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宗室齐王刘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西汉宗室齐王刘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30 更新时间:2024/1/6 13:36:04

吕禄吕产,都是刘章杀掉的,也是刘章和刘兴居哥俩帮着周勃解决了诸吕之乱。刘襄在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野心家的样子,他哪来的什么功劳呢?

虽说刘襄是刘章、刘兴居的大哥,但是这也不能把弟弟们的功劳,转嫁到哥哥头上吧?自始至终,刘襄就没有为诛灭诸吕出过多少力,他不敢推翻汉文帝自立,也就很正常了。

反倒是刘章没能称帝,的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因为刘章这个人,做事果断,为大汉立下大功,是个手腕强硬的实权派。如果他做了皇帝,那么大汉绝对就不会长期搞什么黄老治国了。

一、周勃选皇帝,必须要以好控制为主。

刘襄好控制吗?和霍光时期的刘贺一样,一点也不好控制。因为刘襄是齐王,这哥们手底下有一票亲信。

如果刘襄做了皇帝,那周勃这些汉朝老臣,早晚要被刘襄全部踢出核心权力圈子。因此周勃这帮汉朝老臣,也不可能答应让刘襄来做皇帝。

周勃为啥也不选刘章或者刘兴居做皇帝呢?这两位不仅在宫中,而且立下了汗马功劳。怎么说都应该厚赏才对。

可是周勃这些老臣,也是有私心的。因为这两位都是杀伐决断之人,实在是不好控制。他们这帮老臣就是想要找一个听话的,实力薄弱的人来继承皇位。

这样一来,皇权就可以落在他们这帮老臣手里了。这里就没有什么正义与邪恶之分了,皇位真的未必就一定要在皇帝手里。

毕竟皇帝是世袭的,而大臣是靠本事上来的。谁来掌权更合适,呆子都看得出来。所以周勃这帮老臣,最终选择了势单力薄的刘恒做皇帝。

刘恒虽然也是诸侯王,但是他这个代王的含金量,远远比不上齐王刘襄的含金量高。实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而且刘恒和他母亲薄姬,全都是那种十分低调的人,一时间他们觉得刘恒似乎很好欺负,于是就选择了刘恒。

后来才发现,刘恒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权臣势力最终并没有盖过皇权,反倒是被汉文帝刘恒给治得老老实实。

二、刘襄纯粹就是野心家,他没有给大汉立下什么大功。

刘章的媳妇儿吕氏是赵王吕禄的女儿,通过这层关系,他知道了吕禄和吕产勾结起来,打算谋逆的消息。因此刘章就偷偷告诉了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表示如果刘襄起兵夺位,自己可以做内应。

刘襄那叫一个兴奋啊,立刻就打算起兵。不过这个时候他还不忘坑一下同宗战友。他先派人跑去向琅邪王刘泽报信,说吕氏谋逆,希望他能够到临淄来一起商量一下平叛事情。

结果老实人刘泽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临淄,刘襄这家伙居然把琅邪王刘泽给软禁起来了。为啥?因为齐王刘襄早就惦记着琅邪国的那点地盘了。两家靠在一起,表面上是邻居,实际上都想吞了对方。

你说说看,这个时候是平定诸吕,抢夺皇位的关键时刻。而刘襄却还惦记着琅邪国的那点小地盘,他这样的人,可以承担起帝王重任吗?只能说眼光太浅。

幽禁了刘泽后,刘襄便派人接管了刘泽的所有兵马。本来大军直接杀奔长安就好了,可这个时候灌婴被吕产派来平定刘襄了。

而灌婴是刘家的忠臣,他不仅没有平定刘襄,反而与刘襄达成一致意见,等到吕氏谋逆以后,再反戈一击,共同讨伐吕氏。

可问题是太尉周勃那边也是有动作的,他们可不会等到刘襄来了以后才动手。周勃取得了兵符以后,统领了北军。而刘章手里也有一股力量控制了南军。

此后在周勃的授意之下,刘章带着上千人的军队捕杀了吕产和吕禄,以及老吕家的所有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诛杀。

这个时候诸吕之乱基本被平息了,我们的刘襄在干啥呢?这哥们居然还在跟灌婴呆在荥阳那儿不动,这不是在搞笑嘛!想要争夺帝位的人,是绝对不会如此拖沓的。

吕禄、吕产欲作乱关中,朱虚侯与太尉勃、丞相平等诛之。朱虚侯首先斩吕产,於是太尉勃等乃得尽诛诸吕。而琅邪王亦从齐至长安。---《史记》

所以说论功劳,刘章要远远大于刘襄,论人脉,刘章长期在长安工作,而且成了周勃的左右手,自然也比刘襄更广。所以说刘襄不称帝很正常,刘章不被立为帝才是奇怪。

三、刘襄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了单。

真正决定刘襄无缘地位的人,居然还是琅邪王刘泽。刘泽被软禁以后,灵机一动,于是告诉刘襄,把他放这儿也没用,倒不如让他去长安给刘襄谋求帝位。

这傻子一般的刘襄,居然还真的相信了这件事。你把人家给软禁了,夺取了人家的兵权,现在还指望着人家会给你谋夺帝位?是谁的脑子不好使了?

刘泽跑到长安以后,诸吕之乱已经被平定了。这个时候大家打算坐下来论功行赏,第一个要确定的,自然是皇位继承人,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嘛!

