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元朝诗人元好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元朝诗人元好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8 更新时间:2024/1/20 22:25:03

在宋朝之后,国家政局出现了大震荡,之后出现了一个朝代金朝,金朝这个朝代大家可能不熟悉,它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金朝存才的时间达到119年,金朝朝代虽然小且时间短,但是在这样段的时间里却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像元好问就是其中一个,说起元好问大家可能不熟悉,他是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有着遗山先生之称,元好问这三个字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很陌生,但是他却是一位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先他是一位文学家,他留下来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还是一位爱国、为保护中原文化做出贡献的人。

被誉为“神童”元好问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中,也算是书香世家了,他的父亲元德明曾多次科考不中,最后回乡以教书为业。元好问出生之后,由于他的二叔和三叔都没有儿子,而他的父亲元德明却有三个儿子,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元好问出生不久之后就被过继给叔父元格做儿子,之后元格要去掖县上任,于是便带着元好问一起去了。元好问十分聪明,天资聪颖,《元诗选》中记载:“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元好问十一岁时,元格在冀州任职,元好问在这里得到了翰林侍读学士的赏识,史料记载“爱其俊爽,教之为文”,十四岁时,元好问师从陵川的郝晋卿,元好问十七岁时,元格被罢职,但是为了元好问的学习,元格一直住在陵川,直到元好问完成学业,他才带着他离开陵川。

科举场上失败五次元好问从小就被称为神童,且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十六岁的他参加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当时金章宗规定免除乡试,可以直接参加府试,于是元好问便去并州参加府试,但是榜上无名,三年之后,学有所成的元好问又一次去参加府试,但是又未通过。元好问接受了两次打击,他觉得是他学习的不够多,他便回到故乡,在遗山读书,并称自己为遗山先生,崇庆元年,元好问参加了第三次科举考试,结果依然跟前两次一样,当时金朝也面临着蒙古的攻击,并且战败了,元好问顿时情绪十分低落,一面是自己科举的失意,一面是国家的败仗。

后来元好问提起精神参加了第四次考试,虽然也没中,但是这次的结果却比前几次要好,他通过应试的机会,并且结交到了一些朝中的大臣,像赵秉文、杨云翼、雷渊、李晏等人,元好问经常与他们一起作诗,元好问著作的《箕山》、《元鲁县琴台》深得礼部尚书赵秉文的赏识,之后因此名震京师,被称为“元才子”,元好问二十八岁的时候再一次的参加了科举,但是仍然没有成功,五次科考,五次失意,元好问虽有失意,但是他一直坚持着,不放弃,一直勇往直前。

仕途不顺,亡国不忘保护才人兴定五年的时候,三十二岁的元好问终于科举成功,进士及第,但是由于科场中的纠纷,元好问被诬陷为“元氏党人”,一气之下他选择了不就任,后被任为史院编修,虽然是一个官职,但是他的生活却很艰苦,一年之后,他不甘于这清苦的官职便辞官回到登封,这期间他撰写了《杜诗学》。正大三年的时候,元好问任河南的县令,不久因母亲病逝回乡丁忧,正大八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职期间大力改革,整顿吏治,成绩斐然,《南阳县志》中记载:“南阳大县,兵民十余万,(元好问)帅府令镇抚,甚存威惠”。

天兴二年的时候,蒙古军包围了汴京,金哀宗逃出了京城,而元好问等许多大臣、文人儒士被围在其中,当时因为金哀宗逃出去了,城中无主,大臣崔立便带领大家投降,投降之后蒙古要求金朝的朝臣为蒙古立碑歌功颂德,其中被迫的写的就有元好问,元好问虽然也写了,但是他对这种行为感到不耻,后来元好问还向蒙古国的中书令耶律楚材举荐了五十多个中原儒士、学士,希望蒙古国可以重用他们,耶律楚材听取了元好问的建议,这些儒士、学士大多数都受到了蒙古国的重用,这对保护中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耶律楚材也十分欣赏元好问的才华,希望他可以成为蒙古的大臣,但是元好问拒绝了,一是自己的年纪大了,他不想在步入仕途了,二是他不想为灭掉自己国家的出力效力,最终元好问回到家乡隐居,交友游玩,写作著诗。

张景星在《阮诗别裁序》中评价他:“遗山未尝仕元,而巨手开先,冠绝于时,固不必言。”《金史》中也曾评价他:“王庭筠、党怀英、元好问自足知名异代。”元好问一生颇有才华,但是却未能在官场大显身手,无尽的志向只能抒发在自己的作品当中,亡国之后,他靠着自己的力量使金朝的儒士得到了重用,是中原文化得到了传承,保护了中原文化,元好问一生操劳却名声不大,这样为后世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值得我们铭记。

标签: 元好问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大臣何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何曾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不久之后,曹爽上表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对于曹爽来说,将司马懿晋升为地位极高的太傅

  • 如何评价刘邦宠妃戚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戚夫人

    刘邦作为汉朝的开创者,一生的经历都是传奇,而关于他人生的一切人物之中,若论谁的知名度最大,除了汉初三杰,那就得数他的两位夫人,吕雉和戚夫人。吕雉就是之后汉朝的吕后,一个虽然没有称帝,但影响性几乎等同武则天的存在。她的存在有两面性,既是汉朝社会稳定的奠基人,为了汉朝的制度建设立了不少的功劳;但同时又

  • 东周末代天子周赧王姬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赧王

    周赧王姬延(?-前256)亦称王赧,是东周的第25位国王,也是最后一位国王。姬姓,名延,为周慎靓王之子。公元前314-前255年在位,共59年。但他在位时期,东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雒邑。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

  • 东周周天子周慎靓王姬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慎靓王

    周慎靓王姬定(?前315年),姓姬,名定,一名顺,中国东周君主,在位6年,为周显王之子。当时战国七雄为了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不少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强国,称为“合纵”,以苏秦为首;也有一些强国相互结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以张仪

  • 东周周天子周显王姬扁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显王

    周显王姬扁(?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人物生平周显王姬扁在位期间,诸侯国的变法发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齐侯田

  • 东周周天子周烈王姬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烈王,姬喜

    周烈王姬喜(?前369年),姓姬,名喜,为周安王之子。前376年到前369年在位,又称周夷烈王。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姬喜死后的谥号为烈王。基本介绍秦献公当政时,废除了野蛮的殉葬制度,将国都由雍(今陕西风翔)迁到东部的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市),以便于向东发展和接受先进的文化影响,摆脱旧贵族势力的

  • 东周周天子周安王姬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安王

    周安王姬骄(?前376年),姬姓,名骄,为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处不明。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人物生平姬骄在位期间,齐相田和在公元前391年将齐国国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为他的食邑,田和成为齐国实际上的国君。公

  • 东周周天子周匡王姬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匡王,姬班

    周匡王姬班(?-前607年),即周匡王,东周第八位君王,前612年前607年在位,在位共6年。周匡王是周顷王之子。前607年十月,周匡王病死,其弟王子瑜继位,即周定王。在位期间执政官为周公阅、王孙苏、召桓公、毛伯卫。历史事件周匡王姬班在位时,他本人无重要的事可述。这时晋国的国君是晋灵公,在他宫内,

  • 东周周天子周威烈王姬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威烈王,姬午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姬姓,名午,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周考王之子。公元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景侯、赵烈侯、魏文侯,此即“三家分晋”。这就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也有人认为前476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人物生平周威烈王,在周考

  • 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6月),字景略,东晋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人,后移家魏郡(今河北魏县)定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冀州牧,大唐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大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瑰姿俊伟,文武双全。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