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时期韩国名将暴鸢生平介绍及评价

战国时期韩国名将暴鸢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495 更新时间:2024/3/2 10:53:31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早在西周时期,周朝分封的诸侯国至少在100个以上,这些诸侯国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几乎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个大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的激烈较量,自然诞生了众多知名的武将,比如秦国有白起、王翦、蒙骜等名将,赵国有李牧、廉颇、庞煖等名将,魏国有吴起庞涓等名将,齐国有田单匡章孙膑等名将,与此相对应的是,就本文所要说的韩国,因为整体实力相对弱小,所以没有较多的名将。在此基础上,就暴鸢来说,可以称之为韩国第一名将。换而言之,矮子里拔将军,虽然暴鸢的整体战绩比较一般。但是,在战国时期,暴鸢还是参加多场著名的战役,甚至还曾率军和秦国名将白起作战。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暴鸢这位名将。

首先,暴鸢,一作暴烝,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的韩国名将。

司马迁在《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中记载: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取唐眛。

公元前301年,暴鸢与齐国将领匡章、魏国将领公孙喜共同攻打楚国的方城,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将领唐昧,这就是著名的垂沙之战。

根据史料的记载,垂沙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1年,秦国、齐国、韩国、魏国联军共同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公元前301年前后,秦军攻取新城,其他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四国联军会合后,双方夹泚水(在今河南西南唐河境,下游至襄樊入汉水)列阵,相持长达六个月。

在这场战役中,齐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对于齐国君主来说,对战事不耐烦,便派周最到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匡章不甘受如此委屈,便对周最说:“对我来说,撤了我的职务、杀了我,甚至杀了我的全家,这是大王能够做到的;战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求出战,战机成熟的时候不要求出战,这是大王在我这里不能够做到的。”

不久之后,匡章命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于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不能靠近河边。后来,一位樵夫告诉说:“要想知道河水深浅太容易了:凡是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浅的地方;凡是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匡章听后喜出望外,随即选派精兵乘夜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军发起突然袭击,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破楚军。

垂沙之战以后,齐国、韩国、魏国、秦国组成的联军乘胜攻占垂丘(今河南省泌阳县北)、宛(今河南省南阳县)、叶(今河南省叶县)以北的大片土地。其中,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唐眛死后,部将庄蹻率领军队叛变并百姓起义,这让楚国发生了内乱。因此,对于垂沙之战来说,直接让楚国失去了巅峰,也即从此走向了衰落。而楚国的衰落,无疑让韩国减轻了来自南边的压力。

换而言之,楚国强盛时期,自然向韩国所在的中原地区扩张,这也是韩国跟随齐国、魏国、秦国讨伐楚国的重要原因。在垂沙之战中,暴鸢率领韩国大军,夺取了楚国在南阳一带的城池,这自然增强了韩国的整体实力。所以,虽然在垂沙之战中,主角是齐国大军,尤其是匡章这位名将。但是,不管怎么样,韩国也获得了直接的好处,这里面,暴鸢这位名将可谓功不可没。

韩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6年),韩襄王去世,其子韩釐王即位。韩釐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韩釐王以暴鸢为主将,联合东周、魏国主动进攻秦国,双方对峙伊阙,这就是著名的伊阙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韩国、魏国、东周三国组成的联军,兵力在24万人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秦国白起率领的大军,则只有10多万人。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伊阙之战中,秦国处在兵力上的劣势。不过,魏国、韩国、东周之间,显然难以团结一致,这也是他们输给秦国的重要原因。

此战,暴鸢希望魏国将领公孙喜充当主力,公孙喜却认为韩军精锐,虽然人少,应该充当主力。从这一角度来看,伊阙之战中的韩魏联军,可谓貌合神离。白起抓住魏国和韩国都不愿意正面抗衡秦军的情况,先派少部分兵马攻击暴鸢,却率主力奇袭魏军。魏将公孙喜猝不及防,大败遭俘。在魏国大军被击败后,暴鸢自然是势单力薄,所以也被秦国大军击败。

伊阙之战,以秦国军队大胜而结束。战后,韩、魏两国精锐丧失殆尽,被迫献地求和。白起因战功卓著升任国尉。同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趁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惨败之机,率兵渡过黄河,夺取了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西北)以东到乾河的大片土地。

最后,韩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5年),秦国攻打魏国,韩釐王派暴鸢率军支援魏国,暴鸢军遭秦军击败,于是撤军逃到开封。由此,对于韩国名将暴鸢来说,不止一次败给了秦国。当然,这里面主要还是因为韩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弱小的诸侯国,根本无法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相提并论。

