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宰相章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宰相章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625 更新时间:2023/12/22 20:04:17

大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六十二岁的苏轼(字子瞻)一贬再贬,由广东惠州乘一叶扁舟到海南岛儋州。

同时受贬的,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贬雷州。

苏轼钟爱的弟子黄庭坚,字鲁直,贬宜州。

这次贬谪,当权者在选地址时,有意为之。

“瞻”字似“儋”,“由”“雷”相类,“直”“宜”同底。

不但在政治上对这些元佑党人进行迫害,还拿你的名字开玩笑,很残忍。

有算命先生替这三位著名人物预测:

苏轼贬儋州,“儋”字立人傍,立者,起立之意,东坡老先生还能北还;

“雷”字为雨在田中,老天的恩泽,子由看来赦免的机会大;

“宜”字不妙,是为直盖上棺材,黄鲁直危险。

果不其然,数年后,东坡遇赦北归,至昆陵而卒;

子由赦回到颖川养老,十余年后才作古;

黄鲁直就死在宜州。

当时的当权者,是章惇,“独相七年”,大权在握。

01

铁腕宰相

章惇,字子厚,福建浦城人,是个争议非常大的历史大人物。

大宋自王安石熙宁变革,推行新法,国家强盛,但事务纷乱,保守党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一批大儒名臣,坚决反对新法。

元祐年间,保守党得势,全面推翻新法,打压革新党,章惇被贬到岭南。

到哲宗亲政,章惇拜相,又全面重新政,对“元祐党人”大清算。

两派之间你死我活的党争,耗尽了大宋的元气。

后来修北宋史的南宋学者不少是保守党人士,章惇就被列入“奸臣”行列了。

但这个人的政绩摆在那儿:

开拓西南,设立州县;

川南湘北等地,原来是苗、壮等地,经宋屯田开垦,带去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其归化大宋,民族融合;

在对外战争中,全面打败宿敌西夏,攻灭吐蕃,为宋对外族的胜率提高了好多百分点。

02

狂野少年

章惇生于官宦世家,叔叔章得象仁宗朝担过副宰相,章家进士不少。

章惇自幼聪颖,自负才学,放达不羁,也曾学过“辟谷”等道家仙招,超然有仙风道骨。

22岁进士及第,常人烧高香庆贺的事,小章把赦书丢了。

因为他的族侄章衡是状元!

心高气傲的章惇不甘居人之下,进士文凭也不要了。

隔两年再考,第一甲第五名,进入仕途。

年轻的章惇,一腔热血要报效朝廷,工作积极,思路开阔。

碰上同样年轻的苏轼,天才人物惺惺相惜,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俩人一起游仙游潭,潭对面是一绝壁,一独木桥横架其上,下临万丈深渊,胆小的人站在边上脚麻。

章惇兴致勃勃地说:“子瞻兄,我们到那边崖壁上写几个字!做个纪念。”

苏轼吐舌头道:“我不去。”

章惇笑了笑,从容不迫地从独木桥走了过去,拉住崖边的藤条,拿出笔和黑漆墨在绝壁上写上:“苏轼、章惇来!”

估计这是到此一游较早的版本。

章惇回到苏轼身边,面不改色。

苏轼拍拍他的肩膀:“子厚,将来你一定会杀人。”

苏轼道:“对自己性命敢下手的,还在乎别人的性命?”

走得一身汗,章惇拉上衣服,拍着自己的肚皮问苏轼:“你猜这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苏轼笑道:“都是谋反故事。”你小子天生造反派。

年轻的章惇才高气壮,和苏轼一样宦海风波见得还不多,有的都是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脸孔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03

奋斗的中年

面对大宋渐有的颓势,章惇赞成改革。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见到了35岁的章惇。

日趋成熟的章惇让王安石发出相见恨晚的感叹,立即提拔重用,成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成了王安石的左膀右臂。

熙宁改革,大宋大变化,有利有弊,众说纷纭。

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与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真真的扛上了,争得你死我活。

保守派上台,王安石罢相,他的重要班子章惇也被贬到地方湖北湖南一带。

任职期间,章惇有效地解决了洞蛮问题。

朝廷中无论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承认章惇能力强。

后又被调回中央,仍旧是重要人物。

这时的章惇,看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但还是努力为国家出谋献策,排忧解难。

无论朋友还是政敌,他依旧坚守读书人的原则。

因为政见上的不同,苏轼总体上是反对改革的,与章惇渐行渐远。

元丰二年,“乌台诗案”发生,舒亶等人欲置苏轼于死地。

宰相王珪对神宗皇帝说:“苏轼对陛下有不臣之心。”

神宗严肃地说:“苏轼有过错,但不敢这样吧?”

