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申君是谁?春申君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春申君是谁?春申君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378 更新时间:2023/12/17 5:20:49

春申君是谁?春申君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以下为您介绍春申君。

春申君简介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春申君生平经历

一、受命赴秦

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

公元前298年,秦国大举出兵攻打楚国,夺下巫郡、黔中郡两郡,并于前278年攻下楚国都城鄢郢,向东直打到竟陵,楚顷襄王被迫把都城向东迁往陈县这时的楚顷襄王急于和秦国求和,于是于前272年派遣辨才出众的黄歇出使秦国。

当时秦昭王派遣白起进攻韩国和魏国的联军,在华阳大败他们,擒获魏国将领芒卯,韩国和魏国只好向秦国臣服并听命于秦国。秦昭王已命令白起同韩国、魏国一起进攻楚国,正准备出发。这时,黄歇恰巧来到秦国,听到秦国这个计划。

黄歇于是上书劝秦昭王说,秦国和楚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如果秦国欲攻打楚国,必然会导致两败俱伤,很容易使韩、赵、魏、齐等国家得渔翁之利。这还不如让秦国和楚国结盟,然后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其它国家。秦昭王被黄歇成功说服,于是阻止了白起出征,派使臣给楚国送去厚礼,与楚国缔结盟约,互为友国。黄歇接受盟约后回到楚国,楚顷襄王派黄歇和太子熊完作为人质去到秦国,秦昭王将他们扣留了十年。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重,秦国却不同意熊完回去楚国,黄歇知道秦国丞相范雎和熊完关系很好,于是试图说服范雎。黄歇指出楚顷襄王可能会一病不起,如果秦国能让熊完回去,熊完即位后必然会感激秦国,努力维护和秦国的关系;如果不放熊完回去,而是利用熊完要挟楚国,楚国必然会另立太子以对付秦国,秦和楚的关系就会破裂,而被秦国掌握的太子熊完也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范雎将黄歇的意思转达给秦昭王,秦昭王让熊完的师傅回去探问一下楚顷襄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打算。此时的黄歇为太子熊完深深担忧,替熊完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要使秦国得到好处是无能为力的,我忧虑得很。

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接受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

于是,黄歇让熊完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他自己却在住所留守,并以熊完生病为借口谢绝访客。等熊完走远了,秦国没办法再追到时,黄歇才向秦昭王说出实情,秦昭王大怒,想让黄歇自尽。范雎劝道,熊完即位后,必定会重用黄歇,不如让黄歇回去,以表示秦国的亲善。秦昭王听从了范雎的意见,因而将黄歇送回了楚国。


二、春申君辅国持权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河以北十二县的封地。

十五年后,由于与齐国相临的淮北经常发生战事,黄歇向楚王进言道:“淮北地区靠近齐国,那里情势紧急,请把这个地区划为郡治理更为方便。”并同时献出淮河以北十二个县,请求封到江东去。考烈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修建城堡,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都邑。春申君已经担任了楚国宰相,这时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魏国有信陵君,大家都正在竞相礼贤下士,招徕宾客,互相争夺贤士,辅助君王掌握国政。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

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的丞相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请求救援,楚考烈王弃秦楚两国的盟约不顾,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魏国也派出信陵君魏无忌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

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的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

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的同时,对内则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相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

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西周国,同年,寄居在西周国的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前249年,秦国秦庄襄王即位,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又带兵灭掉东周国。

公元前242年,各诸侯国担忧秦国吞并中原的势头不能遏制,于是互相订立盟约,联合起来讨伐秦国,并让楚考烈王担任六国盟约的首脑,让春申君当权主事。六国组成合纵联军,由黄歇任命庞暖为联军主帅,六国联军曾一度攻到函谷关,秦国倾全国之兵出关应战,六国联军战败而逃。楚考烈王把作战失利的罪责归于春申君,从此开始冷落黄歇。


三、春申君移花接木

楚国当时就把都城从陈迁到了寿春;而秦国则把附庸卫元君从濮阳迁到了野王,设置了东郡。春申君从此到了封地吴,同时执行宰相职务。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又听说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怕时间长了不能得到宠幸。

李园便寻找机会做了春申君的侍从,不久他请假回家,又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黄歇,黄歇问他迟到的原因,他回答说:“齐王派使臣来求娶我的妹妹,由于我跟那个使臣饮酒,所以延误了返回的时间。李园就把他的妹妹献给春申君,并立即得到黄歇的宠幸。

后来李园知道了他的妹妹怀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进一步的打算。李园的妹妹找了个机会劝说黄歇君道:“楚王尊重宠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国宰相已经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没有儿子,如果楚王寿终之后将要改立兄弟,那么楚国改立国君以后,也就会各自使原来所亲信的人显贵起来,您又怎么能长久地得到宠信呢?

