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英国前香港总督杨慕琦生平及评价

英国前香港总督杨慕琦生平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475 更新时间:2023/12/22 20:48:22

香港总督慕琦简介

杨慕琦(1886年6月30日1974年5月12日),英国资深殖民地官员,1909年至1928年间于锡兰任职,官至首席助理辅政司兼锡兰行政局秘书,后来先后于塞拉利昂及巴勒斯坦托管地服务,期间曾任塞拉利昂护督及署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

杨慕琦自1933年至1938年任巴巴多斯总督,1938年至1941年任坦噶尼喀地区总督,两段总督任内以推行改革著称,获得英廷肯定。

杨慕琦爵士在1941年获任命为第21任香港总督,并于9月就任,但三个月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军香港,爆发香港保卫战。几经奋力抵抗后,杨慕琦在1941年12月25日“黑色圣诞节”日军无条件投降,沦为战俘。

他在战时先后被监禁于香港半岛酒店、台湾及沈阳,后期受尽非人折磨。二战在1945年8月结束后,杨慕琦没有立即复任港督,而香港事务则暂由军政府打理,直到他于翌年5月复任为止。

杨慕琦的故事

一、早年生涯

杨慕琦在1886年6月3日生于英属印度,是威廉·麦克沃思·杨慕琦爵士在第二段婚姻中,与弗朗西丝·玛丽·埃杰顿所生之第三子。弗朗西丝之父亲罗伯特·艾尔斯·埃杰顿爵士曾经担任旁遮普的副总督。

至于杨慕琦的父亲W·麦克沃思·杨慕琦爵士是印度的殖民地官员,曾先后担任迈索尔的驻留官、古尔格的首席专员以及旁遮普副总督。

虽然生于印度,但杨慕琦早年却被送回英国英格兰接受教育,曾经先后入读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英皇学院。毕业以后,杨慕琦在1909年到英属锡兰加入当地的公务员体系,从而展开其殖民地公职生涯。后来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杨慕琦遂在翌年从军。

二、殖民地生涯

大战完结后,杨慕琦重回锡兰的殖民地政府,此后一直官运亨通,除了在1923年获委任为首席助理辅政司外,又在1928年被改调到西非的塞拉利昂殖民地政府出任辅政司一职。

自1930年至1933年,杨慕琦复被派到巴勒斯坦托管地担任政府的首席秘书,此后再次调迁,前往大西洋,在1933年8月5日起,正式出任悬缺多时的巴巴多斯总督兼三军总司令。

三、巴巴多斯总督

在他上任总督以前,巴巴多斯的主要经济命脉(蔗糖)因为长期歉收,使经济在1930年代陷入衰退,并导致失业率急升。为此,杨慕琦任内著手于解决失业问题。

尽管当时政府因经济欠佳而收入减少,但他却花比以往更多的金钱到贫穷地区以发展社会服务、教育和医疗,另外,不同的委员会亦相继成立,以专注解决不同的民生问题。

与此同时,杨慕琦又趁机会进行社会改革,在议会引入其他声音,以图改变农场主长期垄断经济的不公局面。

四、香港总督

在1941年9月10日,杨慕琦获任命为第21任香港总督,接替以健康理由辞职的罗富国爵士。杨慕琦抵港后在9月25日第一次召开立法局会议,当时香港市面仍未料到两个多月后日军会入侵香港,杨慕琦更想不到三个月后自己竟为日军所掳。

其实,日本早于1937年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并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由于其时日本未与英国宣战,所以香港未受战火波及,但受内地严峻局势影响,港府虽然保持中立,但实际上自罗富国爵士港督任内,香港已经加紧备战,以防他日日本挥军南下。

不过,虽说加紧备战,幅度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在杨慕琦上任港督的时候,香港仅有英兵和印籍英兵约11000人,再加上本地义勇军1387人。

此外,在他上任以前,英军驻远东三军总司令曾向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请示,要求增兵香港布防,但丘吉尔认为香港根本无险可守而加以拒绝,由此可见,香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防守仍然十分脆弱。

正因为英方相信日本不会宣战的关系,虽然大批难民从内地涌入香港,但市面情况则仍然一概如旧。后来加拿大在1941年11月派遣一批为数1975人的援军驻守香港,可是杨慕琦亦未有任进一步的增兵行动,而他本人甚至在12月6日前往半岛酒店出席慈善舞会,香港表面上可谓一片歌舞升平。

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突袭美国位于太平洋珍珠港的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遂一触即发。珍珠港事件发生当日,杨慕琦始悟情势不妙,于是颁布动员令,并宣布香港进入紧急状态。

