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射阳山人吴承恩生平简介与文学成就

射阳山人吴承恩生平简介与文学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2/16 13:41:48

吴承恩,字汝钟,自号射阳山人 (公元1500~公元1583),明代著名小说家,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

历史评价

《天淮安府志》:评价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长兴县志》: “性耽风雅,作为诗,缘情体物,习气悉除。其旨博而深,其辞微而显,张文潜后殆无其伦。”

朱应登:认为他“可尽读天下书”,而“以家所藏图史分其半与之”。

李维祯:吴承恩的诗文成就时说,吴的诗文“率自胸臆出之”,不事雕琢,他的诗和唐代的钱起、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相上下,他的古文与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相出人。

陈文烛: “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明堂》 一赋,铿然金石。 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古何人,班孟坚柳子厚之遗也。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盖淮自陆贾枚乘匡衡陈琳鲍照﹑赵嘏诸人,咸有声艺苑,至宋张耒而盛,乃汝忠崛起国朝,收百代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沉辞渊深,浮藻云峻,文潜以后,一人而已,真大河韩山之所钟哉! ”

李维桢: “嘉隆之间,雅道大兴,七子力驱而近之古,海内翕然向风。其气不得靡,故拟者失而粗厉;其格不得逾,故拟者失而拘挛;其蓄不得俭,故拟者失而糅杂;其语不得凡,故拟者失而诡僻。至于今而失弥滋甚,而世遂以罪七子,谓李斯之祸秦,实始荀卿。而独山阳吴汝忠不然。 汝忠于七子中所谓徐子与者最善,还往倡和最稔,而按其集,独不类七子……中人之好,从来久矣。天下方驰骛七子,而汝忠之为汝忠自如。 以彼其才,仅为邑丞以老,一意独行,无所扳援附丽,岂不贤于人远哉! ”

作品特点

吴承恩与明代前后七子同时代,其文艺思想与他们相近, “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世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蓄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 。 “此论则比何﹑李通达得多,故其诗作,多自胸臆出之。朱彝尊《明诗综》 四十八谓其诗 ‘习气息除,一时殆鲜其匹。

吴承恩的诗作浪漫主义气息又特浓,故被陈文烛称为 ‘李太白、 辛幼安之遗也。” 吴承恩的见识非凡,不仅看到当时的文坛之弊,而且能跳出复古主义的圈子,独树一帜,强调 “谢朝华”“蓄多识”“去陈言”“漱芳润”。

在诗文创作中, “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不至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 , “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 。这便超越了前后七子,而独步文坛。吴承恩的诗文 “率自胸臆”“师心匠意” ,据现存240余首诗歌词曲﹑障词及颂赞来看,除一些障词﹑颂赞属于应酬外,大多极富有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二郎搜山图歌》 是他精心构思的上品,虽是题画诗,却假借二郎神搜山捉妖的神话故事,揭露了当时“五鬼”“四凶” 横行的黑暗现实,期望 “胸中磨损斩邪刀”“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 ”“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

这与 《西游记》 赞扬孙悟空 “大闹天宫” 的英雄主义精神与气概何其相似?《贺学博未斋陶师膺奖序》 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揭露是何等逼真而传神: “夫不独观诸近世之习乎?是故匍匐拜下,仰而陈词,心悸貌严,瞬间万虑,吾见臣子之于太上也,而今施之长官矣;曲而跽,俯而趋,应声如霆,一语一偻,吾见士卒之于军帅也,而今行之缙绅矣;笑语相媚,妒异党同,避忌逢迎,恩爱汝,吾见婢妾之于闺门也,而今闻之丈夫矣;手谈眼语,诪张万端,蝇营鼠窥,射利如蜮,吾见驵侩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学校矣。”

《赠卫侯章君履任序》 道, “况乎行伍日凋,科役日增,机械日繁,奸诈之风日竞,其何以为之哉? ” 这与宗臣的 《报刘一丈书》 对当时官场污浊与官吏腐败的揭露何其相似,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何等敏锐细致。百回本 《西游记》 对天宫﹑龙宫﹑地狱的弄虚作假﹑官官相护﹑肮脏交易的披露多么令人浮想联翩啊!他的 《陌上佳人赋》 堪与陶潜 《闲情赋》 相媲美。

《宿田家》“柴门闭流水,犬吠花上月” 堪称绝句精品。最能表现他个性的则当数其《送我入门来》、《赠沙星士》﹑《答西玄公启》, “狗有三升糠分,马有三分龙性” , “虽贫杜甫还诗伯,纵老廉颇是将才” , “平生不肯受人怜,喜笑悲歌气傲然” ,狂傲不羁,并自称“淮海竖儒” , “蓬门浪士” 。

他在 《花草新编序》 中说: “重其人兼重其言,惟其艺不惟其类。 丽则俱收,郑卫可班于雅颂;洪纎并奏,郐曹无间于齐秦。” 强调文学创作的实绩,重视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丽” ,美也,艺术形式美是其价值之所在。这就突破了明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文学观,独树一帜,倡导文艺创作的 “情”“挚” ,追寻 “奇”“丽” 的艺术风格。他在 《范宽溪山霁雪图跋》 中强调 “真趣”“意象如生” ;在 《题沈青门寄画海棠用东坡定惠院韵》 中高倡 “真趣”“独绝” , 虽是题画诗,却显见其鉴赏旨趣 “意先足”、“奇赏”、“绝流俗”、“传神”、“真淑” 等。 在 《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中又强调 “情趣”“真趣” ,与后代公安派、李贽的文学主张何其相似。

标签: 吴承恩

更多文章

  • 刘知几的个人生平 刘知几的主要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知几

    刘知几(661年-721年),唐朝史学家、学者,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人物生平公元661年,刘知几出生。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授怀州获嘉主簿,曾多次上书言事。圣历二年(699年),任定王府仓曹,并奉命与李峤、

  • 王夫之的文学成就 王夫之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

  • 夏圭的个人简介 夏圭个人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圭

    夏圭(生卒年不详),南宋绘画大师,"南宋四家"之一,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个人简介夏圭, 字禹玉,南宋著名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画院待诏。他开始学画人物,后来攻山水画,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

  • 李渤的人物生平 李渤的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渤

    李渤(772年-831年),唐代大臣,字澹之,成纪(今甘肃泰安)人,有"李万卷"之称,作有《南溪诗并序》,刻石于南溪山玄岩北壁。因政绩卓著,后人在兴安建"四贤祠"、在桂林建"七公祠"以祀。人物生平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

  • 孟郊的诗歌成就 孟郊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郊

    孟郊(751年-815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

  • 王献之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公元344~公元386),琅琊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主要成就书法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

  • 薛逢的人物生平 薛逢的个人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薛逢

    薛逢(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人物生平薛逢进士及第后,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崔铉罢相据河东,招其为从事。崔铉恢复相位辅政,奏授薛逢

  • 杜荀鹤的人物简介 杜荀鹤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杜荀鹤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人物简介杜荀鹤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

  • 东晋权臣王敦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敦

    王敦,字处仲 ,小字阿黑 (公元226~公元324)琅邪临沂(人士今山东临沂市),开国元勋王导堂兄东,晋初期权臣。早年经历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于评鉴人物,精通《左氏春秋》,尤其喜好清谈,深得族兄王戎赞赏。 迎娶晋武帝之女襄城公主(《世说新语注》作舞阳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太子

  • 江西诗派重要作家陈师道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成为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人物生平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