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姚鼐的历史评价

姚鼐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4/1/27 20:00:31

姚鼐,字姬传。安徽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之玄孙。乾隆中期进士,充礼部主事、记名御史。出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任《四库全书》纂修官。辞官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从学于刘大櫆。于经史、诗文皆有成就。其文高简深古、近似欧阳修、曾巩。与方苞、刘大櫆为桐城派首领。曾辑录《今体诗选》;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章义》、《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嘉庆二十年卒。

史书评价

赵尔巽等:①鼐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於道德,而探原於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於方,理深於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②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懽;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清史稿》)

张维屏:惜抱文集,乍阅之后不甚可喜,再三阅之,淳澹简质中有义有法,自是古文正宗。

国史馆臣等:①鼐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司马迁韩愈。自明以来,言古文者莫详于鼐。鼐与方苞、刘大櫆皆籍桐城,世称之为桐城诗派。②鼐为学博集汉儒之长,而折中于宋。诗从明七子入,融汇唐宋之体为宗旨。尝仿王士禛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自罢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各书院者四十余年,谆谆以诲迪后进焉。(《清史列传》)

历代评价

陈康祺:桐城派古文,望溪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然惜抱之学,师法家法,殆兼有之。先生每以义理、考订、文章并称。设非邃于义理,安能出处光明,万流仰镜若斯乎?(《燕下乡脞录》卷四,摘录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王昶:姬传岂弟慈祥,而襟期潇旷,有山泽间仪,有松石间意。簿书刀笔,雅非所好也。诗旨清隽,晚学玉局翁,尤多见道之语,望其眉宇脩然,已知在风尘之表矣。既归,屡主安徽敬敷。江宁钟山、扬州安定三书院,以读书学道教多士。地方大吏,无不爱而重之。古文淳古简净,纡徐往复,亦多不尽之味。(《湖海诗传》卷二八)

姚莹:①海峰出而大振,惜抱起而继之,然后诗道大昌,盖汉魏六朝三唐两宋以及元明诸大家之美无不一备。河内诸贤谓古文之道在桐城,岂知诗亦然哉![29]②先生貌清而癯,如不胜衣,而神彩秀越,风仪闻远,与人言终日不件,而不可以鄙私干。自少及髦,未尝废学。虽宴处常静坐,终日无情容,有来问,则竭意告之,喜导人善,汲引才俊,如恐不及,以是人益乐就而悦服。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必亲。

昭裢:①姬传先生古文简洁秀玮,一出方、刘正轨,实为近代所罕有。②先恭王善持衡天下士,乙亥夏,朱子颖南游,携姚姬传诗至邸,先恭王曰:“此文房、冬郎之笔,异日诗坛宿秀也。”……先生成进士,改官刑部郎中,持法严正,刘文正公甚倚任之。会文正公薨,先生乃移疾归里,掌文教者四十余年。古文遒劲简链类归震川,而雅澹过之……论者以其品望为桐城第一流云。(《啸亭续录》)

康绍镛:先生博通坟籍,学达古今,尤善文章。然铭之必求其人,言之必附于道,生平未尝苟作也。(《康刻后序》)

陈用光:①自康熙年间方侍郎以经学古文名天下,同邑刘海峰继之。天下言古文者,咸称桐城矣。先生世父画坞编修与海峰故友,善也。先生涵糅见闻,益以自得,刊落枝叶,独见本根。其论学以程朱为宗,其为文与司马韩欧诸君子有相遇以天者。自其官京师时,有所作必归于扶树道教,讲明正学。②先生论学兼治汉宋而一以程朱为宗,其诲示学者,恳切周至,不惮繁举。(《姚先生行状》,《太乙舟文集》卷三)