王珪举例苏轼的诗《桧》:“根至九泉不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

来说事。

意思是说,龙本飞天神物,老苏却要到九泉地下去找,这明显是诅咒皇上啊!

章惇也在旁,反对说:“龙并不一定指君主,有时也指大臣。”

神宗说:“对啊,诸葛亮不是‘卧龙嘛!”

还有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的父亲和几个叔叔,还叫“荀氏八龙”呢!

神宗说:“这是诗人写诗,他歌咏桧树而已,和我有什么相干?”

王珪语塞。

待下朝,老章问王珪:“相公你为什么这样说,这是要灭了苏家嘛!”

王珪其实是个好好先生,人称“三旨宰相”“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

听领导的话就行。

半天才应道:“这是舒亶说的。”

章惇冷笑道:“舒亶的口水,也可以吃?”

王珪大红脸。

宋朝有不杀文官的祖制。

有一回神宗皇帝火大,坚决要杀一文官。

宰相蔡确反对:“祖宗以来,从来没杀过士人,不要从陛下这儿开始。”

神宗没办法:“把他剌面发配远远的吧!”

章惇大声说:“这样不如杀了他。”

神宗:“怎么拉?”

章惇道:“士可杀,不可辱!”

神宗气得叫道:“让人快活一点的事都不能做吗?”

章惇冷冷说:“这种快活的事,不做倒好!”

顶到神宗牙痒痒。

04

阴暗的老年

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

改革派被逐,保守派吃香,以司马光为相,把所有的新政全部推翻。

司马光等推行保守政策,边关问题上息事宁人,甚至想把一些边境土地割弃给西夏。

章惇痛骂:“司马光这个村夫子。懂得什么国家大事!”

说这些人该杀。

本来就剑拔弩张的两派,更是大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章惇被远远贬到岭南。

元丰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章惇拜相。

这一年他快六十岁了,经过大风大浪、你死我活的政治漩涡活过来的章惇,本质上的大胆狂为,阅历沧桑,越来越有“无毒不丈夫”的心态,更加心黑手辣,对旧党进行疯狂的报复。

政治上他重新恢复了新政,狠狠打击西夏、吐蕃势力。

对内,全面清算旧党元祐党人,不论大小,都进行贬谪。

司马光、吕公著这些保守党的领导,虽然死了,也要整治一番,章惇请求“掘墓开棺。

幸好哲宗还清醒,没同意。

活着的温和派就没这么好过了,像本文开头那样,苏轼、苏辙兄弟,章惇猫抓老鼠地玩他们,心理相当阴暗。

已经与旧党全面开战,章惇也不顾面子和交情了。

大肆攻击这些人,搞起高额举报奖,一时告密之风盛行。

人心不古。

权力大了,手就伸得长。

旧党的支持者是高太后(英宗皇后,神宗母亲,哲宗祖母),其时已去世。

章惇有意废掉她的封号,这对旧党是个大打击。

终于让哲宗不高兴了,怒对章惇说:“你们不想让我进英宗庙吗?”

接着章惇的自大脾气又一次发作。

哲宗去世无子,要在同宗兄弟中找个人继皇位,大家都说要端王赵佶。

章惇说:“端王轻佻,不足于君临天下。”

但大势所趋,赵佶继位,就是宋徽宗。

虽然徽宗表面上对章惇相当礼遇,但章惇失势已是必然。

许多人弹劾他对皇上、太后无礼......

老章终于又一次尝到了被一路贬谪的味道。

七十岁时,死于贬所湖州。

苏轼从海南遇赦回来,一路上士大夫乡绅百姓,万人空巷人欢迎这个历尽磨难的大才子,一睹东坡居士的风采。

老朋友笑问:“早就听说你死在海南了,怎么还活着哟?”

