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文学家泰州司理参军:穆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文学家泰州司理参军:穆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63 更新时间:2024/1/20 11:52:04

穆修(公元979~公元1032),字伯长,北宋文学家,山东郓州人, 后居蔡州。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柳宗元文集。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徙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病逝。著有《穆参军集》。

人物生平

穆修(979-1032), 穆修幼年时就嗜好读书,不专注于文章辞句,倒细细探究道之本原。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穆修被宋真宗赐为进士,并调升做泰州司理参军,后又做颖州、蔡州文学参军,故人称“穆参军”。

穆修性情刚烈耿介,喜好论斥时弊,愤世嫉俗,诋诮权贵。尽管如此,权贵们却都想和他结交,结果常常遭到穆修的拒绝,并被他以言辞嘲讽。亳州有一豪士修建佛庙,听说穆修有名气,庙成后请他作记文,穆修写成记文后就是不署豪士的姓名,豪士想拿五百两白金送给穆修,他又深知穆修的为人,怕给没脸,便假称是给穆修作寿的礼物,实是贿赂他以求得在记文上载名。结果被穆修识破,把白金全部扔到庭院中,愤然说道:“我宁肯穷得象乞丐一样,也不愿让小人玷污我的文章。”朝廷有位宰相想结识穆修,答应让他做官,并偷偷暗示穆修去拜访他,但穆修始终不肯前往。

由于他自负才气,曾被通判秦应妒忌,秦应让别人诬告他,便借机把穆修贬往池州。穆修中途逃到京城,击鼓诉冤,结果衙门不予理睬。穆修在池州住了一年多,最后遇到大赦而得释。不久他接母亲住在京城,生活十分贫困。母亲去世,穆修不请僧侣作佛事,亲自扛着棺材埋葬,并自诵《孝经》、《丧经》。后来穆修迁居河南蔡州。

穆修在文学上积极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作文章应阐述宣扬儒家仁义,竭力赞扬唐代古文大师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并把二人的文章刊印成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五代、宋初时的华靡文风。 [2] 当时穆修的名声很大,连欧阳修也受到他的影响,充分肯定他革除时弊的功绩。苏舜钦兄弟都从师于他而“多与之游”,史书记载:“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宋之古文,柳开与修为倡。”穆修不愧为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穆修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古文创作上,创作风格朴实,他的《亳州魏武帝帐庙记》一文,思想性、艺术性颇佳,从文中观点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胆识。他在文中褒扬魏武帝曹操说: “魏武帝本是亳州人,后来做官,有着图谋大略称雄于世的才量。当时国家衰败,法度紊乱,海内不太平,群雄纷起抗争,魏武帝奋起扬鞭,雄居群首,施展才能,统一中原,建立盛大功业以流传后世。当时袁绍袁术父子盘兵于黄河以北,东吴孙权、西蜀刘备也在窥伺中原疆土,魏武帝精心策划征南伐北,挟持汉室以令诸侯,奋力抗击三方势力。魏武帝凭着他那慷慨言辞,使得诸路英豪胆颤心惊;凭着他那高超的军事才能,使得对手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最终消灭袁氏,削弱孙权、刘备势力。他的才能,岂能是东吴、西蜀之辈所匹敌的?至今虽已过去一千多年了,但每当观看有关他的文章,还会震荡耳目,毛发耸动,让人深深为他的余风遗烈所震惊。” 穆修对曹操的文治武功作了很高评价,这在当时实属鲜见。但由于当时把曹操当作“篡逆”、“奸贼”的贬曹之风愈演愈烈,结果这篇文章反被认为“贻玷汗青”了。

穆修著有《河南穆公集》。 穆修死后,曾有人收集他的诗文,仅得数篇,不足成卷。到庆历年间(公元1042年前后),他的学生、蔡州人祖无择收辑了穆修的诗五十六首,书、序、记、志、祭文等二十篇,编为《穆参军集》。

