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生平介绍及评价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714 更新时间:2023/12/7 16:15:55

说到竹林七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群不染尘世的人在竹林中弹琴喝酒畅饮的场面吧,尽管每个人的身世都不一样,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他们应该都是风度翩翩,而且与当时的朝政不愿同流合污的吧。但其实在这几个人中,有一个积极入世,而且十分贪财还吝啬的小气鬼王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王戎既然那么贪财,又为何能够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说起魏晋时期的名士风流,“竹林七贤”自然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此七人,均是魏国、西晋时期非常著名的七位名士,他们不拘礼法,放荡不羁,时常聚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中纵酒酣歌,因故而得“竹林七贤”之名。

七贤之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嵇康、阮籍和山涛,而被后世认为最名不符实之人,则非其中年纪最小的王戎莫属了。

为何说他最名不副实呢?原因就在于七人之中,只有王戎最在乎名利,甚至可以用“最世俗”来形容他,虽名列“七贤”,却与嵇康、阮籍、刘伶、阮咸等人那样的洒脱不羁、淡漠名利、清新脱俗相比,显得泾渭分明、格格不入,反倒是“取容于世,旁委货财”(房玄龄评语),世俗意味非常浓重。

纵观其一生,王戎绝对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大俗之人,就连与他关系最好并介绍他进了竹林“朋友圈”的阮籍有一次都开玩笑的说他是“俗物已复来败人意”。实际上,在他身上,有着其他六人完全不同的“七宗最”。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他都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1、第一宗“最”出身最好

王戎,字濬冲,出身于琅琊王氏。众所周知,这个琅琊王氏可不简单,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门阀士族,数百年间可谓人才辈出、权倾朝野。稍微列出几个,想必就可见一斑了。琅琊王氏原属姬姓,其最早之开族始祖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司马王子成父,其后代以“王”为氏,到了魏晋时期,家族开始鼎盛。

王戎的祖父辈里有一位“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王祥,而在其同辈中还有两位位极人臣、权倾朝野的王导、王敦堂兄弟,还有一位把钱称为“阿堵物”的清谈家王衍。在后辈堂侄里,还出了有着千古“书圣”之称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可见,琅琊王氏在那个时代堪称繁花似锦、群星璀璨,甚至有着“王与马,共天下”的巅峰盛况。

因此说,从出身角度来看,无论是嵇康、阮籍,还是山涛、向秀等人,均无法望其项背。

2、第二宗“最”年纪最小

“竹林七贤”的前六人,基本处于同个时代,唯有王戎年纪最小,且与其他人相差至少十年以上,我们不妨来看看每一个人的生卒年月以作比较。

嵇康生于公元224年,一作223年,卒于公元263年,一作262年,享年40岁;

阮籍生于公元210年,卒于公元263年,享年54岁;

山涛生于公元205年,卒于283年,享年79岁;

向秀生于约公元227年,卒于公元272年,享年46岁;

刘伶生于公元约221年,卒于公元约300年,享年约80岁;

阮咸阮籍之侄,生卒年不详,根据与阮籍的叔侄关系以及文献记载推测,其出生时间应该晚于阮籍十来年;

王戎生于公元234年,卒于公元305年,享年72岁。

可见,王戎在七人中的年纪最小,与年龄最大的山涛相比足足小了29岁,而且他是经阮籍介绍开始参加竹林Party聚会的,当时只有15岁而已,可见其心智确实是比较早熟的。

3、第三宗“最”家境最富

如前文所述,王戎出身豪族,原本家底就比较雄厚,他的祖父王雄,官至曹魏的幽州刺史,而其父亲王浑,不仅官至凉州刺史,还加封贞陵亭侯。王戎成年后世袭了其父的爵位,继承了家产,家境殷实。此后,王戎官运亨通,先后担任过豫州刺史、建威将军,晋封安丰县候,后又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最后升任司徒,位列三公。

此外,据《晋书》记载,形容王戎“性好利”,喜欢置办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富甲京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王戎就曾私下修建了大园宅,还因此被免过官,后来出钱赎回。传说他常与其夫人手握象牙筹(象牙算盘)计算自己的财产,日夜不辍。

可见,王戎的家境是相当富裕的。其他六位仁兄在个人财富上与其相比,也是望尘莫及的。

4、第四宗“最”性情最抠

王戎在性情上,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那就是“抠门”。这一点,也是王戎被世人所广为诟病和鄙夷的一点。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其中关于古代吝啬鬼形象的八卦典故有9条,而和王戎有关的就占了4条,可见他的抠门程度在当时便已经广为人知。这里,九州列举其中最能彰显其本色的八卦三例如下:

