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娄师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娄师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37 更新时间:2024/1/24 15:53:17

唐朝名臣娄师德曾两度担任宰相。在他任宰相期间,他的弟弟曾被任命为代州刺史。弟弟临出发前,娄师德对他进行了一番训导:“我已经做了宰相,而你如今也成为州牧,我们家太过显耀,难免遭人嫉妒,背后算计中伤。你觉得应该如避免灾祸呢?”

弟弟认真地答道:“如果将来有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一把将口水擦掉,绝不会对人还口,不让你担心。”

娄师德笑了,“这才是我担心的地方。人家有了怒气,才会你吐口水。你把口水擦掉,说明你心中还是不甘的,别人只会更怒,又怎么会平息怒火呢?你应该微笑着接受这一切,让口水自然干掉啊。”

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由来。这个成语用到现在,基本上其意涵都是贬义,故事中娄师德的观念过于圆滑世故,也的确不合现代人三观,显得太极端了。

但在古代传统化中,中国人很推崇宽容大度的精神,认为谦和避退是美德。这个故事本身为人传颂,大多数其实都含着赞赏之意,用来表示娄师德的宽容大度,隐忍退让。

历史上,娄师德跟狄仁杰两人,曾经一起在军中一起共事过。他们有过一段故事,为后世所称道。

他向武则天举荐狄仁杰做了宰相,狄仁杰对此却毫不知情,拜相后多次打压排挤娄师德,最终导致娄师德被外放。娄师德对此却一直安然处之,不以为意,并没有因此怨怪狄仁杰,也从来没对外说起过。后来,武则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一次,两人奏对,武则天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这个人贤明吗?”

狄仁杰一脸淡定,“理中客”地表示:“他担任将领,中规中矩,谨慎守职。至于算不算贤明,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此时大概心中在努力忍着笑:“那么娄师德善于知人吗?”

狄仁杰:“我曾和他同僚,从来没听说过他善于知人。”

武则天只好放出大招:“嗯,你升为宰相就是娄师德所举荐的,看来他也算是善于知人了。”(武则天内心潜台词:若不知人岂不代表你不称职?)

武则天还特意拿出当时娄师德的荐表给狄仁杰看。

狄仁杰看了荐表,既惭且愧,叹道:“娄公盛德啊。他一直对我宽容相待,我却什么都不知道。我远远不如娄公啊。”

娄师德有他世故的一面,但他的确称得上宽容大度。

娄师德曾任监察御史。当时武则天下达过严苛的禁屠令,禁止宰杀禽畜。师德外出巡查地方,到了陕西,厨子给他上的饭菜中有一盘羊肉。

他惊讶问道:圣上不是禁止屠宰家畜吗?你这怎么会有羊肉?”厨子连忙否认:“不是我宰的,这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笑道:“这只豺狼倒是懂事。”于是淡定地吃着羊肉。接着厨子又端上一盘鱼肉,他再次问道:“这鱼又是怎么回事?”厨子只好强行解释:“这鱼也是豺狼咬死的。”娄师德笑骂:“笨蛋,鱼生在水里,豺狼怎么咬得到?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并且不仅仅对同僚如此,对那些身份地位远不如自己的人,娄师德也一样平等视之。他巡视州郡,与下属一起下榻驿馆。驿丞给他上的饭用精细的白米,给下属的却是粗米。娄师德看了不悦,叫来驿丞问道,“为什么给我们用的米不一样?”驿丞擦了把汗,慌张道:“匆忙来不及准备,精米不够了,只好给下属用粗米。”

娄师德摆摆手:“是我们来得突然,让你不及准备,这却不怪你。”不过还是坚持也换了粗米。

有一次将要外出察看屯田,其他随行官员已经先出发了,娄师德由于脚疾,行程慢,所以在城门口,坐在马车的横栏上,等着下属去牵马。一个县令路过附近,他不认得娄师德,上前来打了个招呼,自我介绍了一番,便顺势和娄师德一起坐在了横栏上。

县令的下属大惊,慌忙上来告诉县令,“这是宰相!”

