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东吴首任丞相孙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东吴首任丞相孙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26 更新时间:2024/1/5 18:32:47

自古以来,丞相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过的官职,而能够做到丞相之位的大都是名望很高之人,而这类人在史书上一般都会被详细记载。然而三国时,孙吴的丞相孙邵却是一个例外,他力压张昭、顾雍成为孙吴的第一任丞相,却未被正史《三国志》立传,关于他的事迹,只能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找到只言片语。《三国志》中但凡有点名气的人都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传记,而孙邵这样一个人物,其记录竟然少之又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志》中关于孙邵的记录只有三句话:

(黄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孙邵卒。《三国志·孙权传》

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三国志·张昭传》

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三国志·顾雍传》

这些记录说的是丞相孙邵死后,群臣举荐张昭,但是孙权执意以顾雍为丞相。

在晋代张勃的《吴录》中终于找到了孙邵的更多记载。

孙邵虽然姓孙,但是和孙权并非同族,青州北海人,最初在孔融手下做过功曹,后随刘繇辗转到江东。刘繇被孙氏击败后,孙邵归于孙权。他曾建议孙权向朝廷纳贡,孙权接纳此建议,并任命他为庐江郡太守。刘备表孙权为车骑将军后又作为车骑将军长史。黄武元年(222年),孙权受封吴王,孙邵便作了孙权的第一任丞相,并封为威远将军,封阳羡侯。三年后病逝,由顾雍继任丞相。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孙权对孙邵是十分器重的。孙邵担任的将军长史是负责掌管将军府内的各项事务,地位可谓仅次于将军;之后担任的丞相之位也是仅次于吴王孙权。孙权对于统兵打仗可能不行,但是其识人用人的水平却是毋庸置疑的,丞相作为百官之长,孙权自然知道其重要性。孙吴当时并不缺乏人才,而孙邵能成为孙吴的第一任丞相,不仅要能力突出,而且要有一定功绩在身,不然孙权何以服人!

这就又回到了文章开始的话题:这样一个人物,为何不被记载?

东晋的虞喜在其著作《志林》中给出了一个解释。孙邵担任丞相期间,曾被张温、暨艳等人抓住把柄弹劾,他自己也上谏请辞但没有被孙权批准。而之后主持编纂《吴书》的韦昭等人正好是张温一党,所以就没有把孙邵的事迹给记录下来。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详细。《吴录》记载孙邵被暨艳“奏其事”而“辞位请罪”,孙权“释令复职”。说明孙邵应当是犯了过错,而且不小,不然也不至于“辞位”。按时间来算,此事与张温、暨艳一案有关。暨艳见当时吏治腐败而“弹射百僚”,孙邵应当是首当其冲,可惜暨艳的力度太大、范围太广,最终孙权怕引起政治动荡将其逼死,其引荐者和支持者张温也被问罪。在这一悲剧中,对腐败作风不作为甚至放任纵容的丞相孙邵负有巨大的责任,在张温一党眼中,他不仅不称职,还成了仇敌。

韦昭等史官敢于将孙邵从历史抹掉,仅仅因为与孙邵的恩怨是说不通的。在古代,史官一直是为当权者所服务的,没有当权者的首肯,史官也不敢擅作主张,更何况针对的是丞相这样一个大人物。将孙邵从史书抹去,必定是想掩盖什么事情!那么孙吴到底想掩盖什么呢?

《魏略》记载“(孙权)又今与周书,请以十二月遣子,复欲遣孙长绪、张子布随子俱来,彼二人皆权股肱心腹也。”周即浩周,魏将领,随于禁关羽俘虏,后被孙权送回曹魏;孙长绪即孙邵,长绪是孙邵的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权被封吴王后,曾提出要以儿子和孙邵作为人质留在曹魏。后来,孙权出尔反尔,屡次找借口不兑现诺言,最后自立为帝。

孙权称帝以后贵为一国之君,向曹丕臣服并以儿子和重臣为人质这一耻辱之事自然不愿被人知晓。向曹魏称臣决定是由孙邵建议、孙权首肯,但是大家不能归罪于皇帝孙权,便只能从首辅孙邵这里下手了,将孙邵移除史书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陈寿后来依据这部没有孙邵的《吴书》、《魏书》、《魏略》编纂了《三国志》,由于本身就没有什么孙邵的素材,所以在《三国志》陈寿也只能将其简单带过,而对孙权臣服一事,却依照《魏书》、《魏略》记载了下来。

所以总的说来,孙邵很少见与正史,一方面是史官对孙邵的仇视,再加上孙吴当局者迫于政治需要,掩盖曾经的耻辱行径,最终导致孙权的首位丞相几乎湮灭在历史洪流中!