穆修自幼苦读,10余岁即落笔成章,出口成诵。20余岁博览群书,对文体文风便有了见解。他不满当时流行的“西昆体”靡丽文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一时间,其作品不胫而走,有些竟被传入宫廷。一天宋真宗读了他的文章,责问阁臣:“这等奇才,怎么不推荐给我?”宰相丁谓忙说:“此人出身微贱,行为不端,不可大用。”原来,穆修与丁谓有布衣之交,后丁谓居官,一味拍马逢迎,不思民忧,为穆修所唾弃。一次两人相逢于汉水,穆修非但未表示亲近,反而揖而远之。丁谓就此记恨,所以进谗言。

大中祥符年间,真宗东封泰山,诏举齐鲁人才。穆修得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考中进士,被委以泰州司理参军。按惯例,新官上任先要拜会通判。可穆修自负才气过人,不肯违心随俗。对一班庸俗之辈,更是不理不睬。很快得罪了包括通判在内的一批人。后来通判捏造了几条罪名,将他贬往池州,年余方得自由。

他过着贫寒的生活,志趣操守,一如既往。亳州知府张知白,一向欣赏其文才,请他为新落成的佛庙作《记》。一豪富为将自己名字书于《记》中,以白银五十两相贿。穆修一言不发,掷银院中,即打点行装返家。豪富次日携更多银子登门。穆修怒喝道:“我宁愿吃不上饭去乞讨,也不会拿你这不干净的银子,来玷污我的文名的!”

数年后,他被补为颍州文学参军。清贫一如旧日。母亲去逝,他负榇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自此,他再无牵挂,对自己的追求更加执著。他动手镂刻濒于失传的唐本韩、柳文集数百帙,千里迢迢肩挑于都会开封。一次,他在相国寺卖书,遭到几个儒士模样人的刁难。穆修怒目而视,说:“你们有谁能读其中一篇不错一句,我就把全卷赠送给他!”结果几个“儒士”当众出丑。穆修鬻书相国寺的消息,很快在社会上传开。尹洙、苏舜钦兄弟等径向投师。穆修视为知己,谆谆教授,终使他毕生提倡的古文运动得以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穆修的文章存者不多,但颇有深度。如《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赞曹操“伐谋制胜,料敌应变”。

标签: 穆修

更多文章

  •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富弼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富弼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州,枢

  • 北宋名相、文学家枢密使郑国公:富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富弼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州,枢

  • 曾公亮一生有哪些作为?如何评价曾公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 北宋名相、文学家昭文馆大学士鲁国公:曾公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 北宋学者、思想家:石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石介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

  • 有哪些与韩琦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韩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rdquo

  • 翟方进是怎么死的?翟方进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翟方进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翟方进出身不高,他的父亲曾为汝南郡文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对读书十分喜欢,也一直很好学。父亲死后,翟方进成了太守府中的一名小吏,但是他的上司经常以办事不利的理由辱骂他,之后翟方进在蔡父的的影响下辞去了小吏的工作开始学习诸子学问,翟母为了支持翟方进的学习选择陪同翟方进一起取

  • 古代科举考试有作弊吗?古代作弊有哪些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科举考试

    中国封建王朝时代,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有了科举考试,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因为这彻底的激活了平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但你知道吗?科举并非一直存在,最早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文帝杨坚开创的科举考试,用来选拔优秀人才,后来唐朝继承了这个优秀的方法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到清末。在科举以前有着不一样的考察手

  • 隋末割据政权领袖:梁师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师都

    梁师都(570~628年),本名梁玄莫,字师都,夏州朔方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政权领袖,刑部尚书梁毗从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豪右,拜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杀死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联兵突厥反叛隋朝,割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县

  • 北周隋朝大臣散骑常侍、大理卿:梁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梁毗

    梁毗(527~610年),字景和,号长璞,安定郡乌氏县人,北魏到隋朝大臣,兖州刺史梁茂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参与灭亡北齐,授并州别驾、仪同三司,册封易阳县子,迁武藏监。隋文帝受禅,历任治书侍御史、大兴县令、京兆郡丞,出任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