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功臣邓愈生平介绍及评价

明朝开国功臣邓愈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4/1/19 8:09:19

元至正十五年六月,邓愈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采石,占领太平,立足未稳,即遭到元朝水陆两路大军的包围。水路元军由蛮子海牙率领,封锁采石渡口,堵住朱元璋的退路;陆路元军由陈埜先率领,围攻太平。朱元璋率军与敌奋战,但未能取胜,形势十分不利。这时,邓愈和徐达率一支轻骑绕到敌人的背后,进行突然袭击,生擒了陈埜先。蛮子海牙见形势不妙,狼狈而逃。邓愈率军乘胜追击,连续攻克了溧水、溧阳、集庆、镇江。邓愈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广兴冀元帅。

接着,邓愈又带兵攻打广德州,元朝长枪元帅谢国玺赶来争夺,被邓愈军打退。为了扩大地盘,邓愈进而移军镇守宣州,准备攻打徽州。他在进攻徽州之前,首先占领了徽州外围的绩溪、休宁,再与胡大海联合作战,一举攻下了徽州。元朝江南地方武装头领杨完者自恃有十万军队,赶来争夺徽州。邓愈与胡大海率军出城分道迎战,将敌击退。邓愈连战皆捷,声威大震。

敌婺源副守将汪同慑于邓愈的声势,暗中与其联合。邓愈即派骁将王弼、孙虎等进攻婺源。随后,邓愈又同李文忠、胡大海联合进攻建德,沿途攻下遂安、淳安,又一鼓作气攻克建德。这时杨完者纠集徽州之役后的残兵败将,想与邓愈再决雌雄。交锋的结果,邓愈生擒杨完者部将李副枢,三万敌兵被迫投降。因邓愈屡战屡胜,朱元璋晋其为佥书行枢密院事。此后,邓愈率军镇守饶州,与割据势力陈友谅毗邻,多次打退陈友谅军的侵犯。不久,他又被任命为江南行省参政兼总各翼军马。

元至正二十ー年,邓愈根据朱元璋的命令,夺取陈友谅的战略要地洪都,率军进驻临川的平塘。朱元璋再派部将吴宏率兵进攻临川。吴宏遣使招降驻守临川的陈友谅部将邓克明,邓克明拒降。但邓克明畏惧邓愈,遂施以缓兵之计,派使赵平塘游说,愿献地于邓愈。邓愈察知这是邓克明的诈谋,即率精锐夜驰二百里,攻其不备,一举占领临川。邓克明单骑逃亡傍邑,自知战必败,使将抚州四路十八县的大印交出,归降邓愈。邓克明兵败,统领龙兴路(后改为洪都)的陈友谅的丞相胡廷瑞,已势单力孤,也投降了邓愈。朱元璋遂任命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镇守洪都。

避敌锐气 坚守洪都

元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造大楼船数百艘,乘朱元璋北上援救小明王韩林儿之机,以号称六十万大军围攻朱元璋的战略要地洪都。邓愈在攻取洪都之后,为了防范陈友谅从水路进攻,早已采取了许多积极御敌的措施。他除了准备火铳、炮石、大箭等守城武器之外,还组织军民把洪都城靠近江边的一段作了移动,使敌舰不能直接靠近城池。

陈友谅的大船驰抵洪都城下,即把洪都城围得水泄不通,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邓愈根据陈友谅兵强马壮、锐气正盛的情况,决定采取避敌锐气、固守城池、耗敌兵力、持久作战的战术。他命诸将分头坚守各处城门,自己负责最要害的抚顺门。陈友谅亲率主力攻抚顺门,邓愈且战且竖御城木栅,并在城上不断发射炮石、火铳、檑木、火箭,杀伤敌兵甚众。

守城将士在邓愈的指挥下,团结一心,越战越勇,多次打退敌军的进攻。愈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昼夜奋战,陈友谅围攻洪都达八十五天尚未攻下。陈友谅军久战不胜,日趋疲惫,士气低落。七月,朱元璋率兵二十万解救洪都,陈友谅见朱元璋大军赶来,遂退至鄱阳湖,战略要地洪都城终于得到保全。不久,朱元璋引兵与陈友谅军在鄱阳湖上大战三十六日,打败陈友谅军。

陈友谅在洪都和鄱阳湖被朱元璋打败,实力消耗殆尽,已无力与朱元璋争雄。但是,他的残余势力还占据着赣江流域的临江、吉安、赣州,南安、韶州等地。朱元璋即派常遇春、邓愈率兵消灭这些残余势力,以便集中兵力解决东吴割据势力张士诚

元至正二十四年,邓愈和常遇春商定先取临江,后取吉安。这两地都有敌重兵驻守,并有外围防线。邓愈率兵进攻临江外围的永丰,打败陈友谅部将邓志清。占领永丰后,又相继攻克沙坑、麻岭、牛坡等营寨,最后攻下临江。不久邓愈和常遇春合军全力进攻吉安。吉安守将饶鼎臣,剽悍有胆略,人称“饶大胆”。

邓愈和常遇春共议制敌之策,认为:作战方法要因人而异,对于饶鼎臣这样的悍将,不应力取,而应以智取为上。常遇春遂派使者去见饶鼎臣,扬言要先取赣州,暗中窥伺饶鼎臣的行动。饶鼎臣中计,连夜弃城走安福。邓愈和常遇春遂即杀了一个回马枪,还兵攻取吉安,又连续攻克赣州、南安、南雄、韶州诸城。邓愈因功晋升为江西行省右丞。

