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林彪和粟裕谁的军事作战能力更强?

林彪和粟裕谁的军事作战能力更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31 更新时间:2024/1/8 12:26:57

林彪粟裕

林彪是十大元帅之一,粟裕是是十大将之一,两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军事作战高手。林彪和粟裕都是1907年出生,都在将帅中年龄靠后而排名靠前,粟裕在大将中排名第一,年龄倒数第二,林彪在元帅中排名第三,年龄最小。

两人都出身于地主家庭,身材矮小,不善人际交往。关于两个人孰强孰弱的问题,一直是军史爱好者争论的话题。我们姑且不论二人高下,单就两人于解放战争中可统计的数据打一个分,至于谁更厉害,就留给您来评判吧。

1 统兵实力

林彪:★★★★★

粟裕:★★★★☆

大兵团作战并不是谁都能指挥的,兵越多管理越困难。解放军历史上单独指挥超过50万以上军队的将领只有三人:林彪、粟裕、彭德怀。解放战争中,粟裕时任三野(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实际指挥者)、代司令员,1947年即指挥华东野战军10个纵队及1个特种兵纵队约27.5万余人(不含军区部队)。淮海战役中,粟裕指挥所部42万人,战后,野战军达到55.1万人。

林彪时任四野司令员,1945年底即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部队27万人(含军区部队),辽沈战役期间,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四个兵团70余万人,平津战役时他麾下将士超百万。

2 歼敌数量

林彪:★★★★

粟裕:★★★★★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精锐的嫡系主力部队,主要是由粟裕和林彪歼灭的。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47.2万人;随后又在平津战役中与华北军区部队一道,消灭国民党军52.1万人(含起义部队)。共99.3万人。

华东野战军分别在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共64.3万人,又在渡江战役中歼敌30余万人,共计94.3万人。

蒋介石全部美式装备的“五大主力”,粟裕指挥华野歼灭了两个半,即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淮海战役中歼灭第5军,以及淮海战役中派出5个纵队与刘伯承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一起歼灭第18军;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歼灭了其中的两个,即辽沈战役中歼灭新1军、新6军。考虑到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起义部队较多,此项粟裕胜出。

3 自身伤亡

林彪:★★★★★

粟裕:★★★★☆

林彪: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自伤亡6.9万余人,平津战役自伤亡3.9万人。合计伤亡10.8万人。

粟裕: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自伤亡9.1万人,渡江战役自伤亡6万余人。合计伤亡15.1万人。

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比较,因为林、粟二人在各自指挥的战役中,所面对的敌人是不尽相同的虽然在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和两人对抗的国民党军总指挥都是杜聿明,但国共的兵力对比却并不相同,敌我态势和双方采取的战略战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如辽沈战役是我军70万人对国民党军55万人,淮海战役是我军60万对国民党近100万,但不能说辽沈就比淮海容易打。毛泽东对淮海战役作过点评,那是“一锅夹生饭”、“粟裕立了第一功”;但辽沈战役却是我军对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优势、装备齐整、士气高昂的国民党军的第一场大战役,这一战“扣住了蒋介石的命门”。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辽沈战役后,全国的民心以及双方部队的士气已经向有利于解放军的方向发展,粟裕在淮海战役所占“人和”远胜于林彪之于辽沈,所以才有了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说法。淮海战役中我军方面,地方民兵参战人数达到60万,支前民工达到530万!而林彪刚入关时,老百姓对共产党的军队是不认可的。

4 对手评价

林彪:★★★★★

粟裕:★★★★

林彪、粟裕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主要对手都是国民党名将杜聿明。杜对关外共军和关内共军曾经这样评价:“关外共军的战略战术和战力都是关内共军无法比拟的。”杜聿明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1946年,国民党向东北派了9个军30多万人,含其最精锐的入缅远征军新1军和新6军。而林彪刚入关的11万部队是没有整编的部队,且入关时没有携带武器。虽然到东北后林彪也很快发展了一些新部队,但这些“在东北新成立之10多个旅,成分皆极坏,皆缺乏政治认识,流氓、土匪、伪军占数甚多,真正的工农成分,为数甚少且已被带坏”。

但辽沈战役开始后,东野歼灭国民党军8.3万人,夺回42座城镇,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000万,国民党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被迫转为战略防守。

而杜聿明与粟裕交手,虽然杜聿明最终也失败了,但他却很不服气。

首先,在淮海战役前,杜聿明(徐州“剿总”副司令)制定了《对山东共军攻击计划》,组织徐州国民党军四个兵团二十个军,决定放弃被动的防守城市的打法,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与解放军打运动战。该计划乘华野、中野分离之际,以华中国民党军牵制中野,主张以徐州主力采取奇袭战术攻击华野,收复济南。该计划于10月2日获得批准。但就在即将发起进攻的10月15日凌晨,杜聿明被蒋介石紧召东北挽救败局。接受的刘峙(徐州“剿总”司令)立即命令中止执行攻击山东的计划,并把作战计划改得面目全非。刘峙把部队摆成一字长蛇阵,成了无既设阵地的挨打阵势,黄伯韬兵团因此被包围。