在暴鸢被秦军击败后,魏国只好请和秦国。魏国一位长吏对魏王说进言:赵国、卫国遭到进攻因为拼死抵抗得以存国,宋国、中山国遭到进攻因为求和割地而灭亡,所以应当效仿赵、卫。秦国是贪得无厌的国家,刚刚击败暴鸢,得到八个县,大军却又要出动,所以不应当求和。魏国大夫须贾将这番话说给秦国相国魏冉听,认为秦国战胜暴鸢,割取八县,并非是兵力精良,也非计谋有多高超巧妙,而靠的主要是运气。现在秦国又打败芒卯,进而围攻大梁,以此看来是自己把幸运当作实力,聪明的人不会这样。秦国相国魏冉听后,就解除了对魏国的进攻。

这场战役后,在《史记》、《战国策》等史料中,就没有暴鸢的相关记载了。换而言之,暴鸢的结局和去世时间,自然都没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是伊阙之战后,韩国走向了衰落,只能试图防守,这也让暴鸢等将领失去了存在感和价值,从而最终消失在了战国历史的大舞台。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暴鸢

更多文章

  • 西晋宗室赵王司马伦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马伦

    一部网剧《虎啸龙吟》,使司马伦这个历史人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并对这个少年司马伦充满了好奇。《军师联盟》二度来袭,热度依旧不减,柏夫人给司马懿生了儿子司马伦,这个萌萌的司马伦将来是西晋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凭借其天赋异禀的猥琐和无能,把八王之乱推向不可挽救的方向,最终导致了中原凋敝,五胡乱华。剧中的司

  • 如何客观评价唐朝大太监高力士?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力士

    历史上的王朝更迭都是注定的,没有一个王朝能永远的统治下去。而能影响到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宦官乱政。汉朝和明朝都是宦官最为猖狂的朝代,但是还有一个朝代的宦官更是厉害,废立皇帝都成了平常事,甚至还杀死过好几个皇帝,这个朝代就是唐朝,那么唐朝最有名的太监高力士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呢?在

  • 唐朝宰相卢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杞

    唐朝德宗时期的宰相,卢杞的奸诈权谋比唐玄宗时另一奸相李林甫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奸臣中的极品。卢杞字子良,滑州灵昌(是现今河南滑县)人。他有六大特点。一是相貌丑陋。《新唐书》形容他“体陋甚,鬼貌蓝色”, 他不但长得非常难看,而且还有鬼一样的蓝色相貌,可以说是令人恶心。二是懂得

  • 三国曹魏名将夏侯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侯渊

    曹操手下猛将如云,人才济济,灿若明星,比如典韦、许褚、曹仁、曹洪、张辽、张郃、乐进、徐晃、于禁、李典、夏侯惇、庞德、文聘等等,每一个人都非常出色,那么,除去军事才能,单论武力,夏侯渊在曹操阵营,能排第几?能进前四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夏侯渊是一员猛将,武艺高强,毫无疑问,他不仅武

  • 唐末李克用部将李存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他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因排行第十三,也被称为“十三太保”。李存孝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称为唐末第一猛将,曾率十八骑攻取了长安。李存孝武力非常了得,他同

  • 历史上萧皇后一共嫁了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萧皇后

    说到萧皇后,大家都知道,她可是历史上嫁过最多男人的一个皇后了,身经三个朝代,而且最后一任丈夫竟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么这个萧皇后在历史上到底一共嫁了多少次呢?萧皇后嫁过的丈夫都有谁呢?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历史上萧皇后一共嫁了几次萧皇后一共有过六任丈夫!2、萧皇后的丈夫分别

  • 隋朝宗室秦王杨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俊

    他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三子,隋炀帝杨广同母弟,生母是大名鼎鼎的独孤伽罗,却只活了三十岁,此人是谁?杨俊,一个出身尊贵的皇子,也是一个地位极高的宗室大臣,人们对他的评价从“仁恕慈爱”到"骄奢淫逸",最后却被王妃毒死,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杨俊,独孤皇后的第

  • 清朝名将施世骠的历史功绩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施琅,施世骠

    施世骠(1667年-1721年),字文秉,一字文南,号怡园,清朝初期名将,晋江县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靖海侯施琅第六子。漕运总督施世纶之弟,施世骠之妻为南安石井栖凤副将郑英之女为妻,生有七子。简介康熙七年(1668年)随父隶属汉军镶黄旗。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委署守备,与其父攻台,事平叙功

  • 西晋宗室齐王司马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司马攸死因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攸

    司马师死前,养子司马攸年幼,还没成人,只有十岁,因此,司马师将大权交给了其弟司马昭,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昭长子是司马炎,因司马师无子,便将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攸是司马炎的同母弟弟。而司马昭在继承人的问题上,曾想立司马攸,司马昭一直强调说,天下是司马师的,后来,经过群臣劝阻,才改立长子司

  • 清太宗皇太极第七女固伦端献长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固伦端献长公主

    淑哲公主(16331648),皇太极的第七女。母为清朝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与皇太极的九子福临(顺治皇帝)、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阿图同母。后金天聪七年(1633)十一月十六日生。初号淑哲公主。崇德六年(1641)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