标签: 孙邵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商朝开国功臣伊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伊尹

    伊尹(公元前1649一公元前1550),姒姓,伊氏,名挚。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因伊尹后来作了商朝的右相,所以人们叫他伊尹。他是夏末商初的政治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伊尹,出生在伊水流域,在很小时侯,就被卖到有莘国为奴。有一次,商汤的左相仲虺去给夏桀送贡品,途中在有莘国小住几天

  • 春秋时期兵家孙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一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谋略家,是中国军事谋略的奠基人。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圣”孙武为何能被世人啧啧称赞呢

  • 唐朝名将裴行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裴行俭

    因《风起霓裳》这部剧,让很多朋友认识了裴行俭这个人物。历史上,裴行俭是唐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立有诸多战功,在书法方面也有一定成就,擅长草书、隶书,可以说裴行俭是真正的文武双全。不过影视剧毕竟有虚构的成分,想要了解真正的裴行俭还是要从正史入手。下面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下裴行俭的生平,看看他在当时究

  • 蔡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简介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在朝为谏官时,以直言著称。后数

  • 西晋开国功臣荀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荀顗

    荀顗,西晋开国元勋,曹魏太尉荀彧的第六个儿子。荀彧的儿子大多早逝或者夭折,其中较出名的只有荀顗和荀粲了。荀顗是个极孝顺的孩子,年幼时就有好名声了。因父亲被任命为中郎,司马懿见到荀顗都惊讶道:“真是荀令君的儿子啊!”于是提拔他为散骑侍郎,后来慢慢升为侍中。荀顗学识广博心思缜密

  • 清朝思想家魏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源

    对魏源的评价,主要从他对中国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贡献来说。从政治上来说,他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个理论指点了中国之后进行的洋务运动。虽然魏源不是清朝的高级官员,但是魏源在从政期间清廉公正,勤奋民。当他看到清朝统治腐败,官僚黑暗的时

  • 辽道宗皇后萧观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萧观音为何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观音

    萧观音(1040年2月15日[1]1075年12月23日[2]),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辽代女诗人。相貌颖慧秀逸,娇艳动人,个性内向纤柔,很有才华,常常自制歌词,精通诗词、音律,善于谈论。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称为当时第一。也有诗作,被辽道宗誉为女中才子。重熙年间,被燕赵国王耶律洪基纳为妃,生太子

  • 明朝崇祯帝皇后孝节周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皇后

    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明熹宗朱由校病重,这位“木匠皇帝”自感时日无多,因为无子,他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在御榻前,明熹宗拉着弟弟的手说了一句:“吾弟,当为尧舜!”两日后,明熹宗驾崩,其弟朱由检登基,是为崇祯帝。这是明朝

  • 战国晚期秦国丞相隗状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隗状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嬴子楚去世,其长子嬴政被立为秦王。嬴政从13岁继位,到49岁去世,36年间,嬴政从秦王政变成了秦始皇,他的身边共出现过5位丞相,最著名的莫过于吕不韦和李斯,除了这二人外,还有三人曾担任过嬴政的丞相,他们分别是芈启、隗状、王绾。其中,作为嬴政的丞相之一,隗状的一生,虽然低调,

  • 明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宗敏

    李自成实在是应该处理刘宗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李自成进京后,优待崇祯的三个儿子,还封他们为王。同时又厚葬了崇祯皇帝。李自成这一举动,让明朝皇亲国戚和官员对这支农民起义军有了好印象,也让北京城里安定了不少。但是刘宗敏为了搜刮钱粮,做了很多刑具,对明朝皇亲国戚和官员进行严刑拷打。李自成好不容易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