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南宋思想家“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南宋思想家“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59 更新时间:2024/1/20 2:14:16

陈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永康学派”的创始人。陈亮一生忧国忧民,为了家国前途身心俱疲,他一生正气却总被奸臣陷害,导致前后两次入狱。不过陈亮并没有放弃,他在51岁时参加科举并且高中状元,终于可以实现为国效力的梦想。只是陈亮常年忧患困折,消耗太多精力,最后在1194年溘然长逝。作为南宋最坚定的北伐人士之一,陈亮一生纵然是令人敬佩的,其精神也一直被后人敬仰。

一、一介草的民心系国家

北宋遭靖康之难,天塌地陷,二帝北狩,高宗南渡,金人的铁骑踏碎了赵宋“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繁华绮梦,也将往日偎红依翠、浅斟低唱的文人们拉到烽火连天的现实中来,有识之士痛悼故国,高歌抗战,力诋投降,将词这种花间尊前侑酒佐欢的工具变成了服务于抗金恢复的武器,一时间,词坛上“艳情”骤歇,“豪情”陡起,抚时感事,情真意切,也涌现出一批忠贞报国的仁人志士,以抗金恢复为己任,发出振聋发聩,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响着义无反顾的豪情。

一介布衣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道:“南师之不出,于今几年矣。河洛腥膻,而天地之正气抑郁而不得泄。岂以堂堂中国,而五十年之间无一豪杰之能自奋哉?其势必有时而发泄矣。”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

他的曾祖父陈知元“以武弁赴京守御,从大将刘元庆”,后来战死于抗金的战斗中。

陈亮“生而目光有芒”(也就是说奇人有天象,目光烔烔有神),“为人才气超迈”,自小聪慧非凡,熟读各类史书,尤其对军事方面显示出浓厚的兴趣,颇有研究。自少年起,就以擅写军事方面的文章小有名气,十八岁的时候,就写了“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知往鉴今、纵横捭阖的《酌古论》,被时任婺州知州的周葵赞喻为“他日国士”,引为上宾。

周葵调到京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携陈亮入京师,让陈亮有机会结交了许多名士豪杰,开拓了眼界,也让他对当时的酸腐儒生深为不满,写文道:“今世之儒生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

这些言论令一代大儒朱熹十分不满,由之,只要两个人一见面就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陈朱论战”是南宋最著名的一场思想论战,陈亮先后写了《又乙巳春书之一》、《又乙巳春书之二》等系列文章,在《里辰答朱元晦书》中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让一代大儒朱熹不得不承认陈亮“才太高,气太锐、论太险、迹太露”。

二、力主北伐的陈亮

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南宋与金人乞和,达成和议,南宋再次向金人割地赔款,大臣们不以为耻,反以为幸,认为“天下忻然幸得苏息”,陈亮此时以乡试第一被推荐到太学学习,他认为这样做不合适,极度愤懑之下,冒着极大风险,以一介布衣之身写下《中兴五论》,包括中兴论、开诫论、执要论、励臣论、正体论五个部分,希望能够改变圣上之意,可惜他写的文章如石沉大海,“奏入,不报”。

陈亮一生都力主抗金,可惜一直没有得到皇帝的青睐,直到淳熙五年,他再次上书宋孝宗,才引起宋孝宗的注意。

然而,朝堂之上主张抗金的人士一直被主和派打压与排挤,陈亮不谙官场之道,正直敢言,由之得罪了许多朝廷官员。

虽然陈亮多次上书发表主张,抒受到很多人反对,甚至初政敌陷害,两次因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

面对朝堂上下,文恬武嬉,苟且偏安的局面,他忧心如焚,焦虑万分。适值好友大理少卿章森出使金朝,陈亮赋笔写下了《水调歌头 ?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以壮其行,兼寓己志: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蒿街逢。 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陈亮往来于长江沿岸的军事重镇建康、京口一带,考察了那里的山川形势,深入民间了解心声。

他登上京口北固山甘露寺内的多景楼,极目北望被金人占领的神州沃土,怅然而激昂地写下了《念奴娇 ? 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回到南宋京城临安后,陈亮立马第四次上书宋孝宗(这是怎样一种倔犟的爱国情怀),重申北伐的主张:“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天岂使南方自限于一江之表,而不使与中国而为一哉”,实是表达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

三、陈亮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陈亮,与另一爱国词人辛弃疾,两个人是相惜相交,互通书信,词作往来,一起抒发抗金的壮志。

辛弃疾的《破阵子 ? 为陈同甫壮语以寄》,今天读来依旧热血沸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陈亮于这年冬天,从浙江东阳前往江西上饶拜访辛弃疾,两个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互答,相论世事”,留连十日才离去,这就是传为美谈的“鹅湖之会”。

