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将领侍王李世贤生平介绍及评价

太平天国将领侍王李世贤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10 更新时间:2024/1/21 21:30:21

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李世贤,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李世贤,广西梧州藤县人,太平天国后期五大名将之一,忠王李秀成堂弟。1851年1月,洪秀全杨秀清在金田利用团营之力量发动起义,桂平周围各县拜上帝教中心均拔营而起,纷纷开往金田集中。藤县,距离金田比较遥远,在通讯落后且清军重重围堵的情况下,藤县地区的拜上帝教徒并没有参加金田首义。1851年9月,罗大纲率领前锋大军攻入永安(今梧州蒙山),梧州各县拜上帝教徒纷纷举家赶来加入,李世贤便是其中之一。当然,他之所以加入太平天国,这主要是得益于他有一个充满个性的老妈,后来当上女营将官的客家大脚妇女何大妹。虽然入伙太平天国,但因不是紫荆山区教徒,李世贤并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挤进太平天国领导层,直到“天京事变”爆发,李世贤才迎来人生的大转折。

1856年6月,石达开秦日纲率几万精锐攻破困守天京长达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再加上西征战场取得的巨大胜利,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此时,东王杨秀清的权力欲望不断膨胀,甚至逼迫洪秀全封“万岁”,太平天国领导层的权力之争达到白热化阶段。1856年9月,韦昌辉率领北殿3000精锐从江西战场星夜兼程赶回天京“清君侧”,长达两个多月的“天京事变”就此拉开帷幕。经过一轮权力大洗牌,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等核心领导成为刀下冤魂,石达开则被迫带兵外出单干。洪秀全虽然将潜在的政敌一一解决,实现了大权独揽,但他理政能力低下,根本就无法应对“天京事变”后出现的军政乱局。为此,洪秀全只能重新组建“五军主将”制,以应对清军的疯狂反扑,李世贤受封为左军主将,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陈玉成和李秀成。这是李世贤军事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他崭露头角的开始。

1858年,和春、张国梁重新组建江南大营,而后便挥师进攻句容,李世贤采取诱敌深入之计,连续击败清军,一时名声大噪。1858年夏,浙江提督邓绍良率几千精兵从江南大营出发,目标是天京西部屏障芜湖,结果这支军队几乎被李世贤全歼,邓绍良只身逃跑。1859年,李世贤因功受封为雄千岁侍王,成为当时新封的四大王之一,如此待遇在洪秀全还没滥封王之时算是很高了。1860年春,为配合李秀成实行“围魏救赵”之计,李世贤率军猛攻浙江湖州,待江南大营分兵来援之时,李世贤连夜回师天京,与李秀成、杨辅清、黄文金等各路人马合力摧毁江南大营,再次解除天京之围。

江南大营被攻破后,李世贤率兵北上攻取皖南,曾一度兵临曾国藩祁门大营,可惜情报工作不得力,否则曾文正难逃一死。此后,李世贤挥师东征,横扫浙江大部分州县,并在金华设立大本营,锐意经营这块新攻取的地盘。至于天京事务,李世贤则很少去理会,即便是天京被湘军围困,他也不主动派兵增援,对洪秀全的政令也是阳奉阴违。1862年9月,碍于堂兄李秀成的情面,李世贤从金华赶往雨花台参战,但也是拖拖踏踏,丝毫不想给洪天王解围,直到十月中旬他才抵达战场。不过,在曾国荃的“龟桶”战术面前,李秀成、李世贤也无可奈何,只能在粮食告罄之际撤兵。

雨花台大战后不久,驻守金华的将领出卖了李世贤,连同城池和李世贤的母亲、妻儿均一起“送”给李鸿章。由于大本营已丢失,李世贤只能去江西发展,另外开辟根据地。1863年夏,李秀成从苏州赶往天京守城,途径李世贤处时,想拉着李世贤一起回京,但却被当面拒绝,理由是天京被围已久且粮食无法保障,迟早会被攻破,不必白白去送死。此外,他还想扣押李秀成,不想让其去当洪家王朝的陪葬品,不过李秀成却连夜跑去了天京。既然李世贤不愿意去天京,那李秀成只好让其去江西产粮区“就食”,待到来年秋收后筹集足够的粮草再回来解救天京。不过,还没等到粮食成熟,天京在1864年7月被曾国荃攻破,李秀成被俘虏。