例一钻核售李:王戎家中有品种优良的李子树,结的果实那是又大又甜。若是寻常人家,这样的好果子,应该是留作自己食用或者赠亲朋,可家境富裕的的王戎却盘算着把摘下的李子拿出去售卖。更令人咂舌的是,为了防止买他李子的人用吃剩下的李子核种出和他家一样的好李树,于是命人不厌其烦地“钻其核而后出售”,传为笑谈。

例二送衣索回:据说王戎的一个侄子大婚,碍于情面的他不得不在宴会前随个份子。可他又实在舍不得什么贵重的礼品,于是便忍痛赠送给侄子一件单衣。这倒还不算什么特别让人惊讶的,好戏还在后头。婚礼过后几天,王戎亲自登门拜访了这个侄子,还没等侄子开口,他便委婉的表达了想要把衣服索要回去的意思,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例三借钱嫁女:如果说王戎对待别人抠门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他在对待自己的女儿也抠到极致的做法,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女儿出嫁之时,和常人大把送嫁妆不同,抠门的老王可是舍不得花自己一分钱呢。他思来想去有了一个妙招,就是去借钱为女儿置办了一笔嫁妆,然后将这笔债务通过各种暗示将其转移到小两口头上。每次女儿女婿来家中之时,只要小两口还没还贷,老王就会拉长着脸给他两看。后来,女儿女婿反应过来,很快把债还掉,后面去拜见自己的父亲之时才见到了笑逐颜开的老王。

可以说,王戎的抠门是抠出了水平,其段位非常之高,这在竹林七贤之中也算是“特立独行”的存在了。

5、第五宗“最”拜官最高

如前文介绍,王戎一生基于其家世外加其个人的机巧功利,官运非常畅顺,步步高升。从世袭父爵贞陵亭侯并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开始,其后一路开挂,历任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重要官职,并于元康七年(公元296年),升任为司徒一职,位列公卿。

反观其他六人,嵇康生性淡薄,最高官至中散大夫,人称嵇中散;阮籍官至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山涛算是和他有的一比的,最高也就是官至太子少傅、左仆射,离王戎的司徒还有差距;一直隐居山林的向秀被迫为官最多也就当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而对司马氏政权深恶痛绝的刘伶更是从未当过任何官职。可见,王戎在七人之中,拜官最高。

6、第六宗“最”机巧最盛

与另外六人相比,王戎之所以能够仕途通畅、步步高升,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聪明机巧。当然这是好听的说法,难听一点的话,就是王戎这个人比较狡猾和圆滑。

举个例子,据《晋书》记载:“初,孙秀为琅邪郡吏,求品于乡议。戎从弟衍将不许,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宿怨者皆被诛,而戎、衍获济焉。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尝先见如此。”

这里其实说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说孙秀担任琅琊郡吏之时,王戎从弟王衍因为瞧不上孙秀其人,原本在“乡议”时打算拒绝品评孙秀,但王戎却力劝王衍应该给孙秀好的品级。后来,司马伦、孙秀得势开始掌权,对曾经有宿怨的朝官大开杀戒,而王戎和王衍却得以幸免。另一件事说的是,王戎非常厌恶族弟大将军王敦,常常托病避而不见,后来王敦造反失败,他没有被牵连。

这两件事,都无一例外的说明了王戎这个人,非常聪明,善于辨别形势和把握形势。而这一点,其他六人则显得淡薄刚直了。

7、第七宗“最”最善自保

从第六宗“最”所举案例中,我们也隐约发现了王戎其人的另一个特点善于自保。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之外,还有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典故非常有代表性。

据《晋书》记载,王戎在担任司徒为齐王司马冏效力之时,赶上了司马家的另外两王联合来讨伐齐王。司马冏向他问计,他却一番慷慨陈词,力劝齐王不如放弃权力,回到齐王封地,应该还可以守得住自己的封爵。还没等齐王听明白,他手下的谋士葛旟就跳出来怒斥他胡说八道了,理应当斩。其实,王戎在这里确实是错判了形势,因为在当时的乱世之中,谁都知道权力就是命根子,如何能够轻易拱手相让以求自保呢?实际上当时的局面下,司马冏早已没有退路,只能迎战。

王戎着实为自己捏了一把汗,不过聪明的他立刻来了个神来之笔,他借口要去上厕所,然后故意掉进茅坑喊救命,然后被侍卫从茅坑里拖出来见齐王,他假装自己是“五石散”药性发作,前面所说均是自己丧失理智后的胡言乱语,掉厕所也是自己药性发作导致晕厥所致。没想到,众人都相信了他,他也因此化险为夷,史书上说其“戎伪药发堕厕,得不及祸”,真可谓保身有道啊。

