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国王绾是怎样的人 王绾是怎么当上丞相的

秦国王绾是怎样的人 王绾是怎么当上丞相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631 更新时间:2023/12/18 9:50:17

王绾这个人物,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熟悉,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中,王绾也是多次出现,而且可以说是李斯来到秦国之后遇到的一个“贵人”,帮了他不少忙。而历史上的王绾,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生卒年都没有记载,只知道他与李斯在秦朝建立之后,在一些制度上面存在很大的争议,而嬴政最终选择了李斯的建议,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王绾的建议却要更好一些,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秦朝建立后要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印象中秦朝建立之后,丞相应该是李斯,怎么会是王绾呢?低调的王绾实际是一个实力派,关于他的记载他的文献并不多。他当丞相的时候,李斯是廷尉,廷尉是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之人。

秦兵合六国,一统天下,这是几百年未有之大事,接下去就是考虑怎么管理这么大的地盘。

首先解决称号和服装、礼仪等文化认同方面。王绾与李斯、冯劫等人一起上书希望秦始皇能用“泰皇”的称号。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觉得自己比三王五帝更牛,他就对王绾等人说,他不称“泰皇”,他要称“皇帝”,而且他是第一个皇帝,称为始皇帝。

接着解决服装的问题。看剧的朋友会发现秦国的服装都是黑色的,为什么大家喜欢穿黑色呢?连秦始皇的衣服也是如此。这个是有讲究的。秦始皇认为秦为什么能得到天下,是因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克火,才得到天下。水德有什么特点呢?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後合五德之数。

一切都决于法。黑色符合这一种气质。所以秦以黑色为尊,数字以六为尊。

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当然还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等方面的统一。这一些并没有太大的争议,因为统一也是为了方面统治。

2、接着解决怎么管理天下的模式

这是一个大问题,秦始皇只有管理秦国的经验,而秦国事实上是被商鞅换过血的秦国,而不是原来的秦国。商鞅重新铸造了秦国。

当时变法那几年是很痛苦的,商鞅用的方法也很铁血。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史记·商君列传》换句话说秦国用秦法管理秦民,这一点秦人是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认同和适应的。

统一六国之后,秦朝要管理的不止是秦地,还是其他六国之地,将秦法推广到六国,这些六国遗民适应吗?百分百不适应。不适应怎么办?也用商鞅这种铁血方式吗?

秦始皇的确采用这种方式,但是面积太大,人数太多,这方法并不好,六国百姓心中只有恨。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一开始也考虑到这个困难,所以用统一的管理方式,还是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呢?秦朝展开过一次大讨论。主要分二派。一派是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派是以廷尉李斯为代表。

王绾提出的观点是: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这个类似一朝二制,离秦地近的用秦的管理方式,远的由王子负责管理,实际上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混合。

李斯的观点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周朝是前车之鉴,李斯的观点就是单纯的郡县制,不能再重蹈周朝的覆辙。秦始皇将自己命名为始皇,他看到的是万世之大秦。如果分封之后的确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他觉得李斯说的有道理,不能将这个后患留给大秦。

3、王绾的办法才是最好的

李斯的说法是对的,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王绾的才是最务实的。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秦朝的管理系统是很落后的,信息反馈很落后。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郡守肯定无法自己决定,需要上报朝廷,等朝廷反馈才可以动手。很多急事早就错过最佳的黄金处理时间。

虽然秦始皇修了很多从咸阳出发的驰道,提升反馈速度,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哪怕到了唐、明时期还是采用混合制度,比如唐朝的大都护府和上都护府制度,明朝的土司制度等等。

第二、六国对秦没有认同感,需要机动权。六国的百姓对秦朝没有认同感和好感,他们只是屈服于秦之武力。当六国举兵,百姓纷纷应之,这就是明证。没有认同感就代表着会生事,那就需要让郡守拥有极大的权力,便宜行事。事实上郡守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但是藩王有这样大的权力。

第三、没了护卫力量。当秦之外的六国起兵,甚至到子婴投降刘邦之时,只见六国起兵反抗,却从没有见到秦国被灭秦人起兵反抗。《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秦人这种反应让人瞠目结舌,都亡国了不想着报仇还担心刘邦不能在秦地称王。这是什么逻辑?可见秦在认同感和凝聚力方面的教化做的何等之差。如果有公子分封在各地,就算是秦二世胡作非为,当六国起兵,他们肯定会起勤王之兵,或割地自守,未必就会赢,但起码不会败的这么快。

比如吕后已经夺得刘氏江山,最后为什么无法根本替换呢?因为刘氏在外封王很多,他们就是刘氏的稳定力量。如果秦朝有乱,自然有秦始皇的子孙起兵护卫,而不是出现无人复国的现象。

