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夫之的文学成就 王夫之的历史评价

王夫之的文学成就 王夫之的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38 更新时间:2024/1/21 7:02:02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文学成就

王夫之对于作文作诗,认为要带有感情,不能无病呻吟。

情感是王夫之于诗歌的基本要求。诗歌创作经由唐诗的巅峰状态发展至宋明以来,多有偏颇之处。在王夫之看来,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情感为其主要特征,不能以学理来代替情感.更不能以其他文体或学问来代替诗歌。“文章之道,自各有宜“(评高适《自酮北归》)。“陶冶性情,别有风旨,不可以典册、简牍、训诂之学与焉也”。“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尽有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却分派与《易》、《书》、《礼》、《春秋》去,彼不能代《诗》而言性情,《诗》亦不能代彼也。决破此疆界,自杜甫始。梏侄人情,以掩性之光辉;风雅罪魁,非杜其谁耶?”王夫之对于模糊诗歌与史书的“诗史”类作品不甚推崇,在《唐诗评选》中尤为可见。

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学理论中言志缘情的优良传统,提出要由“心之原声”发言而为诗“。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悄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情感与诗歌密不可分:“文生于情,情深者文自不浅(评张巡《闻笛》);“情深文明”(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然非一切情感皆可人诗。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为一位杰出的爱国思想家,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诗人感情注入作品后,应该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时这四者应该是紧密相联、互相补充的整体,“摄兴观群怨于一沪”(评杜甫《野望》)。

促成诗歌起到“兴观群怨”作用的情感在注入文字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重关系:一为情与景,二为情与声。对于诗歌情景关系,王夫之认为“莫非情者,更不可作景语”。情与景之间不能“彼疆此界“(评丁仙芝《渡扬子江》)般生硬相连,只有坚守“即景含情”(评柳宗元《杨白花》)。“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评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薄》),“意志而言随”,方能达到妙合无垠、浑然一体的_上上之境。对于情与声,王夫之强调音乐带给诗歌的美感作用,希望感情与声律呼应相生,诗歌声律与诗人内心情感律动有机协调。《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二有云:“《乐记》云:‘凡音之起,从心生也。固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王夫之对李白苏武》一诗评价道:“于唱叹写神理,听闻者之生其哀乐。”对于那些脱离诗情而株守声律、徒有声腔空架的作品,则甚为排斥,“诗固不可以律度拘”,认为“声律拘忌,摆脱殆尽,才是诗人举止”。

历史评价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曾国藩在《王船山遗书》中作序评:独先生深閟固藏,追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谤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邀,其名寂寂,其学亦竟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孜孜,以求所谓育物之仁,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诂、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大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谭嗣同在《论六艺绝句》评价王夫之: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章太炎称道: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评介道:船山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

前苏联人弗·格·布洛夫称:研究王船山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标签: 王夫之

更多文章

  • 夏圭的个人简介 夏圭个人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圭

    夏圭(生卒年不详),南宋绘画大师,"南宋四家"之一,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雪堂客话图》等。个人简介夏圭, 字禹玉,南宋著名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画院待诏。他开始学画人物,后来攻山水画,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

  • 李渤的人物生平 李渤的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渤

    李渤(772年-831年),唐代大臣,字澹之,成纪(今甘肃泰安)人,有"李万卷"之称,作有《南溪诗并序》,刻石于南溪山玄岩北壁。因政绩卓著,后人在兴安建"四贤祠"、在桂林建"七公祠"以祀。人物生平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

  • 孟郊的诗歌成就 孟郊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孟郊

    孟郊(751年-815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

  • 王献之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公元344~公元386),琅琊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主要成就书法王献之一生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不同,字身喜带长形。王献之家学渊源,学习勤奋。其诗文书法,为东晋后起之秀。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父亲王羲之,

  • 薛逢的人物生平 薛逢的个人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薛逢

    薛逢(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人物生平薛逢进士及第后,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崔铉罢相据河东,招其为从事。崔铉恢复相位辅政,奏授薛逢

  • 杜荀鹤的人物简介 杜荀鹤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杜荀鹤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人物简介杜荀鹤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

  • 东晋权臣王敦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敦

    王敦,字处仲 ,小字阿黑 (公元226~公元324)琅邪临沂(人士今山东临沂市),开国元勋王导堂兄东,晋初期权臣。早年经历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于评鉴人物,精通《左氏春秋》,尤其喜好清谈,深得族兄王戎赞赏。 迎娶晋武帝之女襄城公主(《世说新语注》作舞阳公主)为妻,拜为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太子

  • 江西诗派重要作家陈师道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成为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人物生平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

  • 徐羡之生平简介与历史成就及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徐羡之

    徐羡之,字宗文(公元364-公元426年),,东海郯人士(现山东郯城县),东晋左将军徐宁之孙、上虞令徐祚之之子,南朝宋开国功臣。初,高祖议欲北伐,朝士多谏,唯徐羡之默然。或问何独不言,羡之曰:"吾位至二品,官为二千石,志愿久充。今二方已平,拓地万里,唯有小羌未定,而公寝食不忘。意量乖殊,何可轻豫。

  • “河东先生”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柳宗元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文学成就柳宗元一生留下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