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平原君是谁?平原君赵胜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平原君是谁?平原君赵胜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86 更新时间:2024/1/17 6:26:05

平原君是谁?平原君赵胜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平原君赵胜。

平原君简介

赵胜(?-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山东诸城),号平原君。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建议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

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前259),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最终毛遂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

平原君生平经历

一、平原君营救魏齐

秦昭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用范雎为相。适逢魏王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叫须贾带口信给魏王,立即把他的仇人魏齐的脑袋送来,否则将要屠大梁。魏齐听说害怕了,逃到赵国,藏匿在赵胜家。

第二年,秦昭王听说魏齐在赵胜家,就给赵胜写了一详细而表面友好的书信,说:“我听说您的高义,愿作布衣之友,希望您到我这里来,愿意与您为十日之饮”。赵胜畏惧秦国,便至秦见秦王。

在饮酒间,秦王对赵胜说:“昔日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天范君也是我的叔父。范君的仇人在您家,愿您使人取其头来。不然我不放您出关。”

赵胜说:“魏齐是我的朋友,就在我家,也不应当交出来,何况又不在我家。”秦王又给赵王写信说:“范君的仇人魏齐在赵胜家,王赶快使人把他的头送来。不然的话,我将发兵攻赵,且不放赵胜出关。”

赵孝成王发兵围赵胜家。魏齐夜间逃出,见赵相虞卿。虞卿解相印与魏齐逃至大梁,欲通过信陵君而去楚。信陵君畏秦,犹豫不肯见,由于侯嬴从旁劝说,才到郊野迎接。魏齐听说信陵君开始对见他有难意,怒而自杀。赵王终于将魏齐的头送到秦国,秦昭王才放赵胜回国。

二、平原君与楚订立合纵盟约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曾派赵胜去求援,当时拟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兵抗秦,赵胜约定跟门下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赵胜说:“假使能通过客气的谈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盟约确定下来,一定要确定了合纵盟约才回国。

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寻找,从我门下的食客中选取就足够了。”结果选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没有可再挑选的了,竟没办法凑满二十人。

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赵胜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赵胜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那十九个人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只是没有发出声音来。

等到毛遂到达楚国,跟那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势,十九个人个个佩服他。赵胜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再三陈述利害关系,从早晨就谈判,直到中午还没决定下来,那十九个人就鼓动毛遂说:“先生登堂。”于是毛遂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赵胜说:“谈合纵不是‘利就是‘害,只两句话罢了。

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叱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十步之内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国的人多势众的,大王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

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当着他的面你为什么这样呵叱我?况且我听说商汤曾凭着七十里方圆的地方统治了天下,周文王凭着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实际上是由于他们善于掌握形势而奋力发扬自己的威力。

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士兵百万,这是争王称霸所凭借的资本。凭着楚国如此强大,天下谁也不能挡住它的威势。

听了毛遂这番数说,楚王立即改变了态度说: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盟约。”

毛遂双手捧着铜盘跪下把它进献到楚王面前说:“大王应先吮血以表示确定合纵盟约的诚意,下一个是我的主人,再下一个是我。”就这样,在楚国的殿堂上确定了合纵盟约。

这时毛遂左手托起一盘血,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各位在堂下也一块儿吮盘中的血,各位虽然平庸,可也算完成了任务,这就是所说的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吧。”

赵胜确定了合纵盟约便返回赵国,回到赵国后于是把毛遂尊为上等宾客。

三、平原君邯郸解围

公元前262年秦攻韩的野王,野王降秦。韩的上党郡与本国的通路被切断。上党太守冯亭遣使者对赵王说:“韩不能守上党,吏民都乐于归赵,而不愿意入秦。”

赵王先与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认为赵国接受上党,将“祸大于所得”。赵王又跟赵胜、赵禹商议,他们都认为,用兵百万,攻战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今坐受有城市邑十七,这是个大利,不可坐失时机。赵王令去接收土地,并传达赵王的命令:“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赵国又派廉颇进军长平,抵御秦军。公元前260年7月,赵王中秦的反间计,以赵括代廉颇为将,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秦赵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军围攻赵的都城邯郸。赵国倾全力死守邯郸,又向楚、魏紧急求援。

秦军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国都很快就会攻下,谁敢救赵,秦攻下赵以后就先打谁。”魏王畏惧秦国,令晋鄙在邺,停军筑壁垒,不再前进。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在观望形势的变化。

赵胜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写信责怪信陵君说:“我以为你有救济别人困难的高义,现在邯郸这样危急,魏国的救兵不来,你却无动于衷。纵然你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你也不可怜你姐姐吗?”信陵君屡次请魏王发兵救赵,魏王都不答应。他只好采用了侯嬴的意见,使人偷出魏王的兵符,夺晋鄙军救赵。

在邯郸被围,楚魏救兵又都未到的危急时刻,听从了邯郸传舍吏子李谈的建议“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得敢死的士卒三千人,由李谈率领与秦军战,又适逢魏楚的救兵来到,秦军败退,邯郸解围,时在公元前257年。

四、平原君从谏如流

赵胜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赶赴救援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也假托君命夺了晋鄙军权带兵前去救援赵国,可是都还没有赶到。这时秦国急速地围攻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赵胜极为焦虑。

