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正妻长孙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太宗正妻长孙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34 更新时间:2024/1/15 18:23:03

文德皇后长孙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唐朝的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奇女子:生于隋末的顶级世家,十三岁嫁给了李世民。此后数十年里,一直是李世民最坚强的后盾。在她活着的时候,唐朝蒸蒸日上,李世民英明神武,几乎不犯错。但是在她死后,李世民开始逐渐变得昏庸,甚至逼得自己儿子谋反。而在她去世仅仅一年之后,李世民便将武则天召入宫中。

这位传奇女子,便是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在中国古代历代皇后当中,长孙皇后被誉为是最贤德的皇后。后世甚至有很多人说,如果没有她,便没有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公元601年,长孙皇后生于长安。长孙皇后出身高贵,她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这个人在隋朝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一下,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他的故事。而长孙皇后的母亲,则是北齐皇室后裔,同样十分不凡。

长孙皇后还很年幼的时候,便被家人定下了一桩婚约,婚约的对象便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当时长孙家地位很高,李家也同样是顶级世家,两家也是门当户对。

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李世民和长孙氏之间,便已经知道彼此的存在,知道对方是将来要和自己携手一生的人,称得上是青梅竹马了。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和长孙氏逐渐长大。因为李渊那些年一直在外做官,经常带着李家前往各地生活,所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就没有太多的见面机会。而在这几年当中,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因病去世。长孙家内部因此爆发了剧烈的家庭矛盾。

因为长孙氏的母亲,并不是正妻,所以在长孙晟死后,长孙晟的几个嫡子,为了争夺家产和爵位,便直接将这对孤儿寡母赶出了家门。好在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当时也在京城做官,所以便将这对孤儿寡母接回了家,在家中赡养了几年。

几年之后,在长孙氏十三年那年,李渊也恰好调回京城任职。李渊和高士廉一商量,觉得也到时候了,干脆直接给李世民和长孙氏完婚了。这一年,长孙氏十三岁,李世民也只有十六岁。按照现代的观念,这肯定算是童婚。不过按照隋唐那时的社会制度,两人当时正是成婚的最佳年龄。

在长孙氏嫁给李世民之后,隋朝因为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也开始走到了尽头,各地民变四起。就在长孙氏嫁给李世民的这一年,杨广不顾各方面的反对,亲自征讨高句丽,最后惨败而回。李渊则是奉命去督运粮草,李家一家人也跟随着李渊一同赴任。在这次赴任当中,李渊的正妻,也就是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忽然因病去世。窦氏去世后,李家的很多家中内事,便开始逐渐落到了长孙氏这个儿媳妇的头上。

虽然十分年幼,但长孙氏却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韧性,开始承担很多工作。而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隋朝越发衰落,各地起义军越来越强,李渊也开始暗中筹备起兵的各项事宜。在这个过程当中,长孙氏一直跟在李世民左右,扮演着一个贤妻的角色。

大业十三年七月,随着李渊在太原起兵,李家正式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帷幕。李家的男人在前面打天下,而长孙氏作为女眷,则是在后方料理家事。在长孙氏的打理下,李世民从来不用为自己的家事犯愁,可以一心一意去打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唐朝能够开国,长孙氏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的。

非但如此,李渊登基之后,因为李渊的正妻早已故去,后来李渊也没有再纳正妻。所以李渊干脆便将很多自己后宫的工作,都交给了长孙氏来帮忙打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长孙氏得以插手李渊的后宫,后来帮了李世民大忙!

再之后的几年,李世民南征北战,逐渐扫平天下,唐朝也开始统一全国。在这几年当中,长孙氏也开始进入适合生育的年龄,开始育有子嗣。公元619年,在李世民刚刚打败薛举的时候,长孙氏生下了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公元620年,在李世民刚刚击败刘武周之后,长孙氏生下了次子李泰。

几年当中,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四子三女,将李世民的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与此同时,随着唐朝逐渐统一天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双方开始进入了斗争状态当中。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围绕着太子之位。对于李建成而言,作为李家的嫡长子,他做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大半个唐朝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如果没有李世民,唐朝能不能建立都是一个问题,所以未来的皇位就应该是他的。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双方谁都不肯退让。所以,这对亲兄弟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斗争,不光是局限于朝堂上,更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这其中,便包括李渊的后宫。因为在李世民外出打天下期间,李建成久居长安,所以和李渊的后宫关系紧密。在这个时候,长孙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自己在宫中的身份,帮助李世民占据了一些优势。每次李建成企图通过后宫,向李世民下黑手的时候,都能被长孙氏及时得知,然后提前对李世民示警。

武德九年,当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已经彻底无法调和的时候。李建成已经想要直接对李世民下死手,直接杀掉李世民。在这个时候,长孙氏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身后,和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一起,成为李世民最有力的支持者。

在长孙氏的支持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事变。据说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当天,秦王府八百精锐,即将赶赴玄武门之前,正是长孙氏亲自出面,为这些人送行。

最后,玄武门事变当中,李世民大获全胜,并且由此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在李世民登基的同时,长孙氏也被册立为皇后。