陈亮,到了五十一岁的时候,也就是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被拔擢为状元,陈亮赋诗“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表达了自己志在北伐的决心。可惜天不假年,逾年五十二岁便去世了,至死没能实现心中的抱负。

人,讲究的是人格与人品,养的是心间那份傲骨,思量这陈亮,人生格局远比那些宦海沉浮媚上的“君子”们高的很多,反对空谈“道德性命”,提倡务实的“事功之学”。

陈亮的政论文章气势纵横,笔锋犀利,切中时弊;其词情感激昂,慷慨倜傥,笔健思驰,一直是笔者心目中敬仰之人,是不折不扣的斗士。

不必装出一副看似为了江山社稷的样子,暗地里满足私欲。

窗外,春天的阳光很好,笔底斑驳的真纯,终归会令一些人不快。

标签: 陈亮

更多文章

  • 西汉酷吏郅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郅都

    在西汉时期,曾发生了这么一起事件:一个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皇帝命令贴身侍卫前去搭救,但对方竟然抗旨不遵守;而闻讯此事的太后不仅不生气,反而奖赏了这个侍卫几百斤黄金。这个“侍卫”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名为郅都,不救妃子算小意思,后来他成了西汉知名酷吏,屠杀豪族、收拾皇亲国戚毫不手

  • 蒙古帝国皇太后克烈·唆鲁禾帖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唆鲁禾帖尼

    克烈·唆鲁禾帖尼(1192年?-1252年),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皇太后,克烈氏,是拖雷的正妻,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的生母。元宪宗蒙哥和元世祖忽必烈都做过大元(大蒙古国)的帝王,旭烈兀在西亚开创了伊儿汗国,阿里不哥1260年在蒙古本土被部分宗王贵族推举即位,并和忽必烈争位达

  • 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奉

    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我国曾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他们精湛的医术,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称为“建安三神医”。张仲景作为建安三神医之首,被后世誉为“医圣”,撰写的《伤寒杂病论》《金匾要略》等医学著作,受到了后世医学家们的重视与推崇;华佗的医术全面,精通内

  • 南宋名将孟珙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孟珙

    孟珙是南宋后期著名将领,他早年便跟随父亲孟宗政抗金,后来孟宗政病逝,孟珙继承了忠顺军。孟珙一生拥有诸多成就,例如全歼金国武仙军团,联合蒙古消灭金国,还收复了襄阳、樊城等地。可以说孟珙一生十分辉煌,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民族英雄。有关孟珙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如果你此前不太了解孟珙的话,正好可以借此机会

  • 北宋名将潘美有哪些功绩?潘美为何会被小说、戏曲丑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潘美

    潘美(925991),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美少倜傥,隶府中典谒。潘美年轻时风流倜傥,附属于府中典谒。曾经对家乡人王密说:“汉代(后汉)将要结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谋取富贵,碌碌无为与万物一并灭亡,直

  • 北宋名将杨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嗣

    杨嗣(934~1014年),瀛州人氏。生于后唐应顺元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以左龙武大将军致仕。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史传记嗣,建隆初以信荐为殿直,三迁崇仪副使、大山军监军。雍熙四年,就命知军事。代还,以吏民借留再任,俄迁高阳关战棹都监。淳化二年,改知保州,门无私谒

  • 辽朝宗室名将萧挞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挞凛

    萧挞凛(?-1004年),字驼宁,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人,契丹族。辽朝名将,魏王萧思温族子,马群侍中萧术鲁列的儿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通晓天文,门荫入仕,历任南院都监、彰德军节度使、阻卜都详稳(西北路招讨使)、南京统军使等职。震慑阻卜,攻打北宋,东征高丽,

  • 明朝宗室崇简王朱见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见泽

    皇家无亲情,这一点在历朝历代都是相通的。作为明代的亲王,他们有着世袭的王位和丰厚的岁禄,身份尊贵而生活富足。在明初的时候,亲王们一般都分封在边境线上,手上握有兵权,是朝廷抵御外侮的柱石。然而随着燕王朱棣造反成功,为了避免类似事件重演,从朱棣到宣宗朱瞻基祖孙三代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把亲王们从柱石

  • 三国东吴皇太子孙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和

    孙和人物简介孙和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国掌权人孙权的儿子,在孙权的所有儿子中,孙和排名第三。但是因为孙权的大儿子孙登早早便病死了,在机缘巧合之下孙和变成了孙权亲自任命的太子,成为太子之时的孙和时年十九岁,但之后也在一系列的权利阴谋之下被罢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孙和简介,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位历史上

  • 周厉王真的是昏君吗 如何评价周厉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厉王

    我国的宝鸡有着“青铜器之乡”的美称,马承源曾经说过:“这世界上凡是有博物馆的地方肯定就有宝鸡的青铜器。”我国著名的四大国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均就是出土于宝鸡。那么今天我们班就一起来聊一聊这四大铜鼎,看看有着什么历史渊源。1、破土惊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