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虎将”:常遇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开国“虎将”:常遇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3/12/10 22:19:37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5] 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从寇贼到猛将

在朱元璋的身边,从他加入郭子兴起义军起,就一直聚集着一批能人志士。这些人大多出身平凡,又多是淮西人,便在后世被统称为“淮西功臣集团”徐达李善长等都是其中典型。但其实早在这群功臣被以集团看待,被视作是左右明初政局的重要政治集团之前,一位几与徐达齐名的猛将就已经获得了朱元璋的偏爱。

这位猛将便是常遇春,一个有着文雅姓名的从良之寇。又多是淮西人,便在后世被统称为“淮西功臣集团”徐达、李善长等都是其中典型。但其实早在这群功臣被以集团看待,被视作是左右明初政局的重要政治集团之前,一位几与徐达齐名的猛将就已经获得了朱元璋的偏爱。

可若是就此以为常遇春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好少年,那你还真就错了。因为身体条件优越,颇有习武天赋,常遇春确实很快就成长为一位小有名气的武夫。但在那个统治黑暗,动荡不断的社会,常遇春并没有真正发挥自己一身本事的好机会。为了糊口,他无奈投奔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的绿林大盗刘聚。

而因为有曾为贼寇的这一经历,常遇春与朱元璋手下其他出身贫寒的有志之士还是多少有些不同。在为盗多时后,常遇春疲于刘聚等只知打家劫舍,而不知去追求自身的价值。所以在听闻起义的朱元璋颇有才能且为人仗义后,常遇春主动接近朱元璋,扮作一般平民对朱元璋做了好一番考察。

在结合所见所闻而权衡之后,常遇春决定离开刘聚而拜入朱元璋麾下。可由于常遇春算是“不请自来”,朱元璋在一开始对他十分冷淡,甚至一度认为常遇春不过是想来混口饭吃。幸而常遇春脾气够好,体格也足够魁梧,朱元璋最终还是将他留下。

二、从凡人到奇男子

在接受常遇春加入自己队伍的时候,朱元璋也未曾料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如此优秀。仅仅过了三年有余,常遇春就从一个不得朱元璋青眼的从良贼寇,成为军中的一员猛将。在爆发于元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的衢州之战中,常遇春甚至已能独当一面,以奇谋指挥全军消灭元朝廷在衢州的统治。

或许是早年为寇留下的影响太大,常遇春在作战时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勇猛。虽说朱元璋功臣中的武将勇猛之辈,但能猛到在采石矶对阵元朝名将时只乘坐一小舟就冲进急流和箭雨的,倒确实只有常遇春这一人。

后来,随着日益因功晋升,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且因为地位上升,常遇春与徐达等大将和其他上层的接触也增多。在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决战和进攻元大都等大战中,常遇春皆作为要员参与,并与徐达等配合默契,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当朱元璋偶然问起众人,这天下有谁堪称“奇男子”时,众人一致表示:“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

三、暴毙与身后事

然而就像当初朱元璋没看出从良的常遇春会有令人无出其右的勇猛一样,朱元璋也未曾想到这员折服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众人的猛将,会在自己尚未统一天下时就于平平无奇的柳河川暴毙。

柳河川,即今河北宣化县一带的北盘常河。明初洪武二年(1369),常遇春领命攻破柳河川以北的开平。胜利后,他如常率领大军凯旋。但行至柳河川,年仅不惑、身强力壮的常遇春突然重病,并在众人的慌乱中猝然长逝。

常遇春暴毙之突然,让身在应天府的朱元璋大为震惊。即便朱元璋以狠毒著名,他也对这么一位“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则功“ 居其七八”的猛将的辞世垂泪。常遇春被追谥“忠武”,追封为开平王、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并配享太庙。其长子常茂亦受荫蔽获封郑国公。

相比于据说被朱元璋“毒死”的第一功臣徐达,以及都退休回乡养老却还被赶尽杀绝的谋士李善长,英年早逝的常遇春反倒意外地成了淮西功臣集团中少有的“善终”功臣。直至他去世,朱元璋都对其才能和忠心表现出明确的认可。待其去世,朱元璋还为其垂泪,为其送别,并对他进行一系列追封。

不过可惜的是 ,常遇春虽客观上有个还不错的结局,其家族却在其逝世后卷入蓝玉案。常遇春之妻是蓝玉之姐,常遇春长女是朱元璋的长媳,蓝玉之女亦是朱家儿媳故而常、蓝两家不仅都是外戚,还是亲家。当蓝玉被朱元璋以谋逆之罪诛杀,大量朝臣被牵连时,常遇春的两个儿子常茂和常昇也被判罪。仅有常昇之子常继祖一脉被网开一面,得以将常遇春的勇猛继承。

标签: 常遇春

更多文章

  • “竹林七贤”之一:阮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阮瑀

    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通脱”。其

  • “建安七子”之一:应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应玚

    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中,应玚为人如何?他的生平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应玚 [yáng](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

  • “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桢

    刘桢(186―217),东汉名士,也是“建安七子”的最后一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

  • 三国东吴大臣:薛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薛综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薛综的一生经历了哪些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薛综的先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受封于薛地。秦灭六国后,而失去祭祀,子孙分散各地。汉高祖平定天下,经过齐国故地,寻求孟尝君之后,得到了孟尝君的孙子田陵、田国二人,想恢复其封地。田陵、田

  • 三国蜀汉大臣:郤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郤正

    公元263年,邓艾率领着军队翻阅了阴平的高山,出现在了江由的城下,面对眼前一首难攻的城池,看着身后早已衣衫褴褛的士兵。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拿下敌方的城池,迟早会被耗死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但历史却发生了惊人的转折。汉蜀的江由镇守将领居然投降了,邓艾率领的大军瞬间得到了能量的补给。之后他便一路势如破竹,

  • 南齐诗人:谢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谢朓

    谢朓,南齐时期的文人,他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谢朓的作品集谢朓年少的时候便文采非凡,《南齐书》中称谢朓是“少年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谢朓楼还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和曾经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声调研究诗歌中的声

  • 南朝梁诗人:徐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徐陵

    徐陵(507-583年),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被称为“天上石麒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徐陵幼小的时候,就被高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他家族成员都非常刚正严肃、又诚恳谦逊。当时朝廷文书制度,多

  • 三国曹魏书法家政治家:钟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钟繇

    钟繇,生活在东汉末期到曹魏时期,从汉臣变成了曹魏的忠臣。钟繇的一生有哪些书法成就?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钟繇擅长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他的书法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缜密,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与张芝合称为“钟张”。历代对于钟

  • 东汉末年大太监:张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让

    张让有趣的地方,在于他的身份。一,他是当朝皇帝的干爹,二,他是个太监。太监成了皇帝的干爹,这让今日那些钱多人傻,非要揽个漂亮干女儿往脸上贴金的土大款们,恐怕也要自叹弗如吧。其实,张让同志的干爹之路,走的也是颇为艰辛,此君自幼家贫(祖上估计连“房奴”都算不上),家中父老为了糊

  • 夏朝前期奸臣:寒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寒浞

    夏朝时期,发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那就是“太康失国”。太康年间,他花费大量时间打猎,在美女和美酒中四处游荡,最终被后羿夺得王位。寒浞是后羿最喜欢的家臣。由于后羿在位期间对政事不闻不问,最终被寒浞所杀夺得皇位。寒浞在位期间,虽然统一了分裂的北方地区,却从未被纳入王族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