翌日12月8日(因时差关系,实际上仅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数小时之内),日军首次进攻香港,率先在上午8时30分以战机轰炸德机场,香港仅有的五架空军飞机遂遭彻底损毁。

此后不出48小时,英军虽然奋力防守,无奈寡不敌众,驻港英军“兵败如山倒”,新界防线全数崩溃。到12月12日,九龙半岛已经完全陷落,日方于是在12月13日派员到香港岛,以大炮和空袭为威胁,迫使英方投降,结果被杨慕琦当面加以拒绝。

杨慕琦拒降以后,日军再度大肆进行空袭,并成功在12月18日和12月19日,分别在三个不同地方登陆香港岛,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到12月21日,丘吉尔曾致电报到香港,鼓励守军抵抗到底,并表示守军“不要有任何投降的设想”,惟当时英兵已经溃败,边战边退。

自12月21日至12月24日,英军虽然作出最后的顽强反抗,但始终未能击退日军。在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杨慕琦发表圣诞告,鼓励士兵奋战。但到下午3时,守将莫德庇少将向他表示英方已再无力还击,杨慕琦于是先设计送走所有军政要员离开香港,并决定投降。

在12月25日下午4时,英方前线开始举白旗,一小时后,英方派员到日方司令部请求投降,但由于日方要求英方投递降书,所以英方要至晚上6时20分才正式投降。结果,杨慕琦乘天星小轮渡过维多利亚港,在当日晚上7时与日方在九龙半岛酒店内举行投降仪式。投降仪式由酒井隆中将主持受降,而英方代表则有杨慕琦和司令莫德庇等人。

由于空袭导致停电,所以杨慕琦要在灰暗的烛光下签署无条件投降的降书。自此,香港正式沦陷,开展长达3年零8个月的艰苦岁月。至于杨慕琦向日军投降当日,由于正值圣诞节,所以史称当日为“黑色圣诞节”。由开战至此,两者仅距18日而已。

杨慕琦投降翌日,英方正式全面停火。而杨慕琦本人自签署投降条款当日即沦为日本的战俘,并先后被囚禁于香港赤柱和中国东北沈阳的战俘营。一直到1945年8月,随着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杨慕琦才获得释放。

释放以后,杨慕琦未有立即复任港督,而是先回英格兰休养,并由前辅政司詹逊组织临时政府。不久以后,又由夏悫少将组织军政府,进行军法管治。

五、晚年生活

杨慕琦卸任港督以后,选择退休,未有再出任公职,晚年退居于英国英格兰的温彻斯特,最后在1974年5月12日逝世,享年87岁。

杨慕琦计划是什么?

香港光复半年以后,杨慕琦在1946年5月1日重新复任香港总督,结束了临时军法管治。在同一日的立法局会议上,杨慕琦又大胆提出政改方案,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务”。

到是年10月,杨慕琦正式推出建议书,当中建议香港应设立一个市议会(Municipal Council),三分之二议员为民选,其三分一则属委任;另外,在民选议员部份中,一半由华人直选,而另一半则由洋人直选。

构想中的市议会最初可负责管理消防、康乐场地和市政局,到日后情况许可的话,更可以管理教育、社会福利和公共建设,甚至于公共事业。

根据方案,为配合市议会的设立,立法局内的官守议员议席会由原本的9席减至7席,非官守议席则增加一席至8席。在官守议席中,5人会是当然议员。

而在非官守议席中,4人由非官方机构推举,另由太平绅士中选一人,商会中选一人,以及从新成立的市议会推选2人。港督仍会是立法局的主席,继续享有投票权。

方案推出以后,被通称为“杨慕琦计划”。表面上,方案虽然容易推行,但由于各界未能就市议会职能达成一致意见,以致方案迟迟未能落实。而即使华人可在方案取得利益,港府也没法得到全体华人社会的赞同。到1947年5月,杨慕琦任满离职,以61岁之龄退休返英,但其方案始终未能取得共识。

标签: 杨慕琦

更多文章

  • 金朝开国将领完颜昌生平事迹 完颜昌后人 完颜昌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完颜昌

    完颜昌出身金朝宗室,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他曾辅佐金太祖参与抗辽之战,灭辽破宋多有战功,因功封爵鲁国王,官至左副元帅、元帅左监军等。完颜昌完颜昌生平事迹完颜昌(?1139年) ,女真名挞懒,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金朝宗室将领,金穆宗完颜盈哥之子,金太祖完颜旻堂兄弟。骁勇善战,辅佐金太祖

