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五霸之:秦穆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春秋五霸之:秦穆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220 更新时间:2023/12/8 18:43:26

秦穆公于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正式继位,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他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灭掉数十个西戎国家,开辟千里国土,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于是称霸西戎,并由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从秦国历史来看,秦穆公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君主,奠定了秦国的大国地位。

然而,回顾秦穆公的历史时,却会看到一个奇怪的地方:秦德公有三个儿子,嫡长子为秦宣公(育有九子),嫡次子为秦成公(育有七子),嫡三子为秦穆公。商朝实行的是有限度的“兄终弟及”,周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么秦德公三个儿子为何先后成为国君,秦穆公的二个兄长为何都不传位给自己儿子,在这一段“兄终弟及”的传承背后到底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历史?欲要了解这一段历史,先要从秦宪公谈起。

秦宪公:傀儡国君

烽火戏诸侯后,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周平王继位后,看到满目苍夷的镐京,以及虎视眈眈的犬戎,于是就东迁洛阳。由于秦襄公出兵护送,周平王以功封其为诸侯,还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正式成为西周的诸侯国。

秦襄公死后,儿子秦文公继位,秦文公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年,活生生地耗死了儿子(追封秦静公),于是秦文公就立孙子嬴立为储君,即后来的秦宪公。

问题在于,秦文公去世时,秦宪公才九岁,根本无法处理国政。而且,当时戎狄气焰嚣张,秦国正与戎狄激战,秦襄公祖父、秦襄公都死于讨伐西戎的战争中,秦文公时期经常与西戎作战,因此年幼的秦宪公自然很难处理这些军国大事。于是,秦国大权逐渐被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掌控,秦宪公就成了傀儡国君。

秦宪公执政十二年,一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嬴说,次子叫嬴嘉,少子叫嬴曼。秦宪公册立长子嬴说为继承人,但秦宪公去世之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了嬴说储君之位,而立了年仅5岁的少子嬴曼为国君,史称“秦出子”。《史记·秦本纪》记载:“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秦出子)为君。”

秦武公:掌控命运

秦出子继位时才5岁,根本不可能处理国政,国家大事自然都由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处置,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六年之后三人串通贼人谋杀秦出子,然后又复立了嬴说,史称“秦武公”。

以笔者来看,估计秦出子表现出了对弗忌、威垒、三父的不满,让三人感受到了威胁,于是就将之除掉。细思之下,秦宪公21岁去世,会不会也是这三人的手笔?秦宪公成年之后,必然渴望掌握大权,对三人形成了威胁,因此秦宪公可能也是被三人暗中除掉的。

秦武公非常明白弗忌、威垒、三父的心思,于是“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继位后立即远离都城,借口讨伐彭戏氏为由,带兵去了华山脚下,一边练兵积蓄实力,一边寻找机会。三年之后(公元前695年),秦武公回朝,以三父等暗杀秦出子为由,将三父等诛杀,并夷灭他们的三族,于是在时隔二十年之后,大权再度回到秦君手中。

秦武公在位二十年,有一个儿子叫“白”,但没有选择“白”为秦君,而是选择了同母二弟嬴嘉为君,史称“秦德公”。《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秦武公之所以传弟不传子,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担心儿子“白”年幼或无法掌控局面,从而被权臣架空,于是就将王位传给了年纪较大的二弟。

秦宣公:大公无私

秦德公33岁继位,在位2年去世,但他留下的一个传统至今犹在。继位第二年,秦德公下令在历法中设立伏日,并下令修建在伏日祭祀的伏祠,此为设伏日之始,所谓“伏”就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三伏天就源于秦德公。

秦宣公继位之后,秦国处于关键时期,当时周王朝爆发宫廷政变,周惠王占用卫国的园圃饲养野兽,引起卫国不满,于是卫国、南燕国攻打周王室,把周惠王赶出了朝廷,拥立王子颓为王,史称“子颓之乱”。王子颓篡位后,秦国一些大臣建议秦宣公出兵勤王,但秦宣公认为周惠王占用臣子园圃的行为不义,这一次政变又是周王室自家事情,加之秦国实力不济,于是秦宣公选择韬光养晦。二年之后,郑伯、虢叔杀死了王子颓,送周惠王回朝。秦宣公前期,中原诸侯闹纷纷,秦国却得到了一段相对平静的发展时期。

不过,秦国很快与晋国爆发矛盾,当时晋献公在位,晋国东征西讨,灭掉了很多诸侯,晋献公又将目光瞄向了秦国,多次入侵秦国。于是,秦宣公忍无可忍之下向晋国宣战,这应该是秦晋第一次战争,结果是秦国击败了强大的晋国,但从此之后两国战争不断。

