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开国大将潘美生平介绍及评价

北宋开国大将潘美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95 更新时间:2024/1/19 13:12:06

提起杨将军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很熟悉,里面的经典人物比如杨继业老令公、佘太君、杨六郎等人大家更是耳熟能详,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戏曲、评书、电影、电视剧等等,杨家将的故事都已经深入人心,与杨家一起广为流传的,便是里面的反派人物潘仁美,每次看到他,都会让人恨的牙痒痒,尤其是读到金沙滩一节,更是让人窝心憋闷。但是,如果今天我要告诉你,历史上的潘仁美与戏曲里的天壤之别,你会不会不相信?会不会让人大跌眼镜?

潘美(925年-991年),北宋初年名将,字仲询。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人。行伍出身,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更在灭南汉战争中大放异彩,官至宣徽北院使,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又随军剿灭北汉,从此开始和杨业这个历史上的冤家开了搭档生涯,一起镇守在雁门关直面北方的契丹。

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素厚,宋朝建立后,后周猛将李重进(郭威外甥)叛乱,赵匡胤亲征,任命石守信为招讨使,潘美为行营都监以副之。平定叛乱没多久,潘美便作为主帅率大军开拔,兵峰直逼南汉,最终攻下韶州(今广东韶关)后,南汉后主投降,南汉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韶州一战中,南汉军队使用了战象,在那个年代,大象如同现在的坦克,攻防一体。且近距离作战时,大象的速度较快,战斗力完胜骑兵以及步兵。潘美对付这只军队足足开动了脑筋,他先诱敌深入到事先布置好的木桥之后就采用火攻,终于搞的象群失控,这才全歼了南汉军队。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以副帅身份与主帅曹彬一起进攻南唐,在渡江战役中勇猛异常,率领部队渡过长江,击败了南唐十万大军;之后又在公元976年,随赵光义征讨北汉,再次立功。雍熙北伐,杨业身死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听信辽国朝堂不合传闻,兵分三路北伐辽国,宋兵三路北伐辽朝,其中潘美为云州、应州、朔州(山西北部地区)行营都部署,杨业为副帅,率西路大军兵出雁门,一路所向披靡,结果没多久,东路军的曹彬因粮草不继首先撤退,后来虽然补齐粮草后再度出发,但士气已经降到底了,又被契丹主力大军大败于岐沟关,赵光义无奈下令全军撤退,同时命令西路军的潘美杨业等人掩护山西北部四州老百姓内迁,老实说,如果他们完全按照赵光义的命令行事,可能也就不会有之后那么多琐碎,可惜事故总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时候。

潘美和杨业商量撤军事宜,这时候军中的监军王侁(后周能臣王朴的儿子)插话了,他不甘心就这么退回去,要求杨业大张旗鼓的掩护军民撤退,要声势浩大的准备破敌。杨业摇摇头,表示要照你这么做我们都得死球了。王侁的神色变幻,最终说出了杨业投宋之后最不想听到的话:“你不是杨无敌吗?带领数万大军还只想逃跑,你不会是想投敌吧?”

对于监军的权利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首先要从太宗赵匡义说起,赵匡义是个智商很高的人,个人能力很高,但刚愎自负。为了更好地控制与驾驭出征将帅,太宗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将帅应对谋略、攻守计划,或授以阵图以指挥前线将帅作战(所以在太宗朝就有了特别滑稽的一幕,将帅出战需要依照黄帝指定阵图布阵,路线进攻,如果不从,那就是抗命,不管胜利与否都要问罪;如果战败,不管用没用皇帝阵图都要问罪,这就为“弱宋”埋下了伏笔。)。这点和蒋委员长有些相像,而监军也类似于蒋委员长的特派员,虽然级别在主副帅以下,但代表的是天子,宋朝军队的实际指挥者。

杨业很受伤,悲愤之下答应出战,临行前对自己这七年的老搭档潘美,说自己这次死定了,自己是个降将,早就该死,皇上还让我带兵,这次我就死战报国,但是你能在陈家谷两侧布置弓箭手接应吗?不然我回来的时候就全军覆没了!

潘美和王侁一口答应,亲自在陈家谷率兵伏击,可惜等了大概有三四个时辰,杨业仍然不见踪影。

杨业横刀立马的一直进攻到狼牙村,直到这里,契丹伏兵进出,将杨业围了个水泄不通,杨业的时刻到了,他要的就是厮杀,就是献血,他要证明自己不管是不是无敌将军,至少不是叛徒!

等到杨业且战且退到达陈家谷的时候已经晚上了,而陈家谷一个援军都没有,人困马乏的杨业率领部下选择了死战到底,史书记载,杨业身中创伤数十处,手刃辽军数十人,最后战马受伤躲进密林仍然死战不退,最终被辽军擒获(宋史这段有争议,有的说在狼牙村绝食而死,有的说战死)。

杨业之死多方均有责任。第一,两路进发是为了互为策应,而在东路“良将第一”的曹彬全军覆灭,使得辽军得以合围宋军,西路军孤军深入,如果不退,只能是全军覆灭,可见东路的失败是起因;第二,军队的首要任务是作战,但太宗下诏撤军时,要求掩护云、应四州之民内徙,这大大掣肘着军队的机动性,使得西路军行动迟缓,有被敌军合围的危险,此为二因;第三,监军王侁“性刚愎”,逼副帅杨业进军,置之必败之地,而又见死不救,致使陈家谷(今山西宁武)兵败,此为主要责任;第四,统帅潘美之不作为,对监军的退让,以及未曾营救杨业,此为潘美之责。另外,杨业之死责任轻重归属,从战败受罚可以看出,战后潘美降职三级,而监军王侁免冠、流放。

