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孝端显皇后王喜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孝端显皇后王喜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66 更新时间:2023/12/18 18:41:42

1957年,在定陵出土了两顶凤冠,她们的主人分别是明神宗的原配孝端皇后王喜姐和光宗皇帝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其中孝端皇后的凤冠最为华美,她居皇后之位长达42年,一生宠遇平平,却深深地影响了明朝的历史。

孝端皇后王喜姐和夫君万历帝朱翊钧

出生于江南的王喜姐在她十四岁那年嫁给了当时的天下之主,十五岁的皇帝朱翊钧,此时的大明王朝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大改革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大河上下、北国江南处处都是希望,这位少年天子的皇后成为继明英宗钱皇后之后大明朝第二位在坤宁宫举行大婚典礼的皇后。

册文:朕惟天地职覆载之常,乾元必资乎坤顺,君后理阴阳之教,国治盖本于家齐。故妫汭嫔,光重华之运;涂山翼禹,诞开文命之基。惟宗祧之重计攸关,肆昭代之彝章具在。咨尔王氏,星轩降秀,沙麓兆祥,躬淑哲以伣天,体安贞而应地,上副慈闱之简,下孚泰筮之占,宜表正于宫廷,用登崇其位号。兹特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主领长秋,母仪函夏。尔尚明章阴教,嗣续徽音,帅六壶以式万方,懋端一诚庄之行,奉两宫而承九庙,服孝慈仁敬之规,鸡鸣儆戒以相成,麟趾繁昌而益衍,用笃邦家之庆,永流图史之光。钦哉。

左仁圣皇太后陈氏,右慈圣皇太后李氏

成为皇后的王喜姐对两位婆婆仁圣皇太后陈氏和慈圣皇太后李氏很是孝敬,婆婆哪有不喜欢孝顺儿媳妇的道理呢?而与丈夫朱翊钧之间,两人的感情说不上轰轰烈烈,也还算过得去,两个人在大婚三年后生下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万历皇帝的诸位子女中朱轩媖的人生和结局综合看起来是最好的一位,他与南城兵马司副指挥杨继的儿杨春元成婚后夫妻恩爱,并生下了五个儿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七月,杨春元之母李氏病逝。他极度伤心,竟七日不食,于七月九日去世,年仅35岁。朝廷赐驸马和驸马母祭葬。 其年公主34岁,与儿子们虽是孤儿寡母,但公主品行高尚,深得皇上敬重。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公主的母亲王皇后和父亲万历皇帝相继崩逝,异母弟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明光宗在位仅月余便驾崩,公主的侄子朱由校继位,即明熹宗。明熹宗于泰昌元年十一月封姑母荣昌公主为荣昌大长公主。在明清易代的劫难中,公主有三个儿子遇难,一个儿子夭亡,待到清朝统治者入住北京时,公主身边仅剩下一个儿子和十三个孙子。清军曾声称要礼待明朝宗室,公主于是得到清廷的安置。顺治二年(1645)十月,清政府十分慷慨地将原先的公主房田归还给了荣昌公主,荣昌公主才得以安享晚年,和子孙们平淡度日。顺治四年(1647年)公主最终在北京去世,享年65岁。

最好不过的嫡母

作为明朝末年的大事件国本之争,这位帝国的第二号女人当然逃不脱这个漩涡,朱翊钧宠爱郑贵妃和皇三子朱常洵,迟迟不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早年以皇后尚在盛年还有可能诞育嫡子为由拒绝,直到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在李太后的干预下终于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在此后的岁月中,贼心不死的郑贵妃和福王朱常洵对太子多有攻讦,然群臣相辅,王皇后以嫡母之尊多次维护朱常洛,在王恭妃和李太后相继辞世后,庇佑太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王喜姐一人身上。在震惊朝野的梃击案中,王喜姐居中调停,在多方努力下,郑贵妃不得不向太子低头,福王一党再也掀不起大的风浪了。

她改变了历史

众所周知,影响了明末政局乃至整个大明朝历史走向的就是国本之争,追根溯源,这国本之争不就是因为王皇后没有生育嫡子,这是王皇后的命,也是大明朝的命,倘若王喜姐能诞育嫡子,恐怕整个历史都要改写了。这是王皇后对历史的第一个影响,而王皇后的逝世也影响了整个历史的发展。在觉得辽东局势走向的萨尔浒之战大败后不久,王皇后逝世,这一年,她57岁,史书记载王皇后多病,曾经多次病危,但却不偏不倚在万历四十八年去世,倘若王皇后早去世两年,丧期一满,朱翊钧必定会册立最爱的郑贵妃为皇后,改立朱常洵为太子,这也是王皇后第二次影响了历史发展。