不仅如此,您身处尊位执掌政事多年,对楚王的兄弟们难免有许多失礼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为国君,殃祸将落在您的身上,还怎么能保住宰相大印和江东封地呢?现在我自己知道怀上身孕了,可是别人谁也不知道。

我得到您的宠幸时间不长,如果凭您的尊贵地位把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宠幸我;我仰赖上天的保佑生个儿子,这就是您的儿子做了楚王,楚国全为您所有,这与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祸相比,哪样好呢?”黄歇认为这番话说得对极了,就把李园的妹妹送出家来,严密地安排在一个住所便向楚王称说要进献李园的妹妹

楚王把李园的妹妹召进宫来很是宠幸她,于是生了个儿子,立为太子,又把李园妹妹封为王后。楚王器重李园,于是李园参与朝政。

李园把他妹妹送进宫里,封为王后,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便担心黄歇说漏秘密而更加骄横,就暗中豢养了刺客。打算杀死黄歇来灭口,这件事在国都有些人知道。


四、春申君命丧棘门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此后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入宫,并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夹住刺杀了黄歇,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

同时就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而李园的妹妹原先受春申君宠幸怀了孕又入宫得宠于楚考烈王后所生的那个儿子便立为楚王,这就是楚幽王。到了南北朝刘宋时,追尊黄歇为忠安王,至宋代累封忠安顺应威显英济王。


春申君历史评价

范雎:“歇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司马迁:“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春申君失朱英之谓邪?”以身徇君,遂脱彊秦,使驰说之士南乡走楚者,黄歇之义。

司马贞:“黄歇辩智,权略秦、楚。太子获归,身作宰辅。珠炫赵客,邑开吴土。烈王寡胤,李园献女。无妄成灾,朱英徒语。”

张继:“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阴阴石泉水。日暮江南无主人,弥令过客思公子。萧条寒景傍山村,寂寞谁知楚相尊。当时珠履三千客,赵使怀惭不敢言。”

张祜:“薄俗何心议感恩,谄容卑迹赖君门。春申还道三千客,寂寞无人杀李园。”

杜牧:“烈士思酬国士恩,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

标签: 春申君

更多文章

  • 孟尝君是谁?怎样去评价孟尝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尝君

    孟尝君是谁?怎样去评价孟尝君?以下为您介绍孟尝君。孟尝君简介田文(?公元前279年),即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君”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

  • 明朝将领顾时的成就介绍 对明朝大将顾时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顾时

    顾时字时举,生于安徽凤阳,加入朱元璋起义军后升任元帅,南平明夏、北伐北元,大振军威,于公元1379年去世,追赠滕国公,谥号襄靖。顾时的成就顾时参与了平定张士诚、攻灭元朝的战争,在围攻庆阳时,他率领军队击败了守将张良臣,俘虏了张良臣手下的九位劲将;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和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 明朝将领顾时生平简历 顾时的妻妾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顾时

    顾时是明朝开国将领,早年投靠朱元璋,参与平定张士诚的战争、北伐元朝、征伐明夏、征伐北元、镇守北平等战役,立下汗马功劳。顾时生平简历顾时(1334-1379),字时举,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滕国公。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顾时投靠明太祖,成为起义军的一员,累积战功升任元帅。其后参

  • 明朝开国将领唐胜宗简介 唐胜宗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胜宗

    唐胜宗是明朝开国军事将领,明初因战功被封为延安侯,之后被削爵。公元1390年,唐胜宗因胡惟庸案而被杀,削去爵位,后朱元璋为其刊像立庙。唐胜宗简介唐胜宗(13351390),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将、明朝开国军事将领,被封延安侯。唐胜宗早期就归附朱元璋打天下,屡立战功。洪武三年(1370)冬,封为延

  • 明朝开国将领唐胜宗妻妾子女 唐胜宗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胜宗

    唐胜宗字克家、号芝卿,生于定远县,是开国将领将领。18岁跟随朱元璋起义,之后初露锋芒,逐渐崛起,屡立战功,为明朝的建立也做出了贡献。唐胜宗妻妾子女妻妾吴氏:至正十三年(1353年)以前唐胜宗在家乡濠州定远县娶妻吴氏生子:唐敬业、唐敬祖。蒙氏:至正十三年1353年以后娶妻蒙氏生子赵九。儿子唐敬业唐敬

  • 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不重用盛庸?盛庸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靖难之役,朱允炆,盛庸

    盛庸是明朝著名将领,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击败朱棣大军,差点改变整个战局的走势。只可惜朱允炆后知后觉,并没有在初期重用盛庸,导致朱棣部队有了喘息之际。此后朱棣攻破京城,他十分欣赏盛庸的能力,所以没有杀他,而是继续重用。不过盛庸却多次被人指出有二心,最后将他逼入绝路,选择自刎。盛庸一生也挺憋屈的,虽然尽职

  • 北洋三杰之首王士珍生平介绍 王士珍结局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士珍

    王士珍简介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牛家庄(今河北正定)人。近现代政治人物,北洋三杰之首。凭借过人的才智和卓越的政绩,得到袁世凯的青睐,历任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政府总理。1918年,退出政坛,隐居北京。1926年5月,任京师临时治安会长

  • 陈半丁真迹作品有什么特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半丁

    陈半丁简介陈半丁1876--1970),即陈年,画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有《卢橘夏熟》、《高枝

  • 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赵少昂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少昂

    画家赵少昂简介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男,汉族,原籍广东番禺。中国画家。1905年3月6日生于广东广州。 1998年逝世于香港。少丧父,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 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

  • 纯粹的美术家陈树人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陈树人

    陈树人简历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画家。早年随其岳父居廉学画。东渡日本求学,先后毕业于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京都美术学校绘画科及东京国立大学文学系。归国后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被称为 “岭南三杰”。1917年受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