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很长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60年,享寿89岁,他这一生,共有17个儿子,知名度最高的,除了后来的嘉庆皇帝,就是五阿哥永琪了。
历史上的五阿哥永琪英年早逝,他的儿女中,活下来的也只有一子一女,女儿姓名不详,儿子叫绵亿。
五阿哥生前很受乾隆的宠爱,但他的儿子,乾隆似乎不是很喜欢。
永琪死后,绵亿的处境越发尴尬,虽然是皇室宗亲,但他的地位也随着父亲的离去,逐渐边缘化,嘉庆皇帝登基之后,还曾派他去守皇陵。
历史上有很多被电视剧扭曲的人物,五阿哥爱新觉罗永琪,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带着《还珠格格》的滤镜,因为这一部每年都重播的电视剧,我们想起永琪,总会想到他和小燕子的爱情,他身为皇子的身不由己。
和电视剧大和谐的结局不同,历史上的五阿哥,结局很惨。
他是个非常有才干的人,是乾隆最优秀的儿子。
乾隆起初并不喜欢这个儿子,甚至对他并没有多大的注意,永琪的生母是愉贵妃珂里叶特氏,珂里叶特氏的父亲额尔吉图,只是个五品的员外郎,因此永琪和他的生母都不受重视。
虽然母亲不能给他提供帮助,但好在永琪天资聪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文武双全、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因为成绩太过惹眼,终于博得了乾隆的关注,乾隆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身边,竟然还有一个优秀的儿子,从此之后,便开始重用永琪。
永琪插手国务工作之后,每次的完成度都很高,乾隆也就越发的喜欢他,而他就是古代逆袭翻盘的典型代表。
在乾隆二十八年,又发生了一件事,让他的荣宠更上一级。
这一年,乾隆皇帝在圆明园的九州清晏殿遭遇了火灾,现场一片混乱,他也被困在火海里。
正在绝望的时候,却瞧见一个身影,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把他背了出来。
惊魂未定的乾隆抬头一看,竟然是五阿哥永琪,心中顿时泛起一丝感动,从此之后,对永琪的态度也更加的和善。
在清朝的制度里,每隔五年,封王一次,那次火灾之后,乾隆越发重用永琪,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立马将永琪封为和硕荣亲王。这个称号,足以见乾隆对永琪的重视。
清朝几百年的历史上,只出过两位荣亲王,一位是顺治帝的第四子,他被封为荣亲王是因为自己的母亲董鄂妃。
另一个,就是永琪,永琪和上一位荣亲王不同,上一位是因为母妃的荣宠,皇帝爱屋及乌,而永琪则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个称号。
“荣”在清朝是非常尊贵的称号,这无疑是乾隆有意的在突出永琪特别的政治地位,也代表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永琪是不幸的,他在最好的年纪得了顽疾,药石无医,在晋封亲王时,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
永琪的死,对乾隆打击很大,晚年的乾隆曾回忆,他是有意将皇位传给最优秀的永琪的,但天不遂人愿,他最优秀的儿子,死在最好的年华里。
白发人送黑人的悲痛,让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突然生出一种无力感。他痛心疾首,但也挽不回永琪的性命。
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永琪没有英年早逝,承继了皇位,那么大清的命运走向,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曾经发生的一切,都无法改变。
永琪命运悲惨,他没有像故事里一样,遇到心爱的姑娘,然后不顾一切和她远走高飞。
而是和普通的皇子一样,在皇室的安排下,娶了大臣的女儿,然后生下了孩子。
永琪有6个儿子,一个女儿,但不幸的是,有五个儿子先后夭折,活下来,只有一个儿子绵亿,和另一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的女儿。
以乾隆对永琪的宠爱,在永琪死后,他的儿子理应会受到乾隆的呵护,但事实却大相径庭,乾隆后期对这个孙子的态度,极其平淡。
绵亿很像永琪,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从历史上来看,乾隆对他一直视而不见,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对绵亿的态度也比较寻常。
皇帝一纸诏令,让他去守皇陵,他也只能遵从。
但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父亲当年备受乾隆宠爱,而遭到嘉庆皇帝的嫉妒,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
按照清朝的制度,永琪的亲王,作为他的儿子,绵亿应该降一级袭爵,被封为郡王,但乾隆不仅没封他为郡王,还把绵亿降成了二等爵位。
这个爵位,还是在绵亿18岁时才给的,相对于别的子孙来说,绵亿的待遇确实差到了极点。尤其是其他的同辈相比。
同样是乾隆的孙子,但乾隆对待其他人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同是皇孙,其他的皇孙被允许使用金黄色的马鞍和辔,而绵亿只能用紫色的。
有时候乾隆高兴,赏赐子孙时,也是厚此薄彼,给其他的子孙5000两,而绵亿却只有可怜2000两,乾隆真是把偏心,都写在了脸上。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乾隆之所以不喜欢绵亿,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绵亿自己身上。
