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正确评价北宋摄政太后刘娥?

如何正确评价北宋摄政太后刘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22 更新时间:2024/1/23 12:02:28

刘娥,宋章献明肃皇后,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她出生不久父母便双亡了,成了孤儿,后来不得不寄人篱下,那段艰难的日子也过得并不好,迫于生计又做了歌女,而且小小年纪就嫁了人。后来丈夫生计艰难,便卖了她以求生存。正是这一卖,让刘娥遇见了当时还是韩王的赵恒,自此开始了她不一样的人生。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登基为帝,即我们所熟知的宋真宗。他将刘娥接入宫中,但此时的后宫之中还有郭皇后以及其它一众嫔妃,所以并没有给刘娥什么名分。刘娥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过分争宠,甚至与十分受宠的杨妃成为了姐妹,彼此之间从无间隙,一生之中都是同患难共进退。

景德元年(1004),刘娥被封为四品美人。自此开始,刘娥接连晋升直至德妃。刘娥一出生就父母双亡,也没有其他家人,于是就认了卖了自己的龚美为兄,龚美改姓为刘。这样一方面让她有了家世,另一方面也能将她与龚美之间的种种以"兄妹"的名头来化解。到了景德四年(1007),郭皇后驾崩,宋真宗想要立刘娥为后,但是遭到了一干重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刘娥出身微贱,不能当得起一国之母的名号。这件事最终没有通过,但是却为后来天禧末年的党争埋下了祸患。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终于成功封刘娥为皇后,虽然仍遭到了不小的反对,但大局已定,刘娥登上皇后之位。刘娥在为后期间不但处理宫闱内事井井有条,少有纰漏;而且真宗皇帝退朝后,阅览天下奏章至深夜时,也常陪伴其左右,一同处理国家大事。刘娥处理政事,史书记载"周谨恭密",能力出众的她对真宗皇帝助益良多,于是就越来越被真宗倚重和信任。

武则天的情况极为相似,刘娥在为后干涉朝政之时,宋真宗患病,导致给刘娥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几乎在同一时期,也就是天禧三年(1019),太白昼现,经过占卜,得出结论:"女主昌"。这一天象更是使得整个宫内人心惶惶,真宗当然也不例外,他感到自己大权旁落,怕刘娥危及整个大宋江山,于是秘密召大臣共议太子监国一事,但是事情最终败露,面对来自刘娥的压力,宋真宗将责任全部推脱给了被他召来的寇准

寇准也是当初反对刘娥为后的重臣之一,现在他的所作所为严重威胁到了刘娥,这下刘娥岂能放过他。于是他被罢相,由与刘娥同为一方的丁谓接任。这次事件中还有一位主要参与人员,他就是周怀正,也是寇准一党的人,在寇准被废,丁谓为相的时候,他就明白刘娥肯定不会放过寇党,于是带病反叛,但是最终失败,寇党的力量被进一步打压。最终周怀正被诛杀,寇准被连贬三次,真宗大权旁落,在多日不见寇准后才觉得不对进行询问,左右竟无人敢回答。

乾兴元年(1022),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刘娥名正言顺的有了处理政事的权力。但是这时曾经一同与她谋划的丁谓野心膨胀,想要架空她,自己独揽大权。刘娥自然是有所察觉,他们二人之间矛盾激化,此时正好有人上书说丁谓野心巨大,妄图窃权掌国,危害社稷。刘娥终于忍无可忍,决心除掉丁谓。乾兴元年(1022),刘娥在承明殿召见群臣,公开丁谓的罪过,意欲杀之,但这时群臣劝阻,所以最终也是将其罢相,抄没家产后流放罢了。

天圣七年(1029),曹利用以勋旧功臣自居,权倾内外。刘娥十分忌惮,但也无法直接出手,想要假借别的名头也没有成功,反而还有别的大臣为之做辩护。但是刘娥是铁了心的不能让这个隐患长留,所以最终还是从轻发落,贬去他乡。

刘娥曾经问过大臣关于武则天,但是朝臣的回答是:唐之罪人,差一点就断送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刘娥不语。这时正好有许多大臣上书想让刘娥效仿武则天称帝,但是经过再三考虑,刘娥最终撕毁了这些奏章,并且说她不会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情。

刘娥一生无有所出,儿子也就是宋仁宗赵祯是过继的,真正生母是李宸妃,但这一身世直到刘娥死后宋仁宗才知晓。仁宗大悲,自己的一直以来的母亲竟然不是生身母亲,而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妃竟致死也未能相认,心中难免对刘娥存有怨气,此时八王爷甚至说李妃是被不明不白害死的。仁宗震怒,包围了刘家宅邸并派人到李妃灵柩所在处查看,结果发现李妃被以后礼下葬,而且在水银养护下,面色如生。得知这一真相,仁宗不禁感叹他人之言不可尽信。随后,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这是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但是却被改编,刘妃也被丑化,这最后的结局完全不同,刘妃的用心良苦无从体现。