昌:夫先生气节道德,海内所知,兹不具论。其文格则授之刘学博,而学博得之方侍郎。然先生才高而学识深远,所独得者,方、刘不能逮也。蚤休官,耄耋嗜学不倦,是以所纂文辞,上自秦汉,下至于今,搜之也博,择之也精,考之也明,论之也确。使夫读者,若入山以采金玉,而石砾有必分;若入海以探珠玑,而泥沙靡不辨。纂文辞者,至是而止矣。(《古文辞类纂》序)

曾国藩:①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犹前世所称江西诗派者也。②当乾隆中叶,海内魁儒畸土,崇尚鸿博,繁称旁证,考核一字,累数千言不能休。别立帜志,名曰“汉学”。姚先生独排众议,以为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必义理为质,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一编之内,惟此尤兢兢。当时孤立无助,传之五六十年。近世学子,稍稍诵其文,承用其说。道之废兴,亦各有时,其命也欤哉!(《欧阳生文集序》)

方宗诚:①乾嘉间,姚惜抱先生以硕学醕文为海内倡。数十年来,言古文家法者,大都推桐城姚氏。顾先生非徒文人也,其仕止进退,一审于义而不苟,恬静之操,高亮之节,实足以风范百世,而又皆率其性之所安,初无矫激近名者之所为。②其论学,宗主程朱之义理而兼取考证家之长,尝慨当时学者以专宗汉学为至、攻驳程朱为能,倡于一二专己好名之人,而相率而效者遂大为学术之害,故力持正论以救之。然心平气冲,粹然德人之言,从其学者濡染渐多,而风气遂为一变。③读其文,固可想见其人。而因其文名之盛,遂以掩其德之醕与学之粹。(《姚惜抱先生年谱》序)

袁行霈:①姚鼐壮大了古文的声势,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首先,他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义理、考据、词章”合一,让儒家道义与文学结合,天赋与学力相济,“义法”外增加考证,以求三者的统一和兼长,达到既调和汉学、宋学之争,又写出至善极美文章的目的。其次,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描绘两者鲜明的特色……追求刚柔相济,避免陷入“一有一绝无”的片面和极端,接触到文学审美风格的实质问题,对后世影响甚大

。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使古文进入最高境地,细密和完善了刘大櫆因声求气说。②姚鼐的古文以韵味胜,偏于阴柔,他生活于“乾嘉盛世”,坐而论道,雍容俯仰,晚年以授徒为业,弟子遍及大江南北。他没有方苞的遭遇,也没有刘大櫆的不平,但学习传统眼界宽,对古文艺术体会深,散文成就比桐城派其他作家要高。(《中国文学史》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章培恒:①对桐城派理论作出新的总结和发挥,使之影响更为扩大的,是姚鼐。②姚氏古文理论,并没有提供多少新的东西,他的长处是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作总结性、具体化的工作。③姚鼐是一个没有多少创造性却很聪明的人,桐城派由于他而声势大张。他主讲书院四十年,门下弟子甚众,由此桐城派几乎发展到全国范围。④姚鼐本人的文章,说理、议论偏多且大都迂腐,但写人物和景物,也间有生动之笔。如《袁随园君墓志铭》,文字端谨,既写出袁枚性格的某些特点,又寓褒贬之意。他的游记颇重文采,不像方苞为了追求庄肃雅洁而显得板重。《登泰山记》、《游媚笔泉记》,虽乏独创之力,尚有文字凝炼简洁和刻画生动之长。前者“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写黄昏登山远眺所见;后者“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写潭中大石,都是漂亮的文笔。(《中国文学史》第四章清代中期的诗词文)

钱基博:姚氏自范以诗古文授徒子鼐,嗣是海内言古文者,必曰桐城姚氏,而鼐之诗则独为其文所掩。自曾国藩昌言其能以古文之义法通于诗,特以劲气盘折;而张裕钊、吴汝纶益复张其师说,以为天下之言诗者,莫姚氏若也,于是桐城诗派始称于世。(《现代中国文学史》)

