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周隋朝大臣内史令:杨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周隋朝大臣内史令:杨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4/1/11 11:55:03

杨约,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后期至隋朝时期官员,北魏谏议大夫杨暄之孙、北周骠骑大将军杨敷之子、司徒杨素之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出身弘农杨氏。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为杨素有军功,被赐爵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被隋文帝任命为长秋卿,升任大理少卿。开皇(581年-600年)末年,晋王杨广想谋求太子之位,采用张衡宇文述之计,拉拢杨约,以此说服权臣杨素,与之结盟,共同筹谋并成功推动隋文帝废黜杨勇。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隋炀帝,被拜为内史令,因为公务期间绕道祭拜杨素之墓而被弹劾免官,不久又复官为淅阳郡太守,不久被征召入京,于大业中期(607年到-614年) 去世。

人物生平

士族青云

杨约,字惠伯,出身关中阀阅弘农杨氏,越国公杨素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在童年时,曾经因为爬树坠落地上,被树枝所伤,因此而入皇宫做了宦官。杨约生性深沉静默,心怀狡诈,好学强记。兄长杨素对他十分友爱,但凡有所行为,必然会先与杨约筹划好,而后才行动。北周(557年581年)末年,因为兄长杨素有军功,杨约被赐爵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

大定元年(580年),隋文帝杨坚称帝,杨约被授予长秋卿,很长时间之后,他又被调任为邵州(今山西垣曲县)刺史,随后再次入朝为宗正少卿,又调职为大理少卿 。

晋王拉拢

隋开皇末期(595年-600年),皇太子杨勇失宠,而当时镇守扬州的晋王杨广意图夺取皇储之位。杨广与亲信张衡、宇文述商议,宇文述说:“废立太子,是国家的大事,处在父子骨肉之间,不是轻易可以谋求的。现在能改变皇帝意见的人,只有杨素;而杨素信任且与之商议的人,只有他的弟弟杨约。我平素很了解杨约,请让我入京朝觐,而后与杨约想见,共同图求废立太子。”杨广非常高兴,听从了他们的计谋,派遣宇文述带大量的金银珠宝入京。

宇文述多次宴请杨约,展示大量器物珠宝,与杨约开怀饮酒,赌博嬉戏,并且装作不胜将财物全部输给杨约用以贿赂,与之深交。杨约获得许多财物,渐渐有了报谢宇文述的意思。宇文述借机说:“这是晋王的赏赐,请我与公共同享乐。”杨约大为惊讶:“这是为什么?”宇文述细述了独孤皇后因对杨广所言对太子杨勇的种种不满,由是转达了晋王想要与杨约结交、共谋太子废立的意思。

宇文述说:“坚守正义履行道义,固然是人臣的常情。而背离常道符合时宜,也是通权达变者的良策。自古贤人君子,没有不与时俱进随势耳边,以避祸患。公的兄弟,功名盖世,当权掌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朝臣中受到足下家族屈辱的人,不可胜数!现在太子因为其欲望不能被满足,常常切齿痛恨当权大臣。公虽然尽心竭力侍奉君王,而想伤害公的人,也不在少数。君王一旦抛弃群臣而离世,公要如何取得庇护?现在皇太子已经不被皇后所宠爱,君王也有将他废黜的心意,这些公是知道。现在如果请立晋王为储君,只需要贤兄开口即可。如果能趁此时建立大功业,晋王必将铭心刻骨,如此便除去累卵之危,得以安如泰山。”杨约深以为然,因此告诉了杨素。

谋嫡杀勇

杨素本就用心险恶,听闻杨约之言后大喜,于是拍掌答道:“我的心思,尚未远虑至此,幸好有你提醒我。”需要指出的是,杨素在听闻杨约转述之后的态度在《隋书.杨勇列传》中的记载却并非如此喜形于色,而是惊讶,并且谨慎的对杨约表示了疑虑:“但是不知道皇后如何打算?如果确如晋王其言,我又该怎么办?”史料在这件事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情况,或为春秋笔法。

杨约知道此事可行,又对杨素说:“当今皇后的话,皇帝是言听计从,应当把握这个机会,趁早结交依托,如此不但可长保荣禄,遗福荫给子孙;而且晋王杨广倾身礼士,声名日益隆盛,躬履节俭,有人君的风范。以我料想,将来必能安定天下。兄长如果迟疑,一旦有所变故,令现在太子掌权,恐大祸来临就不远了。”杨素于是决定采用这一计策 。

不久杨素入宫赴宴,对独孤皇后私下说晋王孝悌恭俭,很像当今皇帝,以揣测独孤皇后的意图,果如其然 。开皇二十年(600年)十月,太子杨勇被废为庶人,被囚禁于大兴内史省,按照五品官员待遇给予生活保障。因为鞫拿杨勇有功,杨约被赏赐物一千段。

同年十一月,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任用杨约为左庶子,改封他为修武县公,进位大将军。等到杨素被隋文帝所疏远,外任杨约为伊州(今河南临汝县)刺史。仁寿四年正月,隋文帝驾崩,杨广要杨约仁寿宫朝觐,并命令他回京,并更换杨勇囚禁之所的留守,矫诏称隋文帝之意,赐死杨勇。杨约因此将杨勇勒死,然后陈列兵士集结朝臣,公布隋文帝的丧讯。隋炀帝听说后道:“高明兄长的弟弟,果然堪当大任。”

炀帝宦途

杨广即位数日后,拜杨约为内史令。杨约有治国之术,且又通达当朝事物,隋炀帝非常信任他。仁寿四年(604年)八月,汉王杨谅造反,隋炀帝命令时任尚书左仆射的杨素领兵讨伐,平叛后派遣杨约带着粮食手诏前往慰劳其兄。大业二年(606年),杨素病重,他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地位已到了极限,不肯吃药,也不想谨小慎微活下去,便对杨约推心道:“我难道还要活下去吗?”

