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他是阿桂的孙子,深受乾隆、嘉庆赏识,无奈天生不是块打仗的料

他是阿桂的孙子,深受乾隆、嘉庆赏识,无奈天生不是块打仗的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钰说时光 访问量:3665 更新时间:2024/1/20 7:37:27

嘉庆二年(1797)八月,以内阁首辅主持枢垣几二十年的阿桂辞世。太上皇乾隆痛失国之栋梁,让嘉庆帝亲临祭奠,并于次年加恩,任命阿桂之孙那彦成为军机大臣,乾隆此举既有护佑将门之后之意,也是有心培养新一代的年轻俊杰。

那彦成,阿桂次子的次子,其父阿必达去世甚早,由母亲辛苦抚育成人。他自幼有大志,既继承了家族血液里流淌的尚武精神,亦知刻苦读书,25岁考中进士,改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直南书房。此后几年仕途通畅,很快便升任礼部侍郎、内阁学士。

对于这位年轻有为的满洲后起之秀,太上皇早有留意,嘉庆帝也是赏识有加。亲政之后,即委以重任,调户部右侍郎,兼镶白旗满洲副都统,授翰林院掌院学士,管理武英殿御书处事务。其后,又转工部尚书,兼崇门正监督。

一年后,那彦成又被任命为实录馆总裁,兼都统、总理工程处、教习庶吉士、管户部三库,授内务府总管。嘉庆帝还以那彦成三岁而孤,御书“励节教忠”四字旌表其母。圣恩之隆,与刚被赐死的和珅当年相仿佛,一时无人可比。

嘉庆四年八月,随着白莲教起义的不断壮大,嘉庆帝命那彦成为钦差大臣,前往前线督军。临行前,君臣之间就军务政情曾多次长谈,嘉庆帝嘱咐要严厉督战,尽快扫清教众。那彦成除了表达决心,也恳请皇上给予一些时间,不要催逼太紧。

客观地说,那彦成勤奋上进,勇于任事,但毕竟还是太年轻。那彦成总领陕西军务后,原以为稍加整顿,便会摧枯拉朽。但当他领兵进山时,才知道战场之复杂、战事之艰险。此后的整个冬天,他亲自率兵在深山老林里追击教众,无奈山高林密,虽有数万官兵乡勇,也只能如大海捞针。

持续数年的叛乱早已让嘉庆帝寝食难安,朝廷为此已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因此这个时候尽早结束战乱是他最大的心愿。眼看数月时间已过,那彦成却未收到成效,嘉庆帝此时也是颇为不满。

当年十二月和次年正月,那彦成督率部下不断出击,有些小小斩获。他渐渐积累了作战经验,加上廉洁奉公、治军严格,将士亦告奋勇。可京师方面却不断传出议论,有说他狂妄纵恣,有说他外示精明、实则无能,还有说他纵令家人和随员惹事。为此,嘉庆帝谕曰:

“卿虽自矢忠贞,属下尚须严察,外省官吏闻军机大臣之名,有不趋奉乎?一切慎勉,毋负汝祖家声,全朕用人颜面,尽心竭力速成大功,五等崇封,朕不惜也,勉之!”

嘉庆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那彦成读后感动,但他却未意识到其间的弦外之意。显然,这个时候嘉庆帝已经对那彦成流露出不满,认为他的能力不如原先领兵的明亮。只不过还是希望他能速建大功。

应该说,嘉庆帝对前线的战场不甚了解,此次的白莲教起义规模之大,影响之远也远非乾隆时期的任一次叛乱。况且,此时的大清也远非乾隆盛世时期可比,国库空虚,将士惜命。因此要想迅速地平叛,显然是不可能的。

又过了四个月,前线战事仍无大的起色,嘉庆帝失去了耐心,恩宠易变,他传谕那彦成回京,面询军中情形。自奉命钦差往陕西,至今不过十个月,君臣二人恍如隔世。嘉庆帝提出一连串的疑问,在经历了炼狱般山林追剿的那彦成看来,都有些幼稚可笑。他当然不敢嘲笑顶撞皇上,可回答时实话实说,直来直去,便有几分像是顶撞。

此前像永保、明亮等人,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是曾建有大功,他们的结局仍不免抄家治罪,像那彦成这样既无大功,又轻敌误判之人,反倒是喋喋不休,怎不令嘉庆帝大怒。很快,谕令将其官职荣衔一撸到底,仅给了个翰林院侍讲的闲差。

那彦成在嘉、道时期仕途屡经磨难,几起几落,既在京为枢臣,也外任为督抚;既有皇恩浩荡,也曾几次遭贬。平心而论,在当时的满洲贵族中,那彦成基本还算是一个较有作为的人。只不过,他的才能和祖父阿桂比起来,无疑是萤火之与皓月,尤其是军事方面,称不上是虎父犬子。

