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生平介绍及评价

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生平介绍及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74 更新时间:2023/12/11 8:10:32

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陈玉成,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说起太平天国的猛将,陈玉成绝对算是其中之一,与萧朝贵、曾天养、罗大纲等不分伯仲,这在敌我双方的评价中可以略知一二。中兴名臣胡林翼对陈玉成之军事才干十分认同:“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晚清第一预言家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说他“貌甚秀美,绝无杀气”。戴德坚《蓬莱馆尺牍》说他“凶狡杰出,善摧大敌”,“近世罕有其匹”。方玉润在《星烈日记》中惊呼:“此贼不灭,两湖未能安定”。由此可知,陈玉成的确非同一般,否则也不可能被洪秀全封为英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洪家王朝。

自从参加太平天国运动,陈玉成便以勇猛善战闻名天下,如亲率500壮士缒城攻克武昌;独自驾驭孤舟闯镇江,冒着被射成刺猬之危险进入城内汇合吴如孝,最终击败吉尔杭阿;指挥大兵团进攻江浦、浦口,连续击败胜保,第二次摧毁江北大营;集中优势兵力,汇合各路友军,在运动战中击毙湘军悍将李续宾部6000余人,致使湘乡家家戴孝,户户招魂。因战功卓著,陈玉成受封英王,不过他在关键时刻却不够英明,接连犯下四个错误,最终赔了小命。

第一步错误:黄州城下犹豫不决,径自返回安庆,错失“会攻武昌”之良机。趁着李秀成、陈玉成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之际,曾国藩、胡林翼等便着手拟定“东征计划”,从湖北进军安徽,连下太湖、潜山,兵锋直抵天京西部唯一重要屏障和粮食供给线中转站安庆。为了解救安庆,陈玉成从桐城率大军南下直接解围,可惜无法突破多隆阿骑兵防线,太平天国只能执行解救安庆的第二套方案,即是“西征武昌”,迫使湘军回援大本营,而后在运动战中将其歼灭。此次西征,陈玉成走江北,李秀成走江南,然后在约定时间内在武昌城下合兵一处,而后攻城。

1861年初,陈玉成率大军抵达黄州,武昌守军人心惶惶,可惜陈玉成却听信英国参赞巴夏礼之言,留下赖文光守卫黄州,自己却去攻击湖北一些无关紧要城镇,而后直接回到安庆与曾国荃作战。由于陈玉成不在黄州,本来便无心西征的李秀成来到武昌城下时,也不攻击城池,而是直接回去经营江浙地盘。如此一来,太平军“会攻武昌”之计划破产,安庆日益危急。

第二步错误:安庆决战关键时刻,下血本的同时,有意识地保存实力。陈玉成从湖北黄州回到安庆后,曾国荃已经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守将叶芸来、吴定彩等不断向其发出求援信号。不过,在湘军的“龟壳”战术面前,善于运动战的陈玉成使不上劲,连续多次进攻均被击退。当时,杨辅清、黄文金、林绍璋等也分别从江西和天京率援军赶到,但并没有真正卖力。安庆是陈玉成在安徽的大本营和根据地,他自然下了血本去救援,但却有意识地保存实力。陈玉成将以骑兵为主的小左队精锐全部调去湖北休整,而将革命信念坚定,忠于自己的小右队刘仓琳部4000余人驻扎集贤关外赤岗岭。如此一来,小右队便被曾国荃、鲍超等重兵围攻,全部战死,陈玉成断了脊梁骨,为日面中计被俘虏埋下伏笔。

第三步错误:拒绝赖文光进军湖北之建议,意气用事守卫孤城庐州。1861年8月,陈玉成、杨辅清等决定做最后的挣扎,命令将士每人背负着一束茅草,冲向湘军壕沟,一面砍杀,一面用茅草把沟填平。湘军吉字营据垒顽抗,集中所有的炮火向太平军密集轰击,太平军血流成河,无法突破防线。不久,安庆唯一尚存的粮道菱湖东西两岸各营垒陷落,城内守军粮食、弹药告罄。1861年9月,曾国荃攻破安庆,叶芸来、吴定彩等两万多将士全部牺牲。此时,赖文光向陈玉成提出去湖北发展的建议:“务宜北连张苗以因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俾得京门巩固,此为上策。”不过,陈玉成此时心烦意乱,不听劝告,径自请命守卫孤城庐州,以身涉险。

