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唐中宗之子皇太子李重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唐中宗之子皇太子李重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13 更新时间:2024/1/5 5:19:42

唐隆之变后,相王李旦登上帝位。远在均州的谯王李重福心中不服,洛阳人张灵均趁机劝说:“大王乃中宗长子,当为天子。若潜入洛阳,发左右屯营兵,袭杀留守,据东都,则天下指麾可定。”

李重福是谁?他为何要发动叛乱?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重福是唐中宗李显的庶长子,他的母亲是谁,史书已无从可考。唐高宗时期,年仅三岁的李重福被封为昌郡王。可以说,他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

武则天称帝后,改封李重福为平恩郡王,不久,又进封谯王。神龙之变后,李显被大臣拥立为帝,作为皇帝的儿子,李重福的春天似乎要来了,然而情况恰恰相反。

由于李重福并不是韦后所生,韦后对他十分厌恶,在李显面前诬陷,说他曾与张易之等逆党互相勾结,企图谋反。

唐中宗并没有处死李重福,只是将他贬官外调,贬为濮州刺史,不久又改任均州刺史。李重福虽然身居刺史要职,却没有实权。朝廷仍不放心,还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公元709年,唐中宗大赦天下,流放之人均可返回家乡,唯独李重福不在特赦之列,不许反京。李重福十分忧虑,上表自陈,向父皇表明心迹。可是,表奏石沉大海。

唐中宗李显暴病而亡,韦后临朝称制,她派大将军赵承恩率五百人奔赴均州,对李重福进行重点监视。

李重福对韦后恨之入骨,打算起兵造反。正好吏部侍郎郑谙来到了均州,他见李重福处境艰难,也鼓动李重福起兵攻打韦氏,夺回皇位。

李重福有了郑谙等人的支持,顿时信心大增,开始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密谋造反。哪知队伍还没集结,京城中传来消息,韦后、安乐公主等人被杀,相王李旦被大臣拥立为新的皇帝。

正在这个节骨眼,新朝廷发来一纸调令,改任李重福为集州刺史。李重福开始左右为难了,刚刚被点燃的皇帝梦,很快将要破灭了?

洛阳人张灵均看出了李重福的心思,劝说他趁机起兵,便有了前文开头的一幕。

李重福的皇帝梦再次被点燃。是啊,自己是中宗皇帝的长子,按历朝历代的规矩,皇帝驾崩后,理应由长子即位,从未听说传位于叔叔。

于是,李重福与张灵均、郑谙等人密谋,他们聚集了几十个人,正式成立了一个均州小朝廷。李重福自立为皇帝,改元中元克复,尊李旦为皇季叔,温王为皇太帝。

郑谙等人,各有封赏。郑谙为左丞相,张灵均为右丞相,其余人等,各许以高官。

一切准备停当,李重福和郑谙等人诈称乘驿向洛阳进发。他们还未到洛阳,阴谋就已败露,东都大小官吏得知这一消息后,吓得全部逃走或躲起来,唯有洛州长史崔日知率兵前往拦截。

侍御史李邕快马加鞭来到左、右屯营,对官兵们说:“谯王在先帝时就是罪臣,如今无故进入东都,必然谋反,现在,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当李重福的队伍来到天津桥时,追随他的队伍已有数百人。他先赶赴左、右屯营,结果守营士兵向他放箭,箭如雨下。

不得已,李重福又赶往左掖门,想调用留守的士兵,结果,大门紧闭。李重福大怒,下令焚烧城门。大火还没烧起来,左屯营的士兵冲出来向他逼近。

李重福知道大势已去,只得骑着马从上东门逃走,藏匿到山谷之中。

第二天,士兵们开始山,声称要捉拿李重福。李重福走投无路,只得跳河自杀。

李重福死得还算有些骨气,至少敢于自我了断。而他的手下郑谙就死得比较窝囊。郑谙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兵败后,他化妆成妇女模样,藏匿在一辆车中,但还是被人认出来,抓起来将要问斩。

郑谙被斩时,吓得双腿发抖,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的同伴张灵君却神气自若,不屑地对郑谙说:“我怎么与你这样胆小的人举事呢,看来必败无疑。”

对于这场由李重福主导,郑谙和张灵均等人为爪牙的造反闹剧,小编认为必败无疑,为何这么说呢,我认为由以下两点原因:

1、人心不附。李重福虽然出生皇室,但他为人品行不端,朝中并无实力派大臣支持,毫无政治根基。唐睿宗李旦对他的评价很中肯:“幼则凶顽,长而险诐。”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成大事呢?