这位在位四十二年的皇后,或许比不上婆婆孝定太后的才略,也比不上成祖徐皇后高贵的出身,连王恭妃诞育皇子的运气和郑贵妃一生受宠的福气都没有,但是这位宠遇平平的皇后却深远的影响了明末的历史走向。几百年过去,多少历史成为云烟,可能留给世人的只剩下那华美的凤冠了。

标签: 王喜姐

更多文章

  • 晋明帝司马昭生母:豫章郡君苟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明帝

    荀,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显赫印记的姓氏,战国大思想家荀子、曹操的“子房”荀彧、大谋士荀攸,还有近代的京剧名家荀慧生等等,尤其是在魏晋时期,作为中原世家大族的颍阴荀氏在魏晋时代有多人担任朝廷高官,这也是笔者初见晋明帝司马绍生母荀氏时第一时间认为她出身颍阴荀氏的原因。在无比重视出

  • 司马光有哪些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光

    说到司马光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司马光砸缸嘛,非常的聪明,从小学一直学到大的一位历史人物,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司马光除了砸缸外还有哪些历史功绩呢?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啊,好像说得司马光没有什么历史功绩似的,最后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说说司马光的主要历史成就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司马光最大的贡献就是废除

  • 五代十国吴国吴太祖杨行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太祖,杨行密

    吴太祖杨行密(852年-905年12月24日),字化源,原名行愍,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长丰)人,唐朝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定者。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病死,唐谥武忠王,吴国武义年间改谥孝武王

  • 五代十国吴国吴烈祖杨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渥

    吴烈祖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九国志》作承天),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但从未称“吴王”,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生平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病重后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杨行密临终欲召回杨渥以传位,节度判官周隐认为杨渥不务正业且好酒,反对其继业,

  • 五代十国吴国吴高祖杨隆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隆演

    吴高祖杨隆演(897年-920年),字鸿源,原名杨瀛,又名杨渭,中国五代时期南吴君主,杨行密次子,杨渥之弟。天祐五年(908年)[1],弘农王杨渥为张颢、徐温所杀。张颢欲自立,而徐温力主立杨隆演。徐温寻杀张颢,因此专权。虽杨隆演不久为宣谕使李俨承制授为淮南节度使、东南诸道行营都统、同平章事、弘农郡

  • 三国东吴将领:全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全琮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人。对于全琮来说,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桂阳太守全柔的儿子。对于全琮来说,因为迎娶了孙权的长女,所以全琮在东吴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并且,全琮参加石亭之战,配合辅国将军陆逊,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迁东安郡守。在此基础上,赤乌九年(246年)

  • 五代后唐宗室秦王李从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从荣

    李从荣,李嗣源的次子,也是五代时期后唐宗室大臣。说到后唐,真的是五代十国中很神奇的一个朝代,长子不继位,偏偏养子来继位。李从荣的爹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明明有儿子,最后养子李从珂还当了皇帝,不过是后唐末代皇帝。李从荣个性轻浮,喜爱研究儒术,还喜欢与轻狂之徒一起饮酒,这也注定了他后来的失败。后

  • 东晋文穆皇后庾文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庾文君

    在封建社会,为了争夺皇权而出现的争斗不断发生,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太后也不在少数,例如西汉的吕雉、北宋的刘娥等人。东晋时期也有这样一位把握朝政大权的太后,她就是庾文君。庾文君是颍川郡鄢陵县人,她出生与名门望族,父亲是左将军庾琛,哥哥是太尉庾亮与司空庾冰,弟弟是车骑将军庾翼。庾文君从小就生活在山清

  • 唐朝宗室:郇王李素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素节

    李素节,唐朝皇子,本名李廉,字素节,陇西狄道(今甘肃省秦安县)人。父亲为唐高宗李治,母亲为淑妃萧氏。在兄弟中,李素节排名第四位,较受唐高宗宠爱。历史上萧淑妃因为有姿色而被选入东宫,被封为良娣。又因为狐媚动人,很快就受到李治的宠爱,李素节出生。永徽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唐高宗继位不久后李素节受封雍王 ,

  • 唐朝宗室房陵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房陵公主有几段婚姻及几个丈夫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房陵公主

    李渊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存在感是历任开国皇帝中最低的,连带着他的子女存在感也不高,当然这不包括他的嫡子女:李建成、平阳昭公主、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除这五个嫡子女外,李渊的其他子女的存在感似乎是非常低的,但存在感低不代表没有故事,也不代表故事比存在感强的少。就拿李渊的第六女房陵公主来说,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