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臣何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大臣何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60 更新时间:2024/1/19 21:19:44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不久之后,曹爽上表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对于曹爽来说,将司马懿晋升为地位极高的太傅,其实是方便架空这位老臣,从而夺走司马懿原先掌握的兵权。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曹爽采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间曹爽兄弟执掌大权。同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朝政。众所周知,司马懿称病,不是他真的病了,主要是为了让曹爽放松警惕,好让自己发动高平陵之变。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懿称病的时候,还有一位曹魏大臣,也效仿司马懿的这一做法。在此背景下,此人支持司马懿篡夺大权,并最终成为了西晋大臣。

首先,此人就是何曾。何曾(199年279年1月12日),原名何谏,字颍考,陈国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带)人。西晋开国大臣,太仆卿何夔的儿子。

何曾的父亲何夔,在曹魏官至太仆,封阳武亭侯。何曾少年袭封阳武亭侯爵位,好学博闻,与同郡人袁侃齐名。魏明帝曹叡登基之前,就让何曾担任文学掾,从而辅佐自己。黄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后,何曾多次升迁为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曾向曹叡上疏请求整顿官吏,以安百姓。不久,迁为散骑常侍。

嘉平年间(249年254年),何曾担任司隶校尉。当时,大将军曹爽执掌大权,司马懿称病,以此不再过分朝政。对此,何曾也称病引退。对此,在笔者看来,何曾对于大将军曹爽,自然也是十分不满的。所以,他效仿司马懿称病,显然是要和大将军曹爽划清界限。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功诛杀曹爽之后,何曾才决定重新履行官职。对于此时的何曾,已经投靠到司马懿家族这一边了。在司马懿去世后,何曾辅佐司马师,参与了废黜皇帝曹芳的谋划。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起兵造反,结果并败被杀,在此基础上,他的儿子毌丘甸、妻子荀氏应株连处死。荀氏的族兄荀顗、族父荀虞都与司马师有姻亲关系,一起向曹髦上表,乞求饶荀氏性命。

对此,皇帝曹髦下诏让荀氏离婚。荀氏于是写信向何曾求情,何曾哀怜他们母女,上递状辞请求复议,朝廷议论都以为何曾的意见正确,于是修改了律令条文。在高平陵之变后,何曾在司隶校尉这一官职上任职多年后,后来晋升为尚书。

正元年间(254256年),何曾出任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兵马、假节。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受到了司马懿家族的信任,何曾不仅在朝廷担任官职,更被册封为执掌一方兵马的武将。

何曾将要赴任时,大将军司马昭让儿子司马炎(晋武帝)、司马攸送数十里。何曾为宾客准备了有太牢的丰盛宴席,侍从吏卒无不吃饱喝醉。司马炎从何曾那里出去,又去拜访何曾的儿子何劭。

对此,何曾事先训诫儿子说:“客人一定会拜访你,你事先要做好周密准备。”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司马炎留在他住处很久,何曾严加训斥。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何曾就是这样受到司马氏的器重。后来,何曾从镇北将军迁为征北将军,晋封颍昌乡侯。在曹魏,四征将军的地位,要在四镇将军之上,所以,何曾先担任镇北将军,后晋升为征北将军。

咸熙元年(264)三月,何曾受命担任司徒,进封朗陵侯,与太尉王祥、司空荀顗同列三公。在汉末三国时期,司徒和太尉、司空位列三公,这几乎是位极人臣了,比如司马懿之前就担任太尉这一官职。

按照礼数,三公并无拜见相国之礼。但何曾入见晋王、相国司马昭时下拜,以此表示自己对司马昭的敬意;后来,荀顗入见时效仿他,唯独王祥仅作揖罢了。对此,(《晋书·何曾传》称何曾与高柔、郑冲同为三公而拜晋王司马昭,惟何曾下拜;按司马昭咸熙元年封晋王,而高柔卒于景元四年,即前一年,无法与何曾、郑冲同拜司马昭,且郑冲当时亦非三公之一,故据《三国志》及《晋书·王祥传》校订。

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如此谨慎的态度,促使何曾不仅在曹魏时期位极人臣,更在西晋建立后受到司马炎的器重。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炎继承晋王位后,以何曾为晋国丞相,加侍中。在司马昭去世后,何曾与裴秀、王沈等劝司马炎称帝代魏。在此背景下,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司马炎受禅即帝位后,拜何曾为太尉,晋爵为朗陵公,食邑一千八百户。从这一角度来看,何曾等人,自然可以称之为西晋的开国功臣。