明太祖洪武三年,邓愈以征虏左副将之职,随大将军徐达追剿元朝残余势力于定西。元将扩廓帖木儿屯兵与定西西北的车道岘,与明军对峙。邓愈率兵直取其垒,将扩廓帖木儿打败。扩廓帖木儿全军覆没,仅与妻子、随从数人逃奔和林。随后,邓愈又率兵攻克河州,并对未降之敌进行分化瓦解:徘徊者予以招抚,抵抗者则集中兵力征伐。他采取这一策略,先后招降了吐蕃诸酋长、宣慰何锁南普等头领。邓愈在甘肃西北转战数千里,然后凯旋。因其功勋卓著,朱元章授他为开国铺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食禄三千石,赐以铁券。

洪武十年,吐蕃残部抢劫乌斯藏贡使辎重。邓愈任征西将军,兵分三路,深入吐蕃腹地,追杀至昆仑山,俘斩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朱元璋见到捷报,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十月,凯旋到达寿春。不久,因病去世,年仅41岁,当时是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

朱元璋听到消息大哭,停朝3日,亲迎灵柩祭奠,并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肖像挂在太庙中享祭。他还亲自选择墓地,把邓愈安葬在南京雨花台西安德门里的西山,墓前置六对石翁仲石马,山上遍植松柏,禁止樵猎。朱元璋追忆邓愈的战功时,对礼部尚书朱梦炎说:“友德随我二十二年,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你当撰文刻诸石上,以昭不朽。”

邓愈的墓碑上刊文日:“王器量宏伟,沉毅简重,谦恭慎密,奉公守法,临大敌而不惧,有大功而不矜;又能礼贤下士,宽惠待人,事母夫人能至其孝,抚弟幼孤能至其爱,不独有将略之雄,兼有君子之行,宜乎为国元勋,光辅帝业。”朱元璋并为邓愈像题辞:“天生元辅兮辅我定乎九州,溯其功勋德业兮实无人以可侔,垂凛凛于尺幅兮直与河岳而长流。”并命将邓愈的丰功伟绩载入《洪武功臣录》,以垂不朽。

邓愈:明朝开国名将衷心为主深得朱元璋赏识和重用 曾一战为明朝圈回千里国土 死后朱元璋失声痛哭

邓愈戎马一生,征战西北,至今仍有遗迹可寻。今甘肃兰州境内钢筋铁骨、颇具威仪的“天下黄河第一桥”桥边,耸有一根最初建桥时遗下的铁柱子,称“将军柱”,凝神看去,依稀可见柱上刻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六百多年过去了,邓愈的雕像巍然屹立在古泗水河畔。邓愈以他不朽的功勋,卓越的军事和政治天赋,常常在危难时刻,临危不惧,以少胜多,至今依然是威名远播,是那个时代杰出的人

标签: 邓愈

更多文章

  • 东汉末汉中太守张鲁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鲁

    张鲁(?-216年、245年),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于东汉末年相继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

  • 西汉政治家张敞生平介绍及评价 萧望之如何评价张敞?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敞

    西汉张敞(公元前?-公元前48年),字子高,西汉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父张福事汉武帝,官至光禄大夫。张敞以太中大夫事宣帝,时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官终豫州刺史。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忠言直谏张敞起初是个乡有秩(乡官),后补为太守卒史。由

  • 西汉政治家栾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栾布

    栾布(?-公元前145年),西汉梁国人,西汉政治家。因为彭越收尸、据理力争而被汉高祖看重,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栾布以击齐之功,封鄃侯,出任燕相。中元五年逝世。燕、齐的乡民祭拜栾布为土地神,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早期经历栾布是梁地人。当初梁王

  • 东汉时期外戚、权臣梁冀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梁冀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大将军梁商之子,顺烈皇后兄长。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世家大族,起家黄门侍郎,累迁至执金吾。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残暴不仁、肆意妄为。永和六年,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

  • 东汉时期外戚窦宪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名将、外戚,大司空窦融曾孙。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初三年(78年),汉章帝册立其妹为皇后,兄弟亲幸,赏赐累积,宠贵日盛。永元元年(89年),派人刺杀太后宠臣刘畅,嫁祸于蔡伦。事泄获罪,囚于宫内,请求出击北匈奴

  • 东汉时期军事家班超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班超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

  • 西汉酷吏中大夫主父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

  • 道光帝后期妃子庄顺皇贵妃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庄顺皇贵妃

    道光对后妃之宠也是分阶段的,早期比较宠爱的是全妃(孝全皇后)、静妃,中期宠爱的是彤妃,晚期最宠爱的则是琳妃,即本文要讲的庄顺皇贵妃。庄顺皇贵妃姓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其实,庄顺皇贵妃的家世是相当不错的,她与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来自同一家族,高祖父名为官保,官保在乾隆年间官至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属于文

  • 皇太极长女固伦敖汉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固伦敖汉公主

    固伦敖汉公主生于天命六年(1621年),父亲是后金国主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母亲则是皇太极的继任大福晋乌拉那拉氏。乌拉那拉氏是一名来自乌拉部的贵族之女,其父博果铎早年死在了大贝勒代善之手,随后,乌拉那拉氏便嫁到了建州,在建州,乌拉那拉氏还有一个同族的侄女,她就是努尔哈赤最后一任大妃阿巴亥,即多尔衮的

  • 韩偓是哪个朝代的人 韩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偓

    可能韩偓这个名字,了解的人并不多。韩偓是唐朝晚年大臣,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韩偓是李商隐外甥,据说韩偓10岁便能作诗,很小就表现出其才华和天赋。韩偓的诗,最重要的便是感时诗篇,他等于是通过编年史的方式,将唐朝的兴衰史重现,让人读完后感慨万千。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下韩偓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