第四步错误:困守庐州,急病乱投医,最终命丧叛徒之手。陈玉成到达庐州时,素以骁勇善战闻名的多隆阿率大军赶到,连破太平军城外营垒,庐州彻底成为一座孤城。为扭转颓势,陈玉成派出部下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去陕西、河南招兵,待实力恢复时直接进军北京,直捣黄龙。此时,墙头草奏王苗沛霖给陈玉成送来一封信约其去寿州议事,许诺给他十余万大军,一起攻取河南。陈玉成本已经打算率部去陕西发展,却因苗沛霖的这封信而改变了主意,他不听部下劝告,执意要以身涉险去寿州,结果被苗沛霖活捉送给胜保,受凌迟而死。有意思的是,陈玉成被俘虏后,他的小左队居然直接归顺苗沛霖了,看来这支雇佣军的忠诚度实在令人堪忧。试想,若是刘仓琳小右队可以保存下来,苗沛霖还敢对陈玉成下毒手吗?各位说呢?

总而言之,英王陈玉成在关键时刻连续犯下了这四大错误,一步步将自己陷入绝境,最终成为清朝屠刀下的冤魂,实在是可惜了。

标签: 陈玉成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将领赖裕新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赖裕新

    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赖裕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赖裕新,广西桂平人,金田团营出身,早期名不见经传。1855年追随翼王经略江西,攻克瑞州并坚守一年有余,期间屡次击败曾国藩、曾国华兄弟俩统帅的湘军精锐部队,名声大噪。1857年7月,追随翼王单干,攻浙江、福建,入江西、湖南,转广西,进贵

  • 历史上周公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公

    历史上周公的结局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周公旦摄政六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 北宋官员石熙载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熙载

    石熙载(928年―984年),字凝绩,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后周显德年间考中进士。为人疏俊有度量,居家严谨,有礼法。北宋初期,任掌书记,后历任开封府推官、右拾遗、左补阙、兵部员外郎、枢密副、刑部侍郎、户部尚书、枢密使、尚书右仆射等职。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石熙载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追赠侍中,谥号

  • 明朝内阁首辅杨延和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延和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小编带您走进杨廷和的故事。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号石斋,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杨廷和自幼聪慧,12岁乡试中举,19岁中进士。弘治年间他曾陪皇太子读书,后又参与纂修《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明武宗正德七

  • 明朝史学家王世贞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世贞

    王世贞是明代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1526年,去世于1590年,主要生活在嘉靖、隆庆和万历年间。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今江苏太仓人。王世贞的一生,主要在做官、史学和文学领域有一番作为。在参与政治方面,一方面王世贞有家世的优势,他的祖父王倬曾担任留都南京兵部的侍郎,父亲王忬是当时的蓟辽总督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羲之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教育的动画片,里边写了王羲之自小喜欢书法,爱好读书写字,有一天他在写"之"字,怎么写都写不好,没有头绪的时候,正好看到家中养的大鹅在湖里游,他看着看着竟然感觉像"之"字,有了灵感,回去写下来果然是较好的。这个让我对王羲之这个大书法家印象深刻。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

  • 清朝乾隆时期重臣讷亲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讷亲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雍正帝驾崩,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清王朝走向了乾隆朝时期。乾隆帝即位后,一改父皇雍正的严苛治国,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并集中力量纠正前两朝特别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如调整皇室内部关系,以收

  • 康熙帝皇后孝懿仁皇后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孝懿仁皇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时年六十八岁。康熙帝的一生自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同样,康熙帝的后宫中也有着众多的嫔妃,育有五十多个子女(宋

  • 清朝宗室胤禵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在这些阿哥们组成的势力团体中以“四爷党”和“八爷党”实

  • 康熙帝妃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敬敏皇贵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时年六十八岁。皇四子胤禛成为康熙末年夺嫡之争的最终胜利者,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帝即位后,开始对那些拥戴有功之人大加封赏,他第一个加封的就是十三阿哥胤祥。胤祥与胤禛自幼亲密无间,晨夕聚处,每逢塞外扈从,兄弟俩“形影相依”。在康熙末