在黄伯韬兵团被包围之后,如按杜的计划国民党军队仍有取胜可能:杜聿明的计划是先用徐州国民党主力南下消灭正在阻击黄维兵团的刘伯承邓小平二野(40万打10万),然后再北上,救黄伯韬兵团。如果三野分兵救二野,那么黄伯韬兵团(12万人)就可能突围而下,国民党的80万大军就会集中在一起与三野和二野的60万军队大战一场,国民党军至少可以避免被各个击破,淮海战役将是另一种景象。

总体而言,杜聿明认为,国民党军如果不是蒋介石、刘峙瞎指挥,犯那么多错误,完全可以打败华东野战军。

总评:林彪与粟裕都是解放军历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从字面上实在很难决出高下,以上分析带有部分主观性。不过,关于二人指挥才能,林彪自己曾有如下评价:“我因为长期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担子很重,打仗较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孤军作战,一般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我看最多只有五成把握。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标签: 林彪粟裕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辅政大臣曹爽生平简介:曹爽的故事是怎样的?曹爽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曹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爽

    三国人物曹爽生平简介:曹爽的故事是怎样的?曹爽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曹爽?本文这就为你介绍:曹爽生平简介曹爽(?-249年),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大司马曹真长子,三国时期曹魏宗室、权臣。曹爽体态肥胖,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谨慎持重,曹睿即位后任散骑侍郎,累迁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转任武

  • 俄罗斯帝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叶卡捷琳娜二世

    在欧洲历史上,德国是一个盛产国王最多的国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国这个巴掌大点的地方却挤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公侯国,充斥着无数的贵族。而欧洲只要是哪个国家没有了继承人,那么就会跑到德国去找,所以在当时德裔王族非常的多。其中俄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说她是贵

  • 小阿格里皮娜是谁?为何称小阿格里皮娜为罗马毒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小阿格里皮娜

    我国古代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机关算尽太聪明,白误了卿卿性命”。然而在是怎样的一种环境能够逼着一位柔弱女子变成机关算尽的妇人,变成满腹机关权谋的恶毒妇人呢?很显然,这便是环境和时代逼迫出来的产物。而今天要提到的小阿格里皮娜就是这样一位女人。罗马帝国时期,却有一位历史上最为著名

  • 民国学者杨杏佛生平及评价 杨杏佛为何被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杏佛

    杨杏佛生平简介杨杏佛,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与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武昌起义爆发,赴武昌参加保卫战。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赴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学习。毕业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学习。留学期间发起创办《科学》杂

  • 唐朝宗室陈王李忠是怎么死的 李忠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忠

    李忠初封陈王,被立为太子,失去太子之位后封为梁王,担任雍州牧、梁州都督、房州刺史等职。660年,李忠被废为庶民,囚禁在李承乾故宅,不久后被高宗赐死,后追封燕王。李忠是怎么死的唐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日,唐高宗废黜李忠的太子之位,降封为梁王,改立李弘为太子

  • 唐朝宗室李治的长子陈王李忠生平介绍 李忠的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忠

    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生母刘宫人、养母为王皇后。李忠9岁那年被立为太子,后来王皇后被废,他的太子之位也不保,甚至性命不保。李治的长子李忠李忠(643年-664年),字正本,唐高宗李治庶长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长兄。母为宫人刘氏。李忠生于东宫,初封陈王,官任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立为太

  • 唐朝宗室唐太宗之女晋阳公主生平介绍 怎么评价晋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别名兕子,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也是太宗最爱的女儿。因为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尚年幼,唐太宗亲自抚养,所以她也是有史记载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晋阳公主“始孩”之时,母亲长孙皇后就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史书记载:

  • 清朝湘军彭玉麟为什么称雪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彭玉麟

    自从曾国藩编练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湖南这片土地就变得开始人杰地灵起来。说简单点就是,曾国藩带着湖南人出去长见识了,带回了功名利禄,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我自小听着曾国藩、蔡锷等乡贤的故事长大,渴望如他们那般沙场取爵禄,天下建威名。长大了才明白,六辞

  • 西汉中期丞相杨敞的妻子儿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敞

    杨敞字子明、号君平,为人谨言慎行,是西汉中期宰相,身居高位。杨敞著有《奏废昌邑王》《奏立皇曾孙》等作品,娶了司马迁的女儿为妻,封爵安平侯。杨敞的妻子儿女司马迁一共有三个孩子,长子司马临,次子司马观,幼女司马氏。司马氏嫁杨敞为妻,生三子:杨忠、杨恽、杨宝。司马氏为人颇具胆识,在丈夫杨敞犹豫废立昌邑王

  • 西汉中期丞相杨敞生平介绍 杨敞和杨坚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杨敞

    杨敞生于华阴(今陕西华阴),是西汉著名政治家,官至丞相、御史大夫、大司农等,封爵安平侯。他是弘农杨氏的第一世祖,家族后世人才辈出,其中就有隋文帝杨坚一脉。杨敞杨敞是谁杨敞(?-前74年9月20日),字子明,号君平,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西汉中期宰相,政治家,曾担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