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翦有哪些功绩?对王翦的评价如何?

王翦有哪些功绩?对王翦的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46 更新时间:2024/1/15 18:23:04

中国古代的四大良将,他们不仅战绩辉煌,最后还都得到善终1、秦国名将王翦的韩国王翦没参与意外其他五国的统一都与他有莫大的联系,不是他本人带兵攻下就是他儿子攻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攻下楚国都城邯郸。在历史的记载中他在攻破燕国以后就告老还乡了,这也可以看出他的为人,总的来说他是秦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将才,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功劳最大的无疑就是王翦和蒙恬了。历史上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述的就是他和白起的故事。后世称其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以上就是对王翦的介绍了。一代名将王翦唯一遗憾的是他不能辅佐秦王建立德政。这也是秦王朝灭亡的缘由之一吧。不过历史上又有几个完人呢?人或多或少总是会存在缺陷的。

在后世人们对王翦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或许这就已经足够了。2、汉朝大将军卫青卫青的能士和作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卫青很谦卑。因为是“私生子”出身,卫青从小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和困难,生活的历炼,使得他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很谦卑。后来因为卫子夫这个裙带关系的影响,他得到了汉武帝的器重,并被挂帅征伐匈奴。

二是卫青才华出众,《资治通鉴》中记载:“青虽出于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这说明他骑射功夫是一流的,应该和李广有的一拼,而且力气也很大,应该和项羽有的一比。三是卫青礼贤下士。《资治通鉴》中记载:“青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这说明卫青与部下交往时很注意礼节,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对手下的普通士兵更是嘘寒问暖,关照有加。也正因为这样,卫青手下的将士都愿意为他效力和卖命。正是因为这样,卫青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他五征匈奴,每次都以胜利告终,创造了五连捷的奇迹。尤其是经过河南之战和漠南之战,卫青取得了辉煌战绩,从此成为汉武帝尊宠的权臣、士兵尊崇的将军、百姓景仰的民族英雄。

3、唐朝大将李靖唐高祖李渊在塞外与突厥打仗,而李靖就觉得李渊有谋反的意向,于是就去当时隋炀帝所在的江都告密,因为道路堵塞而没有去成,当李渊攻克长安后,知道了李靖的意图,就要杀李靖,这时候李靖大叫起来:“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唐高祖觉得李靖的话充满豪情壮志,也很感动,而且,李世民又坚持替李靖求情,于是,李渊就放了李靖,李世民把李靖召入了他的幕府。唐高祖李渊想杀李靖,李靖大叫后又被释放的情节很像张守珪要杀安禄山,安禄山大叫“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而被释放。所以,这件事情渲染的嫌疑很重。这件事情的合理的解释大概是这样:李靖的确对李渊的图谋有所察觉,这当然因为李靖本人也是个政治风云人物,也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作为隋朝贵族成员,当然反对李渊。而李渊、李世民之所以对李靖网开一面是因为一方面创业之初需要争取前朝贵族的支持,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因为李渊、李世民对李靖也有所耳闻,否则李世民也不会让李靖进自己的幕府。

在这之后,李靖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李靖的军事生涯,唐太宗概括为“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分别为平定江南,击溃东突厥,打败吐谷浑。4、功高盖主主不疑的郭子仪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将领,郭子仪、李光弼的用兵特点郭子仪用兵,能够充分发挥诸将的积极性。在作战时,并不在具体细节上一一安排,而是让诸将随机应变。 李光弼治军严整,军纪严明,与郭子仪大为不同。

在两军作战时,光弼指挥若定,临阵有很周详、仔细的作战计划。各将目标明确,彼此配合应援。光弼本人则重在督战,极少亲入敌阵作殊死交锋,这与太宗截然不同。光弼用兵比较沉稳,绝少冒险。他布阵的原则是要进可攻,退可守;仆固怀恩由 在战略决策方面,光弼也比较审慎,既不不顾实情冒险决战,也不慑于敌人的一时强大而一味退却。相比而言李光弼较强一点。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全功保身。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蜀汉大臣永安都督:陈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到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如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也有诸葛亮、庞统等谋士。但看过演义的读者都知道,

  • 西晋宗室齐王大司马、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司马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攸

    司马攸,司马昭次子,,西晋宗室、书法家。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嫡长子司马师因为无子(生了五个女儿)继嗣,从同母兄弟司马昭那过继了一个儿子。司马昭比司马师运气好得多,子嗣旺盛,仅正妻王元姬(司徒王朗的孙女)就给他生了五个嫡子。除了嫡长子司

  • 张良和陈平两人到底谁的谋略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良

    张良与陈平都是汉朝的 开国功臣,都曾辅佐刘邦,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劳。那么,他们两人,谁的谋划更高明,谁的功劳更大,谁更厉害呢?这里进行一番对比。张良第一计:1, 收买敌将之计。刘邦打关中时,想要直接进攻峣下秦军,张良劝阻,说秦兵还很强大,不宜轻易跟他正面交战。并且献计:听说这位守关秦将是杀猪的儿

  • 能让朱元璋亲自为其制文祭奠的蔡迁有哪些厉害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蔡迁

    蔡迁是明初的将领,关于其出生的地区和早些年的经历,史书上没有相关的记载,只知道其最开始是跟着元末红巾军领袖芝麻李,后来芝麻李被元右丞相脱脱击败之后,其本人在雄州就义,而蔡迁则带着自己的一点士卒狼狈跑去投奔朱元璋,很快就得到了老朱的重用,当了一个先锋。蔡迁跟着大部队一起参与了渡江之役,在攻克采石、太

  • 晋武公执政期间有那些成就?对晋武公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武公

    晋武公,又称曲沃武公,姬姓,名“称”,晋穆侯曾孙,曲沃桓叔之孙,曲沃庄伯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位共37年,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716年,继父位成为曲沃的国君,在吞并晋国前称曲沃武公。公元前678年,杀死晋侯缗,吞并晋国,并以珍宝贿

  • 如何评价辛毗的?有哪些与辛毗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辛毗

    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拒绝司空曹操征召。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平亭

  • 三国蜀汉外戚车骑将军济阳侯:吴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吴懿

    吴懿,一作吴壹,字子远。他是兖州陈留郡人,叔父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官,他的妹妹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皇后。当时汉灵帝统治下的朝廷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刘焉为了躲避战乱自请充任交州牧,之后他听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吴懿的父亲与刘焉交好,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刘焉上任后,在益州抚

  • 韩愈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韩愈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

  • 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韩愈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

  • 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韩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一说怀州修武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