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的评价刘邦与项羽

如何客观的评价刘邦与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06 更新时间:2024/1/13 8:47:21

刘邦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流传千年,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最后刘邦胜出,项羽不甘自刎于乌江。不过刘邦虽然是胜者,但人们在评价这两人时,似乎更愿意给项羽更高的评价,而刘邦则是一些负面词语具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跟古代的道德评判标准有很大关系,讨论一个人的道德高低,这和他事业上的成功失败并无直接关系。那古人有哪些评判标准呢?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1、古代道德评价

刘邦从一穷二白毫无背景,到最后获得了天下,建立大汉江山。可以说,他人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并不高,对他持否定性评价最有代表性的是元代戏曲家睢景臣,他曾经写过一篇《高祖还乡》的套曲。在这个作品里面,睢景臣对刘邦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把刘邦那种小人得志的嘴脸,描写得淋漓尽致。而对项羽肯定的地方则比较多。最有名的莫过于李清照写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当成是白脸奸臣。但是后世却有很多人为曹操翻案。比如郭沫若、易中天就曾多次为曹操翻案,包括毛主席也曾为曹操翻过案。现在拍摄关于三国的各种影视剧,大都把曹操当成一个能力卓著的人物来写,而不会把他写成白脸奸臣。

刘备的评价刚好相反。对这几个人最集中的评价,莫过于李宗吾的《厚黑学》,他对项羽、曹操评价较高,对刘邦、刘备评价较低。说他们能够成功,都是脸厚心黑的原因。

之所以后世会对这些历史人物作出这样的评价,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中,关于君子与小人这两方面的评判标准分不开。在古代道德标准上,君子和小人是两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评判标准,尤其是对士人知识分子的道德评判标准。

加上古代的官员们,都是从士人中走出来的,“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要你掌握了知识文化,有了一定的知识,那么你就很有可能当官。因此,无论是对官员,还是对士人,评价标准都是一致的。那么,在古代的道德标准中,什么样的人叫做“君子”,什么样的人叫做“小人”呢?

2、真实是君子,虚伪是小人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兵家、纵横家等一些学说出现以后,阴谋论就开始大行其道。阴谋论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常常隐藏他们自己的内心。他们所表达出来的,并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而这些虚假,也使得他们的部下深受其害。

比如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把土地大量分封给那些功臣们,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这样一种做法,使得韩信等人觉得刘邦是一个大度的人,所以归附他。韩信在归附刘邦的时候,甚至说过一句话。他说项王这个很小气,不愿意把土地分封出去,而汉王你却愿意进行分封,所以我们大家归附你。

从这里可以看出,显然韩信是根本就没有看清楚刘邦的实质,由此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比较虚伪的人物。

同样虚伪的还有刘备,大家都听说过一句“刘备的眼泪”这个话。很多时候,刘备的眼泪是假的,是用来笼络人心的。《三国演义》肯定了刘备,但是对刘备假的描述,也是写得淋漓尽致,比如他为了笼络赵云,把自己的亲儿子阿斗给摔了。这显然违背人性,是极为虚假的行为。

3、仁义是君子,自私是小人

这一点,在刘邦和项羽的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刘邦夺了天下以后,就开始屠杀那些帮助他打江山的功臣人。他把他们的土地和爵位都收归自己所有。

虽然说,刘邦这样做,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稳定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君子与小人”的道德评价体系中,不会这样认为,只会觉得刘邦这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水浒传》是把“义”这个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描写的,也就是打下江山以后,大家应该共同的来享受这个江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可见在古代,“义”是被肯定和值得宣扬的,而刘邦削夺功臣权利的行为,显然与“义”背道而驰。

项羽不太一样,项羽取得成功以后,他把天下的土地都分封了。虽然事实上,项羽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一种迫不得已。因为当时他并没有把这十八路诸侯全部给平定,但不管怎么样?他没有再向这些人动手。所以从“君子与小人”的道德评价体系来说,项羽是值得肯定的。

这个道德评价体系一直贯穿到现在,所以后世才会评定刘邦不义,刘备虚假,给项羽和曹操翻案。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明朝末罪臣魏藻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藻德

    1644年初,大明王朝风雨交加,大厦将倾。作为明朝的掌舵人崇祯皇帝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当年3月,当崇祯皇帝先后赶走内阁首辅陈演、蒋德璟后,急需寻找新的内阁首辅,来为他力挽狂澜,创造奇迹。他把目光投向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魏藻德。崇祯皇帝下诏,加封魏藻德为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一人身兼兵部

  • 南唐元敬皇后宋福金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福金

    她本是身份低贱的陪嫁丫头,却在女主去世后幸运上位,成了大臣的正室,多年后她又帮助夫君称帝建国,而自己亦成为开国皇后。这位无比传奇的女子,便是南唐元敬皇后宋福金。宋福金生于唐朝末年,在流亡时被昇州刺史王戎搭救,并入府成了一名侍女。不知不觉间,宋福金在王府已经生活了多年,此时,江东已进入到南吴时代,权

  • 太平天国将领燕王秦日纲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日纲

    说起秦日纲,很多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天京事变中,秦日纲协同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及东王府一干人等,后来又和韦昌辉一起对石达开留在天京的家人下手,是实实在在破坏太平天国“和谐”的坏分子。诚然,秦日纲在天京事变中的行为是他人生中的污点,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重重迹象表明,

  • 三国美女大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乔

    大乔生平简介大桥(180年-?),庐江郡皖县人(今安徽安庆潜山),中国东汉末的女性,系乔公之女、孙策之妾、小桥之姊。在中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称大乔。与其妹小乔并称为“江东二乔”,传说为绝世美女。大乔的故事一、姓名之谜二乔的姓本作“桥”,可以称

  • 三国谋士鲁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鲁肃

    鲁肃生平简介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 三国刘璋部将张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任

    张任生平简介张任(?-213年),益州蜀郡(治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官至益州从事。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在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张任率军迎战刘备,战败被杀。张任的故事张任是益州蜀郡人,出生于贫寒家庭,但张任自少就胆大勇敢,为人有志向节气。后出仕益州,官任从事。公元21

  • 三国刘璋谋士张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松

    张松生平简介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建安十三年(208年),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后,又说璋迎备以击张鲁,皆为璋所采纳。建安十七

  • 三国蜀汉将领廖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廖化

    廖化生平简介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

  • 三国蜀汉将领姜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维

    姜维生平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

  • 三国蜀汉重臣费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费祎

    费祎生平简介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于他的才能,加以礼遇。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魏延与杨仪不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