刘娥临朝称制时,独揽大权,她主政期间建树颇多,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这些都为后来宋仁宗开创"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她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政治家,排除异己心狠手辣,杀伐果决,但同时也葆有一颗宽宏正直之心,在死前将一干重臣赦免,官复原职,并且始终没有称帝。她对于仁宗的培养,以及对仁宗生母李宸妃的处理,足以见其仁德。元朝已经有丑化刘后的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朝创作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中也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经过小说、戏曲等文艺作品的加工,从此刘后蒙受了不白之冤。真正的于社稷有功,于历史有功的形象却被人遗忘,想必其在天之灵也当有不甘。

标签: 刘娥

更多文章

  • 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戎

    说到竹林七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群不染尘世的人在竹林中弹琴喝酒畅饮的场面吧,尽管每个人的身世都不一样,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他们应该都是风度翩翩,而且与当时的朝政不愿同流合污的吧。但其实在这几个人中,有一个积极入世,而且十分贪财还吝啬的小气鬼王戎,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王戎既然那么贪财,又为何

  • 曹操家族两位曹节名人:曾祖父曹节与女儿曹节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节

    很多人都知道,在古代,人们非常在意“避讳”的问题,比如先祖的名字,后世是很少会取同样的名字的,还有同音的字,也会用其他方式避讳,但是曹操的曾祖父和女儿,都叫做曹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曹操给女儿起名字的时候没有避讳,而是要和自己的曾祖父使用同样的一个名字呢?当时对于避讳

  • 南宋将领刘锜是一个怎样的人 刘锜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锜

    虽然后人总是诟病南宋的军事成绩,但导致战败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来自外界,有的来自内部,就南宋将领的能力来看,当时并不缺优秀的将领。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刘锜便是一位立有诸多战功的名将。据记载,刘锜出身将门 ,从小善于箭术,且样貌俊美,早早便跟随父亲刘仲武四处征战,此后得到提拔。那下面就准备来讲讲刘锜的生平

  • 唐高宗妃子萧淑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萧淑妃为何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萧淑妃

    萧淑妃本来是李治非常喜欢的后妃,她已经战败了王皇后,获得了李治的独宠。但是,最终她却败得那么惨,被武则天关在一个小黑屋里。接着,她又和她曾经打败的王皇后一同,被武则天残忍害死。(萧淑妃剧照)那么,明明萧淑妃占尽优势,为什么会最后失败呢?萧淑妃最初确实是非常得李治喜爱的。李治很喜爱她的原因有三点:一是

  • 蜀汉大臣尚书令蒋琬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蒋琬

    蒋琬,今天的湖南省湘乡县人(零陵湘乡),诸葛亮的接班人。当年,诸葛亮病危五丈原,刘禅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去问丞相:“丞相死后,谁可接任?”诸葛亮答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说起蒋琬的仕途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本是广都县的一个小县长,刘备来视察工作

  • 太平天国女将洪宣娇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洪宣娇

    说起太平天国最出名的女性应该算是傅善祥,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状元,她才华横溢,却被命运捉弄,在天平天国起义初期,加入了天平军。在洪秀全破天荒的开了女科之后,她去参加科举,最终被杨秀清钦点为状元,而负责女科的主考官则是今天的主角:洪宣娇。洪宣娇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是她在天平天国的发展

  • 唐朝宦官李辅国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辅国

    自古以来,太监都是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不论是东汉末年的十常侍,还是明朝的大宦官刘瑾、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都是宦官专权祸乱朝政的代表。作为皇权的产物,宦官一直以一种畸形的状态与更迭交替的帝国紧紧绑在一起。宦官是皇权的延伸,是封建帝制的畸变。作为接近权力中心的人,他们注定要与权力产生千丝万缕的联

  • 唐朝宰相李德裕生平介绍及评价 李德裕政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德裕

    公元850年,大中十三年,曾为大唐宰相的李德裕,于珠崖郡亡故。对于这位晚唐名臣的亡故,史料中并没有透露太多的细节。以至于,史料仅是以“己末,崖州司户李德裕卒”这寥寥数笔来记录李德裕的亡故。可即便如此,李德裕在死后却备受后世推崇。其中,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价李德裕&ldq

  • 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奇皇后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奇皇后

    现在的韩国在争夺传统文化上不遗余力,网上也编了很多段子,韩国要为汉字申遗,还自称韩医是自己发明的,另外就是韩国的地方,那简直没有中国什么事情,更有说法,韩国说是孔子是韩国人,恨不得中国有名的人都是韩国人,当然有些是段子,不能当真,这件事情上,我们也需要学习韩国认真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皇后是

  • 南宋权臣韩侂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侂胄

    《宋史》中有四卷为奸臣传,包括蔡确、邢恕、吕惠卿、章惇、曾布、安惇、蔡京、赵良嗣、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万俟禼、韩侂胄、丁大全、贾似道等人都榜上有名,这当中大部分人都实至名归,当然也有一些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南宋宁宗时的宰相和权臣韩侂胄。韩侂胄是名门之后,曾祖父是被欧阳修称之为“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