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81 更新时间:2023/12/17 7:13:12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往往就会得出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的结论。典型例子就是对南梁女诗人刘令娴的评价上。

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不知廉耻,也有人说她至情至性。如此矛盾的评价为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呢?这一切就源于人们对其诗句的不同解读。

梁朝的《太清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刘孝仪诸妹,采质艳,甚于神人也”。而且《南史》中的刘孝绰传中,更是着重突出了刘令娴的才华横溢,见当时的人们对于刘令娴文采的赞扬,从当时的记载来看,并没有什么关于刘令娴的不堪事迹。

刘令娴真正的“风评被害”,大概源于明朝。

明代的一些学者对于刘令娴的生平和诗歌,并没有

从严谨的诗歌批评的角度出发,而是以如同“小说家”一样的方法,把刘令娴的一生进行了加工和改造。

而这其中,又以杨慎为典型代表。

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中就对刘令娴的诗文《光宅寺》大加改造,不仅将其题目修改为《光宅寺见少年头陀有感》,更是将刘令娴的另一首诗缀在了这首诗后面,形成了一首新诗。我们来看看这首新诗额内容:“长廊欣目送,幽隐无人声。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人。”

这首新诗的内容再加上新的标题,看起来无不暧昧。特别是标题的修改,指出刘令娴此诗是因为遇到了年轻的头陀才有感而发的,无形之中制造了一种噱头。这种称得上是“大尺度”的修改自然是杨慎的有意行为,他的这一修改,原本是为了体现文人的风流形象,借这个赫赫有名的才女加美女刘令娴之手编纂出动人的韵事。他从好事者的角度出发,只关注自己编纂的故事是否精彩,至于此举在文学批判家们严肃的角度看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是毫不在乎的。虽说杨慎的对刘令娴诗歌的改造并非出自对刘令娴个人的不满或评价,但以这种方式对刘令娴的诗歌进行的宣传,对后人解读刘令娴诗歌还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说杨慎更多的是在刘令娴的诗作上下功夫,由此编纂她的风流韵事,那么明代的另一些学者则是直接对刘令娴的生平履历大加编造。

典型的代表就如彭大翼和高棅。在彭大翼的著作中有这么一条记载,说刘令娴的兄长刘孝绰出了一句诗,大家接出来都缺了几分味道,独独刘令娴出口成句,对答如流。这条记载,不仅仅在明代之前查无出处,更令人生疑的是,彭大翼等学者在记载这段故事的时候并没有说出其出处,这就不免让人对这段故事的真实性打个大大的问号。

再有就是,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刘令娴生活的年代在南梁,可是在高棅的《唐诗品录》中却说刘令娴是隋末唐初人。高棅是什么人啊,他对唐代文学影响之深,流传之广无需赘言。可就是这样有着超然地位的名流,竟然有着如此荒诞不经的观点,也无怪乎高棅受到了同时期学者周婴的辛辣嘲讽。

明代学者对刘令娴诗作及生平的杜撰编造,一方面由于明代中后期较为自由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则要归因于明代学风的浮躁空疏。

到了清代,虽然清代的学者的兴趣不再着眼于对刘令娴诗作及生平进行杜撰臆想,但对其

文本的批判,也很大部分受到了明代的影响,对其进行了先入为主的道德评价。

许多清代学者并不关心刘令娴诗作真正的思想深意和文学价值,只是纯粹简单的望文生义,截取刘令娴诗作中所谓“香艳”的诗句,对其大加批判,然后上升到伦理道德的层面,把刘令娴武断的判定为封建礼教所不容不齿的“淫荡”妇人。被最多人所提及的一首诗是《期不至》,内容如下:黄昏信史断,衔怨心凄凄。回灯下榻,转面暗中啼。我们先不论这首诗歌的内容如何,后来据考证,这首诗并非刘令娴的诗作,应该是出自姚翻之手,崔东壁和渔阳等学者嘴上说着考古辨伪,却连诗作的归属都未查清,就通通归于刘令娴名下,大加批判,显然是很不厚道甚至有点无耻的行为。