总之,秦宣公时期,秦国东面面临晋国入侵,西边有戎狄,周王室内部局势不稳,中原诸侯乱象丛生,整个局势非常复杂。于是,尽管秦宣公一共有九个儿子,但由于年纪都不太大,最终为了秦国传承考虑,秦宣公传位二弟嬴载,史称“秦成公”。

秦成公在位四年驾崩,他的选择与哥哥秦宣公一样,尽管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最终还是选择传位三弟嬴任好,史称“秦穆公”。

从秦出子开始,半个世纪时间,秦国二代人出了六位国君,历史上仅此一例。究其原因,权臣干涉君位传承是首因,之后则是秦武公等担心权臣掌权再度出现,以及复杂形势下年幼国君无法处理局势,于是“大公无私”的一再传弟不传子。

不过,正因这种“大公无私”的传承方式,秦国才会迎来秦宣公、秦穆公两位雄主,给秦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如果不是因为这一段“兄终弟及”的历史,秦国能不能崛起还很难说。

可惜的是,四百年无昏君、四百年无权臣,让秦国雄霸列国,但四百年之后的秦始皇,在让秦国达到巅峰之余,却无视秦出子的惨痛教训,制造了一位超级权臣赵高,让秦国历代国君的努力毁于一旦。因此,对秦国历祖历宗而言,秦始皇或许是过大于功吧。

标签: 秦穆公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华阳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华阳夫人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秦始皇嬴政,他的父亲是嬴异人。嬴异人早年曾进入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后来经过吕不韦的帮助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回到秦国后,嬴异人被立为太子,这一过程中绝对少不了一个女人的帮助,这个女人就是华阳夫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电视剧《大秦赋》中,华阳夫人极受秦

  •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王僧虔代表作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僧虔

    王僧虔(426年485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大臣 、书法家,出身“琅邪王氏”,为东晋丞相王导玄孙、侍中王昙首之子。在刘宋历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吴郡太守等职。曾仕于豫章王刘子尚、新安王刘子鸾帐下,所在皆有官声,又因擅长书法而被当权者所欣赏。萧道

  • 中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生活朝代南北朝至隋朝。他写出了著名的《颜氏家训》,还有其他哪些成就?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颜之推年少时因不喜虚谈而自己研习《仪礼》、《左传》,由于博览群书且为文辞情并茂而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赏识,十九岁便被任为国左常侍;后于

  • 中国古代教育家:王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通

    王通(584年617年),隋朝教育家、思想家。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王通的六部著作:《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

  • 隋朝经学家:刘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炫

    刘炫,隋朝经学家,刘献之的三传弟子。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炫(约546-约613)字光伯,隋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少时与刘焯友善,同受《诗》于刘轨思,受《左传》于郭懋,问《礼》于熊安生。为人聪敏,能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周武帝平齐,由刺史宇文亢引

  • 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焯

    刘焯,公元544~公元610年,隋代天文学家。下面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焯一生着力研习《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还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提出新法,编有《皇极历》,在历法中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用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推算出五星位

  • 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援

    如果说起东汉的名将,可能大家印象里会出现投笔从戎的班超、燕然勒功的窦宪以及帮助汉光武帝刘秀重造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等等。而我们今天要谈到的这位名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一点也不弱于前面这些战功赫赫的将领们,而他多次征服交趾地区也让他至今依然是越南人的噩梦,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

  • 西汉大臣:张安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安世

    张安世是西汉时期大臣,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张安世为人谨慎,据说每次他与皇帝商议大事的时候,总会找个理由暂时避开,等皇帝正式颁布诏令后在现身,所以朝中大臣也都不知道哪些决策有他参与,避免了不少麻烦。张安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官廉洁。不过王世贞在评价张安世的时候,却说他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关张安世的

  • 西汉酷吏:张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汤

    张汤是西汉酷吏,他曾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关于张汤是忠臣还是奸臣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一些争议的,可能不能简单的做出评判。那张汤曾帮助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打击富商,剪除豪强,因此颇受信任。但张汤最后结局并不好,他是遭到诬陷,导致被杀。今天就借此机会,和各位讲讲张汤的故事,看看他究竟是一个

  • 南朝宋后期奸臣:阮佃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阮佃夫

    阮佃夫(427477年5月19日),字号不详,会稽诸暨(今浙江省诸暨市)人。南朝宋后期著名的奸臣。元嘉年间,起家台小史,成为湘东王刘彧主衣。宋孝武帝即位后,回朝补任内监。永光元年(465年),出身湘东世子师,深得信赖。弑杀宋前废帝,拥戴湘东王刘彧即位,是为宋明帝。凭借拥戴功勋,获封建成县侯,迁南台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