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及评价

十六国时期前秦丞相王猛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1/27 10:00:06

王猛,字景略,东晋北海郡人,生于公元325年,卒于375年,是十六国时期诸葛亮式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王猛家境清贫,博学喜爱研读兵书,善用兵讲究谋略,曾隐秘山中,后遇见名著苻坚,彼此谈心非常投合。苻坚登上国君宝座后,被任为中书侍郎,后一路升官,至相位,推行汉化措施,大兴儒学,大量选拔人才,在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制,打击豪强;军事上助苻坚攻灭前燕,统一北方。任相期间,反对南侵东晋,苻坚不听从,王猛死后,发动与东晋淝水之战,导致身死、国家瓦解。

王猛任相改革成功内实

1.才志兼备,遇明主,与苻坚意气相合

王猛年少时家里清贫,但是好学上进,喜爱研读兵书,极富用兵谋略,并且胸怀气度异于常人,但因为不与世人交通,所以其才略很少为人所知,当初后赵徐统欲用之,但是王猛见后赵政权行将灭亡,于是他选择避而不见,隐居华阴以待明主。

后在公元354年,东晋恒温领兵北伐,与王猛纵谈当世之事,为其才略所惊动,想征询王猛对北伐的态度,但是王猛看清了恒温北伐的动机与形式,委婉以“关中百姓为见公心”概述之,并且拒绝为恒温效力。待结识苻坚时,王猛态度则与前大相径庭,因为苻坚与王猛一样博学多才,含藏经纬之志,广交各路英豪,同时,王猛还了解到苻坚喜爱汉中原文化,两人有相见恨晚之感,苻坚也自称与王猛相识犹如刘备孔明相知相遇。

2.品德高尚,了解下层人民疾苦

由于王猛功勋卓著,所以一路升官加爵,但是其中有好几次升任官职时,都加以回避不愿接受封赏,可见王猛品德高尚,没有被高官厚禄所同化,依然保持着隐逸时气节。例如:“苻坚赐美妾,王猛固辞不受。”当然这与王猛气节相关,但是最根本还与王猛从根底上出身于贫寒之家,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王猛在前秦的功勋可为首屈一指,但是他从不因为骄横跋扈,谋求私利,也不会为其子孙后代谋求福利,在临终前,之秋苻坚赐以他“十具牛为田”。

王猛杰出才能,助苻坚制胜四方,统一北方

1.为苻坚统一北方积极策划,制定了宏远的谋略

王猛所处之时,正待北方军事割据,各自为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王猛为前秦相位后,帮助前秦认清了前秦所处的严酷环境,北有匈奴,南有东晋偏于一方,东有前燕慕容氏,西有前凉等组成的军事同盟。在如此现象丛生的环境中,王猛辅助王猛积极策划,不断扫荡四方之敌,以图统一北方之志。虽然王猛出山未有制定“隆中之对”策略,但是在苻坚东征西讨之征程中,正是依靠王猛正确的政治军事策略,苻坚才免于同东晋的命运一样,不死进取,最后免不了覆国。

2.熟读兵法,文武全才,征定四方

王猛身居相位,在攻伐一个国家时,王猛助苻坚制定策略,从政治、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入手,全面谋划。他不但具有富国安邦之大智谋,而且具有亲身领兵之将帅才能。在每次与敌方交战中,往往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到一年半时间,攻灭了强敌东燕;在平叛张天锡手下李俨过程中,“王猛乗敌方惶恐之际时,轻装便骑,一举拿下劲敌。”

王猛助苻坚建立不二之雄业中,从中可见其政治军事等才能非同凡响,为后世枭雄所不及。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王猛死后,苻坚及后代不听从其遗言,导致身死国灭。

标签: 王猛

更多文章

  • 杨继盛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继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继盛

