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献通考简介:文献通考的作者是谁?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文献通考简介:文献通考的作者是谁?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68 更新时间:2024/1/10 5:29:14

文献通考简介:文献通考的作者是谁?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生平经历是怎样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文献通考简介

《文献通考》书名,简称《通考》,宋元之际马端临撰。348卷。因“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自序》)。

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较杜佑《通典》分析为详,计有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等24门。

除因袭《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论及其他文献等,资料较《通典》丰富,于宋代典章制度尤称详备。其中刑考分为刑制徒流、详谳、赎刑、赦宥等。可供研究中国法制史参考。

文献通考的作者是谁?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

马端临,字贵与,号竹洲。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其卒年史志无载。

一般根据《扶风马氏宗谱》所载其子马尚志的行状里“父已耄”推定其卒年为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根据余谦《文献通考序》透露的信息马端临应该在至元元年(1335年)以前已经死了。

其实“耄”在古意里特指具体年龄时,可以有三解:70岁、80岁、90岁。70更合适一些,他应该卒在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享年77岁。

马端临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之一,他发展了杜佑所创立的新史书体裁,即以事类为中心叙述历史发展的典志体,又推进了郑樵所倡导的会通之义。

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生平简介

一、作者生平

在马端临77年的人生旅途中,大半生活在元代。他23岁时南宋就灭亡了,从此他以宋代遗民自居,念念不忘故国热土。

马端临家学渊源深厚。他的父亲马廷鸾字翔仲是南宋末年的丞相。马廷鸾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刻苦攻读登进士第,咸淳五年(1269年),出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马廷鸾为官正直,对于权臣丁大全贾似道的拉拢,他不为所动。还上书请求皇帝: “遏恶扬善以顺天,举直错枉以服民。”矛头直指当时恶贯满盈的权奸贾似道。但个人力量难有作为,他感到孤掌难鸣,九次上疏辞职。咸淳九年(1273年),马端临随父亲回原籍居住。

二、马端临著书原因

马氏著《文献通考》,在《自序》中反复说明,一方面为续补杜佑《通典》天宝以后之事迹,一方面要配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略如纪传体史书中的纪和志。

总起来说,是使“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这就形成了这部书的消极面,虽有同情人民之处,但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立言。

又因全书规模宏大,某些部门便容易失于疏略,如《职官考》全录《通典》之文,于五代部分则叙述寥寥;又如《经籍考》内容虽丰富,而主要依据不出于晁公武、陈振孙二家,自不能完备;《舆地考》多本于欧阳忞《舆地广纪》一书,无甚订补。

马端临编纂《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他认为“杜书纲领宏大,考订该洽,固无以议为”。但“时有今古,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因此,他以严肃的态度另行撰写。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以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

如果“载之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辩而未当者”,他就“研精覃思”,“窃以己意而附其后”,这样,他就完成了一部既有翔实丰富的史料又有深思独到的观点的史学名著。

三、贡献

马廷鸾对马端临的影响是巨大的。马廷鸾20岁时就在家乡当“童子师”,考取进士后,先后做过池州教授、史馆校勘枢密院编修官、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一系列文教和编史职位。

辞职还乡后,过了17年隐居生活,始终勤于读书和著述。先后著有《六经集传》、《语孟会编》、《楚辞补记》、《洙泗裔编》、《读庄笔记》等书。这对马端临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为他展示了一条精神充实而富足的生活方式。使马端临立志做一个唾弃功名利禄,专心治学的学者。

马廷鸾的座右铭是: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富以还子孙。”

马廷鸾还亲自指导马端临读书。在父亲的指导下,马端临对各种体例的史书,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且广泛涉猎,以“通儒”自许。

由于马廷鸾自身就非常好学,而且博学多才,所以家中藏书十分丰富,使马端临能够方便地接触到很多的书籍和资料,也为他著《文献通考》提供了有利条件。

马端临在《通考·自序》里说:“自念业绍箕裘,家藏坟索,插架之收储,趋庭之问答,其于文献盖庶几焉。”

在《文献通考》的编撰过程中,马端临也得到了马廷鸾的悉心指导。从全书的指导思想到编写体例,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都贯穿着马廷鸾的辛勤劳动与深思熟虑。可以说《文献通考》凝结了父子两代的心血。