标签: 姚鼐

更多文章

  • 根敦朱巴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根敦朱巴

    第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1391年-1474年),根敦朱巴意为“僧成”,藏传佛教格鲁派大活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之一,后藏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后来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出生于后藏萨迦县赛曲河流域的霞堆牧场,祖上是从康区迁来的牧民,姓额尔巴

  • 姚鼐的教育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姚鼐

    姚鼐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各种学术思想蓬勃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在当时多重文化思想的冲击与启发下,加之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与实际创作经验,姚鼐逐渐形成了一套丰富、系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其思想进行整理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语文教育史知识,使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脉络更为完整、清晰,同时也便于我们吸收借鉴有益

  • 姚鼐的书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姚鼐

    姚鼐的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沙孟海、叶百丰等人都对其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包世臣,更是将姚鼐的书法作品放在“逸品下十六人”中,包世臣更是推邓石如、刘石庵及姚鼐为清代书法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品,故姚鼐非独特文美,其翰墨亦为世重。姚鼐是典型的帖派书家。他的书法遵循正统

  • 如何评价洪秀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洪秀全

    洪秀全是什么样的人呢?曾经,他是金田起义的领导者,反帝反封建起义的领袖,高举汉人复兴大旗的起义军首领。如果你还能找到早期的各种关于太平天国的小儿书的话,毫无疑问,洪秀全的形象,是光辉的,太平军士兵保卫天京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曾经感动了一批又一批中国人。现在,他是穷奢极欲的昏君,杀戮功臣,陷害忠良,11

  • 唐朝功臣殷开山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殷开山

    643年春天,此时距离李渊晋阳起兵已经过去26年。李世民综合考虑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和治理天下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位功臣,让阎立本为他们作画,并将其放入凌烟阁中,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在这二十四位功臣中,有一位最为特殊,他就是殷开山,为什么说殷开山是最特殊的呢?原因就

  • 唐睿宗妻子肃明皇后刘皇后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皇后

    据《北朝胡姓考》记载,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个鲜卑姓氏纥豆陵氏。这个姓氏在鲜卑贵族汉化过程中改姓窦氏,自称是扶风窦氏后嗣。窦氏宗族的人,跟北周、大隋、大唐的皇室联婚,三个朝代的接连十几个皇帝,都和窦氏宗族是亲戚关系。隋文帝的亲姐姐安成公主,嫁给了窦荣定,生下了儿子窦抗。窦抗在亲舅舅杨坚的扶持下,仕途可谓

  • 白圭为何被称为商界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圭

    从商超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根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是中国经商之鼻祖。大商人白圭提出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商业经营理念,直到今天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白圭为什么能够提出如此先进的商业理念?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 韩信被称为兵仙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韩信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韩信以善于用兵被人们所熟知,在跟随刘邦之后,韩信仅用四年就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后世对韩信的军事才能,往往用“兵仙”来称呼他,可见韩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而韩信之所以被称为兵仙,主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这些记录至今仍无人能破。第一个记录便是

  • 魏忠贤对明朝的贡献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忠贤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史料记载其把持朝政,与皇帝奶妈客姨娘狼狈为奸,纵容东厂西厂为非作歹,导致朝政混乱,国弱民贫,最终造成了大明朝覆灭的后果,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嘛?可以说大明王朝覆灭,与魏忠贤有一定责任,但完全让一个人背黑锅,是极为不负责任的。魏忠贤时候,皇太极已经开始进攻大明,这个时候明朝灭亡,估摸着

  • 姚广孝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姚广孝

    永乐十六年(1418年),朱棣带着疲惫的身躯,拖着沉重的步子,一步一步地朝庆寿寺走来。那是三月,北平还很冷,迎面不时吹来冷冷的寒风。朱棣从百忙中抽空出来,只是想见姚广孝最后一面,他的良师益友。说姚广孝是朱棣的良师益友,因为倘若没有姚广孝在旁煽风点火,添油加醋,朱棣就不可能造反。因此,没有姚广孝,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