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晋国公:丁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宰相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晋国公:丁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7 更新时间:2024/2/28 16:42:28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淳化四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后任峡州路转运使,多次升官至尚书工部员外郎,又改任夔州路转运使。丁谓位居此职五年后入朝为权三司盐铁副使。没多久,被提拔为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景德五年,丁谓被召任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诏令丁谓任计度泰山路粮草使。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官复任参知政事。乾兴元年,封丁谓为晋国公。宋仁宗即位后,因其前后欺罔及与宦官雷允恭交通,贬崖州司户参军,先徙雷州,又徙道州。明道中,授秘书监致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丁谓,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

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

过一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上奏茶盐的利弊,于是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

治理边疆

峡州路少数民族骚扰边境,朝廷命令他前去考察解决。回朝上奏符合皇帝的意图,任峡州路转运使,多次升官至尚书工部员外郎,恰好分川峡为四路,改任夔州路转运使。

起初,王均反叛,朝廷调遣施、黔、高、溪州蛮族武装抵御王均,不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反而成为贼寇,丁谓到此,召集少数民族酋长,开导晓谕他们,且说皇帝有诏赦免不杀他们。酋长感动流涕,愿意世代进贡。于是立誓言刻于石柱,竖立在边境上。少数民族地区富产粮食而缺乏食盐,丁谓允许用粮食交换食盐,当地人十分高兴。以前,朝廷驻军施州却吃夔州、万州的粮食。至此,百姓没有转运军饷的劳役,施州各寨,积蓄聚集起来的粮食都可以自给。朝廷特别升丁谓为刑部员外郎,赏赐白银三百两。

当时溪蛮另外一些部落入境骚扰,丁谓调遣高、溪少数民族首领率其兵讨击,又派宋兵援助他们,俘生蛮六百六十人,获得他们所抢掠的汉人四百多口。

丁谓又上奏说:“黔南的少数民族大多擅长养马,请转告三馆衙门,犒赏绵帛,每年收购马匹。”此后又迁徙少数民族定居于夔州城寨,都是丁谓所治理筹划的。

丁谓位居此职五年,朝廷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代替他,就下诏求自愿替代该职的人,丁谓于是入朝为权三司盐铁副使。没多久,被提拔为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

计退契丹

景德四年,契丹入侵河北,真宗亲征澶渊,任丁谓为郓州知州兼齐、濮等安抚使,提举转运兵马巡检事。契丹侵入内地,百姓惊慌骚乱,争着奔向杨刘渡,而船主高价求利,不按时间开船渡河。丁谓拿犯了死罪的人假扮成船主,斩杀在黄河岸边,船主畏惧,百姓得以坐船渡过黄河。丁谓于是安排军队,使士兵沿着黄河岸边执旗帜,击打刁斗,呼喊声百里外可听到,契丹兵随即退去。

管理赋税

第二年,丁谓被召任为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他进献《会计录》,按照景德四年百姓纳税户口的名册,比较咸平六年的数额,全部送上史馆,请求从今以后以咸平年间赋税名册作为定额,每年比较该定额报告当年赋税情况,皇帝下诏嘉奖他。不久他加任枢密直学士。

东封西祀

大中祥符初,朝廷商议封禅,未定下来,真宗问此行的经费情况,丁谓答以“估计有余”,封禅之事才定下来。于是诏令丁谓任计度泰山路粮草使。

起初,商议在宫城乾地建玉清昭应宫,真宗身边人有进谏反对的。真宗召丁谓询问,丁谓回答:“皇上拥有天下的财富,修建一宫奉侍天帝,况且是用以祈求皇嗣的。群臣中有阻止皇上的,希望用此反驳他们。”王旦秘密上疏进谏,真宗按丁谓所回答的告诉他,王旦不再敢言。真宗于是以丁谓任修玉清昭应宫使,又任天书扶侍使,升任给事中,实授三司使。

祭祀汾阴时,任行在三司使。建造会灵观,丁谓又总管该事。调任尚书礼部侍郎,升户部,参知政事。建安军铸造玉皇像,任迎奉使。朝拜太清宫,任奉祀经度制置使、判亳州。真宗赐宴赋诗以使他此行荣耀,任命他暂代管勾驾前兵马事。丁谓判礼仪院,又任修景灵宫使,摹写天书雕刻玉书箱,为玉清昭应宫副使。皇宫内着火,丁谓任修葺使。历任工、刑、兵三部尚书,又任天书仪卫副使,授平江军节度使、昇州知州。

天禧初年,丁谓调任保信军节度使。

天禧三年,以吏部尚书官复任参知政事。这年,南郊祭祀,辅佐大臣一同升官。

党同伐异

先例,曾为宰相而授官枢密使,才能升仆射,真宗只以丁谓任检校太尉兼本官为枢密使。当时寇准当宰相,他特别厌恶丁谓,丁谓诬陷寇准,寇准于是被罢免宰相职务。旋即授丁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周怀政之事败露,主张再贬寇准,真宗本意想贬寇准到江、淮之间,丁谓降其职,任寇准为道州司马。同僚大臣不敢言,只有王曾用真宗的话质问丁谓,丁谓反而说:“让寇准居住的人不要再说了。”这是指王曾把房屋借给寇准之事。

此后真宗诏令皇太子赵祯听政,皇后在内宫裁决发令,丁谓以二府兼任东宫官职,于是加官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傅,而李迪已经先兼少傅,丁谓就加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先例,左右丞不由两省的侍郎兼任,而丁谓企图特以此抑制李迪。