综上看来,刘令娴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是非恩怨,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她在相关史书典籍中留下的记载较少,这就给了好事者编纂发挥

的空间。再来就是南朝诗人的诗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描摹事物直接可感的形貌,而是需要用心去体会其含有的独特的诗意

内核。如果只是简单附会,穿凿的解释,难免有失公允。刘令娴备受误解的“粉诗”人生,就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标签: 刘令娴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宗室孙虑:16岁封侯18岁封镇国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虑

    孙虑生于213年,他是孙权的次子。孙虑自幼机敏聪慧、多才多艺,因此深得孙权的喜爱和器重。228年,年仅16岁的孙虑被孙权封为建昌侯,封地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一带。孙虑不仅有智慧,而且善听劝告。他喜爱斗鸭,在正厅门口做了一个斗鸭栏,陆逊当时看到便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

  • 南朝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陶弘景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人,他们不喜欢出世做官,而是喜欢隐居于山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隐士,但这些隐士又因为名气太大,反而往往和当世的朝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甚至能对时局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南朝梁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为代表。陶弘景(公元456年536年),字通明,

  • 蒙古瓦剌部首领绰罗斯·也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也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出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攻克元大都后,元朝灭亡。那些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之后北元分裂成东、西蒙古(明朝称东蒙古为鞑靼[dá dá],西蒙古为瓦剌[wǎ là])。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成祖朱棣在发动

  •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粲

    在曹操身边,除了有战将千员外,还有一帮文人,他们的文章写的也很好,由于当时的汉献帝年号是建安,因此,这帮人里最优秀的七个人合起来称为“建安七子”,分别是: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在这七人里,王粲[càn]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少年时即有才名,为

  • 西晋女诗人左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芬

    左芬(约253年-300年4月23日),出土墓志作左棻,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诗人。少好学,善属文。为晋武帝贵人。今存诗、赋、颂、赞、诔等20余篇,大都为应诏而作,《离思赋》最著名。原有集,已失传。有句话叫做“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崇尚&

  • 清代女文学家林以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林以宁

    林以宁,字亚清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不详,约康熙朝中前后在世。清代女文学家,著名文学家洪昇的表妹。她是进士林纶之女,监察御史钱肇修的妻子。林以宁幼时,她母亲就要她学习古代贤女事迹,但林以宁不甘于像当时女子那样做纯粹的闺阁中人。她的志向,是以学习儒家经典为自己最大旨趣,“且愿为大

  • 唐玄宗妃子梅妃江采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江采萍

    在唐代的宫廷女子中,有名的才女不少,比如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上官婉儿等等。有一个叫江采萍的名字,大概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如果提起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其知名度则大大提升。江采萍(710年756年),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江采萍不仅貌美,且懂乐器、通音律

  • 南朝宋文人谢灵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谢灵运

    唐朝时期,“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终李白一生,对谢灵运的崇拜,从来没有停止过,后来李白又陆续写下&ldquo

  • 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珠帘秀

    珠帘秀,生卒年不详,字、号、出生地均不详,元代杂剧女演员,一代戏剧大师关汉卿的红颜知己。在我国古代女演员的历史上,元代的珠帘秀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戏剧皇后”。元代的词曲作家夏庭芝(约1300年-1375年)在《青楼集》中评价说珠帘秀“姿容姝丽,杂剧为当今

  • 唐朝宗室将领李孝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孝恭

    李孝恭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李唐王朝的宗氏子弟之一。他出生在一个贵族之家,从北周到隋朝,其家人一直在朝中为官,拥有极高的地位。他跟随李渊共同发兵攻打隋朝,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武德元年,李渊自立为帝,他以因功被升迁为左公禄大夫,帮助李渊父子带领军队攻占巴蜀地区。在他的努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