有些人会反对,那七王之乱是怎么形成的呢?这的确是分封制的问题,但这是没有办法之事。因为老百姓形成共同的认知需要时间。分封然后再慢慢削藩是一条必由之路,这是大一统的起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之策需要的是最符合实际的,而不是找到一条好的措施就可以解决问题,太过超前往往会出大问题。王莽改制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些人又会反问,为什么到东汉、曹魏时期就不需要这些呢?因为经过西汉之后,大家已经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实现融合,那就是认同一个天下,不再是将自己定位为六国之子民。郡县制的确是大趋势,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秦始皇一统天下时王绾的混合制才是最符合实际的。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继续用混合制才慢慢让老百姓形成对汉王朝的认知。当然汉景帝的削藩,汉武帝的推恩令这些都是必经过程。如果秦始皇的步子没有迈的这么快,采用王绾之策,相信秦不会这么快灭亡。全部郡县制之后,遇到一个昏庸的皇帝再加上完全不认同大秦的子民,这无疑是一场大灾难。

标签: 王绾

更多文章

  • 蒙古王罕之子桑昆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桑昆

    12世纪时期,漠北草原诸部争雄厮杀,各方之间为了争夺草原统治权和控制权而经常爆发战争,当时有五个最强大的部落称雄蒙古草原,那就是克烈部、塔塔尔部、蔑儿乞部、乞颜部和泰亦赤兀惕部,其中要属克烈部和塔塔尔部的实力最为强大,乞颜部的力量稍弱于此两部,1162年,一个叫铁木真的男孩出生在蒙古乞颜部,他就是

  • 洪秀全的正妻赖莲英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赖莲英

    1864年7月,中兴名臣,大清救星曾文正公弟弟曾国荃麾下“吉字营”湘军率先攻破太平门,鲍超“霆军”等随即杀入内城。此时,天京乱成一锅粥,幼天王洪天贵福在李秀成掩护下,突围而出,后被席宝田抓获,受凌迟而死。天王洪秀全在前一个月已经驾崩,埋在一个隐秘之处

  • 北宋宰相张齐贤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齐贤

    但是历史上总有几个大臣敢于无视这种规则,他们不屈服于权利和伦理纲常,他们只坚持自己的小任性:魏征痛怼唐太宗,喷的唐太宗无地自容,其实除去魏征,还有一位宰相敢在宫宴上怒怼皇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齐贤,出生于山东菏泽,为躲避后晋战乱,迁入河南洛阳。自幼孤贫,学习用功

  • 战国时期毛遂的军事才能如何?毛遂的结局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毛遂

    在最近热播的《大秦赋》剧情当中,出现了一个在课本上非常有名的人物,毛遂,大家都知道毛遂自荐的故事,但剧中的毛遂已经老了,毛遂自荐已经成为过去,而毛遂最后被公子偃所杀,让他不能前去秦国接回赵佾,那历史上真实情况下,毛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真实的毛遂到底是什么结局,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赵王

  • 北宋宰相陈执中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陈执中

    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在位42年,总共有23位宰相。在这23位宰相中,有一个水平最差、文凭最低的官二代宰相,他就是陈执中。陈执中洪州南昌人,是宋朝顶尖官二代,他爹陈恕是宋太宗朝的参知政事,因为他爹的关系,他荫封为官。在宋朝宋朝文官入仕有“有出身”与“无出身&rdq

  • 北宋名将潘美生平介绍及评价 潘美为何被抹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潘美

    很多人看了杨家将的影视剧,就对潘仁美这号人物感到很厌恶,觉得潘仁美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陷害忠良。不过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这个人物,潘仁美的原型是宋朝的大将潘美,而潘美也并不是什么大奸臣。只是在杨家将的小说里,把潘美塑造成了一位大反派,进行贬低。那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潘美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说

  • 蜀汉托孤大臣中护军李严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严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李严不陌生。因为在小说中,这哥们很牛:首先是武力牛“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能和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打成平手,这武力值绝对是一流的。其次是职位高蜀汉最牛掰的托孤大臣之一: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可同时,这哥们的人生结局也实在有点不

  • 南宋常败将军范文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文虎

    宋元之际,出现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将领,他一生屡战屡败,却能官运亨通,而且官职越做越大,居然做到元朝的副丞相,成为南宋降将中官职最高的人!此人名叫范文虎,原来是南宋的禁军将领,一生之中大概只打过一场胜仗,可是这个常败将军,却平步青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是因为范文虎人生中有三位“贵

  • 东汉宗室广陵王刘荆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广陵王

    在古代,皇帝的宝座是最稀缺的资源,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个工作岗位只能有一人担任。但是,有野心的人却并不少,为此皇帝除了担惊受怕以外,通常还会以最残酷的手段捍卫地位。莫说起兵造反,就算是流露出意图,甚至只要被怀疑造反,都是灭门的理由。然而,东汉广陵王刘荆四次造反,居然都得到了宽恕。刘荆是汉光武帝刘

  • 东汉末辽东军阀公孙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公孙度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大家都知道是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各自称霸的局面,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从一个国家的各方面去进行考核,当时还存在着一个符合国家的条件的政权,就是公孙度的辽东。他的辽东政权前后延续了五十年,相比其他三国也毫不逊色。那么,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认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