丁谓所亲善的林特,从宾客改任詹事,丁谓想引荐他任枢密副使兼宾客,李迪坚持不答应,因而大骂李迪。李迪入见皇帝,斥责丁谓奸邪违法之事,愿与丁谓一起交付御史共受处理。皇帝于是纠正前制令未下,就罢丁谓任户部尚书,李迪任户部侍郎,不久让丁谓知河南府,李迪知郓州。第二天,丁谓入宫谢恩,皇帝责问他们所争的情形,丁谓回答说:“不是我敢与他争,而是李迪怨恨辱骂我,我希望再留任。”皇帝遂赐座给他。左右正要设墩,丁谓对他们说:“有圣旨恢复我任平章事。”左右就换成小凳进来,立即入中书省像过去一样管理政事。丁谓又升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

天章阁建成,授丁谓司空。

乾兴元年,封丁谓为晋国公。

仁宗即位,丁谓升任司徒兼侍中,为山陵使。寇准、李迪再次贬官,丁谓取诏令草稿改为:“当恶徒干预朝纲之际,恰好是先王有病初起,遭遇这种令人震惊的事,使先王病情加剧。”凡是与寇准友好的,全部放逐。

暗通宦官

当时二府定夺商议,太后与皇帝每五天亲临一次便殿听政。既得皇帝下旨,而丁谓暗中交结内侍雷允恭,要他秘密请求太后降下手书,军国大事的处理只送入盖印。学士起草皇帝的诏书,雷允恭先拿给丁谓看,丁谓阅毕才送给皇帝。丁谓想只任雷允恭传达皇帝圣旨,而不想让同僚大臣参与闻知机密大事。雷允恭依仗丁谓的势力,更加横行无所惮惧。

雷允恭刚任山陵都监,与判司天监邢中和擅自更换皇陵堂地。夏守恩带领工匠数万人开凿挖地,土石各占一半,众人的议论一天比一天大,害怕不能成功,半途停下来,上奏请示待命。丁谓包庇雷允恭,故意拖着不作处理。内侍毛昌达从山陵下回来,把这事奏报皇帝,皇帝问丁谓,丁谓才请求派使臣去调查。不久大家都说再使用旧地,于是诏令冯拯、曹利用等人到丁谓家商议,派王曾再去视察,遂诛杀雷允恭。

几天后,太后与仁宗坐在承明殿,召冯拯、曹利用等人晓谕说:“丁谓任宰相,竟然与宦官交结串通。”于是拿出丁谓曾托雷允恭令皇宫后苑工匠所造金酒器给他们看,又拿出雷允恭曾找丁谓取管勾皇城司及三司衙司的凭证,接着说:“丁谓先前依靠雷允恭奏事,都说已经同你们这些人商议好了,所以我都准许他的奏议,而且营建奉侍先帝的陵寝,竟擅自更易陵地,几乎误了大事。”冯拯等人奏说:“自从先帝故去,政事都是丁谓与雷允恭一同议定的,他们声称是得旨于皇上。我们这些人没有能辨别真假,仰仗英明的皇上明察他们的邪恶,这是国家之福啊。”于是降丁谓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先例,罢免宰相都要下正式诏令,当时要立即执行,只令冯拯等人就殿庐内召舍人草拟诏词,仍旧张榜公布在朝堂上,发布晓谕天下。

结交道士

先前,女道士刘德妙,曾以巫师身份出入丁谓家中。丁谓事败,官府逮捕刘德妙,内侍审讯她。刘德妙与丁谓友好,丁谓曾教她说:“你所做的不过是求神占卜,不如假托老君言祸福之事,足以使人心动。”于是她就在丁谓家设神像,晚上在园中设坛祭祀,雷允恭多次来祈祷。到真宗死去,引她进入宫中。又由于凿地得龟蛇,令刘德妙拿入内宫,欺骗说它们出自他家山洞中。丁谓又教她说:“皇上如果问你,所侍奉的怎么知道是老君,你只说‘宰相不是凡人,应当知道这事。”丁谓又作颂,标题是“混元皇帝赐德妙”,辞语牵涉妖言荒诞。遂贬丁谓为崖州司户参军。 籍没丁谓的家,抄得四方贿赂赠送的物品,无法统计。因丁谓事件犯罪罢官的从参知政事任中正以下达十几人。

丁谓在崖州满三年,调到雷州,又过五年,调到道州。

明道年间,丁谓被授秘书监退休,住在光州时死去。皇帝下诏赐钱十万、绢白匹。

文章累计数十万字,他浏览一遍就能背诵。

任职三司,案件文书繁多积压,官吏很久难以解决的,他一句话就判决了,众人都解除忧虑。

真宗时营造宫观,上奏吉祥灾异之事,多为丁谓与王钦若发起的。

起初,商议营建昭应宫,预料工期需二十五年,丁谓下令夜以继日地干,每绘一壁要供应两只蜡烛,七年就建成了。

丁谓在贬所,专门研究佛家因果之说,他所著的诗和文章也有数万字。

标签: 丁谓

更多文章

  • 对王钦若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王钦若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人。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主张迁都金陵,受

  • 北宋宰相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钦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钦若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人。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澶渊之战时,主张迁都金陵,受

  • 有哪些与王禹偁相关的轶事典故?对王禹偁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禹偁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

  • 北宋大臣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王禹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人,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于直谏遭贬谪。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禹偁是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

  • 北宋大臣学者翰林学士:钱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钱易

    钱易(968-1026),字希白,杭州临安人,北宋时期翰林学士。为吴越王钱倧子,钱昆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宋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

  • 有哪些与蔡襄相关的轶事典故?蔡襄在科学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

  • 在书法、茶业等方面蔡襄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与卢锡共同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

  • 北宋大臣书法家正授三司使:蔡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青泽亭境蔡坑人 。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

  • 张咏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张咏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咏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轶事典故不喜拜跪张咏尤其不喜欢别人跪拜,命令负责

  • 北宋大臣书法家礼部尚书:张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咏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