因为不去救援天京,所以城破之后,李世贤在江西还拥有近二十万军队,整体实力并未受损。幼天王洪天贵福出逃后,先是去湖州投靠猛将堵王黄文金,但湖州也是危在旦夕,所以又跑去江西抚州投靠李世贤,因为他实力最强。可谁知道,李世贤压根就不想理会洪家的人,因为他一直都瞧不起能力低下,只会玩弄权术洪秀全,在“温室”中长大的洪天贵福更别提。所以,李世贤连夜从抚州撤退到广东,而后去福建漳州,并在此处击毙清朝提督林文察,势力更加旺盛。

在漳州,李世贤打出“复兴太平天国”之旗号,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展,闽南一带几乎都掌握在太平军之手,许多旧部纷纷前来归顺,甚至美国冒险家白聚文都打算渡海前来投靠。但是,由于缺少坚强的领导核心,太平军强大只是一种假象,只要战事稍有不利,他们立马溃散。1865年5月,左宗棠携刘典、蒋益澧等大将围攻漳州、永定,太平军三万余人投降清军,其余要么战死,要么逃窜。李世贤在大战中不慎落水,幸得部将拼死冲杀才得以突出重围,而后逃往深山老林躲避。由于所部损失殆尽,左宗棠又加紧对其进行围捕,李世贤只好剃去长发,换成清朝普通民众之装束,而后昼伏夜行赶往广东嘉应寻找名义下属康王汪海洋。很遗憾,他虽然躲避了追杀,顺利抵达目的地,但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欲夺取太平军大权的汪海洋杀害。

李秀成、洪仁玕、洪天贵福遇难后,李世贤是唯一可以号召太平军旧部的王爷,因为他是仅存的“五军主将”之一,在军中颇有威望。李世贤一死,太平军内部更加混乱,如同一盘散沙,逢战必败。可以说,太平天国不是亡于清军之手,而是在手足相残中走向灭亡。

标签: 李世贤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陈玉成

    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陈玉成,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说起太平天国的猛将,陈玉成绝对算是其中之一,与萧朝贵、曾天养、罗大纲等不分伯仲,这在敌我双方的评价中可以略知一二。中兴名臣胡林翼对陈玉成之军事才干十分认同:“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晚清第一预言

  • 太平天国将领赖裕新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赖裕新

    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赖裕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赖裕新,广西桂平人,金田团营出身,早期名不见经传。1855年追随翼王经略江西,攻克瑞州并坚守一年有余,期间屡次击败曾国藩、曾国华兄弟俩统帅的湘军精锐部队,名声大噪。1857年7月,追随翼王单干,攻浙江、福建,入江西、湖南,转广西,进贵

  • 历史上周公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公

    历史上周公的结局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周公旦摄政六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 北宋官员石熙载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熙载

    石熙载(928年―984年),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后周显德年间考中进士。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北宋初期,任掌书记,后历任开封府推官、右拾遗、左补阙、兵部员外郎、枢密副、刑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使、尚书右仆射等职。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石熙载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侍中,谥号

  • 明朝内阁首辅杨延和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延和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杨廷和的故事。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杨廷和自幼聪慧,12岁乡试中举,19岁中进士。弘治年间他曾陪皇太子读书,后又参与纂修《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明武宗正德七

  • 明朝史学家王世贞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世贞

    王世贞是明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1526年,去世于1590年,主要生活在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今江苏太仓人。王世贞的一生,主要在做官、史学和文学领域有一番作为。在参与政治方面,一方面王世贞有家世的优势,他的祖父王倬曾担任留都南京兵部的侍郎,父亲王忬是当时的蓟辽总督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羲之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教育的动画片,里边写了王羲之自小喜欢书法,爱好读书写字,有一天他在写"之"字,怎么写都写不好,没有头绪的时候,正好看到家中养的大鹅在湖里游,他看着看着竟然感觉像"之"字,有了灵感,回去写下来果然是较好的。这个让我对王羲之这个大书法家印象深刻。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

  • 清朝乾隆时期重臣讷亲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讷亲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清王朝走向了乾隆朝时期。乾隆帝即位后,一改父皇雍正的严苛治国,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并集中力量纠正前两朝特别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如调整皇室内部关系,以收

  • 康熙帝皇后孝懿仁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懿仁皇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时年六十八岁。康熙帝的一生自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同样,康熙帝的后宫中也有着众多的嫔妃,育有五十多个子女(宋

  • 清朝宗室胤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在这些阿哥们组成的势力团体中以“四爷党”和“八爷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