综上,我们对于王戎的品性有了大致的了解,与“竹林七贤”中其他六人相比,他在淡泊名利、清新脱俗上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可以说是“七贤”中的一个异类,有失“贤”的美名和本意。无怪乎房玄龄评价他是“取容于世,旁委货财”,同出琅琊王氏的唐人王繇则形容他“谲诈多端”。

标签: 王戎

更多文章

  • 曹操家族两位曹节名人:曾祖父曹节与女儿曹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节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人们非常在意“避讳”的问题,比如先祖的名字,后世是很少会取同样的名字的,还有同音的字,也会用其他方式避讳,但是曹操的曾祖父和女儿,都叫做曹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曹操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没有避讳,而是要和自己的曾祖父使用同样的一个名字呢?当时对于避讳

  • 南宋将领刘锜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锜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锜

    虽然后人总是诟病南宋的军事成绩,但导致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来自外界,有的来自内部,就南宋将领的能力来看,当时并不缺优秀的将领。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刘锜便是一位立有诸多战功的名将。据记载,刘锜出身将门 ,从小善于箭术,且样貌俊美,早早便跟随父亲刘仲武四处征战,此后得到提拔。那下面就准备来讲讲刘锜的生平

  • 唐高宗妃子萧淑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萧淑妃为何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淑妃

    萧淑妃本来是李治非常喜欢的后妃,她已经战败了王皇后,获得了李治的独宠。但是,最终她却败得那么惨,被武则天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接着,她又和她曾经打败的王皇后一同,被武则天残忍害死。(萧淑妃剧照)那么,明明萧淑妃占尽优势,为什么会最后失败呢?萧淑妃最初确实是非常得李治喜爱的。李治很喜爱她的原因有三点:一是

  • 蜀汉大臣尚书令蒋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蒋琬

    蒋琬,今天的湖南省湘乡县人(零陵湘乡),诸葛亮的接班人。当年,诸葛亮病危五丈原,刘禅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去问丞相:“丞相死后,谁可接任?”诸葛亮答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说起蒋琬的仕途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本是广都县的一个小县长,刘备来视察工作

  • 太平天国女将洪宣娇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洪宣娇

    说起太平天国最出名的女性应该算是傅善祥,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她才华横溢,却被命运捉弄,在天平天国起义初期,加入了天平军。在洪秀全破天荒的开了女科之后,她去参加科举,最终被杨秀清钦点为状元,而负责女科的主考官则是今天的主角:洪宣娇。洪宣娇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她在天平天国的发展

  • 唐朝宦官李辅国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辅国

    自古以来,太监都是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不论是东汉末年的十常侍,还是明朝的大宦官刘瑾、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都是宦官专权祸乱朝政的代表。作为皇权的产物,宦官一直以一种畸形的状态与更迭交替的帝国紧紧绑在一起。宦官是皇权的延伸,是封建帝制的畸变。作为接近权力中心的人,他们注定要与权力产生千丝万缕的联

  • 唐朝宰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评价 李德裕政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德裕

    公元850年,大中十三年,曾为大唐宰相的李德裕,于珠崖郡亡故。对于这位晚唐名臣的亡故,史料中并没有透露太多的细节。以至于,史料仅是以“己末,崖州司户李德裕卒”这寥寥数笔来记录李德裕的亡故。可即便如此,李德裕在死后却备受后世推崇。其中,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价李德裕&ldq

  • 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奇皇后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奇皇后

    现在的韩国在争夺传统文化上不遗余力,网上也编了很多段子,韩国要为汉字申遗,还自称韩医是自己发明的,另外就是韩国的地方,那简直没有中国什么事情,更有说法,韩国说是孔子是韩国人,恨不得中国有名的人都是韩国人,当然有些是段子,不能当真,这件事情上,我们也需要学习韩国认真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皇后是

  • 南宋权臣韩侂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侂胄

    《宋史》中有四卷为奸臣传,包括蔡确、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惇、蔡京、赵良嗣、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禼、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等人都榜上有名,这当中大部分人都实至名归,当然也有一些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南宋宁宗时的宰相和权臣韩侂胄。韩侂胄是名门之后,曾祖父是被欧阳修称之为“社稷

  • 李绅是怎么样的人 李绅为何会被定性为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绅

    《悯农》这首诗在国内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这首诗的作者李绅正是因为看到农民日夜劳作,却不得温饱,因此抱着愤怒和同情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可见李绅的悯农之心。不过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等李绅飞黄腾达以后,他却丢掉了自己的初心,还是变的滥施淫威、整日花天酒地,完全成了另外一个人。最后李绅是被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