    明朝时期,朝廷出现过很多刚正不阿的大臣,他们都把生死置之度外,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杨继盛便是其中一位。杨继盛是明朝著名谏臣,而谏臣的职责就是要直言规劝,哪怕是皇帝不爱听的话,也要敢于发生,但敢说就会伴随风险,这在封建时期是无法避免的。杨继盛则是到了视死如归的地步,他力劾严嵩,结果反遭诬陷入狱,下场惨

  • 如何评价东汉末将领张辽和太史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辽

    张辽与太史慈皆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不过太史慈却因早亡令后人多有惋惜,话说太史慈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清楚,太史慈之死与曹魏名将张辽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历史上的张辽与太史慈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呢?张辽计杀太史慈张辽计杀太史慈一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话说孙权自

  • 东汉末南阳军阀袁术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袁术

    东汉末年,皇权衰微,群雄逐鹿。在众多诸侯中,袁术是很特别的怪咖。在《三国志》中,名士孔融评价袁术“冢中枯骨”,以此表达不屑。袁术如果只是争地盘,那他只不过普通的军阀而已。可这位怪蜀黍偏偏不走寻常路,居然公开称帝了。他这么干,哪来的底气呢?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

  • 唐朝奸相李林甫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右相),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天宝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后被杨国忠诬告

  • 东汉末益州刺史军阀刘焉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焉

    很人对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底是谁引起的有争论,有人说是董卓,有人说是袁绍,还有人说何进,当然更有人提出一个冷门的答案,那就是刘焉,之所以说这个答案是冷门答案,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刘焉做了什么,就被认为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始作俑者。其实说起董卓、袁绍、何进三人引起东汉的军阀割据都还好理解,毕竟何进诛杀

  • 张世杰:南宋最后的抗元军事统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世杰

    南宋末年,元朝统治者在征伐南宋的过程中,对南方各地人民大肆屠杀和掠夺。特别是在攻下樊城、常州等城后,还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城,数以万计的无辜城民死于元军的屠刀下,其罪行令人发指,引起了南方各地人民的强烈反抗。而当时还是刚刚入伍的无名小卒张世杰,见元军如此暴虐,他转而投向南宋麾下,开始了他壮烈的一生。公

  • 杨愔:南北朝时期北齐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愔

    杨愔(yīn),字遵彦,出生于北魏年间弘农杨氏。永安三年,杨愔堂兄杨侃,帮助孝庄帝元子攸诛杀权臣尔朱荣,但却不幸失败,杨氏一家也因此被尔朱荣记恨。建明二年,尔朱氏诬称杨氏谋反,将其屠族,全族人只有杨愔以及二弟一妹得以幸存。杨愔对此悲痛不已,当即前往信都投奔高欢,幸得被其收留。中兴二年,高欢攻打邺城但

  • 西晋宗室赵王司马伦生平介绍及评价 司马伦称帝了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伦

    司马炎死后,晋朝皇族大乱的帷幕就此被拉开。对于这种宗室同室操戈,无外乎就是因为权力。贾南风确实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可司马家的各路诸侯王也是打着剿灭她的旗号来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至于亲情、血缘,可谓一钱不值。这其中有一位身份很特殊的人:赵王司马伦。如果排起辈分,他是当仁不

  • 清朝帝师孙家鼐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家鼐

    光绪皇帝即位时,年仅4岁。为了培养光绪皇帝治国理政的能力,慈禧太后给他请了两个状元老师,分别是翁同龢与孙家鼐。翁同龢的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详细说一下孙家鼐的事情。孙家鼐是安徽寿州人,字燮臣,生于1827年。孙家鼐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1856年,孙家鼐进京参加会试,不料名落孙山,让

  • 三国曹魏重臣扬州刺史王凌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凌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著名军事家。他自小便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因此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一身才华。在成年之后,他便被推举成为了孝廉,后来迁中山太守。在他治理期间吏治清明,颇有政绩,曹操征召他丞相府掾属。等到曹丕继承王位之后,他再次得到了升迁,官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在洞口之战,他跟随在大将军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