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索尼,表面上称病不问朝事,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躲在暗处观察,对于朝中的一切都能够时时洞悉。
顺治皇帝皇帝为康熙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遏必隆、苏克沙哈和鳌拜,起初鳌拜是排在最末一位的,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鳌拜的地位仅次于索尼,就连遏必隆都为鳌拜马首是瞻。权力欲望急剧膨胀的鳌拜也开始对于康熙皇帝愈发的不敬,这些都让索尼看在眼里,深谙朝堂处事之道的索尼非常清楚,伴随着康熙与鳌拜之间的矛盾加深,两人之间毕竟有一场激烈的争斗。
作为顺治皇帝任命的首辅大臣,历经皇太极、顺治和康熙三朝的重臣,索尼却在鳌拜集团日益发展壮大的时候,选择了称病不问朝事,看似是再向鳌拜等人示弱,实际上是并不像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置身于康熙与鳌拜之间的争斗中去,以退为进,除了在暗处积蓄着力量。
一来,自己年氏已高,但是家族中的其他人不具备同鳌拜正面抗衡的实力。
索尼老了,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索尼也是非常清楚,说不定哪天就真的一病不起或者直接一命呜呼,如果这样的话,他的儿子们怎么办,他的家族该何去何从,这才是索尼关注的重点。
此时的索尼家族中,索尼唯一能够指望的只有索额图了,而此时的索额图无论是资历上、能力上还是实力上,都与鳌拜相距甚远,索额图的威望更是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如果这个时候就站在康熙皇帝的一边与鳌拜集团相抗衡,一旦自己不能继续处理政务,随之而来就是鳌拜集团的报复和清算,毕竟此时的苏克沙哈已经被鳌拜除掉了,所以索尼不得不有所顾忌。
二来,索尼对于皇家是非常忠心,但是索尼也要积攒足够的筹码,确保万无一失。
索尼对于皇帝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从索尼冒死硬闯顺治宫殿就能看出来,但是即便如此,索尼也要站在自身和整个家族的角度考虑,为整个家族争取更大的利益,这样才能真正的万无一失,才能真正的在自己死后,家族依然能够保全并且发展。
说白了,此时的索尼就是在“待价而沽”,等待着皇帝以及孝庄太后给予自己新的许诺和承诺。见证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冷暖的索尼非常清楚当前的政治局面走势,所以他才用了这样的方式来积攒筹码。
三来,索尼是从明处走向了暗处,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的同时,在暗中观察朝局走向。
索尼是朝中出了名的“老狐狸”,如果仅仅是呆在朝堂之上一言不发或者左右摇摆不定,必然为人所诟病,也将为康熙以及孝庄太后所厌恶。所以,索尼用称病回家的方式,既不会引得朝堂之上的非议,同时也使得自己安然的退居二线,进而从暗处观察朝局的动向,同时教育、引导自己的儿子索额图成长,保全整个家族的利益。
班布尔善的所作所为,骗过了鳌拜,甚至骗过了康熙皇帝,但却没有办法骗过索尼。
班布尔善“反水”苏克沙哈,让索尼认识到了班布尔善是一点都不“善”。
原本联合班布尔善一同收集鳌拜乱政证据的苏克沙哈,却在弹劾鳌拜最为关键的时刻,遭到了班布尔善的“反水”,不仅使得苏克沙哈扳倒鳌拜的计划没有实现,还落得身死的下场,就连康熙皇帝也被夹在其中,非常的难堪,帝王的威严全无。
班布尔善是不同于一般的大臣,他姓爱新觉罗,是王宫贵胄,理应向着皇帝和朝廷,而苏克沙哈收集的证据也是事实确凿,以此扳倒鳌拜不仅是对康熙有利,对于整个朝局的发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此时的班布尔善,竟然出卖了苏克沙哈,不仅让鳌拜专权的局面的进一步恶化,也将康熙至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索尼看到了班布尔善作为王公,做出了非常不利于皇权的事情,也就此东西了班布尔善的野心。
索尼对于鳌拜太了解了,通过对于鳌拜和班布尔善的观察,从而才更加肯定了班布尔善的狼子野心。
索尼与鳌拜同属于两黄旗的高级将领,当年在皇太极死后的皇位争夺战中,索尼与鳌拜曾在肃亲王豪格的授意下,包括他们两个在内的八位两黄旗将领结为八拜之交,在拥立豪格为帝失败后,两人又共同支持顺治皇帝继位。可以说索尼对于鳌拜是非常的了解。
也正是因为基于对鳌拜的了解,索尼才更加认识到班布尔善对于助长鳌拜的权力欲望以及给鳌拜乱政出谋划策,班布尔善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是班布尔善刻意而为之,目的在于一方面继续恶化康熙皇帝和鳌拜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康熙和鳌拜的矛盾,转移整个朝廷的注意力,为自己的抢班夺权积蓄力量而不为人所注意。
而这些都被索尼看在眼里,而也正是通过鳌拜的所作所为,索尼却恰恰看到了也更加肯定了班布尔善的狼子野心。
班布尔善与索额图的一盘棋,俨然骗过了索额图,却没有骗过索尼。
班布尔善到索府下棋,实际上索额图旁打侧敲,试探班布尔善对于支持康熙皇帝亲政的态度,同时也是想把班布尔善拉到支持皇帝的队伍中,毕竟此时的班布尔善因为帮助鳌拜除掉了苏克沙哈,自然而然的被打上了鳌拜集团的标签。
听到索额图的这番话,班布尔善在一番恭维之后,随即便投子认输,就在索额图洋洋得意的时候,索尼却一盆冷水泼在了索额图头上,要他小心班布尔善,并感慨班布尔善比鳌拜还要厉害。
首先,索尼发现这本是班布尔善必赢的棋局,但是班布尔善却投子认输,说明班布尔善非常懂得隐藏自己,并不急于表现,也不会在乎一招一式的胜利和失败,显示了班布尔善的城府与耐心;
其次,索尼看到了班布尔善非常懂得示弱和见好就收,目的就是为了麻痹对手,同时将自己的真实目的隐藏起来不为别人所知;
再次,班布尔善是在索额图谈及鳌拜的时候投子认输,说明班布尔善并不想就鳌拜的事情谈论过多,而班布尔善也没有给予索额图肯定的回答,实际上也是在应付和拖延,他并不像脱离鳌拜,也不想与索家交恶,也就是站在皇帝的对立面,这样骑墙中立的举动与他反水苏克沙哈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也让索尼看到班布尔善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事态的发展最终如索尼所说,只是班布尔善最终难逃失败的结局。
班布尔善继续鼓动鳌拜与康熙对抗,直至双方大打出手之时才亮出了自己的真正底牌,率兵闯入皇宫,想趁着康熙与鳌拜斗得两败俱伤之时,谋求篡位。但是事与愿违,吴六一带兵及时赶到,不仅平息了班布尔善的叛乱,同时也将班布尔善筹划了多年的计划彻底粉碎。
至此康熙彻底除掉了鳌拜集团,打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对手,开始了全面执掌朝政,而索家也因为在康熙除鳌拜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而受到了康熙的重视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