县令吓出一身汗,连忙起身让道一边,一边行礼一边口称“死罪死罪”。娄师德只是笑笑:“你因为不认识我才跟我同坐,国法也没规定这是死罪啊。”

可见娄师德的为人,大度忍让,而且不论身份贵贱,都能用平和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人。但这并不表示他是个软弱的人。他曾多次担任边关职务,身在战场,依然兢兢业业,尽忠职守。

唐高宗时,为了征讨吐蕃,曾下令在河南河北两地征召士兵。娄师德一介文臣,却毅然带上红色头巾跑去应召。高宗大喜,让他随军出征。后来唐军战败,娄师德接受高宗任命,毅然前往收拾溃散的散兵游勇,又重新将唐军组织了起来。

再后来出使吐蕃,面对咄咄逼人的吐蕃将领,发挥外交辩论之才,最终恩威并施,慑服了吐蕃将领。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率军迎战,八战八捷。可见娄师德文武兼备,不仅后勤做得好,前线迎战也一样出色。

在朝廷攻打契丹时候,曾出任边关,主持边疆屯田事务。甚至晚年,突厥入侵,娄师德都依然前往战场,去世时,都是在边关任上。

可见他也并不是一味地圆滑世故,“唾面自干”,可以说只是娄师德为人处世的态度,与人宽容退让,本是古人价值观中的美德。而娄师德对于公事,却并不如此。在面对自己的职责,国家的责任时,却并不推卸逃避,而是勇于任事,尽忠职守。

这也是过去华夏文化所倡导的美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即使得理也要让三分。但这只是对个人利益或者家庭利益而言,在面对到国家利益,天下人的利益,退让就不是美德了。这时候要爆发勇猛的一面,敢于维护公家的利益。这其中并不矛盾。

而娄师德,正是按照这个标准来严格规范自己。他对人对事宽容平和,能退则退。但公事上却敢于承担,并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既要有圆滑的一面,也要有刚直的一面。平衡有道,所谓刚柔并济,张弛有度,不外如是。

标签: 娄师德

更多文章

  • 清朝外交家丁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丁澎

    提及近视眼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事实上平常我们所说的“近视眼”是一种疾病,因为近年来世界各国的近视率都明显上升,戴眼镜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导致近视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那么,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会不会近视呢?答案是肯定的。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曾撰写的中

  • 明朝黔国公沐朝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沐朝弼

    元朝末年,朱元璋起兵濠梁,在朱元璋身边,除了徐达、常遇春等成年将领以外,还有一些年轻的小将。例如名将邓愈,16岁就开始带领乡邻抗击元朝;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19岁便参加池州之战。虽然邓愈和李文忠年纪轻轻便上了战场,但和另外一位小将相比,他们还是自叹不如,这位小将就是沐英,因为沐英第一次上战场,才1

  • 战国时期楚国妖妃郑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郑袖

    其实说到这个郑袖,她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楚怀王的宠妃,而且当时的她可是非常受楚怀王喜欢。她的内心计谋很多,非常擅长用计陷害她人。也真是因为如此,郑袖才把自己的情敌给活活害的体无完肤!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郑袖到底是怎么陷害珍珠的吧!1、历史上的郑袖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句俗话叫做:“铁打的营

  • 武周武则天之子梁王武三思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三思

    武三思(?707年8月7日),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人。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一代女皇武则天侄子。早年因父坐罪,流放远地。武后掌权后,召为右卫将军,迁礼部尚书、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封为梁王,迁司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唐中宗复位后,依旧权倾朝野,飞扬跋扈。神

  • 秦朝美女虞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虞姬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虞姬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项羽兵败时,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虞姬和项羽的

  • 北周周宣帝妃子尉迟炽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尉迟炽繁

    北周皇帝宇文赟同时拥有五位皇后,也是出了名的好色昏庸,今天历史小编要说的这位女子,便是五位皇后中的一位,也是最惨的一位,她就是尉迟炽繁,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尉迟炽繁是蜀公尉迟迥的孙女,生得花容月貌、倾国倾城,也正是因为出众的外貌,给自己带来了的灾祸,让人感叹命运弄人。尉迟炽繁本是

  • 西晋宗室琅琊王司马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伷

    司马伷(zhòu)(227年~283年6月12日),字子将,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宗室、将领,晋宣帝司马懿第三子,伏太妃所生。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父。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司马伷是司马懿的第三个儿子,但是,因为司马师和司马昭实在太耀眼了,

  • 西汉辅政大臣匈奴人金日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金日磾

    每个人都有着七情六欲,谁都不例外。但是有的人却能够完全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且这些人在生活中往往都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你真的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一个能控制住自己欲望的人究竟是多么的可怕。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一个能控制住自己欲望的人,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磾。金日磾本是休屠王的儿子,后来休屠王在与汉朝

  • 三国曹魏名将乐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乐进

    说道三国里面的五子良将,那可谓是和五虎上将相匹敌的存在,毕竟都是一方的著名大将。不过五虎上将还是被后人提起的多一点。那么作为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他为什么会被称作是五子良将呢?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乐进,生于东汉末年,本为卫国人,因天生胆识过人,英勇

  • 清朝初三藩之平南王:尚可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尚可喜

    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分别为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实力不足和明朝原先的疆域广大,所以扶植了三藩,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清朝能够一统天下,三藩自然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