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重臣洪承畴?

如何评价明末清初的重臣洪承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65 更新时间:2024/2/8 7:20:23

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以之后,到乾隆时期,满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基本完成了汉化。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拉拢汉族文人,他在大力表彰明朝忠臣的同时,下令编纂《贰臣传》。

《贰臣传》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大节有亏”之人,简而言之,里面基本上都是背叛明朝,投降清朝的贰臣。而在这本《贰臣传》中,位列甲等的,就有洪承畴

洪承畴是一位争议极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厚颜无耻、出卖民族的汉奸,也有人认为他是忍辱负重、曲线救国的英雄,就连清廷,也对洪承畴看法不一。那么,这位位列贰臣甲等的洪承畴,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应该说,在降清前,洪承畴是大明的一位悍将。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陕北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崇祯帝命陕西三边杨鹤迅速平定叛乱。杨鹤手中无将,农民军王左挂、苗美大军又向韩城袭来,情急之下,杨鹤命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

洪承畴自幼熟读兵书,虽是一位文人,但深谙用兵之道,他率领士卒,斩杀敌兵数百人,击退了王左桂。这一战让洪承畴名声大噪,崇祯皇帝提拔他为延绥巡抚。这时的洪承畴仍旧是杨鹤的下属,可是他却对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招抚政策不屑一顾,认为这样只会姑息贼匪。

洪承畴拒不执行杨鹤的招抚政策,他率军四处剿匪,王左挂等巨寇均被他诛杀,死在他手里的流寇多达数万,有的流寇投降也被他诛杀。洪承畴的铁血剿匪政策尽管残忍,但很奏效。崇祯皇帝发现实行杨鹤的政策,大量流寇反复诈降,给明朝带来了巨大损失,他怒不可遏,将杨鹤罢官下狱,让任洪承畴接替他的位置。

洪承畴就任以后,立刻改变杨鹤的政策,实行“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的方针,集中兵力进攻陕西农民军。后来,“集中兵力,全面围剿”方针被被明廷作为剿匪的指导方针,明朝国内的匪患迅速减少。张献忠李自成等巨寇都被洪承畴打败,起义军陷入低潮。

正当国内稍微安定时,清军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分两路南下,展开对对锦州的围攻战。崇祯皇帝将洪承畴调来,让他领陕西兵,救援锦州和宁远。皇太极看准明朝国力空虚无法久战,对锦州进行围攻,引明军救援。崇祯皇帝果然中计,他拒绝了洪承畴“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的主张,督促洪承畴速战速决。洪承畴无奈,只得率军驰援锦州,驻扎在松山、杏山之间。皇太极抓住机会,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切断了明军粮道,洪承畴部陷入绝境。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但是各部总兵官怯战,主张南撤,就这样,还未决战,明军就已土崩瓦解。

洪承畴部在松山被围困半年之久,明廷始终没有救援,松山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投降清军,清军应邀夜攻,攻破松山城。洪承畴被俘虏以后,绝食数日,以表明忠于大明,死不投降的决心。崇祯皇帝听说以后,辍朝三日,为他建祠,并亲制《悼洪经略文》道:“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

可是经过皇太极两个月的劝降以后,洪承畴还是投降了。洪承畴降清,对于明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洪承畴对于中原格局十分了解,他得知崇祯皇帝自缢,大顺军占领北京城的消息后,建言道“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多尔衮采纳洪承畴建议,果然成功入关。清军入关以后,洪承畴成为清军的急先锋,他镇压汉人起义,攻打南明。

在镇压汉人反抗势力的过程当中,洪承畴势必杀了不少汉人。身为明朝旧将,替清人杀汉人,洪承畴的确不是一位忠臣,说他是一位气节有亏的贰臣也没问题。

可是,洪承畴也不全然是一位厚颜无耻的汉奸,他卖主求荣是真,但他却没有出卖民族。在仕清期间,洪承畴一直力主招抚,避免了江南生灵涂炭。而且,洪承畴还在保留汉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建议满清统治集团“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除此以外,洪承畴还举荐了许多明朝的官吏,他提倡兴水利,减轻赋税,发展经济。从这个角度来看,洪承畴对于缓和民族矛盾、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只是,说到底,洪承畴还是一位叛徒。洪承畴降清以后,汉人对他无不鄙视痛恨,就连他的母亲也对他破口大骂,他的弟弟发誓不与他同住,携着母亲到船上隐居。