2、所托非人。李重福所依重的人才是郑谙,郑谙是怎样一个人,史书上是这样说:他先依附来俊臣;来俊臣被杀后,又依附张易之;张易之被杀后,又依附韦后;韦后被杀后,又依附谯王李重福。然而李重福也兵败了,他也被杀。

如此看来,郑谙是个倒霉鬼,跟谁谁灭。从郑谙不断更换主人的经历来看,他也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有他辅佐,李重福焉能不败?

李重福的悲剧在于,他没有自知之明,人品能力都偏低,野心却很大。他在奸猾小人的蛊惑下,头脑发热,居然想当皇帝!他和他的小伙伴们行为十分幼稚好笑,失败也是必然的。

标签: 李重福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士祢衡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祢衡

    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东汉末年名士。[1]个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

  • 清朝两江总督陶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陶澍

    陶澍(shù)(1777年1839年),字子霖,一字子云,号云汀、髯樵,湖南安化人,清代经世派[1]主要代表人物、湖湘经世派第一人、道光朝重臣。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后升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任两江

  • 西晋宗室齐王司马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攸

    今天要给大家说到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司马攸,是司马昭的二儿子,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而被过继给司马师了,所以也可以说他司马师和司马昭“共同的儿子”。司马攸年幼时就十分聪明,成年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亦乐于施予他人;而且爱读经籍,能写文章,尤其擅长写作书信,因而成了当时的模范,才能

  • 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杜陵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陵阳

    杜陵阳,晋成帝司马衍的皇后。在古代,能成为皇后的一般都是家世、品行、样貌均出众的女子,杜陵阳也不例外,先来看看她的家世背景。杜陵阳的曾祖父是杜预,魏晋时期著名军事家,曹魏时任尚书郎,西晋后出任镇南大将军。祖父杜锡,官至尚书左丞。杜陵阳的父亲杜乂,官至丹阳丞。杜陵阳的母亲裴穆出身也不低,裴穆是太傅主

  • 唐太宗妃子燕德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燕德妃

    燕德妃(609~671年),本姓慕容,燕氏,墓志留白其名与字,涿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鲜卑族。唐太宗李世民妃嫔,隋朝洛川郡公燕荣孙女,武则天姨表姐。据史书记载,燕德妃出身于北朝传统的军事世家。燕德妃的祖父燕荣在北周时跟从周武帝讨伐北齐;隋文帝时,又跟随杨广伐陈,平定晋陵、会稽。算得上是当时

  • 曹魏大臣贾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贾逵

    中国古代经常以官职来称呼一个人。经常看三国演义的读者比较清楚,刘备有个大名鼎鼎的外号“刘豫州”。但是,这个叫法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刘备并没有真正当过豫州刺史,他的豫州刺史是遥领的,是虚衔。而货真价实当过豫州刺史的便是本文要给大家介绍的贾逵,贾豫州。虽然世代是大户人家,但到了他

  • 三国曹魏大臣傅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傅嘏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起勤王,司马师率大军东征,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期间,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时,司马昭自京都到许昌省问,拜为卫将军。司马师死,魏帝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洛阳。这时候

  •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孙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太后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有哪些功绩,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从电视剧上知道的,真正历史上的这个孝恭章皇后其实并不会让人知道了,所以还是非常的尴尬的,所以下面我们可以来简单的学习学习下了,感兴趣的别错过了。孙太后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

  • 宋英宗皇后高滔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滔滔

    高氏(1032年1093年),小字滔滔,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宋英宗皇后,宋神宗之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氏拥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

  • 北宋宗室舒国公主赵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舒国公主

    舒国公主赵氏(??),宋英宗赵曙之长女,母宣仁圣烈皇后。宋仁宗的孙女德安公主(其父赵曙即位前封郡主,登帝后而称公主)。元符三年(1100年),追封为舒国大长公主。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个人简介舒国公主(??),宋英宗赵曙长女,母宣仁圣烈皇后。原为德安公主。德安公主在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