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民国学者杨杏佛生平及评价 杨杏佛为何被暗杀

民国学者杨杏佛生平及评价 杨杏佛为何被暗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72 更新时间:2024/1/30 8:05:59

杨杏佛生平简介

杨杏佛,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与茅以升一道考入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武昌起义爆发,赴武昌参加保卫战。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他到南京任总统秘书处收发组组长。孙中山辞职后,他赴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学习。毕业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学习。留学期间发起创办《科学》杂志。

1918年回国,1920年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经常与共产党人恽代英接触,还利用业余时间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讲课。因而遭校方记恨,被迫离校,奔赴广州,投向革命。到广州后,任孙中山秘书。1924年11月随孙中山北上。

1926年1月,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秘密成立,杨杏佛被选为执行委员,主持策应北伐军工作。1927年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动工人起义,杨杏佛出席国共席会议。

起义胜利后,当选为临时政府常务委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认清蒋介石面目,以中国济难会名义极力接济和营救革命者,被国民党当局撤职。

九一八事变后,为反对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和监禁爱国人士,与宋庆龄蔡元培等著名人士于1932年12月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总干事,并组织营救了不少被关押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

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与其子杨小佛驾车外出,被设伏特务枪杀于上海亚尔培路。

杨杏佛死后,鲁迅以悲愤心情吟下一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杀害杨杏佛的凶手是谁

一、生性耿直

杨杏佛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从两件事即可看出其鲜明的性格特点。1912年南北议和后,如果他见风使舵,完全可以在袁世凯政府中谋求较好的职位,但他却远赴美利坚留学,可谓有骨气。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国民党斥资白银80余万两兴建中山陵,杨杏佛被推为治丧筹备处总干事,掌握极大的决定权。当工程招标时,许多建筑公司纷纷送礼贿赂,杨杏佛照单全收,却将礼品存放在陈列室中,供人参观。

1932年底,蔡元培和宋庆龄有感于外籍人士牛兰夫妇绝食抗议、陈独秀被捕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专门营救被政治迫害的文化名流,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

同盟办公地设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331号中央研究院国际出版物交换处,杨杏佛任同盟的总干事,成为自由与人权的坚决维护和实践者。

傅国涌先生曾言:“如果说宋庆龄、蔡元培是民权保障同盟的精神领袖或者说灵魂人物,那么杨杏佛就是同盟的实干领袖,是实干家。”如果缺了杨杏佛这样执著精干的人物,民权保障同盟就不会有如此大的作为。

1933年初,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之后的动荡中,杨杏佛曾赴华北呼吁全国统一抗日,蒋介石对此非常气恼。杨杏佛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筹备工作之日起,就一再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威胁恐吓。

1933年5月间,特务又给杨杏佛寄去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要他立即退出同盟,否则将采取强硬手段。杨杏佛早已将生命置之度外,对此不予理睬,蒋介石决意除掉杨杏佛。


二、奉命杀杨

戴笠奉命杀杨是在1933年四五月间,当时杨从北平回上海不久,戴立即开始布置。特务们先侦察了杨的每日行踪,了解到杨本人住在中央研究院楼上,爱好骑马,在大西路养了两匹骏马,早上有空便去大西路、中山路一带骑马驰骋一两小时。

特务们认为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段对杨进行狙击机会最多也最有把握。特务们正进行狙击杨的准备时,蒋介石表示坚持一定要在法租界宋的寓所附近执行。戴笠只好改变计划,在中央研究院附近进行布置,准备趁杨外出散步或去宋寓所途中执行。

戴笠于6月初亲往上海指挥布置,他的寓所就在法租界枫林桥附近。负责执行暗杀的是华东区行动组组长赵理君。参加这次行动的凶手六人,事前宣誓,要做到“不成功即成仁,如不幸被捕,应即自杀,否则将遭到严厉惩罚。


三、特务暗杀

特务们原打算在17日早晨行动,当他们到达中研院附近即遇上法巡捕房的巡逻警车,又有一队巡捕经过,所以没敢动手。

18日早上6点多,赵理君亲自带着李阿大、过得诚、施芸之等前往,汽车停在亚尔培路、马斯南路转角处。赵自己坐在汽车上,李阿大、过得诚等四人分散等候在中研院附近。

约8时左右,当杨杏佛带着长子杨小佛走到院中准备登车时,特务们便走近门前准备动手。但杨上车后又走了下来,特务们以为杨已发觉,正想冲入时,杨领着儿子上了另一辆汽车。当汽车驶出大门时,四支手枪同时朝着车内射击。

杨杏佛听到枪声,便知是冲他而来。生死关头,他立即用身体保护儿子。特务们连开十几枪只将杨和司机打死,小佛仅腿部中了一弹而幸免于难。

凶犯们见已成功,便奔向停在附近已发动的汽车。过得诚慌乱中跑错了方向,等折回来再追时,车已离得很远。赵理君一看他还差好几丈,而这时法租界警笛狂鸣,便顾不得再停车等候,又怕他被捕后泄漏机密,立刻向他开了一枪,便开车逃遁。凶手过得诚受伤后被闻声追来的巡捕抓获。巡捕立刻将其与杨氏父子一同送往广慈医院抢救,杨杏佛不久便因无法救治而逝世。