当时,因为对萧皇后感情之故,隋炀帝大力用皇后家族的亲眷,对萧皇后之兄萧琮特别倚重,任命他为内史令并封为梁国公;然而萧琮曾为隋朝附属国西梁之主,生性淡泊,不为在朝官职所约束,下朝之后喜欢喝酒。杨约与萧琮官位相同,于是隋炀帝下旨让杨约劝诫勉励他,杨约也以私人情谊规劝他,然而萧琮回答:“萧琮如果勤为政事,与公又有什么差别呢?”杨约于是笑而放弃。大业三年(607年),因为元德太子杨昭早逝,朝廷都属意齐王杨暕立储,因此隋炀帝为其重选王府属官,亦派遣杨约等人前往宣教。几年后,杨约加授官位为右光禄大夫。

后来隋炀帝在东都,命令杨约到京师祭祀祖庙。走到华阴这个地方,看见兄长杨素的墓,于是绕道前往拜哭,被御史弹劾,因此坐罪免官。不久,又被拜淅阳太守。杨素之子杨玄感,当时为礼部尚书,与杨约感情十分深厚,因为离别而痛心,流露于表情,隋炀帝对他说:“公近来伤心忧愁,不是为了叔叔吧?”杨玄感再拜流涕说:“确如圣旨所言。” 皇帝也顾念杨约废杨勇立自己的功劳,因此征他回朝。不久之后,杨约病逝。

标签: 杨约

更多文章

  • 北周大臣载师下大夫、骠骑大将军:杨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敷

    杨敷(?~571年),字文衍,弘农华阴人,北魏到北周时期大臣,华州刺史杨暄的儿子,名将杨素的父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少有大志,重信然诺。北魏建义初年,起家羽林监,袭封临贞县伯。西魏时期,历任奉车都尉、司士郎中、祠部郎中、丞相墨曹参军、帅都督、太中大夫、通直散

  • 隋朝权臣杨素嫡长子:杨玄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玄感

    杨玄感(不详~613年8月21日),字号不详,弘农华阴人,隋朝大臣,司徒楚公杨素嫡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凭借父亲勋劳,授柱国、郢宋二州刺史,迁鸿胪卿、礼部尚书,袭封楚公。声名过盛,受到隋炀帝猜忌,内心不安,策划谋反。大业九年(61

  • 杨素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杨素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素出身关中士族弘农杨氏。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记室、礼部下大夫、大都督,累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参加灭北齐之役,并随上大将军王轨救援彭城,俘虏南陈主将吴明彻。后随上柱国韦孝宽攻取

  • 西汉外戚大臣长乐卫尉:史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丹

    史丹,字君仲,西汉大臣。他原是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他祖父的妹妹史氏是皇太子刘据的妾,史丹的父亲史高层担任侍中,后霍禹反叛史高揭发有功被封为乐陵侯,汉宣帝病重时讲史高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诏、荐举官吏、重要的迎来送往礼制性

  • 唐朝医药学家、中医食疗学创始人:孟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孟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医术也在其中,中医和中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伟大结晶。在上千年的中华历史中,涌现不少名医,例如华佗、扁鹊、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叶天士等等,孟诜也是其中之一。孟诜是汝州梁县新丰乡平里人,唐代著名学者、医药学家、中医食疗学创始人,是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31世孙。孟诜自

  • 唐朝大臣盩厔县令:徐敬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敬猷

    徐敬猷(?684年),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开国名将李勣之孙,英国公李震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凭借门荫入仕,担任盩厔县令。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因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兄长英国公徐敬业以匡扶唐中宗为名,发动扬州兵变,遭到武则天派遣的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

  • 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徐敬业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敬业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和唐睿

  • 唐朝大臣大将军、扬州大都督:徐敬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敬业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和唐睿

  • 唐朝宗室大臣左金吾卫将军:李孝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孝逸

    李孝逸(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曾孙,淮安王李神通的儿子,胶东王李道彦的弟弟,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孝逸聪明好学,善于作文。初封梁郡公,历任给事中、益州长史,率军抵御吐蕃军队的侵犯。武则天称制后,担任左金吾卫将

  • 唐朝宗室大臣胶东王陇州刺史:李道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道彦

    李道彦(?~638年),字号不详,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曾孙、淮安靖王李神通长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道彦孝顺恭谨,初任朝请大夫、义兴郡公。武德元年(618年),进封胶东王,授任陇州刺史。贞观元年(627年),迁相岷二州都督、降封胶东县公。贞观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