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敦颐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周敦颐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敦颐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周敦颐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3/12/29 8:09:51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世评价

朱熹认为周敦颐的“太极”说是“推一理二气五行之分合,以纪纲道体之精微。”(《通书》)这一评价虽有以朱解周、求之过深之处,但多少概括了周敦颐哲学思想的某些特征。以后道学家争论的理气关系、动静关系和理欲关系等问题,都可以在周敦颐的哲学思想中找到“具体而微”端倪。在宋以后的哲学发展中,周敦颐的“发端”作用是不应忽视的。

胡宏《通书略序》:“今周子程氏兄弟以不传之妙,一回万古之光明,如日丽天,将为百世之利泽,如水行地。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

黄宗羲《宋儒学案》:“孔子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谥元,故称元公(学生二程同时谥纯谥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1319)封道国公,历朝入祀孔庙。 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后裔十二代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封十三位五经博士,这是自汉武帝尊儒设五经博士之称以来,获五经博士最多时间最长的家族。

主要作品

《周元公集》

周子之学以主静为宗。平生精粹,尽於《太极图说》《通书》之中。词章非所留意,故当时未有文集,《周元公集》为编修朱筠家藏本。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太极图说》鉴取了《无极图》和释门禅僧的《阿黎耶识图》。《太极图说》中的宇宙生成论、万物化生论,与宗密《华严原人论》的理论构造模式极为相似。毛奇龄曾说,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全是宗密之语。 该文认为,“无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通书》

《通书》是周敦颐读易经的心得。学易经,搞预测的也多,搞风水、看相算命的还不少,但究竟研究得怎么样?这些预测大师的境界、文化、气质就未必能高明起来。周敦颐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以他的境界,出入于儒释道三教,在通过学习易经的过程中,将其心得写了短短四十章。这四十章里,融通了儒释道的根本精神,把儒释道的智慧通过易经的读书心得凝练在一起。

《爱莲说》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着“不染”、清净,宋代理学家以儒解禅,对莲花的“不染”进行本体思考,莲花成为士大夫人格象征。 周敦颐认为菊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而莲则是花中的君子。这就是作者所做的一个区分,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也就认同了作者的这个区分。接下来,作者告诉我们,他要追求的是什么。现在看,像陶渊明那样爱菊花的人太少了、越来越少了。而像作者这样爱莲的人,那大概也就更少了,那么在现实社会当中,更多的人们去爱的是牡丹这样的东西。他的话里就是说更多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三种花分别暗喻了三种人生的价值追求。

作者周敦颐很明确的告诉了我们他的价值追求,他想要做君子。我们可以这样说,君子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具有独立人格,令人敬佩。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比较,君子和隐士相比,他不避世,敢于担当,“知其不可而为之”,和追求富贵的人相比,他不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由此我们可以推想,作者周敦颐也应该是一位儒者。

人物轶事

命名五星堆

天禧五年(1021年),重阳节,周辅成同几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阳。当时秋高气爽,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的禾根豆一片金黄。特别是村前的五个土墩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起个名,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名最为合适。这时,正在旁边玩耍的小敦颐,看到大人们沉思的样子,就脱口而出,说这五个土墩就像五颗星星。那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金星,北边的叫水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们听了,都觉得小敦颐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五个土墩正式命名为“五星堆”,并作为楼田保的一景。

少年立志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月岩悟道

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相传周敦颐十四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谥号“元公”

宋宁宗赐周敦颐谥号为“元”,因此周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宋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标签: 周敦颐

更多文章

  • 在思想 、理学等方面周敦颐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

  • 北宋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

  • 在教育思想、理学思想等方面张轼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轼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

  • 北宋官员、理学家:陈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襄

    陈襄(1017~1080),北宋理学家、“海滨四先生”之首,仁宗、神宗时期名臣。字述古,因居古灵,故号古灵先生,与郑穆、陈烈、周希孟并称“古灵四先生”,侯官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进士及第,历官枢密院直学士,知通进银

  • 南宋大臣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李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璧

    李璧(1158-1222),《宋史》写作李壁 ,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眉州丹棱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李埴之兄。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李壁仕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赐资政殿学士。 李壁少聪颖,日诵万余言,词精练,文采

  • 在政治、史学等方面李焘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焘

    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人。南宋官员、历史学家、目录学家、诗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之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绍兴八年(1138年),李焘登进士第,授华阳县主簿,未就任,于丹棱龙鹄山读书,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方才赴

  • 南宋官员、目录学家:李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焘

    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人。南宋官员、历史学家、目录学家、诗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之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绍兴八年(1138年),李焘登进士第,授华阳县主簿,未就任,于丹棱龙鹄山读书,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方才赴

  • 有哪些与冯京相关的轶事典故?冯京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冯京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至祖父时落籍江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 北宋大臣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冯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冯京

    冯京(1021年-1094年),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北宋大臣。曾祖时南迁粤西之宜山龙水,至祖父时落籍江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己丑科状元。为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反对王安石变法,

  • 对赵抃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赵抃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抃

    赵抃(1008年-1084年), 男,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人,北宋时期名臣。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