四、小佛回忆

亲睹了父亲遇难的杨小佛先生当时只有15岁,多年以后,那悲惨的一幕仍历历在目:“那是个星期天,父亲和往常一样,带着我乘坐纳喜牌篷车外出。

刚驶出中央研究院大门,拟向北转入亚尔培路时,只见路边冲出4个持枪大汉,立在汽车四角射击。司机胸部连中两弹,打开车门夺路逃命。父亲听到枪声,立即伏在我的身上……终于,父亲倒在了血泊之中,气绝身亡,而我仅右腿部受了点轻伤。

标签: 杨杏佛

更多文章

  • 唐朝宗室陈王李忠是怎么死的 李忠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忠

    李忠初封陈王,被立为太子,失去太子之位后封为梁王,担任雍州牧、梁州都督、房州刺史等职。660年,李忠被废为庶民,囚禁在李承乾故宅,不久后被高宗赐死,后追封燕王。李忠是怎么死的唐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昭仪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元年(656年)正月初六日,唐高宗废黜李忠的太子之位,降封为梁王,改立李弘为太子

  • 唐朝宗室李治的长子陈王李忠生平介绍 李忠的生母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忠

    李忠是唐高宗李治的长子,生母刘宫人、养母为王皇后。李忠9岁那年被立为太子,后来王皇后被废,他的太子之位也不保,甚至性命不保。李治的长子李忠李忠(643年-664年),字正本,唐高宗李治庶长子,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长兄。母为宫人刘氏。李忠生于东宫,初封陈王,官任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立为太

  • 唐朝宗室唐太宗之女晋阳公主生平介绍 怎么评价晋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阳公主

    晋阳公主李明达别名兕子,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也是太宗最爱的女儿。因为长孙皇后去世时,晋阳公主尚年幼,唐太宗亲自抚养,所以她也是有史记载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晋阳公主“始孩”之时,母亲长孙皇后就去世了。痛失爱妻的唐太宗决定亲自抚养妻子留下的一双幼小儿女,史书记载:

  • 清朝湘军彭玉麟为什么称雪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彭玉麟

    自从曾国藩编练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湖南这片土地就变得开始人杰地灵起来。说简单点就是,曾国藩带着湖南人出去长见识了,带回了功名利禄,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我自小听着曾国藩、蔡锷等乡贤的故事长大,渴望如他们那般沙场取爵禄,天下建威名。长大了才明白,六辞

  • 西汉中期丞相杨敞的妻子儿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敞

    杨敞字子明、号君平,为人谨言慎行,是西汉中期宰相,身居高位。杨敞著有《奏废昌邑王》《奏立皇曾孙》等作品,娶了司马迁的女儿为妻,封爵安平侯。杨敞的妻子儿女司马迁一共有三个孩子,长子司马临,次子司马观,幼女司马氏。司马氏嫁杨敞为妻,生三子:杨忠、杨恽、杨宝。司马氏为人颇具胆识,在丈夫杨敞犹豫废立昌邑王

  • 西汉中期丞相杨敞生平介绍 杨敞和杨坚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杨敞

    杨敞生于华阴(今陕西华阴),是西汉著名政治家,官至丞相、御史大夫、大司农等,封爵安平侯。他是弘农杨氏的第一世祖,家族后世人才辈出,其中就有隋文帝杨坚一脉。杨敞杨敞是谁杨敞(?-前74年9月20日),字子明,号君平,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西汉中期宰相,政治家,曾担任西

  • 中国历史上有考证的最长寿的人:李庆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庆远

    李庆远简介李庆远(又名李清云)是中国近代最长寿的人。生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卒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终年256岁。他在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200岁时,仍常去各地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庆远与世长辞,

  • 武周时期宰相李昭德生平介绍 李昭德评价及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昭德

    李昭德担任武则天时期的宰相,进拜内史,因为打击酷吏而遭来俊臣怀恨在心,于697年陷害他谋反,但不久后来俊臣也下狱,两人于同一天被斩首示众!来俊臣李昭德的故事军中被殴据《资治通鉴》记载,薛怀义征讨东突厥时,曾因军议与长史李昭德发生矛盾。他竟然不顾李昭德的宰相身份,挥拳便打。李昭德惶惧之下,请罪不已。

  • 武周时期宰相李昭德是怎么死的 李昭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昭德

    李昭德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的名门陇西李氏丹阳房,与初唐名将李靖同一支。他担任宰相,打击酷吏,但最终遭酷吏诬陷,被武则天斩首。李昭德李昭德是怎么死的武则天执政时期,施行酷吏政治。李昭德倚恃皇帝信任,独揽朝政,经常意气用事。李昭德的跋扈行为也引起很多朝臣的不满。后来,长上果毅邓注写了一篇《硕论》

  • 武周时期宰相李昭德生平简历 李昭德的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昭德

    李昭德出身陇西李氏,早年以明经入仕,担任过御史中丞、夏官侍郎、拜相、内史等职,担任宰相期间打击酷吏,力保李唐皇室的继承之位。李昭德简历李昭德(?-697年4月27日),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刑部尚书李乾祐之子。李昭德出身于陇西李氏丹阳房,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御史中丞、陵水县尉、夏官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