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相、文学家昭文馆大学士鲁国公:曾公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名相、文学家昭文馆大学士鲁国公:曾公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804 更新时间:2024/1/19 19:58:13

曾公亮(999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宋英宗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宋神宗即位后,再加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之后因年迈罢相,带司空兼侍中出镇河阳三城,又判永兴军,最终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曾公亮去世,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人物生平

仕途迁升

曾公亮为刑部郎中曾会次子,他自少时起就颇有抱负,且器度不凡,为人“方厚庄重,沈深周密”。

乾兴元年(1022年),曾公亮受父命奉表晋京祝贺宋仁宗登基,仁宗任命其为大理评事,但他立志从正途登官,不愿以斜封入仕,故未赴调。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以进士甲科及第,被授为越州会稽知县。

天圣六年(1028年),曾公亮治理镜湖,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使湖边民田免受水涝之苦。之后因父亲在会稽境内买田,曾公亮被贬官监湖州酒。

为官有能

数年后,曾公亮入京任国子监直讲,后改任诸王府侍讲。不久,升任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一年后,应当按照旧例考试馆职,曾公亮凭借进献自己所写的文章,就免试被授为集贤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提升天章阁待制,赐予金紫衣。

在此之前,待制不改变服装,仁宗当面赐给曾公亮金紫衣,说:“朕于讲席赏赐你,是由于尊重宠爱儒臣。”曾公亮于是以知制诰官兼任史馆修撰,再改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三班院的属吏多而杂,如果不加以贿赂就辞谢不可,贵族子弟大多依靠势力请求拜见。曾公亮选取前后章程,依据情况办事,属吏不能插手。

曾公亮后以端明殿学士职知郑州,他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辖境之内出现“夜不闭户”的现象。曾经有朝廷使者因在郑州境内丢失财物,移书曾公亮,诘查有盗贼一事,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被随从藏匿起来。”使者进行搜查,果如曾公亮所料。

老成练达

皇祐三年(1051年),曾公亮升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不久后,升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副相)。又加礼部侍郎,改拜枢密使。

嘉祐六年(1061年),曾公亮升任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集贤殿大学士,与另一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

曾公亮明练文法,为官多年,熟知朝廷台阁的规章制度,首相韩琦经常向他询访相关规制。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国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有人偷取银钱,大理寺判定他们为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展开争论,于是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盗取银子不判死刑。起初,东州人大多因此法被处死刑,从这以后就没有死刑了。

辽国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边境官吏不敢禁止,都说:“与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就不禁止,以后该怎么办呢?知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此事。”于是派人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

宋英宗即位后,曾公亮被加授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英宗体弱多病,因此不能接见辽国使者。曾公亮奉命在馆中设宴款待使者,使者却不肯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君主患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你能安然处之吗?”使者听罢,即刻赴宴。

宋神宗即位后,曾公亮被加官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

熙宁二年(1069年),升授昭文馆大学士,累封爵位为鲁国公。

起镇永兴

曾公亮因年迈,屡次请求辞去相位。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被授为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熙宁四年(1071年),曾公亮被朝廷起复,出判永兴军。

此前,庆州士兵叛乱伏诛,但其余党窜逃,自陕西以西都为之戒备。朝廷检阅义勇,增加边境守兵,移内地租赋,使得人情骚动。曾公亮镇静对待,依次上奏罢免,专门裁抑多余的支出。长安豪强喜欢制造谣言,声称士兵埋怨削减费用,打算在元宵夜勾结其他军队发动叛乱,长安官民十分恐慌。有人劝曾公亮不要出游,曾公亮不为所动,张灯尽情观赏,和宾客佐僚直到傍晚才回来。

在永兴军任职一年后,曾公亮回到京师,旋即以太傅之衔致仕。

年迈去世

元丰元年(1078年)闰正月戊戌日(一作己亥日),曾公亮逝世,享年八十岁 。神宗闻讯后,下诏辍朝三日,并亲临其府第吊唁。三月,神宗身着素服,在禁苑中为曾公亮举哀;追赠他为太师、中书令,谥号“宣靖”,并准其配享宋英宗庙廷。到下葬时,神宗亲自篆写曾公亮的碑首名为“两朝顾命赞策勋德之碑”,后下诏改为“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曾公亮的绘像被张挂于昭勋祟德阁,成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标签: 曾公亮

更多文章

  • 北宋学者、思想家:石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石介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

  • 有哪些与韩琦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韩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琦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rdquo

  • 翟方进是怎么死的?翟方进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翟方进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翟方进出身不高,他的父亲曾为汝南郡文学,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对读书十分喜欢,也一直很好学。父亲死后,翟方进成了太守府中的一名小吏,但是他的上司经常以办事不利的理由辱骂他,之后翟方进在蔡父的的影响下辞去了小吏的工作开始学习诸子学问,翟母为了支持翟方进的学习选择陪同翟方进一起取

  • 古代科举考试有作弊吗?古代作弊有哪些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科举考试

    中国封建王朝时代,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有了科举考试,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因为这彻底的激活了平民进入上层社会的通道。但你知道吗?科举并非一直存在,最早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开始的,隋文帝杨坚开创的科举考试,用来选拔优秀人才,后来唐朝继承了这个优秀的方法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到清末。在科举以前有着不一样的考察手

  • 隋末割据政权领袖:梁师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师都

    梁师都(570~628年),本名梁玄莫,字师都,夏州朔方人,隋朝末年地方割据政权领袖,刑部尚书梁毗从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陇西豪右,拜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617年),杀死郡丞唐世宗,自称大丞相。联兵突厥反叛隋朝,割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县

  • 北周隋朝大臣散骑常侍、大理卿:梁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梁毗

    梁毗(527~610年),字景和,号长璞,安定郡乌氏县人,北魏到隋朝大臣,兖州刺史梁茂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参与灭亡北齐,授并州别驾、仪同三司,册封易阳县子,迁武藏监。隋文帝受禅,历任治书侍御史、大兴县令、京兆郡丞,出任西宁

  • 西魏大臣黄门侍郎、都官尚书:苏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亮

    苏亮(?-551年),字景顺,京兆武功人,西魏大臣。泰山郡太守苏祐之子,中书侍郎苏湛之兄。出身武功苏氏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魏时期跟随约齐王萧宝寅,后跟随宇文泰西入关中,历任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秦州司马、黄门侍郎、都官尚书、使持节、代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子。

  • 苏绰一生有哪些成就?对苏绰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绰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

  • 西魏政治家支尚书兼司农卿美阳伯:苏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苏绰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京兆郡武功县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九世孙,与从兄苏亮并称为“二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早年担任行台郎中。后得仆射周惠达的举荐,被任为著作佐郎。此后

  • 北周大臣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高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高宾

    高宾(504571年),字号不详,渤海郡蓚县人,北周时期大臣,隋朝名相高颎之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年聪颖,文武双全。初仕东魏,历任龙骧将军、谏议大夫、立义都督。大统六年(540年),投奔西魏,官至通直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大都督。北周世宗即位后,担任咸阳郡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