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而且当世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捧的说太平天国运动给了黑暗而腐朽的清王朝致命一击,踩的说太平天国运动只不过是披着资产阶级革命外衣的农民起义而已。
不管怎么样,太平天国运动都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比如毛主席曾经就说过:“我们不当石达开第二。”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红军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长征,走到大渡河这个地方的时候,有人放狂言说要在此地歼灭红军,让红军称为“石达开第二”,但是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开辟了多个渡口,最终成功越过大渡河。
石达开当年的境遇也差不多,当时已经进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末期,天京陷落,天王洪秀全被掘墓,挫骨扬灰,而继位的小天王也被曾国藩的部队捉住杀掉。石达开没有办法,只好带兵西进,企图攻入四川,在四川这个易守难攻之地图谋再起。
可惜的是,石达开当时兵分三路入川,他自己亲率四万中军经大渡河入蜀,但是当时正是洪水泛滥之时,石达开的部队被围困在大渡河一侧,无法过河。几次激战过后,石达开为了保全部下的性命,决定向清军投降。但是没想到的是,清军不讲信用,不仅将石达开凌迟,还屠杀了他的六千降卒,十分残忍。
不过太平天国还有一位将领,也是屡陷重围,但最后总能成功突围,反败为胜,他就是杨秀清。比如在战斗最激烈的1851年到1862年间,杨秀清就打了两次非常漂亮的突围战。一次是永安突围,当时在广西永安地区,一万太平军被四万清兵围困,而且随着战事的进行,太平军已经弹尽粮绝。但是杨秀清并没有放弃,他将所有精锐搜集起来,交给罗大纲掩护突围,然后自己带领辎重和老弱之兵从敌军薄弱处成功突围。
另一次是长沙之围,当时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在长沙战败,长沙城也被清兵占领。杨秀清率兵前去收复,结果被清军包围。杨秀清在危难之时派精锐之兵度过湘江,直取长沙。然后自己率兵击破清军的包围圈,北上武昌,最终成功解围。
所以后世有人说,石达开只是将才,杨秀清才是帅才。在突围一事上就能看出来,石达开长于征战而不善谋划,明明在入川的道路上清军已经驻扎了重兵,但是他还是一头扎了进去。反观杨秀清,不论在什么境况之下,都能针对敌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最后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