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高滔滔的?

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高滔滔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74 更新时间:2023/12/14 6:17:17

高滔滔宋英宗皇后,后人誉为女中舜。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曾有两位著名的“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一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一位是“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

刘娥辅佐儿子(非亲生)宋仁宗,高滔滔辅佐孙子宋哲宗。

她们两位都曾在皇帝到了亲政年纪后,不愿意还政,继续让皇帝当橡皮图章,直到她们死去后,皇帝才拿回权柄。

刘娥生前不让宋仁宗认生母,高滔滔生前极力压制宋哲宗生母朱妃的品级。

可以说,这两位皇太后,都曾让辅佐的皇帝不满。

特别是刘娥,还一度有过仿效武则天的意图。至于高滔滔,在政治理念和行为上,和宋哲宗是绝对的背道而驰。

但两位皇后死后,获得的待遇却不一样。

刘娥死后,在有人要追究刘娥的责任时,宋仁宗专门下诏:“太后垂帘日诏命,中外毋辄以言。”

也就是说,宋仁宗把刘娥以前所干的事,全部抹去了,以官方和自己的名义,承认了刘娥的功绩,不允许有人指责刘娥。

而高滔滔死后,宋哲宗拒绝了部分官员要求他学习宋仁宗,对高滔滔予以公开肯定的建议。

而且,宋哲宗还让帮助自己起草诏书的官员林希在公开的诏书或诏令中,以“老奸擅国”来评价高滔滔。

宋仁宗和宋哲宗,在辅政皇太后死后,反应为何大相径庭?

先来说宋仁宗,刘娥死后,以前被刘娥打压的官员,有追究刘娥的意图,但宋仁宗全盘考虑得失后,没有认同他们。

打击一个死去的皇太后,不是简单地下几份诏令就行,是必然要掀起政治斗争的,刘娥生前提拔的官员不可能不反抗。

而且,刘娥虽然压制了宋仁宗十多年,可她掌权时,执行的国策一直没有改变,基本上全是沿用了自宋太祖到宋真宗时期制定和沿用的国策。

刘娥采取的“萧规曹随”的政治态度,其实无法从政治上打击她,国家没有变化,没必要掀起政治斗争,没必要否定刘娥。

就好像范仲淹说的:“太后受遗先帝,保佑圣躬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宋仁宗虽然曾经很憋屈,但他从刘娥手上接收的,是一个有稳定朝局,社会稳定的和平江山,从大局上讲,保持现状为好。

不过,宋仁宗也不是一点事都没做,但他干的事都无伤大雅,不影响和谐的政治局面。

比如,刘娥下葬后不到一个月,宋仁宗连续干了三件刘娥在世时,绝对不让他干的事。

首先,宋仁宗贬斥刘娥帮自己娶的皇后郭氏,让她去当了道士。

紧接着,宋仁宗还追认美人张氏为皇后(当时已亡故,宋仁宗曾想让张氏当皇后,被刘娥否决)。

另外,宋仁宗还把刘娥的政敌寇准给平了反,追赠官爵和谥号,再由朝廷拨款让寇准的遗骸回归家乡安葬(寇准死时,刘娥主政,朝廷不给钱,灵柩运输到中途,只能就地安葬)。

这些行为,都是宋仁宗对刘娥表不满地表露。

只不过,不牵扯到朝局变更,公开的态度上,宋仁宗还是极力肯定刘娥,一切为了稳定。

苏轼曾说:“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刘娥死后第二年,宋仁宗采用的年号)极矣。”

这就是宋仁宗不否定刘娥,保持政策连续性,保持政局稳定,换来的回报。

再来说宋哲宗,高滔滔在世时,采取的保守派政策,极力打压变法派,而宋哲宗却是秉承父亲宋神宗的遗愿,想搞变法。

宋哲宗继承的是宋神宗的皇位,高滔滔在政治上,是否定宋神宗的(高滔滔为宋神宗之母),这让宋哲宗极度不满,这是政治上的对立。

宋仁宗亲政时,是暂时什么都不想变,而宋哲宗是等着高滔滔死,然后赶紧重变法。

而要变法,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否定高滔滔,否则,高举高滔滔大旗的保守派,就能一直在朝廷中跟变法派打擂台。

高滔滔刚死去不久,她生前重用的保守派官员,如殿中待御史吕陶、翰林学士范祖禹等人,就上书劝说宋哲宗不要否定高滔滔,不要启用变法派。

这种政治上的异同,是让宋哲宗无法忍受,也无法等待的。

就连苏轼上书,让宋哲宗先观望二、三年,仔细规划后,再来决定怎么干的建议,都被他深恶痛绝。

朝局不变,宋哲宗的抱负就无法实现,政治理念的不同,是宋哲宗不同于宋仁宗认可刘娥,他却要否定高滔滔的根本原因。

于是,就有了前面写的,宋哲宗让林希在诏书中以“老奸擅国”指代高滔滔的行为。

同时,宋哲宗还有了大肆贬斥高滔滔重用的保守派官员,大肆重新起用被高滔滔贬斥的变法派官员的行为。

宋仁宗也是想变法的,在位时搞过“庆历新政”,但他是先稳后变。

重要的是,在刘娥死前,一切都是循序渐进,他只需要慢慢熟悉就好,不需要用否定刘娥来搞大动作。

而高滔滔对于宋哲宗来说,是实现政治理念的最大拦路石,哪怕她已经死去。

基于孝道的原则,宋哲宗不能大张旗鼓地否定高滔滔,只能在诏书或诏令中,强行表达不满了。

在宋哲宗看来,搞好变法,就是对高滔滔最大的否定,在诏书中贬低高滔滔,只是手段而已。

标签: 高滔滔

更多文章

  • 北宋宰相司空兼侍中:梁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梁适

    梁适(公元1000年~公元1070年),字仲贤,山东东平(须城)人,北宋太傅、仁宗皇佑年间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适以父荫为官。但是为证明自己实力,在景祐元年考取进士。主管淮阳军后,上奏皇帝减少朝庭硬派给京东路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虽然&ld

  • 北宋大臣御史中丞:孔道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道辅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勖(孔勗)之子,孔子四十五代孙,北宋大臣。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终年55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孔道辅(987~1040),初名延鲁,字原鲁,孔子的第45世孙,自幼聪明好学,25岁进士

  • 北宋大臣枢密使、太子太保颖国公:庞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北宋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

  • 有哪些与宋祁相关的轶事典故?宋祁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祁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

  • 夏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有哪些与夏竦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竦

    夏竦,字子乔,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

  • 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夏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竦

    夏竦,字子乔,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

  • 宋庠的诗歌是何风格特征?有哪些与宋庠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太后

  • 隋朝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祖籍辽东襄平,京兆长安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后杀瓦岗军旧主翟让成为瓦岗寨主,引发内部不稳,被隋军

  • 如何评价单雄信?有哪些与单雄信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单雄信

    单雄信(?621年),曹州济阴县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矫捷,善用马槊。勇武过人,号称“飞将”。交好同郡徐世勣,誓同生死。隋朝末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授左武候大将军,参加偃师之战。兵败归降王世充,授大将军。对抗唐军进

  • 元朝末浙东义军首领:方国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方国珍

    方国珍,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朱元璋是一个多疑的人。他因为担心和他一起打江山的那些功臣们会造反,对他们大开杀戒。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灰复燃,还对他们一通穷追猛打,前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朱元璋对曾经的农民起义领袖也非常猜忌,元末农民起义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