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时期画家范宽生平介绍 范宽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画家范宽生平介绍 范宽作品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59 更新时间:2023/12/6 17:56:12

《溪山行旅图》的影响不止于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台北故宫组织了一次中华古艺术品赴美巡展,引起的轰动不亚于那一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知名中国艺术史学者、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就是当时受《溪山行旅图》吸引,立志研究中国艺术史的。


范宽溪山行旅图赏析

范宽(活动于十世纪),陜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经常来往京师与洛阳一带。个性宽厚,举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长山水画,初学五代山东画家李成,后来觉悟说:“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于是隐居华山,留心观察山林间,烟云变灭,风雨晴晦,各种变化难状之景,当时人盛赞他:“善与山传神”。此图是传世唯一的名迹。

巍峨的高山顶立,矗立在画面正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画面,顶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鲜明的印象。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

树林中有楼观微露,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使人听到水声和驴踢声。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1958年8月5日,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画专家李霖灿在画面右下角树丛中发现了画家的签名,才更加确认《溪山行旅图》出自范宽之手。


一、画之立意

世间之美,大别之分为两类:一是阳刚的美,一是阴柔的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无疑是属于前者一类的。

面对这幅巨制,明眼人一览之下,峰峦凝重,气势浑雄,便会知道范中立是立意在表扬河朔平原上山川之壮美。

范华原当是有感于泰山岩岩登绝顶面小天下的意境,所以才写出这幅高昂巍峨的《溪山行旅图》。由这一幅杰作上,我们真是接触到这位伟大画家的全人格,包括他宽宏大度的豁达襟怀,和他对大自然的深切体悟。

正是因为他的宏阔大度,所以才挣来了范“宽”的名号,正是由于他心胸豁达,所以才能有如本图所表现的浩然襟怀。正是由于他常纵目终南太华之间,所以才能写出这样实感逼人的巨作。这使我们想起了他的千古名句:“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

这本是我国绘画理论的中心体系,值得千言万语的详细发挥,但原始要终一以贯之,这幅《溪山行旅图》正是最恰当最具体最完整的精粹诠释。


二、画之构图

范华原胸襟浩阔,不取小巧捷便,所以他在《溪山行旅图》上所用的构图方式中峰巍峨,顶天立地,亦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

依照构图惯例,画家多把主体置于中央而略偏斜的部位,然后再于弱方以宾体补足以求平衡。范华原不阿众好,卓立一峰,顶天立地,正在画之中央,使人览之神旺,观感为新,真是兵法上的奇中之正,对于表现这种巍峨雄浑的意境,异常合适。

由于主峰卓立中央,加以矾头沉重,所以从构图的观点看,上端分量过大,很不容易安排。范华原的办法是先虚其崖脚,以释其重量,再于下端缀以巨石,以求其平衡。画史上说他水际好作突兀大石,由构图法上讲求,尚非范华原之真知音,因为那只说到其然,没有说其所以然。

另外一项最为大家欣赏叹服的,我知道要说到那条千尺悬瀑了,这条垂注而下的银瀑,不但界破了青山 山色,而且很巧妙地写出了岩壑幽深的实中之虚,又随风飘扬,带来了高山流水的环佩琴音。

这条千尺下注的瀑水不但使峥嵘厚重的山峰有了刚柔的对比和水分的润泽,它更肩负了一项“气势贯接”的重要任务。这幅巨制从构图上讲,显然是分为上下两截,以巨壑中的山光岚气为界。

这项中线划分的款式,易生腰斩的不快感觉,所以范华原才巧为布置:高高悬瀑,燕尾双歧,这是上势下垂的姿态;同时琳宇宫殿晕飞,松杉塔尖上指,这是下势上接的映照,这样两相迎联,全幅的气势就贯注为一了。

范宽简介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范宽作品的的艺术特征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

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

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

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画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元朝人汤垕星评价称“范宽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土石不分”,是其缺点,但是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

范宽还善画雪景,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雪景寒林图图中描绘了一群伟峰耸立,浑厚雄壮;寒林萧萧,幽深枯硬。画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见岩渚汀州,错落有致。 此幅作品画面宽大,气势磅礴。画面中树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体,两侧村庄、山峦、小桥则是陪衬之物。但此画整幅作品全用圆钝无细尖的笔画成,显示出一种古拙敦厚的风貌。


范宽代表作

由于年代久远,范宽的真迹现存并不多,但是仅存的数件均为精品。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等。

《雪山萧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大雪覆盖下的深山幽谷,点缀以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情节等。皴笔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严整而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益加衬托出雪岭高寒的气氛。

《雪景寒林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也以沉稳老辣的笔墨,画出雪后北方山川奇观。山势嵯峨,岩壑幽深,近处树木形象甚有姿态,平远处亦有峻岭起伏,折落而有气势。范宽画山峰善作冒雪出云之势,由此二图中可见其面貌。

《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水墨,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

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其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

《溪山行旅图》堪称台北故宫三宝之首。它是存世系于范宽名下的山水画中,最受肯定的真迹,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自诞生以来影响了古今众多画家。

驿道由左向右倾斜,不但遥承松杉殿阁之余势,更使中流砥柱之主峰由此得一落脚基点。方向之倾斜,至有学问,若横截平铺,则和主峰直角相交,正面冲突,成构图上之大忌。如今漫斜宏阔,既能上承千钧之重,又复斜攲相交,角度典雅,遂能览之而神怡。


