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大臣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三司使:明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大臣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三司使:明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85 更新时间:2024/1/22 17:02:14

明镐(hào)(989年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人,北宋大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进士第,初任蕲州防御推官,历官大理寺丞、秦州节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东京、盖州等地转运使,他治理有方,颇立政绩。任陕西转运使期间,以修建城堡、训练清边军著名于时。其后以枢密院直学士、左谏议大夫知成德军,入知开封府。庆历七年(1047年),王则起义于贝州,明镐任河北体量安抚使,又作为参知政事文彦博副手,与其共同率军镇压。同年,平定起义,因功拜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三司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庆历八年(1048年),因背疽病而逝世,年六十,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烈。明镐正直寡言、驭军严明,为官所到之处都沉稳得体,遇事从不苟且,为世人所推重。

人物生平

历职地方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明镐出生。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进士第,最初任蕲州防御推官。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明镐进呈《真颂》四十六篇,被朝廷改任大理寺丞。

天圣三年(1025年),薛奎任秦州知州,调明镐任节度判官。薛奎调任益州,明镐随调任录事参军。程琳接替薛奎后,奏请明镐任签书节度判官,并就任益州通判,后升为太常博士。

两路转运

明镐回朝后,仁宗问明镐有何才能,薛奎称他沉着、勇猛而有谋,能决断大事,仁宗因此升他为开封府推官。明镐进献《六冗书》,得以升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后任三司户部判官,改任刑部员外郎、京东转运使,升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益州路转运使。遇上饥荒,百姓没有储备,盗贼时有发生,明镐为了稳定物价,便招募百姓当兵,人民因此安定下来。

安抚边塞

宝元二年(1039年),陵州知州楚应几贪赃受贿之事败露,有人告诉明镐要他早些奏报朝廷,明镐说:“被治罪就够了,何必要再骗朝廷呢?”终因失察的过错被惩罚,降为同州知府。未满一月,遇上西夏李元昊大举进攻延州,大将刘平石元孙兵败被俘,明镐因而被起用任陕西转运使、兵部侍郎、直史馆,旋即转任工部郎中、陕西随军转运使,与夏守赟、王守忠等共同商议边事。敌军攻破金明寨,撤去后,他建议修复此城,将帅拥兵不前,而明镐只用一百多骑兵,他亲自督促将士,仅用一月便修复此城。后罢职随军转运使。

后升任户部郎中、直昭文馆、陕州知州,调任江、淮制置转运使。未赴任,适逢西夏攻破丰州,明镐因此被提升为天章阁待制、河东转运使。修筑建宁、中候、百胜等寨及镇川、清塞等堡,共建五城。

整肃军纪

庆历二年(1042年)五月,朝廷因之前修筑城堡之功擢升明镐为左司郎中。六月,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并州知州兼河东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明镐大规模巡阅边疆,以防备西夏。

当时在边疆任职的很多是纨绔子弟,明镐便抓了一些最不尽职的处以杖打的刑罚,拖沓无能的人都自动辞职离开,最后奏请朝廷挑选熟悉军事的人来镇守城堡边寨。行军打仗时,娼妓多随同而行,明镐想要将她们驱逐,又怕伤了将士们的心,正好有个士兵因与人争夺发怒,杀了一个娼妓,官吏将他逮捕后报告明镐,明镐却说:“那些娼妓们来军中做什么?”放了此人,不加惩治,娼妓们知道后都吓得逃走。

庆历三年(1043年)二月,明镐向朝廷请求,从今以后,并、代路制置军马事务靠近辽朝边界的,委任经略使便宜处分,朝廷同意。

明镐后以枢密直学士、左谏议大夫之职知成德军,后入京任开封知府,仍兼旧职。

连战王则

庆历七年(1047年)冬十一月,王则于贝州发动兵变,捕知州张得一,他被推为东平郡王,建国号安阳,年号得圣。十二月,朝廷任命明镐为河北体量安抚使,前往平叛。

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明镐因贝州城峻不易攻,于是制造距闉,将要完成时,被义军焚毁。明镐又采纳军校刘遵之计,挖南城下地道以攻城,并日夜派人进攻北城来牵制义军。贝州百姓汪文庆等从城上将书信绑在箭上,射向明镐营帐中,约定自己作为内应,他在夜里从城墙上垂下绳索来帮助官军入城,入城的官军有几百人,但被义军发现,领军抵御,官军此前为独占功劳,又砍断绳索来断绝其后上来的人,导致兵寡不敌,只得与汪文庆等人又以绳索下城墙撤离。当时,枢密使夏竦厌恶明镐,多次阻扰他的奏请。同月,朝廷因贝州久未平定,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任宣抚使,前来平叛,明镐改任副使。 此时,贝州义军意图出城绑架辽朝使者,明镐通过间谍暗中得知,派殿侍安素在城西门伏兵。其后,义军果然有三百人在夜间出动,都被安素抓获。文彦博趁义军兵力被北城官军牵制之机,派壮士二百人从地道中攻入城中,经过激战大败王则。

闰正月初二,贝州平定。同月初九,明镐升任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任三司使。文彦博回朝后多次推举明镐的功劳,明镐因此于四月初四升任参知政事。

疽发而逝

同年六月二十六日,明镐背生毒疮,仁宗对辅臣说:“明镐忠心磊落,有功劳,在他还没有病糊涂时,朕想见他一面。”仁宗亲自慰问明镐时,凄惨地说:“正要靠卿来谋划国家大事,为何这么快就病了!”明镐气力疲惫,但仍能磕头谢恩。次日(二十七日,8月9日) ,明镐去世,享年六十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烈”。

标签: 明镐

更多文章

  • 西汉后期丞相建成侯:黄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霸

    黄霸,字次公,出生于淮阳阳夏。他自幼钻研法学,立志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清官,汉武帝时期黄霸给自己买了一个谒者的官职,后面因为兄弟犯罪受到牵连被免职。黄霸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捐谷求官,授补左冯翊,管辖沈黎郡,负责郡内钱粮事宜。黄霸为人精明聪敏,善于领导,在职期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文彦博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文彦博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 。汾州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提出裁军八万

  • 北宋宰相、书法家:文彦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10月23日-1097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 。汾州介休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任殿中侍御史期间,秉公执法。为相期间,稳固朝局,大胆提出裁军八万

  •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诗人:范祖禹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祖禹

    范祖禹(1041年-1098年),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三范修史”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祖禹,生于仁宗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据说,范祖禹出生时,他母亲梦见“一伟

  •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

  • 黄宗羲一生有哪些杰出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浙江余姚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明遗民。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

  • 周敦颐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周敦颐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

  • 在思想 、理学等方面周敦颐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

  • 北宋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

  • 在教育思想、理学思想等方面张轼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轼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