在历史方面,马廷鸾也著有《读史旬编》,这是一本普及性历史读物,主要供给孩子教授历史用。马廷鸾的许多历史见解被马端临以“先公曰”的形式收录在《文献通考》里。

另一位对马端临著书产生影响的是他的老师曹泾。曹泾是朱熹的血脉传人,宗奉朱熹。这使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里很多见解都接近朱熹。但马端临对“心学”也有所涉及,《通考》里不少地方就夹杂着“心学”的痕迹。这正是南宋后期理学变化中朱陆门人相互出入的反映。

马端临在咸淳九年(1273年)漕试第一,但他决心不做官。随父亲归隐。在父亲死后,他做过慈湖书院、柯山书院的山长,台州路儒学教授。

在《文献通考》外,马端临还有《多识录》153卷、《义根墨守》3卷、《大学集注》等,可惜都已失传。《文献通考》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标签: 马端临

更多文章

  • 清末怪杰辜鸿铭生平 辜鸿铭经典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辜鸿铭

    清末怪杰辜鸿铭简介辜鸿铭(1857.7.18-1928.4.30),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

  • 尺带珠丹与松赞干布的关系 如何评价尺带珠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尺带珠丹,松赞干布

    尺带珠丹于704年登基,在位约51年,期间迎娶了唐朝的金城公主,之后又多次与唐朝交战,但最终失去青海,没能得到控制西域的霸权,被大臣所杀。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与松赞干布吐蕃第三十二任赞普松赞干布的唯一儿子为出自如羊支部落的芒妃墀江所生的共松共赞(在位五年,其父松赞干布禅位给他),并继任为第三十三任赞普

  •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简介 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尺带珠丹

    尺带珠丹别名赤德祖赞、墀德祖赞,是吐蕃第36任赞普,他维持前弘期佛教,迎娶唐朝金城公主为妻。因为金城公主和亲尺带珠丹一事,让尺带珠丹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足迹。尺带珠丹金城公主尺带珠丹简介尺带珠丹,又译赤德祖赞、墀德祖赞、弃隶蹜赞、弃迭祖赞、弃隶缩赞、乞黎苏笼腊赞等,绰号梅阿迥。按照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

  •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是怎么死的 松赞干布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别名弃宗弄赞、弃宗农、器宗弄赞等,是吐蕃历史上最重要、最为人熟知的帝王。松赞干布一生励精图治,改革政治,创立吐蕃文,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是怎么死的松赞干布死于公元650年,可算得上是英年早逝,松赞干布的死因是疾病。松赞干布之所以死于疾病,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妻子是谁 松赞干布的子女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因为与文成公主的一段佳话而载入史册,由此走进我们的视野。不过,除了文成公主外,松赞干布还有其他妻子,而且他的正妻也并非文成公主。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的妻子松赞干布一生之中共有五个老婆,有来自尼婆罗王国的尺尊公主,来自大唐的文成公主,以及来自吐藩内部的贵族们,她们

  • 夏承焘生平经历 夏承焘成就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承焘

    夏承焘简介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梦栩生,室名月轮楼、天风阁、玉邻堂、朝阳楼。浙江温州人,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无疑是词学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优秀的文化学术成果。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叛徒张国焘生平介绍 张国焘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国焘

    张国焘简介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人(今萍乡市上栗县)。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16年,张国焘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1920年10月,创建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32年进入鄂豫皖苏区,成为根据地事实上的领导者。1935年4月

  • 传教士利玛窦生平介绍 利玛窦在中国的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利玛窦

    利玛窦简介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传教。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

  • 现代舞之母玛莎葛兰姆生平经历 玛莎葛兰姆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玛莎葛兰姆

    玛莎葛兰姆简介玛莎·葛兰姆,又译为马莎·格雷厄姆,美国舞蹈家和编舞家,也是现代舞蹈史上最早的创始人之一。1910年,玛莎·葛兰姆受到露斯圣丹尼斯的表演启发了对舞蹈的兴趣,随后前往萧恩舞团正式学习舞蹈,并成立了自己的“玛莎葛兰姆”舞团。

  • 《牛虻》作者伏尼契生平介绍 伏尼契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伏尼契

    伏尼契简介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1864.05.11 - 1960.07.27),爱尔兰女作家。原名艾捷尔·丽莲·布尔,是著名的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的第五个女儿,出生在爱尔兰的科克市,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