  • 金朝后期将领完颜陈和尚是谁 完颜陈和尚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完颜陈和尚

    完颜陈和尚本名完颜彝,是金朝末年名将,官拜忠孝军提控、御侮中郎将等。他曾取得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之胜,名震天下,就连蒙古人都佩服。完颜陈和尚是谁完颜陈和尚(1192年-1232年),本名彝,字良佐,金末名将。贞祐初,为蒙古军所俘,年余后逃归金朝,任宣差提控。忠孝军勇悍善战,但难控制,他严于治军,信

  • 金朝开国将领宗室大臣完颜宗望的故事 怎么评价完颜宗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作为完颜阿骨打的次子被称作“二太子”,他一生英勇善战,为金朝立下赫赫战功,一次攻辽,两次攻宋,制造靖康之变,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完颜宗望的故事菩萨太子完颜宗望为人精细,执著,仁慈善良,喜谈佛道,面相丰腴似佛。将士甘为所用,攻必克,战必取。军中号称“菩

  • 金朝开国将领宗室大臣完颜宗望生平简介 完颜宗望的妻妾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别名斡鲁补、斡离不,出身金朝宗室,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儿子,是金朝名将。完颜宗望自小跟随父亲征战四方,立下无数战功,尤其是他是靖康之变的制造者。完颜宗望生平简介完颜宗望(?1127年),字斡鲁补,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金朝宗室名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次子。英勇善战,跟从金太祖征

  • 韩德让死后为何葬在契丹皇陵?怎么评价韩德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德让

    韩德让是韩知古的后人,自幼在契丹长大,成为辽朝大臣,为大辽立下不少功劳,被赐名耶律隆运。韩德让与萧太后有着说不清、理还乱的渊源,他死后还葬在了萧太后的陵墓旁。韩德让韩德让死后为何葬在契丹皇陵辽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农历十二月,57岁的“承天皇太后”萧燕燕在行宫中病逝。重

  • 辽朝皇后萧观音的诗都有哪些 历史上对萧观音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观音

    萧观音出身辽朝后族萧氏,是钦哀皇后萧耨斤的侄女,嫁给辽道宗为第一任皇后。她工诗、精通音律、善于谈论,是公认的契丹史上有名的女诗人。萧观音萧观音的诗萧观音自幼能诵诗,旁及经书、子书。长大后,容貌端庄秀丽,为萧氏诸女之冠。萧观音工诗,喜书,善谈论,并能自制歌词,好弹筝,尤善琵琶。萧观音的传世作品虽然只

  • 辽朝皇后萧观音生平简介 女真人为什么恨萧观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萧观音

    萧观音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妻子,他的第一任皇后,也是辽朝著名女诗人。萧观音著有《伏虎林应制》《回心院》等作品,因为被诬陷与伶人私通而被杀,死后尸体更惨遭女真人践踏。萧观音萧观音生平简介萧观音(10401075年),钦哀皇后萧耨斤侄女,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后,著名女诗人。颖慧秀逸,娇艳动人,内向纤

  • 宋真宗赵恒的妃嫔之沈贵妃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真宗,沈贵妃

    沈贵妃(994年-1076年),沈氏,谥号昭静,宋真宗赵恒的妃嫔,宰相沈伦之孙女,父亲沈继宗为光禄少卿。大中祥符年间沈氏入宫为才人。后晋美人、婕妤、充媛,至德妃。沈妃淑俭不华,真宗甚为敬重。嘉佑末,宋仁宗晋尊庶母沈氏为贵妃。熙宁九年沈贵妃薨逝,享年八十三岁。许出殡其家,车驾临奠,辍视朝三日,谥曰昭静

  • 乃木希典是一个怎样人?乃木希典为何被称为日本的“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乃木希典

    “尔灵山巅岂险攀,男儿功名期克艰。铁血覆山山形改,万人同仰尔灵山。”不知道小伙伴们看到这首诗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这样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咱们中国历史上“项羽”的影子呢?如果说写这首诗的人是一名日本人的话,是不是会让小伙伴们很惊讶呢?没错,这首诗的作者就是乃木

  • 西汉大臣灌夫简介 灌夫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灌夫

    灌夫是汉朝人,仅仅因为一个不敬之罪 ,灌夫就被丞相给杀了,之后他的家族也被灭族。这到底是怎样大恶不赦的一个人?灌夫为何会落得如此结局?灌夫本姓张,跟随父亲立下军功而被封为中郎将,后来灌夫的父亲战死。按照当时的军法,父子俩都从军了,一人战死,另外一人可以护送灵柩回家。很多人都会选择回到家乡过安宁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