更讽刺的是,连清廷也对洪承畴疏离防备,不论是多尔衮、顺治帝还是康熙,都未曾让洪承畴加入权力核心。洪承畴退休以后,康熙皇帝只授予他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洪承畴牺牲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却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这对于洪承畴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标签: 洪承畴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名士桓阶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桓阶

    孙策回到汉水,方知父亲被乱箭射死,尸首已被刘表军士扛抬入城去了,放声大哭。众军俱号泣。策曰:“父尸在彼,安得回乡!”黄盖曰:“今活捉黄祖在此,得一人入城讲和,将黄祖去换主公尸首。”言未毕,军吏桓阶出曰:“某与刘表有旧,愿入城为使。&rdqu

  • 春秋时期吴王诸樊之子夫概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夫概

    夫概,姬姓,吴王诸樊之子,吴王阖闾之弟。公元前506年,楚国令尹囊瓦率军围攻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蔡在危急中向吴求救。吴国遂打起兴师救蔡的旗号,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吴军先锋夫概对吴王阖闾说:"囊瓦这个

  • 宋辽金“三姓家奴”郭药师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郭药师

    郭药师是辽宋金时期一个很有故事的人物,他先是叛辽投宋,而后又叛宋投金,给金人当了“活地图”,领着金军一路南下,一直攻到汴京城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讲讲他的故事。他的汉奸行径跟后世的明朝叛臣洪承畴有得一拼,中原百姓对其恨之入骨。郭药师出生于渤海铁州(今辽宁盖平东),属于辽国管辖区

  • 战国时期魏国霸主魏文侯生平介绍及评价 魏文侯政绩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文侯

    魏文侯是怎么从地狱中一步步逆袭成为战国首霸的,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魏桓子之孙。周定王十六年(前453),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起讨伐智氏,三分智地,史称“三家分晋”。此事件揭开了战国七雄兼并的序幕,被视为春秋之终、战

  • 蒙古鞑靼部巾帼英雄三娘子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娘子

    三娘子(1550-1612年),名钟金,是蒙古瓦剌部奇喇古特部落首领哲恒阿哈之女,三娘子天生丽质、聪慧过人,自幼便饱读诗书,擅长歌舞骑射。即史籍上记载“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后来,蒙古鞑靼部土默特首领俺答汗(即阿勒坦汗)征漠西时,钟金被掠,俺答的女儿收她为养女,

  • 南北朝后期陈朝名将萧摩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摩柯

    萧摩柯(532年-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他的名字“摩柯”出自佛经,梵语,意思是大。兰陵萧氏是当地望族,萧摩柯的祖父、父亲都在梁朝为官,萧摩柯幼年丧父,后被姑父蔡路养收养长大,“稍长,果毅有勇力”。如果单以个人的勇武而论,作为陈朝的

  • 宋朝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

  • 飞将军李广简介30字 飞将军李广的故事概括30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广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飞将军李广的故事,也还是非常有意思了,但是也还是有很多人不认识飞将军李广,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吧,都是简介30个字的,看看飞将军李广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吧!飞将军李广简介30字李广,西汉名将,主要成就:多次抗击匈奴,保卫国家。漠北之战后,自杀在家中。李广到底

  • 清朝九门提督隆科多生平介绍及评价 隆科多为何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1],清朝康熙、雍正时期重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隆科多被授为一等侍卫,又被提拔为銮仪使,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2]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临终,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为顾命

  • 北宋文学家钱惟演生平介绍及评价 钱惟演有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钱惟演

    钱惟演(977年-1034年9月3日[1-2]),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钱惟演随钱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节度使。死后获赠侍中,谥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