平心而论,在杨业之死这件事上,主要责任不在潘美,回首看整个宋史就会发现,整个大宋的猛将都有一个特点无奈,哪怕是后来的猛将狄青都当上枢密使了,依然被韩琦笑话‘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儿郎,但是,潘美始终犯下了军中最大的忌讳见死不救,所以之后的潘美一直到死都默默无闻,再没有了任何作为,因为他已经身败名裂,在军中豪无威信可言。

可叹后世通过《杨家将》等小说、戏曲将潘美改名为潘仁美进行丑化,并且将潘美塑造成处处与杨家作对,并且勾结辽人做了卖国贼,活脱脱的一个奸臣形象,每次看来,不免让人心生唏嘘。

标签: 潘美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反复背叛者孟达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孟达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于吕布的认识基本上是孔武有力、反复无常、三姓家奴,基本上对吕布的评价都非常的差,但其实三国有另外一个武将也曾经三次背叛自己的主子,但却被大多数人忽视,这个人就是孟达。孟达在建安初年就入蜀投奔了刘璋,后来刘备入川,孟达去迎接,就投靠了刘备,关羽败走麦城以后,孟达感觉自己要被问

  • 如何评价楚成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楚成王

    当初楚文王灭息国,将息国夫人抓了回来,留在宫中。息国夫人应该比较有姿色,先后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熊艰和熊恽。楚文王去世后,熊艰即位。熊艰在位五年,且非正常死亡,死后既没有享受楚王的丧葬礼仪、待遇,也没有谥号,仅留下楚庄敖的名号。据史料记载,楚庄敖五年,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欲杀其弟熊恽&

  • 明光宗妃子孝和太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和太后

    孝和太后,王氏,新城伯王钺的女儿,为明光宗朱常洛的才人,生有二子,即明熹宗朱由校和简怀王。后因与李康妃矛盾深化,被凌辱殴打,含愤抑郁而死。万历年间,朱常洛还是皇太子的时候,王氏就是他身边选侍。1604年,即万历三十二年,王选侍被晋封为“才人”。第二年,生下光宗的长子朱由校。1

  • 南朝梁开国皇太子萧统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萧统

    在历史上博学多才的君王有很多,他们舞文弄墨,笔走龙蛇,却很少有像萧统这样的。萧统是浮生乱世的一朵白莲,盛开于奢靡之中,不妖冶不张 扬,活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过自己的自在生活。他潜心著述,其《文选》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至后世形成“文选学‘,萧统的出现,为乌烟瘴 气的南朝梁注入了

  • 宋仁宗的女儿秦国大长公主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仁宗,秦国大长公主

    她历经七位皇帝,两次大难不死,最终活到八十六岁的高龄离世。她就是宋仁宗的第十女秦国大长公主。宋仁宗一生共育有十三个女儿,其中九人在幼年时期因病夭折。故而,十公主深得宋仁宗的疼爱。然而,这位深爱着她的慈父,也并没有陪伴她太长时间。大概在十岁的时候,宋仁宗就去世了。十几岁的时候,十公主在兄长宋英宗的安排

  • 清朝宗室果郡王胤礼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果郡王,胤礼

    甄嬛传这个电视曾经风靡一时,里面的果郡王不仅是电视中的男神,也是成了现实生活中众多女人的男神,查下资料发现果郡王居然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先了解下真实的果郡王果郡王,全名:爱新觉罗·胤礼。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个儿子,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也就是1697年。到了雍正继位的时候已经2

  • 宋太祖赵匡胤的结发妻子孝惠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孝惠皇后

    作为历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发掘。其中,他的发妻贺氏,就是一位被浩瀚史海所淹没的女性,世人鲜有知道关于她的那些故事。作为赵匡胤的原配妻子,贺氏出身还算不错他的父亲贺景思,是一名武官,曾经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一起担任过后晋皇帝的护卫武官(景思常为军校,与宣祖同居

  • 郭女王是怎么逆袭成曹魏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郭女王

    东汉末年乱世英雄,层出不穷,虽然《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女子不多,但是决不能以数量多少忖度之,凡出现的绝对是属于凤毛麟角的绝色佳人。能配得上帝王将相的当属绝代佳人矣。这些绝世而独立的佳人,或禀绝代姿容,或杀伐决断,或顾全大义,在男性世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国里有千娇百媚的貂禅、倾城绝世的小乔、绝色动

  • 魏武帝曹操的第二任妻子卞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卞皇后

    西汉丞相陈平,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只是他家里并不富裕,读书游学全靠哥哥陈伯资助,没有吃过什么好东西。即使是这样,陈平长得还是很俊秀。有人好奇到家里来问陈平:贫何食而肥若是。他嫂子就跟人抱怨说,吃的不过说米糠,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话里话外非常嫌弃,除了那些无可救药的啃老族之外,没有人愿

  • 西汉谏臣汲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汲黯

    汲黯(?一前112),字长孺,汲黯在汉景帝时凭父亲官职的荫庇被任为太子洗马;武帝时出为东海太守,因治绩突出,召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后,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此公为官特立直行,不阿上,不趋时,常有非常之举。汲黯可谓古代名臣,因为好直谏廷诤,被武帝称为“社稷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