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37 更新时间:2023/12/10 22:21:39

洪秀全简介: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是太平天国以驱逐侵略者恢复祖国的名义发动太平天国复国运动的领袖,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是汉族客家人。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后来移居到官禄布村。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自尽,太平天国在他去世后不久覆亡。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洪秀全生平故事: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洪秀全则是这次农民起义的杰出领导人,但到了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国处于生与死的边缘。那天,清军几十万大军已包围天京城,太平军在京城外的防御工事几乎全部崩溃。祸不单行,此时洪秀全又突然去世!

关于洪秀全的死亡,历来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说他因病而死,另一种说法认为他是绝望自杀。离豫明在《洪秀全》一书中认为洪秀全是因病而死。该书说由于长期的劳累与斗争,再加上太平天国内棘手的事务使他健康状况不断恶化。据书中记载,洪秀全5月中旬病倒,6月1日病死。钟文典著《太平天国人物》中则说当天京被围,“性情激烈而又不肯失志”、极其自负的洪秀全,日夜焦躁,但又无计可施,卧病三日,终于在1864年6月1日逝世。

洪秀全是怎么死的?

一般近代史教科书基本上持“病死说”,如曾作为大学历史系教材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79年版)就明确写道:“天王洪秀全因病逝世。”但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不少历史书,如郭沫若的《中国史稿》、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牟安世的《太平天国》、束世徵的《洪秀全》等均说洪秀全是“服毒自杀”。

洪秀全在5月30日即他死的前日发布了一条诏令,说:“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兄领天兵,保固天京。”这可看做他不愿被俘,决心以身殉国的临终遗嘱,而且自杀选择比较符合他一贯的性格特点。洋人富礼赐曾在《天京游记》上说:“天王五十一岁,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但待厌倦尘世之时,将有龙车自天下降,彼将乘之上升。”

这种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附和了自杀说。在天京危急之时,洪秀全曾写一首诗明志,说:“神爷试草桥水深,为何吃粥就变心?不见天兄舍命顶,十字架上血漓淋。不见先锋与先导,立功天国人所钦!”有人认为在这首诗里,反映了他要以耶稣舍身上十字架和先烈萧朝贵冯云山为榜样,献身于革命理想和事业的决心。

另外,太平天国的军事总统帅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说:“九师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洪仁玕在《洪仁玕自述书》中也说:“在我们之中其享福最久者,首推天王。起自广西田间首事诸人,惟彼存留至最后,而其结局并非丧在妖军之手,却在自己之手。”另外曾国藩给朝廷的奏稿也为自杀说提供了依据。

另一份奏折里,有一个来自掩埋洪秀全遗体的人的口供:洪秀全于“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秘不发丧”。(见《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二十)此外,在一些史料中还有对洪秀全自杀细节的说明。

在李秀成部下任职多年的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写道:“敌人逼得太平王吞金自尽。”赵烈文在《能静君士日记》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1864年7月22日)的记述说:“昨日擒伪松王姓陈,浔州人,言伪天王实于四月内死,或言知事不谐,吞金而绝。”

“病死说”的支持者认为,像洪秀全这样一个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不可能服毒自杀。“自杀”是阶级敌人和封建文人的“诬蔑”之词。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中说,天京被围后,“城中被困缺粮,饿死者日增,洪秀全命‘合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甜露是《旧约》圣经神话中上帝从天降下的一种食物,洪秀全这里所指的是一种草。

他自己久食此草,因而得病”,最终去世。因而“病死说”论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曾国藩后人公开的李秀成自供“手迹”不一定是李秀成亲笔所为。而且《李秀成自述》中的“天王斯时(四月)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与洪仁玕说的“卧病二旬升天”、幼天王说的“老天王病死了”说法相似,可作为病死说的证据。持这两种说法者双方各执一词,针锋相对,而洪秀全之死这一疑案还是没有彻底解开。

标签: 洪秀全

更多文章

  • 清朝重臣两广总督林则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则徐

    林则徐简介: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

  • 吐蕃名将论钦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论钦陵

    公元七世纪中期,唐朝国力如日中天,四方诸国纷纷来朝。可就在此时,雪域高原上出现了一位绝世名将,他打败薛仁贵,歼灭十八万唐军,让唐朝畏惧三十多年,几乎无人能敌,他就是吐蕃名将论钦陵!然而,论钦陵的结局却很悲惨,不仅本人自杀,家族几乎被灭,剩下的后裔全部投靠唐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历史小编就

  • 唐朝太平公主李令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太平公主有过几次婚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唐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任公主了,太平公主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有过几次婚姻?太平公主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公主简介: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

  • 汉朝平阳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平阳公主有过几次婚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简介:平阳公主,名讳及生卒不详,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娡的长女,汉武帝刘彻同胞长姐。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寿(曹时),故又称平阳公主。曹寿去世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死后,又改嫁大司马、大将军、长平烈侯卫青。死后陪葬于茂陵。汉朝时一般以公主食邑或夫家封邑所在地

  • 唐朝高阳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简介:高阳公主(?―653年),唐太宗李世民爱女,母不详。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嫁与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公主婚后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太宗知晓后大怒,腰斩辩机,杀奴婢数十人。公主非常怨恨,太宗驾崩,没有哀容。永徽四年(653年),公主欲夺房遗爱兄长房遗直所继承的爵位,诬告

  • 唐朝安乐公主李裹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乐公主

    安乐公主李裹儿简介:李裹儿(684年-710年7月21日),即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韦氏所生,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出生时正值李显被武则天贬于庐陵,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她先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后又嫁给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在唐中宗统治

  • 唐朝女官上官婉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简介: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

  • 战国时期赵国政治家蔺相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蔺相如

    蔺相如简介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rd

  •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廉颇

    廉颇简介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

  • 唐朝权宦李辅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辅国

    世人皆看不起太监,可在古代,太监也能掀起腥风血雨,甚至影响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提起唐朝太监,人们第一印象大多是高力士,因为他给李白脱鞋之事太过脍炙人口。可要说唐朝最有名气的太监,却不是他,而是李辅国。根据历史相关记载,李辅国奇丑无比,却最后能成为唐朝中期权宦,更是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