标签: 阿桂

更多文章

  • 阿桂,父阿克顿,儿阿迪斯、阿必达,乾隆:阿桂子孙名字禁止用阿

    历史人物编辑:黄毅标签:阿桂

    众所周知,满族风俗称呼人时,是“称名不举姓”,就像努尔哈赤本是名,而姓是爱新觉罗,这样的例子很多。以至于后来读者看到清朝八旗中的文臣武将,都知其名而不知其姓。当然满族人也都这样互相称呼,具体原因有很多说法,有说是学习蒙古的“只称名不举姓”,有说是满族传统,说法莫衷一是。因为这种习惯,经常会被后人误解

  • 铁将军阿桂:乾隆不敢动,和珅不能比,功高盖主依旧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叫叫松松的小仓鼠标签:阿桂

    中国这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虽然得以延续,但中间也不乏各式各样的坎坷与波折。人们从愚昧到开智,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学会团结,最后组建部落城邦,一步步地踏入封建社会,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身处封建社会时期,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个特性,改朝换代就变成了

  • 他是纳兰明珠的家奴,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家产竟高达200万两

    历史人物编辑:秋原侃历史标签:纳兰明珠

    对于贪官的惩处,历代统治者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抄家后治罪。鉴于这个历史规律,所以贪官们在案发之前往往会隐匿家财,最安全也最妥当的办法就是采取“窖藏”的办法,即将金银埋于地下。所以,官府在抄家时往往这部分为数巨大的家产成了落网之鱼。但是这窖藏之银有时又会突然现身,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大案。最极端,且在民间最

  • 纳兰明珠得知康熙想处死自己,交代妻子:快去弹劾我,说我要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谢哈说娱乐标签:纳兰明珠

    宦海沉浮,起起落落,中国古代的官场朝堂从来都不是一个清净澄明之地,皇帝与臣子之间、臣子与臣子之间,少不了要发生矛盾与摩擦,更有甚者,私底下暗流激涌、权力斗争互相倾轧。因此,但凡能在宦海官场上走一遭而且最终实现保全自身、平安终老者,则不得不说一定是异常聪睿、韬略高深之辈了。大清康熙年间,权臣纳兰明珠才

  • 纳兰明珠被康熙下狱,他却对妻子说:快去举报我谋反,晚了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亮哥打工标签:纳兰明珠

    1688年,纳兰明珠被康熙下狱,妻子来探望时,他却对妻子说:“快,快去举报我谋反,晚了就来不及了!”“什么,你不就贪了点钱吗?谋反可是要诛九族的。”纳兰明珠的妻子不解道。清朝朝堂上,绝对有纳兰明珠一席之地。他出身显贵,做官之路一路顺遂,刚开始,就在康熙跟前做侍卫,混了个眼熟。但真正让康熙注意到他,还

  • 纳兰明珠的后人,年仅13岁就因美貌被乾隆看中,宠及一时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纳兰明珠

    回看历史,历朝历代每个皇帝都有许多妃子,就像人们常说的:皇上后宫佳丽三千,虽然皇上后宫中有这么多妃子,但是能得到皇上宠爱的却没有几个。在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她是纳兰明珠的后人,年仅13岁就因美貌被乾隆看中,宠及一时。说到历史上的这个美女就不得不提他的祖先纳兰明珠了,那人民族有着纯正的女真族血统,也有着

  • 纳兰明珠判了死刑却又官复原职,下场好过和珅千百倍,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纳兰明珠

    要提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那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和珅,乾隆身边的大红人。他这辈子聚敛的财富据说富可敌国。在乾隆皇帝过世之后,他的所有财产被充公没收,自己也落到了一个悲惨的结局。从当今的很多电视作品上面可以看出和珅作为历史贪官的典型人物,被用来警示后人。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比和珅更贪的官员,他的家产甚至

  • 在签订《尼布楚条约》时,康熙皇帝为何没有派纳兰明珠去?

    历史人物编辑:元历史标签:纳兰明珠

    编者导读: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沙俄势力就已经在觊觎我国黑龙江流域一带的疆土,清军入关后,沙俄在彼得大帝的领导下更是日益猖狂,在清朝建立初期内部还未趋于稳定之际,便时常伺机南下屡次侵犯我国疆土。为了维护疆域的完整,巩固大清帝国的威严,当朝统治者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立即着手处理对沙俄势力进行反击

  • 纳兰明珠得知康熙想处死自己,吩咐妻子:快去弹劾我,说我要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李艳芹标签:纳兰明珠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这首诗是杜甫所做,原本是借物言志,但后世之人常使用此诗来描述聪慧有才学之人。逐渐还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冰雪聪明”。说道冰雪聪明,清朝有一位大臣不仅仅是冰雪聪明,更是老谋深算,他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纳兰明珠。他的聪慧不仅体现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上,在

  • 她是济尔哈朗继福晋,东哥的堂侄女,苏泰的姐姐,纳兰明珠的堂姐

    历史人物编辑:史事如烟标签:纳兰明珠

    导读:近期,《独步天下》正在热播,在最新的剧情中出现了一位令人眼生的女子,她叫乌塔娜,历史原型为济尔哈朗的继福晋叶赫那拉氏。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叶赫那拉氏竟与多位人物关系密切,这也与家族的显赫有很大的关系。叶赫那拉氏(乌塔娜)出身于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叶赫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生卒年份和名字。叶赫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