三、用笔

在这幅画上用笔的主调有了长短两种线条。长线条触目可见,如山石的形廓,树木的枝干。这是画大画最后的一道手续,用浓墨甚至于焦墨在紧要处“提”一下,为的是大画须悬起远观,若不重墨提神,那就站立不起,于这里最要见画家的真实工夫。

范宽对“线条”的运用,有两点最使我们倾倒:一在它的转折, 一在它的深刻。

长线条转折最难,初着笔时当悠然引来,遇山石面角须转折处,当着意宕荡劲道条畅,住笔时当着意收拾含蓄,都是非有真实工力不能踌躇满志的。

这画面上的短线条亦是惊人的,所谓的“有组织”是也,在这里的短线条,就是通常所谓的雨点皴,亦有人叫做芝麻点的。这是范宽的标准皴法,亦是《溪山行旅图》上的基调笔触,山石坡陀,无处不见这种雨点皴法在散布、在组结,最后构成了这幅巨制主要骨干。

这种皴法,线条极短,但若对原画细看,每一笔都还有轻重浓淡,真的是顿挫有效。更难得的是通体“结组有绪”。短线条多了,最容易发生散漫零落的毛病,但在范氏这幅巨制上,你全看不见一点松懈,借用军事家的术语,全都纳入组织,不见一个散兵游勇!不怕雨点如麻,但方向有趋结组有绪,范氏笔绾造化,一气呵成!短线条用到这种境界,亦可谓出神人化了。

标签: 范宽

更多文章

  • 芭蕾女皇巴甫洛娃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巴甫洛娃

    芭蕾女皇巴甫洛娃简介安娜·巴甫洛娃(Anna Pavlova,1881年1月31日-1931年1月),1881年1月31日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贫民家庭,20世纪初芭蕾舞坛的一颗巨星。10岁时考进圣彼得堡舞蹈学校,经过九年的艰苦训练进入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并迅速升为该团首席女演员。巴甫洛娃生

  • 明朝宗室兴王朱祐杬生平介绍 朱祐杬的妻妾后代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祐杬

    朱祐杬是明宪宗和邵宸妃之子、明世宗朱厚熜的生父。朱佑杬封爵受封兴王,封地湖广安陆州,于1519年逝世,时年43岁,葬于“显陵”,明世宗追尊其为明睿宗。朱祐杬是谁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代宗室,明宪宗第四子、明孝宗异母弟、明武宗之叔、明世宗之父

  • 明朝明孝宗之母孝穆纪皇后生平 孝穆纪皇后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孝穆纪皇后

    孝穆纪皇后本名李唐妹,又称纪淑妃、孝穆皇后,生于广西贺州,是蛮族土官的女儿,因明宪宗征讨蛮族而被俘入宫,后得宪宗临幸,生下皇子朱佑樘,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孝穆纪皇后生平孝穆纪皇后,明宪宗妃,明孝宗生母,1451年生于广西贺州(一说广东连山),因曾封淑妃,故称“纪淑妃”。本为

  • 明宪宗正妻孝贞王皇后有子女吗 孝贞王皇后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孝贞王皇后

    王皇后是明宪宗的第二任皇后,为人小心隐忍,没让宪宗抓住任何把柄,故而做了二十多年皇后,实属不易。王氏去世后追谥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葬于茂陵,祔太庙。孝贞王皇后孝贞王皇后有子女吗孝贞王皇后与明宪宗朱见深没有生育子女。孝贞王皇后的故事仙泉溪上,一座石桥跨越溪水两岸,古桥、老树、溪水、人家,

  • 明宪宗正妻孝贞王皇后简介 如何评价孝贞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孝贞王皇后

    孝贞王皇后本名王钟英,生于衢州西安清平乡楼峰,明宪宗还是太子时就侍奉左右。后宪宗原配吴皇后被废,改册王氏为皇后,一坐就是二十多年。孝贞王皇后孝贞王皇后简介孝贞纯皇后(1450年~1518年),王姓,其名正史无记载,中国明朝时期皇族女性,衢州西安清平乡楼峰﹝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楼山后村﹞人。为明宪宗朱

  • 明朝画家仇英生平介绍 仇英作品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仇英

    仇英简介仇英(约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仇英

  • 恽南田生平事迹 恽南田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恽南田

    恽南田简介恽南田(1633-1690),原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后来成为清六家之一。恽南田生平故事一、世家子弟 勤奋好学恽南田的家族是武进的世家大族,曾祖恽邵芳是明嘉靖进士。祖父恽应候,万历年间国子监(明朝最高学府)监生。父亲恽日初崇祯六

  • 吴昌硕生平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吴昌硕

    吴昌硕简介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

  • 文同生平成就 文同和苏轼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同

    文同简介文同/文与可(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

  • 陈朝皇后沈婺华生平介绍 沈婺华观音的名号是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沈婺华

    沈婺华是出生在吴兴武康地区的人,她的父亲在当时担任着仪同三思的职位,也是望蔡贞宪候,而她之后嫁给了陈叔宝,在陈叔宝成为皇帝之后,她也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后,可是这个皇后的位子并没有坐多长时间就遭遇了王朝灭亡,所以她这个皇后的命运也并不是很好,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沈婺华简介中有着详细的介绍,那么沈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