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中书令:李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中书令:李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3/12/9 8:49:28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丰(?~254年2月)字安国(一说字宣国),冯翊东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带)人。李丰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卫尉李义之子。对于李丰来说,因为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摇摆不定,两面讨好,为世人所鄙视。但是,等到司马师执掌大权的时候,李丰却密谋除掉司马师,这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了。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曾经摇摆不定的李丰,为什么敢和司马师相抗衡,他最终又是什么结局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李丰是曹魏卫尉李义之子。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曹丕在位时,李丰善于品评人物,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李丰的父亲李义不愿意他这样早早出名,就叫他闭门读书,断绝和宾客之间的往来。

起初,曹叡还没有登基称帝的时候,就已经从吴国降将的口中,听到了李丰的名字。等到曹丕去世,曹叡即位之后,李丰担任黄门郎,从而得到了曹叡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李丰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曹叡驾崩后,他担任永宁太仆,但是,纵观李丰的一生来说,因为名过其实,很少得到重用。

正始年间,李丰担任曹魏的侍中尚书仆射。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曹魏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

曹芳在位时,大将军曹爽架空了司马懿,逐渐篡夺了曹魏大权。在司马懿和曹爽明争暗斗的背景下,李丰在曹爽与司马懿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有人世人讥讽他道:“曹爽的权势像开水一样炙热,太傅司马懿像残羹一样冰凉,而李丰则摇摆不定。”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李丰没有站到曹爽这一边,所以,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自然也没有为难李丰这位大臣。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发起了兵变,以此除掉了曹爽及其党羽,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父子掌握了曹魏大权。值得注意的是,得知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的消息后,李丰非常恐惧,精神立即萎靡,蜷伏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李丰没有明确站到曹爽这一边,但是,毕竟他的儿子娶了曹魏公主为妻,所以,李丰自然担心司马懿会对自己不利。当然,司马懿为了稳固大局,并没有真的拿李丰怎么样。进一步来说,在司马懿心目中,李丰不是一个威胁。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在司马懿去世后,中书令一职空缺,新任大将军司马师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对于李丰来说,也想借助这一官职,从而依附于皇帝曹芳。于是,李丰就接受了没有推辞,而就大将军司马师来说,则上奏皇帝曹芳,任用了李丰。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原本执掌兵权的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到朝廷担任太常,这是变相夺取了夏侯玄手中的兵权。自此之后,夏侯玄在朝廷自然是十分失意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张缉因为是皇后之父而免去郡守闲居在家,他也很不得意。

在此背景下,司马师虽然提拔了李丰,然而李丰私下里却偏向夏侯玄。于是,李丰结交张缉,打算除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曾经犹豫不决的李丰,之所以敢和司马师相抗衡,目的就是为了夺取更大的权力。并且,李丰的儿子娶了曹魏公主,这也促使李丰在立场上偏向于曹芳。而就曹芳来说,同样有除掉司马师的打算,毕竟,谁都不想成为第二位汉献帝刘协

一番谋划之下,李丰暗地命令他的弟弟、兖州刺史李翼请求入朝,想使他率军进入都城洛阳,从而增加对抗司马师的胜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兖州刺史李翼请求进入朝廷,却没被司马师批准。

最后,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李丰等人打算借君王御驾亲临、各门有卫兵之机,诛杀大将军司马师,以夏侯玄代替他,以张缉为骠骑将军。但是,司马师听到风声,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司马师请李丰来相见,向他询问,但李丰却不以实言相告;司马师责问李丰,李丰知道事情败露,于是正色说:“你们父子心怀奸邪,将要篡夺江山,可惜我力不能及,不能将你擒杀诛灭!”

司马师被李丰痛骂之后,勃然大怒,于是斩杀了李丰。接着,司马师又逮捕了李韬和夏侯玄、张缉等人,都送交廷尉收监。嘉平六年(254年)二月庚戌(二十二日),司马师将张缉赐死狱中,并斩杀李韬、夏侯玄、苏铄、乐敦、李贤等人,并诛灭三族,其余的亲属都被流放到乐浪郡。综上,对于李丰这位曹魏大臣,虽然向司马师发动了进攻,却因为消息提前泄露,从而功亏一篑。面对李丰等人,司马师自然是毫不留情,将他们斩草除根。当然,对于司马师来说,此举也遭到了不少曹魏将士的不满,从而爆发了毌丘俭文钦之乱。

标签: 李丰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虎将”:常遇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常遇春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5] 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从寇贼到猛将在朱元璋的身边,从他加入郭子兴起义军起,就一直聚集着一批能人志士。这些人大多出身平凡,又多是

  • “竹林七贤”之一:阮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阮瑀

    阮瑀,生于东汉末年,字元瑜,今尉氏人,世代为官,家学深厚,又拜一代经师蔡邕为师,精通儒学、书法与音律。曹操几次欲召他做官,他都拒绝,后躲进山中,曹操放火烧山,他才为官。为谢曹操之恩,他勤奋为政。文学创作成就颇大,其文被赞为“书记翩翩”“自由通脱”。其

  • “建安七子”之一:应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应玚

    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个人中,应玚为人如何?他的生平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应玚 [yáng](177-217),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擅长

  • “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桢

    刘桢(186―217),东汉名士,也是“建安七子”的最后一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

  • 三国东吴大臣:薛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薛综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今安徽濉溪)人。薛综的一生经历了哪些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薛综的先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受封于薛地。秦灭六国后,而失去祭祀,子孙分散各地。汉高祖平定天下,经过齐国故地,寻求孟尝君之后,得到了孟尝君的孙子田陵、田国二人,想恢复其封地。田陵、田

  • 三国蜀汉大臣:郤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郤正

    公元263年,邓艾率领着军队翻阅了阴平的高山,出现在了江由的城下,面对眼前一首难攻的城池,看着身后早已衣衫褴褛的士兵。他深知如果不能尽快拿下敌方的城池,迟早会被耗死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但历史却发生了惊人的转折。汉蜀的江由镇守将领居然投降了,邓艾率领的大军瞬间得到了能量的补给。之后他便一路势如破竹,

  • 南齐诗人:谢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谢朓

    谢朓,南齐时期的文人,他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谢朓的作品集谢朓年少的时候便文采非凡,《南齐书》中称谢朓是“少年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谢朓楼还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和曾经和沈约、王融等人根据汉语的声调研究诗歌中的声

  • 南朝梁诗人:徐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徐陵

    徐陵(507-583年),南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被称为“天上石麒麟”?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徐陵幼小的时候,就被高人赞誉为“天上石麒麟”、“当世颜回”,他家族成员都非常刚正严肃、又诚恳谦逊。当时朝廷文书制度,多

  • 三国曹魏书法家政治家:钟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钟繇

    钟繇,生活在东汉末期到曹魏时期,从汉臣变成了曹魏的忠臣。钟繇的一生有哪些书法成就?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钟繇擅长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他的书法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缜密,与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与张芝合称为“钟张”。历代对于钟

  • 东汉末年大太监:张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让

    张让有趣的地方,在于他的身份。一,他是当朝皇帝的干爹,二,他是个太监。太监成了皇帝的干爹,这让今日那些钱多人傻,非要揽个漂亮干女儿往脸上贴金的土大款们,恐怕也要自叹弗如吧。其实,张让同志的干爹之路,走的也是颇为艰辛,此君自幼家贫(祖上估计连“房奴”都算不上),家中父老为了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