邯郸宾馆吏员的儿子李同劝说赵胜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赵胜说:“赵国灭亡那我就要作俘虏,为什么不担忧呢?”李同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

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现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

于是赵胜采纳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这时也凑巧楚、魏两国的救兵到达,秦军便撤走了,邯郸得以保存下来。李同在同秦军作战时阵亡,赐封他的父亲为李侯。

五、平原君去世

赵胜在公元前251年去世。赵胜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他的后嗣也在赵国灭亡的同时断绝了。

平原君历史评价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司马迁:“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之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争冯亭以权,如楚以救邯郸之围,使其君复称于诸侯。

谯周:“长平之陷,乃赵王信间易将之咎,何怨平原受冯亭哉?”

司马贞:“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笑姬从戮,义士增气。兵解李同,盟定毛遂。虞卿蹑蹻,受赏料事。及困魏齐,著书见意。”

苏辙:“赵胜倾身下士,以窃一时之声可耳;至于为国计虑,性不知也。赵欲拒燕,有廉颇、赵奢不能用,而割地与齐以借田单,知单之贤而不知其不为赵用也?及韩冯亭以上党嫁祸于赵,赵豹知其不可,而胜贪取之,长平之祸成于胜之言,此皆贵公子不知务之祸也。乃欲使之相危国,拒强秦。难矣哉。”

钱谦益:“朝歌长夜馆娃春,总为妖姬戮谏臣。何事邯郸贵公子,能因牴者杀佳人。”

罗剑波:“平原君乃重义、重贤、重德、重礼之人,实为难得的智者。”

黄震:“平原君斩笑躄者美人头一事,虽然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但也稍微过分了。邯郸被围,用毛遂、李同等人解了邯郸之危虽然是平原君的功绩,但是他若不接受上党的嫁祸,也不会有长平战败、邯郸被围的事情,他的功于还不足以赎误国之罪。”

标签: 平原君

更多文章

  • 春申君是谁?春申君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春申君

    春申君是谁?春申君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春申君。春申君简介黄歇(前314年-前238年),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l

  • 孟尝君是谁?怎样去评价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是谁?怎样去评价孟尝君?以下为您介绍孟尝君。孟尝君简介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

  • 明朝将领顾时的成就介绍 对明朝大将顾时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顾时

    顾时字时举,生于安徽凤阳,加入朱元璋起义军后升任元帅,南平明夏、北伐北元,大振军威,于公元1379年去世,追赠滕国公,谥号襄靖。顾时的成就顾时参与了平定张士诚、攻灭元朝的战争,在围攻庆阳时,他率领军队击败了守将张良臣,俘虏了张良臣手下的九位劲将;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和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 明朝将领顾时生平简历 顾时的妻妾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顾时

    顾时是明朝开国将领,早年投靠朱元璋,参与平定张士诚的战争、北伐元朝、征伐明夏、征伐北元、镇守北平等战役,立下汗马功劳。顾时生平简历顾时(1334-1379),字时举,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滕国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顾时投靠明太祖,成为起义军的一员,累积战功升任元帅。其后参

  • 明朝开国将领唐胜宗简介 唐胜宗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胜宗

    唐胜宗是明朝开国军事将领,明初因战功被封为延安侯,之后被削爵。公元1390年,唐胜宗因胡惟庸案而被杀,削去爵位,后朱元璋为其刊像立庙。唐胜宗简介唐胜宗(13351390),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将、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被封延安侯。唐胜宗早期就归附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洪武三年(1370)冬,封为延

  • 明朝开国将领唐胜宗妻妾子女 唐胜宗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胜宗

    唐胜宗字克家、号芝卿,生于定远县,是开国将领将领。18岁跟随朱元璋起义,之后初露锋芒,逐渐崛起,屡立战功,为明朝的建立也做出了贡献。唐胜宗妻妾子女妻妾吴氏:至正十三年(1353年)以前唐胜宗在家乡濠州定远县娶妻吴氏生子:唐敬业、唐敬祖。蒙氏:至正十三年1353年以后娶妻蒙氏生子赵九。儿子唐敬业唐敬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重用盛庸?盛庸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之役,朱允炆,盛庸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击败朱棣大军,差点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势。只可惜朱允炆后知后觉,并没有在初期重用盛庸,导致朱棣部队有了喘息之际。此后朱棣攻破京城,他十分欣赏盛庸的能力,所以没有杀他,而是继续重用。不过盛庸却多次被人指出有二心,最后将他逼入绝路,选择自刎。盛庸一生也挺憋屈的,虽然尽职

  • 北洋三杰之首王士珍生平介绍 王士珍结局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士珍

    王士珍简介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牛家庄(今河北正定)人。近现代政治人物,北洋三杰之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袁世凯的青睐,历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政府总理。1918年,退出政坛,隐居北京。1926年5月,任京师临时治安会长

  • 陈半丁真迹作品有什么特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半丁

    陈半丁简介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画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

  •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赵少昂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少昂

    画家赵少昂简介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男,汉族,原籍广东番禺。中国画家。1905年3月6日生于广东广州。 1998年逝世于香港。少丧父,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 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