老苏以一贯的诙谐道:“我已经打算到阎王爷那儿报到。走到一半,听说章子厚快要来了,我就不去了。”

宦海风波太凶险,友谊人性在其间都顶不住,轻易被粉碎了。

章惇的是非功过,一代代人永远讲不完。

标签: 章惇

更多文章

  • 元朝唯一一位汉人丞相史天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史天泽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所以在官员任用方面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高级官员几乎全部是蒙古人、色目人,大多数情况下,汉人只能担任中下级官职。其实在元朝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位汉人的丞相,也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位!他出将入相五十余年,深得忽必烈的信任,那么这位传奇人物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明末抗清名将卢象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卢象升

    明朝末年,江苏宜兴出现了一位名将,他就是卢象升!别看卢象升是进士出身,但他却武艺高强,还训练出了一支精兵。卢象升率军转战各地,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可是在1639年,卢象升却在巨鹿之战中兵败被杀,血染沙场!那么,卢象升之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

  • 商鞅对于秦国有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

    商鞅没有善终,实在是秦理之中。为何?且听怪人说。商鞅没有善终,是事实。死前于秦有功,死后同样也有功!死前之功大:兴农,练兵,立法‘强国商鞅变法,得益于秦孝公求贤令。二人互相支撑,秦国面貌日新月异,国力渐强。终于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的一个大鳄。但因为变法改革,触动旧势力利益,而埋下祸根。又

  • 明朝名士瞿汝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瞿汝稷

    明朝末年,随着欧洲的文艺复兴,欧洲国家开始了向世界的扩张之路,而古老的中国是他们对神秘东方的第一选择,而传教士则往往是先驱,所以在明朝末年有很多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但是,当时在中国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还是儒家,所以这些传教士起初并不能为上层人士所接纳,传教活动进展缓慢。所以,最开始接触这些西方

  • 隋朝宗室汉王杨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谅

    杨谅(575年-605年),别名杨杰,字德章,小字益钱,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隋朝宗室。封汉王。仁寿四年(604年),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于是起兵造反。不久被杨素率兵击败,之后被幽禁至死,享年三十岁。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受父宠

  • 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淮南王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因此,刘安比刘彻出身更近于刘邦,出身显然就比刘彻更高一辈。刘恒与刘安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恒为代王,刘长为淮南王。刘安是刘长的儿子与刘启是刘恒的儿子。所以,刘安与刘启是亲堂兄弟。刘彻是刘启的儿子。因此刘安是刘彻的亲堂叔叔。二,淮南王刘安是刘长的儿子。刘

  • 唐朝宗室太平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公主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太平公主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只知道这个一些电视剧里面太平公主的结局,但是这个真正历史上太平公主的结局却不得而知了,其实很多历史知识不全是对的哦,所以今天给大家来说说这个真实的太平公主的历史结局吧!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自武则天临朝称制,至开元之初,太平公主一直活跃在大唐的朝廷之

  • 中兴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柬之

    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执掌李唐江山长达45年。她在位期间手段强硬,杀伐决断,勤政爱民,丝毫不输唐太宗,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的美誉。公元705年2月,时任宰相的张柬之与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等大臣一起,率领约五百禁军,诛

  • 陈朝末代皇太子陈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陈深

    陈深,生于575年,他是张丽华的第一个儿子,因为母亲张丽华的缘故,从小就极受父亲宠爱。一开始陈深被封始安王,邑二千户,后来又是各种官衔:军师将军、扬州刺史,置佐史。陈叔宝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加亡国之君,他独宠张丽华,张丽华的地位不亚于皇后,甚至张丽华叫陈叔宝干什么他都会干,就是这样一个昏君在宠妃张

  • 李斯在秦国统一前和统一后分别有哪些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斯

    作为一个旁观者,总是能对事件人物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这并不能说明旁观者就比当事人聪明。有句话叫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你处在一个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自然可以表现得比当事人聪明睿智。比如秦朝的李斯被腰斩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知道李斯的被害是必然事件,他的惨死也在料想之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