起初乾隆对绵亿是十分疼爱的,毕竟这是自己最爱的儿子的独子,绵亿小的时候很像永琪,不仅喜爱读书,而且书法造诣也很高,乾隆在他身上看到了永琪的影子,便把他接到身边亲自教导,让他进入尚书房读书。
绵亿长大之后,乾隆就把他和自己的几个皇子,放在一起读书,或许是日子过的太过舒坦,绵亿的性子在宠爱中,逐渐发生了转变。
而这一切的转机,都是他的婚事,乾隆四十四年,16岁的绵亿娶了章佳·阿桂的孙女,这门亲事,足以见乾隆对他的宠爱。
章佳·阿桂是乾隆时期的重臣,为朝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平定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叛乱,因为备受荣宠,他的画像,还曾四次挂进紫光阁,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章佳氏和皇帝做了姻亲,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了京城的风云人物,因为权势滔天,行动自然也就高调起来。
绵亿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长成了一个纨绔子弟,整天沉迷于犬马声色,不思进取。
史书曾有记载,绵亿因为爱玩,年纪轻轻就搞坏了身子,之后便每天都得喝汤药续命。
乾隆得知之后,便对他生了厌恶之心,绵亿不仅败坏了皇家的名声,也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乾隆皇帝对他的种种,也有恨铁不成钢,顺道敲打他的意思。
从之后事情的发展走向来看,乾隆皇帝的敲打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绵亿仍旧我行我素,还屡次犯禁,违背家法。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自己的儿子永琰,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对绵亿很不错,两人年岁相仿,又从小一起长大,叔侄情分很深。
但绵亿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长歪,嘉庆皇帝对他的态度,也自然产生了变化。
之后两人的身份天差地别,嘉庆和绵亿的情分,也变得有些淡了。
嘉庆登基之后,乾隆虽然退位,但是仍旧在背后指点嘉庆,嘉庆忙于国事,对于绵亿的事情,也懒得搭理。
但总的来说,嘉庆对自己的这位侄子,还是不错的,只可惜绵亿是烂泥糊不上墙,屡屡让嘉庆帝感到头疼。
接到圣旨之后,绵亿心中激动,原本以为自己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但没想到,接憧而来的一道圣旨,让他猝不及防。
圣旨上写着,嘉庆皇帝让他去守皇陵。
绵亿享福惯了,他内心对于守陵这件事,十分的排斥,但皇命在上,他不得不从。
之所以让他去守皇陵,并不是因为嘉庆皇帝厌恶他,而是因为绵亿早年丧父,背景干净,而且他和嘉庆的关系还不错,作为爱新觉罗的子孙,理应恪守孝道。
绵亿在皇陵呆了两年的时间,两年后,他被嘉庆召回宫中,但他刚回来,就因为说错话受到了惩罚。
因为嘉庆皇帝将他召回,所以守陵的任务,就需要别人接替,嘉庆皇帝下令,此后守陵人三年换一届,人选在皇室子孙中轮流进行。
圣旨下达之后,便有人不满,曾经乾隆皇帝的皇后,富察皇后的侄子福长安上书,以自己腿脚不利索为由,想要逃避守陵这份苦差事。
嘉庆皇帝看到奏折之后,很不高兴,于是便叫来亲近的大臣,商议该怎么处罚福长安。
谁知,满堂只有绵亿站出来为福长安求情,认为福长安情有可原。
嘉庆皇帝原本就在气头上,听见绵亿这么说,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即下令,将绵亿革职,回家闭门思过。
绵亿回家之后,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自己的叔叔为什么要罚自己,他还认为自己是在伸张正义,打抱不平。
好在嘉庆皇帝没有太过计较,没过多久就重新恢复了绵亿的职务,而且重用于他。
恢复职位之后,绵亿春风得意,但一年之后,他又犯了严重的错误。
因为出身的原因,以及皇帝的宠爱,让绵亿的内心十分膨胀,人的内心一旦膨胀,就容易犯错。
绵亿有了自己的孩子,激动的他全然忘了祖宗的礼法和国家的章程,给自己的儿子,取了别出心裁的名字。
自古以来,皇室给子孙后代取名字都是非常讲究的,最严谨的就是给孩子们排辈分,用什么字来取名。
清朝也不例外,甚至比汉人还要讲究,这一点,我们在清朝历代皇子的名字中,都能看出来,比如康熙皇帝的儿子,都是“胤(允)”字,雍正的儿子都是“弘”字辈。
乾隆的儿子则是“永”字辈,到了绵亿这一代,则是名字必须带“糸”,也就是“纟”字旁,而绵亿儿子这一辈,是“奕”字辈。
这原本没有什么,偏偏绵亿给两个儿子取了“奕铭”、“奕镰”带有“金”字旁的名字,嘉庆皇帝得知之后,气的差点晕过去。
即便是最尊贵的皇子,除非皇帝亲自取名,否则谁敢用“金”字旁的字取名字,绵亿知错犯错,还这么明目张胆,让嘉庆帝心里很不是滋味。
嘉庆立马下旨,让绵亿的儿子全部改名,并且革去了绵亿侍卫内大臣的职务。
绵亿被降职之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安分守己。
此后嘉庆皇帝不再对他委以重任,绵亿也碌碌无为,活的极其平庸,而他人生中唯一的高光时刻,是发生在嘉庆十八年。
这一年,天理教起义首领林清进攻了皇宫,史称“癸酉之变”。
发生兵变时,嘉庆皇帝并不在皇城,身边的大臣各个惶恐不安,想要明哲保身,不敢发表意见。
这时候,只有绵亿站出来,力劝嘉庆皇帝回宫,带兵平定叛乱。
听了绵亿慷慨激昂的一番话语,嘉庆皇帝信心倍增,带着军队返回皇城,一举平定了叛乱。
此事之后,嘉庆对绵亿的态度有所改观,但因为绵亿能力有限,嘉庆皇帝即便想要委以重任,也没有这个机会。
绵亿的人生起起伏伏,但说到底还是幸运的,有祖父和叔叔的庇护,他的人生是幸福的,即便有不如意,也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非别人刻意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