至此,夫妻二人,共掌大唐。

长孙氏成为皇后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依然是李世民最好的贤内助。在长孙氏的治理下,李世民基本上不用担心任何后宫的事情。后宫内的一切,长孙氏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长孙氏从不插手朝政,甚至还主动帮助李世民抑制外戚。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曾是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大臣。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民更是直接让他成了宰相。然而事后,长孙氏却主动提出,让长孙无忌辞去宰相之职,主动帮助李世民抑制外戚势力的发展。

另外,长孙氏还能在李世民愤怒的时候,帮李世民认清现实。比如某次,魏征曾在朝堂上,当众顶撞李世民,气得李世民差点要杀人。然而回到后宫之后,当长孙皇后知道了这件事情,长孙皇后立即穿上盛装,前来朝拜李世民,恭喜李世民得到了魏征这样的贤臣。经过长孙皇后这种花式劝谏之后,李世民也转怒为喜,再也不提杀魏征的事情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总之,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一直全力辅佐李世民。夫妻二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共同努力,终于将唐朝经营的蒸蒸日上,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然而,像长孙皇后这样贤良的人,寿命却不长。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忽然一病不起,最后因病去世,年仅36岁。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万分,并且尊重长孙皇后的遗愿,依山为陵,建造了昭陵,将长孙皇后埋葬其中。

长孙皇后的去世,对于整个唐朝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盛怒之时,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止他。那些负责谏言的大臣,也因此有了顾虑。所以自此之后,李世民虽然依然贤明,但比起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就差了很多。

而且最关键的是,长孙氏去世之后,李世民和自己的太子李承乾的关系,开始越来越紧张。李世民本身是一个严父,只会严苛教导孩子,根本不会和儿子进行沟通。以往长孙氏在世的时候,李世民就算做得过火了,长孙氏也可以进行补救。然而在长孙氏去世之后,没了长孙氏这道桥梁,父子二人沟通的渠道,也就彻底断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父子二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甚至逼得李承乾,不得不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虽然尚未谋反便事情败落,但碍于当时的规矩,李世民还是被迫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改立李治为太子。

而且,就在长孙皇后去世不到一年之后,李世民便下令,将武则天召入宫中,做了自己的才人。这个命令,后来也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如果长孙皇后还在,这些事情,想必都不会发生。

从长孙皇后的故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女人在支持。即便是像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背后也离不开长孙皇后的支持。长孙皇后在的时候,李世民几乎可以做到接近完美,从不犯错。然而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却开始逐渐变得昏庸,不复当年的英明神武。

所以,一个男人想要取得成功,还真是离不开一个好太太的支持。

标签: 长孙皇后

更多文章

  • 战国后期刺客:荆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荆轲行刺秦王最后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荆轲

    荆轲是战国末期的著名刺客,曾奉燕太子丹之命,刺杀秦王政。结果行刺失败,为秦王政所杀。那荆轲是如何与太子丹结识,又刺杀秦王的呢一,云游四方荆轲是战国末期魏国人(战国时卫国一直是魏国附庸,战国末丧失诸侯国地位,成为魏国封君,所以荆轲算是魏国人),喜欢读书,因此对天下大势有一定了解。他还喜欢剑术,因此有

  • 三国蜀汉后期将领后将军安乐亭侯:吴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班

    三国时期的蜀汉,人才济济,文臣武将都颇有才干。说到蜀汉的武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这五人必定榜上有名,除去五虎上将外,蜀汉还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将领,吴班就是其中之一。吴班是蜀汉后期的将领,数次立功,但正史上对于他的记载少之又少。吴班是衮州陈留郡人,他的父亲吴匡是东汉大将军何进的属下官员,蜀汉

  • 战国四公子之楚国春申君相国:黄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黄歇

    黄歇,楚国大臣,曾任楚相。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春申君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之一,能言善辩,阻止秦昭襄王伐楚。后来他帮助楚考烈王从秦国逃走。任楚国令尹,力图振兴楚国,同时积极参与六国合纵,对抗秦国,使楚国得到一定振兴。那么春申君是如何振兴楚国的一,阻秦伐

  • 高滔滔是什么人?宋哲宗是如何评价高滔滔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高滔滔

    高滔滔,宋英宗皇后,后人誉为女中尧舜。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历史上的北宋时期,曾有两位著名的“临朝称制”的皇太后,一位是“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一位是“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刘娥辅佐儿子(非亲生)宋仁宗,高

  • 北宋宰相司空兼侍中:梁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梁适

    梁适(公元1000年~公元1070年),字仲贤,山东东平(须城)人,北宋太傅、仁宗皇佑年间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适以父荫为官。但是为证明自己实力,在景祐元年考取进士。主管淮阳军后,上奏皇帝减少朝庭硬派给京东路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虽然&ld

  • 北宋大臣御史中丞:孔道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道辅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勖(孔勗)之子,孔子四十五代孙,北宋大臣。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终年55岁。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孔道辅(987~1040),初名延鲁,字原鲁,孔子的第45世孙,自幼聪明好学,25岁进士

  • 北宋大臣枢密使、太子太保颖国公:庞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庞籍

    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北宋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后,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开封府司法参军,刑部详复官,群牧判官,大理

  • 有哪些与宋祁相关的轶事典故?宋祁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祁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

  • 夏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有哪些与夏竦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竦

    夏竦,字子乔,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

  • 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夏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夏竦

    夏竦,字子乔,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