最后,泰始三年(267年)九月,司马炎下诏,任命何曾为太保。过了很久,又让何曾以太保之职兼任司徒。何曾坚决辞让,司马炎不许,派遣散骑常侍以圣旨告谕,何曾才就职。后又进位太傅。

据记载,殷商太甲时,伊尹就担任太保。西周成王时,成王年少,由周公与召公辅佐,以召公担任太保,太保之名由此而始。而就太傅来说,和太保一样,都是古代历史上的荣誉官职。一般来说,只要资历深厚,功劳赫赫的老臣,才有机会获得太保、太傅这样的官职。比如在明朝时期,于谦立下大功,最后被加封少保,而少保的地位实际上要略微低于太保。

咸宁四年十二月丁未日(279年1月12日),何曾去世,终年八十岁。对于何曾来说,80岁的年龄,甚至超过了司马懿,这在魏晋时期,自然是比较长寿的情况。在何曾去世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在朝堂穿孝服哀悼,赐给棺材一副,朝服一具,衣服一套,钱三十万,布一百匹。将葬时,司马炎让礼官议论何曾的谥号,博士秦秀提议谥为“缪丑”,司马炎不采纳,下策命赐谥为“孝”。而这,自然体现出司马炎对于何曾这位老臣的敬重。

此外,对于何曾这位大臣,也并非完美无缺的人物。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何曾的生活过于奢侈,在西晋时已受到批评。对此,西晋大臣刘毅就批评道:“何曾侈忲无度。”

标签: 何曾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刘邦宠妃戚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戚夫人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创者,一生的经历都是传奇,而关于他人生的一切人物之中,若论谁的知名度最大,除了汉初三杰,那就得数他的两位夫人,吕雉和戚夫人。吕雉就是之后汉朝的吕后,一个虽然没有称帝,但影响性几乎等同武则天的存在。她的存在有两面性,既是汉朝社会稳定的奠基人,为了汉朝的制度建设立了不少的功劳;但同时又

  • 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赧王

    周赧王姬延(?-前256)亦称王赧,是东周的第25位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国王。姬姓,名延,为周慎靓王之子。公元前314-前255年在位,共59年。但他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雒邑。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

  • 东周周天子周慎靓王姬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慎靓王

    周慎靓王姬定(?前315年),姓姬,名定,一名顺,中国东周君主,在位6年,为周显王之子。当时战国七雄为了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不少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强国,称为“合纵”,以苏秦为首;也有一些强国相互结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以张仪

  • 东周周天子周显王姬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显王

    周显王姬扁(?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人物生平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齐侯田

  • 东周周天子周烈王姬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烈王,姬喜

    周烈王姬喜(?前369年),姓姬,名喜,为周安王之子。前376年到前369年在位,又称周夷烈王。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姬喜死后的谥号为烈王。基本介绍秦献公当政时,废除了野蛮的殉葬制度,将国都由雍(今陕西风翔)迁到东部的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市),以便于向东发展和接受先进的文化影响,摆脱旧贵族势力的

  • 东周周天子周安王姬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安王

    周安王姬骄(?前376年),姬姓,名骄,为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处不明。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人物生平姬骄在位期间,齐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将齐国国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国君。公

  • 东周周天子周匡王姬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匡王,姬班

    周匡王姬班(?-前607年),即周匡王,东周第八位君王,前612年前607年在位,在位共6年。周匡王是周顷王之子。前607年十月,周匡王病死,其弟王子瑜继位,即周定王。在位期间执政官为周公阅、王孙苏、召桓公、毛伯卫。历史事件周匡王姬班在位时,他本人无重要的事可述。这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在他宫内,

  • 东周周天子周威烈王姬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威烈王,姬午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姬姓,名午,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周考王之子。公元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此即“三家分晋”。这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也有人认为前476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人物生平周威烈王,在周考

  • 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6月),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今河北魏县)定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冀州牧,大唐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大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瑰姿俊伟,文武双全。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

  • 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李三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后汉,刘知远,皇后,李三娘

    李三娘(约913年-954年):榆次鸣李人。后汉高祖刘知远的皇后。刘知远与李氏的爱情故事,被元人刘唐卿改编成《刘知远白兔记》南戏,京剧以及川、滇、湘、豫、汉、潮剧等地方剧种,有《磨房产子》、《井台会》、《磨房会》、《红袍记》等剧目,李氏在戏中称李三娘,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人物生平李三娘(约9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