不少大臣表示,刘章的哥哥齐王刘襄应该被立为皇帝。毕竟刘章立下大功,而刘襄是他哥哥,也是齐王继承人,自然有资格继位。这么说的话,逻辑上勉强还过得去。

但是刘泽却冒出来说:这个刘襄啥都好,就是他那个舅舅驷钧不是个东西,如果他做了皇帝,那么吕后之乱我看还是会重蹈覆辙。

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代王母家薄氏,君子长者;且代王又亲高帝子,於今见在,且最为长。以子则顺,以善人则大臣安。”於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而遣朱虚侯以诛吕氏事告齐王,令罢兵。---《史记》

这家伙算是说到了致命点上,汉朝可再也经不起一场吕后之乱了。因此大家立刻否定了让刘襄做皇帝的计划。刘章搁哪儿也是生闷气,自己是齐王先刘肥的次子,大哥都轮不上,他肯定更没机会了。因此刘襄就这么灰溜溜地罢兵回国了。

总结:刘襄三兄弟,下场都不怎么好。

汉文帝上台以后,自然是要厚赏诛灭诸吕的功臣的,其中刘襄三兄弟的功劳是最大的。所以汉文帝也很大方,将城阳、琅邪、济南三郡归还给了齐王刘襄,可问题是刘襄在这一年莫名其妙就去世了,年仅30岁。

刘章因为功劳很大,所以汉文帝打算封他为赵王。可是得知这哥们本来打算迎立他哥哥刘襄的,所以汉文帝很生气,只封他为城阳王,2年后刘章也挂了,年仅24岁。

至于刘兴居因功被封为济北王,可是1年以后,他趁着匈奴南下的机会举兵叛乱,结果被汉文帝击败,无奈之下自尽而亡,年仅23岁。

平定诸吕功劳最大的三兄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不能说这都是巧合吧?所以我看汉文帝在位期间,没少排挤这三兄弟,毕竟他们曾经谋夺过皇位,而且拥有合法继承权。

标签: 刘襄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将领徐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晃

    徐晃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之一,也是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是当时著名的将军与勇士。徐晃一生对曹氏集团忠心耿耿,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智勇双全,受到曹操的赏识。徐晃原本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此后因护送汉献帝有功而被封为都亭侯。随着韩暹和董承之间的斗争不断升级、加剧,徐晃十分焦

  • 曹魏将领夏侯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侯尚

    文帝之友,平叛有功夏侯尚字伯仁,是夏侯渊的侄子,文帝曹丕与他亲热友好。曹操平定冀州时,夏侯尚为军司马,率领骑兵随曹操征伐,后来任武官将的文学掾。魏国刚建的时候,夏侯尚升任黄门侍郎。代郡少数民族反叛,朝廷派鄢陵侯曹彰征讨,以夏侯尚都督军事。平定代郡后回来,曹操在洛阳去世,夏侯尚护送曹操灵柩回到邺城。

  • 秦国仲父吕不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吕不韦

    说到吕不韦,他作为一个商人辅佐子楚,他的商人头脑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赚取了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吕不韦本来就为秦王努力了一生,可是最后为什么吕不韦却要饮酒自尽呢?而且是在看了秦王给他写的一封信之后,对于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只能说吕不韦和嬴政之间的渊源还是非常深刻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

  • 新中国女演员上官云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上官云珠为何要跳楼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上官云珠

    说道上官云珠这个名字,可能很多朋友们听到这个名字都会觉得非常的陌生,但是要说起一些老电影《王老虎抢亲》、《南岛风云》等相信有不少年长的朋友们会很熟悉。而上官云珠就这是些老电影中的女主演。作为中国影史上数一数二的美人演员,演技过硬,又有姣好的面容加持。世人爱美好的事物,美人使人赏心悦目,美食使人垂涎三

  • 清朝皇太极妃子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海兰珠

    说到这个海兰珠也还是有很多人都知道的,非常的厉害,他和皇太极的故事也非常有意思的,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海兰珠到底是谁,历史上真实的海兰珠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对这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一起来学习学习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吧!1、清朝海兰珠简介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

  • 北魏宗室阳平王拓跋熙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拓跋熙

    拓跋熙,道武帝拓跋珪的第三子,也是明元帝拓跋嗣的三弟。拓跋熙是典型的乖乖公子,他聪明、勇敢、文武双全,深得拓跋珪喜爱。拓跋熙生于398年,五岁时被父亲封为阳平王,他从小聪明机智深得父亲宠爱,后来父亲拓跋珪被二哥拓跋绍杀死,大哥拓跋嗣平定谋反顺利登基是为明元帝,大哥登基后拓跋熙也很受重用,他受派治兵于

  • 北宋名相吕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端

    吕端(935年-1000年),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入宋后,曾任太常丞、浚仪知县、定州同

  • 北宋名臣张齐贤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张齐贤年仅三岁时就遭遇后晋末年的动乱,随家人迁家到洛阳。

  • 北宋名相李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沆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即位,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咸平元年(998年),拜平章事、监修国史。次年,改中书侍郎,拜东京留守。咸平四年(1001年),加门下侍郎。咸平五年(10

  • 北宋政治家寇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寇准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后人多称其为寇忠愍或寇莱公。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寇准为人刚直,被太宗重用,任参知政事。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