对其的评价,至允至当!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乃系@清朝那些人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